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9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保持部件对车辆的后视镜进行保持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中,在后视镜主体的背面侧设置有后视镜基座及后视镜框(mirror rim),在后视镜主体与后视镜基座及后视镜框之间配置有接合腿及供给端子。另外,在后视镜主体与后视镜基座及后视镜框之间设置有粘接剂, 粘接剂将接合腿及供给端子封止。此处,在该电致变色防眩目后视镜中,有后视镜主体由于接合腿及供给端子的重量而易于产生振动的可能性。因此,后视镜主体的接合腿及供给端子的位置中的支承刚性越高,则越能够抑制反射镜主体的振动,进而能够抑制后视镜主体的镜面的颤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4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技术方案I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设置于车辆的后视镜的背面侧,保持上述后视镜;供给部,该供给部设置于上述后视镜的背面侧,被供给电力;密封部,该密封部与上述保持部件设置为一体,对上述供给部进行密封; 以及压接部,该压接部与上述保持部件的与上述密封部成为一体的部分以及上述密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为一体,并且该压接部被压接于车身侧。技术方案2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 上述后视镜与上述密封部设为一体。技术方案3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上述密封部具有覆盖上述供给部的第一密封部、以及覆盖上述第一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技术方案4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使上述密封部的上述后视镜侧的端面嵌合于上述后视镜的背面。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保持部件设置于车辆的后视镜的背面侧,从而保持部件对后视镜进行保持。并且,供给部设置于后视镜的背面侧,且向供给部供给电力。另外,密封部密封供给部。此处,与保持部件一体地设置密封部,并且与保持部件的与密封部形成为一体的部分以及密封部中的至少一方一体地设置压接部,并且压接部压接于车身侧。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后视镜的在供给部位置的支承刚性,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后视镜与密封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的在供给部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由供给部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密封部的第一密封部覆盖供给部,并且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覆盖第一密封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的在供给部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由供给部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中,由于密封部的后视镜侧的端面嵌合于后视镜的背面,从而能够牢固地将后视镜与密封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的在供给部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由供给部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从车辆后斜上方观察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车辆用后视镜装置);300·..防振柱(车身侧); 40...保持架(保持部件);44·..压接爪(压接部);46...后视镜;48·..壳体( 封部、 第一密封部);50· ·.封止剂(密封部、第二密封部);52· ·.基板单元(供给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2中,使用从车辆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来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其中,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用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车辆左侧),用箭头UP表示上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设置于在车辆的车门(图示省略) 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车辆前侧端部中的外部。如图2所示,在车宽方向内侧端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具备作为支承部件的树脂制的支座12,支座12安装于车辆的车门。在支座12支承有作为储存机构的储存装置14 (收缩器)。在储存装置14设置有作为支承部件的金属制的台座16,通过将台座16的下端部固定于支座12,来将储存装置14 支承于支座12。在台座16支承有构成转动体的驱动体18,当驱动了储存装置14时,驱动体18相对于台座16转动。在储存装置14的驱动体18支承有构成转动体的主体部20,在主体部20设置有构成支承体的树脂制的遮阳板(visor) 22。在遮阳板22设置有作为遮阳板主体的遮阳板体24 (刚性部件),遮阳板体24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在车辆前侧固定于驱动体18。由此,遮阳板22被驱动体18支承,主体部20被驱动体18支承,从而主体部20能够与驱动体18 —体转动。在遮阳板体24的车辆前侧设置有作为覆盖部件的弯曲板状的遮阳板罩26,遮阳板罩26组装于遮阳板体24。由此,遮阳板罩26覆盖遮阳板体24的车辆前侧,并在与遮阳板体24之间收纳驱动体18。主体部20配置于竖起位置(展开位置),主体部20相对于支座12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竖起(展开)。并且,通过驱动储存装置14,来将主体部20与驱动体18 —体地从竖起位置向储存方向(车辆后侧且车宽方向内侧)转动,从而将主体部20 (包含下述后视镜46)配置于储存位置,并进行储存(后储存)。另外,通过驱动储存装置14,来将主体部 20与驱动体18 —体地从储存位置向竖起位置(车辆前侧且车宽外侧)转动,从而将主体部 20 (包含下述后视镜46)复原到竖起位置,并进行竖起。在遮阳板体24的车辆后侧部分形成有大致长方体状的收纳室28,收纳室28的车辆后侧面敞开。在收纳室28内的底面(车辆前侧面)且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一体地设有构成减振机构的作为减振部(车身侧)的柱状的防振柱30(刚性部件)(参照图I),防振柱 30从收纳室28内的底面向车辆后侧延伸。防振柱30的刚性越高,防振柱30对收纳室28 底壁的支承刚性就越高。防振柱30的前端的车宽方向内侧端成为防振部30A,防振部30A 以下述后视镜体38的倾动中心为中心弯曲。在收纳室28内且在中央部分设置有构成支承体的作为镜面调整机构的镜面调整装置32 (驱动器单元)。在镜面调整装置32的车辆前侧设置有固定部34,并将固定部34的周壁(刚性部件)的刚性设为高。固定部34固定于收纳室28的底壁,由此,镜面调整装置32被遮阳板体24支承。在固定部34的车辆后侧支承有树脂制的板状的倾动板36 (刚性部件),并将倾动板36的刚性设为高。在驱动了镜面调整装置32时,倾动板36相对于固定部34倾动。在倾动板36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组装有后视镜体38,后视镜体38能够与倾动板36 一体倾动,并且收纳于遮阳板体24的收纳室28内。如图I及图2所示,在后视镜体38的车辆前侧部分设置有树脂制的大致矩形板状的保持架40 (外部保持架),通过在倾动板36组装保持架40,来将后视镜体38组装于倾动板36。在保持架40的全周一体地形成有剖面呈L字状的框(rim)部40A,框部40A从保持架40向车辆后侧突出,并且前端侧部分向保持架40的中央侧延伸。在保持架4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作为覆盖部的收纳箱42,收纳箱 42内向车辆前侧敞开。在收纳箱42的底壁一体地形成有构成减振机构的作为压接部的柱状的压接爪 44 (刚性部件),并将压接爪44的刚性设为高。压接爪44从收纳箱42向车辆前侧延伸,并且压接爪44压接于遮阳板体24的防振柱30的防振部30A。压接爪44的与防振部30A的压接面44A形成为以后视镜体38的倾动中心为中心的球面状,在后视镜体38倾动时,压接面44A与防振部30A滑动接触,从而维持压接面44A的与防振部30A的压接。在保持架40的框部40A内插入有平板状的后视镜46,后视镜46在嵌合于框部40A 的基端侧部分内并且卡止于框部40A的前端侧部分的状态下,固定于框部40A内。后视镜 46的镜面46A(表面)朝向车辆后侧,通过驱动镜面调整装置32而将后视镜体38倾动,来CN 102582520 A 调整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角度。在后视镜46的背面侧(车辆前侧)配置有构成密封部的作为第一密封部的壳体 48,壳体48内向车辆后侧敞开。壳体48的车辆后侧端面形成为平面状,壳体48通过利用作为粘接机构的双面胶等将车辆后侧端面粘接并嵌合于后视镜46的背面,而与后视镜46 形成为一体。壳体48具有密封性,并且插入于保持架40的收纳箱42内。在保持架40 (包含收纳箱42)与后视镜46与壳体48之间、并在壳体48的全周中的保持架40与后视镜46之间的整个间隙以及保持架40与壳体48之间的整个间隙中,充填(涂布)并固定有构成密封部的作为第二密封部的封止剂50 (粘接剂)。封止剂50为硅等,并具有粘接性及密封性。封止剂50将保持架40与后视镜46与壳体48粘接并嵌合,从而封止剂50与保持架40、后视镜46及壳体48形成为一体。封止剂50对后视镜46与壳体 48的全周之间进行覆盖并密封,由此,将壳体48内密封。在壳体48内固定有作为供给部的基板单元52,如上所述,通过将壳体48内密封, 来将基板单元52密封(防水等)。在基板单元52中,在基板54 —体地设置有动作机构56, 由基板单元52供给电力、并利用基板54的控制来使动作机构56动作。动作机构56例如为光放射装置(灯)或者受光装置(光检测装置、相机)等,能够经由后视镜46的与壳体 48内对置的透光部分来放射光或者受光。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上的构成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在驱动了镜面调整装置32时,通过倾动板36相对于固定部34倾动,后视镜体38与倾动板36 —体倾动,从而调整后视镜46 的镜面46A角度。另外,在后视镜体38倾斜时,与保持架40 —体的压接爪44的压接面44A滑动接触与遮阳板体24—体的防振柱30的防振部30A,从而维持压接爪44(压接面44A)向防振柱30(防振部30A)的压接。并且,在后视镜46的背面侧配置有壳体48,并且在壳体48内收纳有基板单元52, 通过利用封止剂50对后视镜46与壳体48之间密封、而对壳体48内密封,从而对基板单兀 52密封。因此,以简单的结构密封基板单元52,从而实现低成本化及轻量化。然而,对于后视镜体38的基板单元52的位置而言,由于重量大,因而后视镜体38 易于因为基板单元52的重量而振动。此处,在保持架40 (包含收纳箱42)与壳体48粘接有封止剂50,从而保持架40 与壳体48与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另外,与保持架40的收纳箱42 (与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的部分)一体地设置有压接爪44,从而压接爪44压接于遮阳板体24的防振柱30。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后视镜46在基板单元52位置中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由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车辆行驶时的由后视镜46引起的可见度的降低,还能够轻量化防振柱30及压接爪44,并且无需设置其他的减振机构。另外,壳体48及封止剂50粘接于后视镜46,从而后视镜46与壳体48及封止剂 50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46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
6
而且,由于在后视镜46的背面嵌合有壳体48及封止剂50的车辆后侧端面,所以能够牢固地将后视镜46与壳体48及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并且,基板单元52被壳体48覆盖,并且壳体48被封止剂50覆盖,而且,封止剂50 被收纳箱42覆盖。因此,后视镜体38的在壳体48、封止剂50及收纳箱42的部分,由于与从后视镜46朝向压接爪44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垂直的剖面积扩大,从而提高刚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压接爪44设置为与保持架40的收纳箱42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在保持架40的与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的部分以及封止剂50中的至少一方上一体地设置压接爪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防振柱30设置为与遮阳板体24成一体,但是也可以将防振柱30设置为与镜面调整装置32的固定部34周壁成为一体。[第二实施方式]在图3中,使用剖视图表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70的主要部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70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构成,但在以下方面不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70中,没有设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柱30、收纳箱42以及压接爪44。在后视镜体38中且在保持架4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贯通形成有配置孔72,壳体 48贯通该配置孔72而配置于其中。在保持架40与后视镜46与壳体48之间的封止剂50充填(涂布)并固化于以下部分,即,壳体48的全周中的保持架40与后视镜46之间的整个间隙、保持架40的配置孔 72外周与壳体48之间的整个间隙以及壳体48的全周中的保持架40的车辆前侧。封止剂 50将保持架40与后视镜46与壳体48粘接并嵌合,从而封止剂50与保持架40、后视镜46 及壳体48形成为一体。封止剂50对后视镜46与壳体48的全周之间进行覆盖并密封,由此,对壳体48内进行密封。镜面调整装置32的倾动板36 (车身侧)被实施大型化,并接近封止剂50 (也可以不接触),从而倾动板36和保持架40的与封止剂50成为一体的部分重叠。此处,如上所述,倾动板36和保持架40的与封止剂50成为一体的部分重叠。因此,能够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另外,在后视镜46粘接有壳体48及封止剂50,从而后视镜46与壳体48及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良好地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良好地抑制后视镜46 的镜面46A的颤动。
而且,在后视镜46的背面嵌合有壳体48及封止剂50的车辆后侧端面,从而能够牢固地将后视镜46与壳体48及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其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后视镜46设为平板状,但是也可以将后视镜46设为弯曲板状而使后视镜46的背面弯曲。该情况下,通过使壳体48 的车辆后侧端面对应于后视镜46的背面而弯曲并且嵌合于后视镜46的背面,从而能够依然牢固地将后视镜46与壳体48形成为一体。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70中,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外部的其他的车辆用外后视镜装置(例如为挡泥板后视镜装置)或者车辆内部的车辆用内后视镜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设置于上述车辆的后视镜的背面侧,保持上述后视镜;供给部,该供给部设置于上述后视镜的背面侧,被供给电力;密封部,该密封部与上述保持部件设置为一体,对上述供给部进行密封;以及压接部,该压接部与上述保持部件的与上述密封部成为一体的部分以及上述密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为一体,并且该压接部被压接于车身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后视镜与上述密封部设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具有覆盖上述供给部的第一密封部;以及覆盖上述第一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密封部的上述后视镜侧的端面嵌合于上述后视镜的背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有效抑制后视镜的镜面的颤动的车辆用后视镜装置。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在后视镜(46)的背面侧配置壳体(48),并且在壳体(48)内收纳基板单元(52),利用封止剂(50)对后视镜(46)与壳体(48)之间进行密封,从而对基板单元(52)进行密封。此处,保持架(40)与壳体(48)与封止剂(50)形成为一体,并且压接爪(44)与保持架的收纳箱(42)一体设置,从而压接爪(44)压接于防振柱(30)。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后视镜(46)的在基板单元(52)位置的支承刚性,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后视镜(46)的由基板单元(52)引起的振动,进而能够有效抑制后视镜(46)的镜面(46A)的颤动。
文档编号B60R1/06GK102582520SQ20111038201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大桥正继, 市川贵茂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