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96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汽车后桥的总体构造一般由后桥总成、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轮毂组成;后桥总成作为汽车整车的主要承载件,是汽车上不可缺少的组件之一,汽车后桥总成一般包括扭力梁和扭力梁连接的随动臂。随动臂结构有多种形式,其中通过钢管冷弯、挤压直接成型或内、外钢板冲压焊接形成,然后将后桥随动臂按照设计的形状成型最为常见;钢管直接成型的随动臂,受本身材料形状的影响,结构成型复杂和扭力梁搭接处结构有一定的限制,焊接区域较小;内、外板 冲压成型的随动臂有上、下两条焊缝,焊接本身容易出现过烧,焊熔过浅、焊接热影响区较大等缺陷,两者结构质量均较差,满足不了现在对车的高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小焊接缺陷影响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分别连接在扭力梁的两端,所述的随动臂包括由一钢板冲压弯折而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由一钢板冲压弯折成一管状体,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在管状体的管壁上沿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条焊缝,减小了焊接缺陷的影响,能提高随动臂本身的机械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中,所述的随动臂为一体式结构。该随动臂一体冲压成型,机械强度大。在上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中,所述的随动臂与扭力梁相连接的连接处制有一凸台。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扭力梁与随动臂的焊接面积,提高其连接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中,所述凸台的横截面为一八字型。该凸台的缩口朝外与扭力梁相连接。在上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中,所述的凸台端部为一敞口,该敞口为一矩形状。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扭力梁与随动臂的焊接接触面积,使扭力梁与随动臂焊接时机械强度较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由一钢板冲压弯折而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形成只有一条焊缝,减小了焊接缺陷的影响,采用钢板冲压在材料和板厚的选择方面空间较大,随动臂的横截面可以根据所需强度而改变,可以满足更多车型的需求,随动臂的端部与扭力梁相连接的一端具有一凸台,增加了扭力梁与随动臂的焊接面积,提高其连接强度。

图I是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I、扭力梁;2、随动臂;3、凸台;4、敞口 ;5、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或图2所示,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分别固定连接在扭力梁I的两端,该随动臂2主要由一钢板冲压弯折而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一体成型,该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在管状体的管壁上沿管状体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条焊缝5,在随动臂2与扭力梁I相连接的连接处制有一凸台3,为了增加扭力梁I与随动臂2的焊接接触面积,使扭力梁I与随动臂2焊接时机械强度较高,该凸台3的横截面为一八字型,凸台3的缩口朝外与扭力梁I相连接,凸台3端部为一敞口 4,该敞口 4为一矩形状。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分别连接在扭力梁(I)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动臂(2)包括由一钢板冲压弯折而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动臂(2)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随动臂(2)与扭力梁(I)相连接的连接处制有一凸台(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的横截面为一八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3)端部为一敞口(4),该敞口(4)为一矩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随动臂结构质量均较差,满足不了现在对车的高要求的问题。本汽车后桥扭力梁的随动臂,分别连接在扭力梁的两端,所述的随动臂包括由一钢板冲压弯折而成的管状体,该管状体的两侧壁相互抵靠并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只有一条焊缝,减小了焊接缺陷的影响,采用钢板冲压在材料和板厚的选择方面空间较大,可以满足更多车型的需求。
文档编号B60G3/02GK202480811SQ20112054054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刘巍, 潘之杰, 谷明起,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