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扭力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25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后扭力横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驶系统,尤其是一种汽车后扭力横梁。
背景技术
后扭力横梁,属于汽车行驶系统部件,是汽车后悬挂装置类型的一种,主要是承载汽车后部载荷,平衡左右后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在整车装配布置中,后扭力横梁的衬套位置装配在车身上,后扭力横梁的制动器安装支架部分与后制动器及轮胎安装连接,后扭力横梁的托臂处连接着减震弹簧。当汽车在路况比较差的路面上行驶时,后扭力横梁会随着后车轮的上下跳动而作上下扭动动作,对后扭力横梁的使用寿命有着巨大的考验。·在现用结构中,后扭力横梁的横梁是呈“U”型状并侧边组焊,而且横梁与托臂焊接的两侧有R边,主要起到避免两侧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横梁两侧出现断裂的作用。而在实际行车过程中,由于有些路况较差,后扭力横梁做上下扭动动作过大,这样就经常造成后扭力横梁失效。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横梁上冲裁边有断裂带,对此我们不断地进行验证并制定了最终解决方案先用打磨机在横梁的冲裁边上进行粗细打磨,将上面的断裂带去除干净;然后再用油石在横梁两冲裁边上进行研磨抛光,并在冲裁边上磨出R角。现用结构中的横梁需要经过几道工序打磨,虽然这样可以暂时解决后扭力横梁失效的问题,但是这样的话不光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而且打磨质量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生产效率也比较慢;只要横梁两冲裁边的断裂带稍微去除不干净都有可能造成后扭力横梁失效。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需要对现用后扭力横梁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易冲压成型和易焊接型,而且后扭力梁的横梁呈“Ω”型(即在原先的冲裁边上增加了卷边),开口向右,起到大大延长横梁的使用寿命,防止后扭力梁失效。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将现用结构中的后扭力梁的横梁由“U”型开口向右,改为“Ω”型开口向右,加强横梁的抗扭强度;二、将与横梁和稳定杆连接的谐振块由原先闭口的改为开口的,并在谐振块下面增加一个谐振块限位座,防止行车过程中稳定杆扭动从而带动谐振块振动而影响后扭力横梁的性能。三、将现用结构的工艺路线先将谐振块装在稳定杆上,再将稳定杆连同谐振块焊接在后扭力横梁上,然后再进行电泳;更改为先稳定杆焊接在后扭力横梁上,再进行电泳,然后再将谐振块和谐振块限位座上装,这样避免了由于谐振块在电泳槽的高温作用下材料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后扭力横梁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后扭力梁的横梁由呈“U”改为“Ω”形,具有冲压成型简易的优点,且不易产生变形等缺陷;二、在后扭力梁总成组焊过程中,由于横梁呈“Ω”形,不易产生变形,便于与托臂总成组焊;三、不需要对横梁冲裁边的断裂带进行打磨抛光,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确保后扭力梁性能的稳定性。四、避免了由于谐振块在电泳槽的高温作用下材料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后扭力横梁性能。


图I是本发明的三维模型图。图2是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现用结构主视图。图5是现用结构主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现用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横梁的冲压工艺路线制定落料-翻边-成型-整型-冲孔,共由五道冲压工序完 成。并将横梁与各部件分总成进行组焊,经电泳后在后扭力横梁稳定杆上安装谐振块,然后安装谐振块限位座。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扭力横梁,是由横梁、托臂总成、稳定杆、谐振块和谐振块限位座组成;尤其是横梁,其特征是横梁呈“Q”型开口向右,谐振块呈开口状,在谐振后安装位置上增装一个谐振块限位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扭力横梁,其特征是将现用结构中的后扭力梁的横梁由“U”型开口向右,改为“Q”型开口向右,加强横梁的抗扭强度;将与横梁和稳定杆连接的谐振块由原先的闭口状改为开口状,并在谐振块下面增加一个谐振块限位座,防止行车过程中稳定杆扭动从而带动谐振块振动而影响后扭力横梁的性能;将现用结构的工艺路线由先将谐振块装在稳定杆上,再将稳定杆连同谐振块焊接在后扭力横梁上,然后再进行电泳,更改为先稳定杆焊接在后扭力横梁上,再进行电泳,然后再将谐振块和谐振块限位座上装,这样避免了由于谐振块在电泳槽的高温作用下材料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后扭力横梁性能。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后扭力横梁。涉及汽车行驶系统,包括横梁、托臂总成、稳定杆、谐振块和谐振块限位座。其中横梁呈“ ”型,具有冲压成型简易、便于与托臂总成组焊的优点,且不易产生变形等缺陷;谐振块呈开口状,在谐振后安装位置上增装了一个谐振块限位座,防止行车过程中稳定杆扭动从而带动谐振块振动而影响后扭力横梁的性能,制造过程不需要对横梁冲裁边的断裂带进行打磨抛光,不仅降低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确保后扭力梁性能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由于谐振块在电泳槽的高温作用下材料发生质变,从而影响后扭力横梁性能。
文档编号B60G11/18GK102785547SQ20121030973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梁栋, 王 忠, 符新, 符星, 苏业丰 申请人:王 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