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769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低油耗、低排放的新型汽车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汽车成为当今最具应用前景的低排放、低能耗车辆。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如图I所示,在该启动系统中包括动力电池Vll和起动电池V12,这导致启动系统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工序多、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工序多、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直流/直流转换器、启动按钮、点火开关、分流电阻、输入导通继电器、输出导通继电器、高压回路继电器和二极管;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正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分流电阻和所述启动按钮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正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输出导通继电器的触点、所述点火开关和车辆负载连接至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出端;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输入控制端通过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的主线圈连接至所述负输出端,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的触点与由所述启动按钮和分流电阻形成的串联支路并联;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具有下降沿触发及延时断电功能的点火开关检测端同时连接至所述点火开关和所述车辆负载的公共端、以及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输入控制端和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主线圈的公共端;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输出控制端通过所述输出导通继电器的主线圈连接所述负输出端;所述高压回路继电器的主线圈并联于所述车辆负载的两端,所述高压回路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车辆的电机及控制器;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出端接地。优选的,在上述启动系统中,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为隔离式直流/直流转换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中,仅设置有一个动力电池,与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相比,简化了系统结构,从而减少了制造和装配工序的数量,并降低了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工序多、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启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V21、直流/直流转换器21、启动按钮K21、点火开关K22、分流电阻R、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输出导通继电器KA22、高压回路继电器KA23和二极管D。其中,直流/直流转换器21至少包括7个端口,分别为正输入端I、负输入端2、正输出端3、负输出端4、输入控制端5、点火开关检测端6和输出控制端7。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入端I依次通过分流电阻R和启动按钮K21连接至动力电池V21的正极V21+。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负输入端2连接至动力电池V21的负极V21-。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出端3依次通过输出导通继电器KA22的触点、点火开关K22和车辆负载22连接至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负输出端4。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输入控制端5通过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主线圈连接至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负输出端4,该输入控制端5具有延时断电功能。同时,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触点与由启动按钮K21和分流电阻R形成的串联支路并联,即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触点的一端连接至动力电池V21的正极V21+、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入端I。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点火开关检测端6连接至点火开关K22和车辆负载的公共端,同时点火开关检测端6通过二极管D连接至输入控制端5和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主线圈的公共端,该点火开关检测端6具有下降沿触发及延时断电功能。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输出控制端7通过输出导通继电器K22的主线圈连接至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负输出端4。高压回路继电器KA23的主线圈并联于车辆负载的两端,高压回路继电器KA23的触点的一端连接至动力电池V21的正极V21+、另一端连接车辆的电机及控制器。[0031]同时,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负输出端4接地。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启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当打开点火开关K22、按下启动 按钮K21后,动力电池V21通过启动按钮K21和分流电阻R向直流/直流转换器21输入96V高压电源,经过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电压转换,在其正输出端3和负输出端4输出12V直流电源,此时输出控制端7无输出,输出导通继电器KA22和高压回路继电器KA23均未得电,车辆负载尚未接入。当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入端I和负输入端2有电源输入时,输入控制端5带电,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得电接通,启动按钮K21和分流电阻R被旁路,动力电池V21的正极V21+直接接入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正输入端I。在启动按钮K21和分流电阻被旁路3秒后,输出控制端7带电,输出导通继电器KA22得电接通,车辆负载被接入,同时高压回路继电器KA23得电接通,提供车辆动力的高压回路接通,车辆起动成功。输入控制端5在接通15秒后断电,此时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出端3输出的电源依次通过输出导通继电器KA22的触点、点火开关K22和二极管D为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主线圈供电。电动汽车中需要进行断电复位的用电设备(如步进电机的组合仪表)直接与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正输出端3连接,当点火开关K22断开时,点火开关K22和车辆负载的公共端的电压由12V跳变为0V,点火开关检测端6检测到该下降沿(接收到的电信号从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后输出高电平电压信号,通过二极管D为输入导通继电器KA21的主线圈供电,保证直流/直流转换器21的运行,从而为电动车中需要进行断电复位的用电设备供电。在15秒之后,点火开关检测端6掉电,直流/直流转换器停止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中,仅设置有一个动力电池,与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相比,简化了系统结构,从而减少了制造和装配工序的数量,并降低了成本。优选的,在上述启动系统中,直流/直流转换器21采用隔离式直流/直流转换器。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カ电池、直流/直流转换器、启动按钮、点火开关、分流电阻、输入导通继电器、输出导通继电器、高压回路继电器和ニ极管;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正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分流电阻和所述启动按钮连接至所述动カ电池的正极;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动カ电池的负极;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正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输出导通继电器的触点、所述点火开关和车辆负载连接至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出端;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输入控制端通过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的主线圈连接至所述负输出端,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的触点与由所述启动按钮和分流电阻形成的串联支路并联;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中具有下降沿触发及延时断电功能的点火开关检测端同时连接至所述点火开关和所述车辆负载的公共端、以及所述ニ极管的阳极,所述ニ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输入控制端和所述输入导通继电器主线圈的公共端;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输出控制端通过所述输出导通继电器的主线圈连接所述负输出端; 所述高压回路继电器的主线圈并联于所述车辆负载的两端,所述高压回路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动カ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车辆的电机及控制器; 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负输出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转换器为隔离式直流/直流转换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直流/直流转换器、启动按钮、点火开关、分流电阻、输入导通继电器、输出导通继电器、高压回路继电器和二极管,由动力电池同时为电动汽车的车辆负载、高压回路继电器和需要进行断电复位的用电设备供电。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中,仅设置有一个动力电池,与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启动系统相比,简化了系统结构,从而减少了制造和装配工序的数量,并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60L15/00GK202541345SQ2012200559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李挺南, 蔡奔, 赵丹, 黄懿湘 申请人: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