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雨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12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后雨刮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清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雨刮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雨刮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将电机产生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并将动力传递给雨刮柄,从而实现在雨刮在车窗上进行左右摆动。雨刮电机总成通常通过雨刮支架固定,而用于固定后雨刮的后雨刮支架则通常固定于在汽车的后车门内板上。汽车雨刮支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雨刮自身功能及驾驶员的安全、舒适有很大影响。目前常用的汽车后雨刮支架都是采用分体化的结构,其通过几个小支架分别固定在后车门内板对应的电机安装位置上来达到固定雨刮电机的作用。由于汽车后雨刮支架由几个小支架配合组成,其安装精度不容易保证、安装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在使用中与雨刮电机的配合精度也容易
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精度容易保证、安装方便的汽车后雨刮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的后车门内板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支承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承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用于贴于所述后车门内板表面的连接板,所述支承装置为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支承突起。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支承突起包括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均位于同一高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一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二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边垂直,所述第三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右部,所述第三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三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三平面的第三边与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边成60度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分别包括用于与所述后车门内板连接的翻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支承壁、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一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边,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的第一边,所述第二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四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五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五支承壁分别连接所述翻边,所述第四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的第二边,所述第四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第六支承壁、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第七支承壁,所述第六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的第三边,所述第六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七支承壁连接所述翻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一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承壁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与第四支承壁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延伸至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六支承壁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六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七加强筋,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七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八加强筋,所述第七加强筋、所述第八加强筋均延伸至所述第三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三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雨刮电机总成连接的螺孔。本实用新型的后雨刮器支架为单个支架,在装配和拆卸方面较传统的分体式支架更为方便,安装精度也更容易保证,在使用中,与雨刮电机的配合精度不会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结构简单,总重量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安装于车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B-B剖面图;图4为图2的C-C剖面图;图5为图2的D-D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的后车门内板2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图中未示出)的支承装置,上述连接装置与上述支承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上述连接装置为用于贴于后车门内板2的表面的连接板1,支承装置为连接于连接板I的背面的支承突起。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上述支承突起包括均连接于连接板I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以及第三支承突起13。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以及第三支承突起13均为矩形。第一支承突起11包括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一平面21。第二支承突起12包括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二平面22。第三支承突起13包括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三平面23。其中,第一平面21、第二平面22、第三平面23均位于同一高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位于连接板I的左侧。第一平面21的与连接板I的侧边相对的第一边31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二支承突起12位于连接板I的下方,第二平面22的与连接板I的侧边相对的第二边32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一平面21的第一边31与第二平面22的第二边32垂直。第三支承突起13位于连接板I的右部,第三平面23的与连接板I的侧边相对的第三边33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三平面23的第三边33与第 二平面22的第二边32成60度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和第三支承突起13分别包括用于与后车门内板2连接的翻边40。在装配中,第一支承突起11、第二支承突起12和第三支承突起13分别通过翻边40与后车门内板2连接在一起。结合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一支承突起11还包括与第一平面21连接的第一支承壁51、与第一平面21连接的第二支承壁52。第一支承壁51连接翻边40。在装配中,第一支承壁51通过翻边40与后车门内板2连接在一起。第二支承壁5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承突起11的第一边31,第二支承壁52的另一端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二支承突起12还包括与第二平面22连接的第三支承壁53、与第二平面22连接的第四支承壁54、与第二平面22连接的第五支承壁55。第三支承壁53与第五支承壁55分别连接翻边40。在装配中,第三支承壁53与第五支承壁55分别通过翻边40与后车门内板2连接在一起。第四支承壁54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承突起12的第二边32,第四支承壁5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三支承突起13还包括与第三平面23连接的第六支承壁56、与第三平面23连接的第七支承壁57。第六支承壁56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承突起13的第三边33,第六支承壁56的另一端与连接板I的背面连接。第七支承壁57连接翻边40。在装配中,第七支承壁57通过翻边40与后车门内板2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一平面21与第一支承壁5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平面21上的第一加强筋61。第一平面21与第二支承壁5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均延伸至第一平面21上的第二加强筋62和第三加强筋63。第二支承壁52与连接板I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64。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连接板I的背面与第四支承壁54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筋65。第五加强筋65延伸至连接板I的背面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六支承壁56与连接板I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六加强筋66。第三平面23与第六支承壁56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七加强筋67。第三平面23与第七支承壁57连接位置设置有第八加强筋68,第七加强筋67、第八加强筋68均延伸至第三平面23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中,第一平面21上、第二平面22上、第三平面2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雨刮电机总成连接的螺孔。本实用新型的后雨刮器支架为单个支架,在雨刮电机总成的三个电机安装孔的对应位置都设置了支承突起,以确保能与安装孔均进行准确的定位安装。同时布置了多条加强筋,保证了螺栓在轴向上的受力可以有较好的支承和保护,同时加强了支架的整体强度。[0031]独立一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在装配和拆卸方面较传统的分体式支架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结构强度更高,可承受负载更大,同时安装雨刮电机总成更加方便稳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结构简单,总重量较低,值得大力推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 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和汽车的后车门内板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支承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支承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用于贴于所述后车门内板表面的连接板,所述支承装置为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支承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突起包括均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第二支承突起以及第三支承突起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包括用于支承所述雨刮电机总成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均位于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一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二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边垂直,所述第三支承突起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右部,所述第三平面的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对的第三边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三平面的第三边与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二边成60度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所述第二支承突起和所述第三支承突起分别包括用于与所述后车门内板连接的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一支承壁、与所述第一平面连接的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一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边,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承突起的第一边,所述第二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四支承壁、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五支承壁,所述第三支承壁与所述第五支承壁分别连接所述翻边,所述第四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承突起的第二边,所述第四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第六支承壁、与所述第三平面连接的第七支承壁,所述第六支承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承突起的第三边,所述第六支承壁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七支承壁连接所述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一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上的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支承壁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与第四支承壁之间设置有第五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延伸至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支承壁与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之间设置有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六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七加强筋,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七支承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八加强筋,所述第七加强筋、所述第八加强筋均延伸至所述第三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三平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雨刮电机总成连接的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雨刮支架,包括用于和汽车的后车门内板连接的连接装置以及用于支承雨刮电机总成的支承装置,连接装置与支承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后雨刮器支架为单个支架,在装配和拆卸方面较传统的分体式支架更为方便,安装精度也更容易保证,在使用中,与雨刮电机的配合精度不会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后雨刮支架结构简单,总重量较低。
文档编号B60S1/34GK202574137SQ2012201966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刘明卓, 张立玲, 徐仰汇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