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
背景技术:
据统计国内每年发生死亡一人以上的交通事故约为10万起,其中80%为涉牌违法事故。涉牌违法是指套用假牌、不悬挂车牌或任意拆卸、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由于对涉牌违法的司机往往不能即时有效地处罚,这些司机驾车闯红灯、饮酒超速开车、违章开车等违法危险的驾驶行为经常发生,因而涉牌违法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能减少涉牌违法行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车体和车辆牌所组成,在车体的四周设有车牌号区,车牌号区内设有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两侧车门的下部。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前、后侧下部的前、后挡板上。所述的车辆号为喷涂在车牌号区内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凸出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凹进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除车辆前、后原有的可拆卸的车辆牌外,在车体的四周还设有车牌号区,车牌号区内设有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并且车辆号与车体永固共存,因而能大幅度减少涉牌违法行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罔2所示,一种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主要由车体2和车辆牌4所组成。在车体的四周设有车牌号区1,车牌号区内设有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两侧车门的下部。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前、后侧3下部的前、后挡板上。可以车体两侧车门的下部和车体前、后侧3下部的前、后挡板上同设车牌号区。所述的车辆号为喷涂在车牌号区内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凸出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凹进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如先将车牌号区内漆面磨掉,再喷涂号码和文字。本实用新型在汽车上牌由车辆管理部门颁发车辆牌时即将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喷涂或制备在车体四周,车辆号与车体永固共存,即可减少涉牌违法行为。[0012]总之,本实用能减少涉牌违法行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主要由车体和车辆牌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四周设有车牌号区,车牌号区内设有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两侧车门的下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前、后侧下部的前、后挡板上。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号为喷涂在车牌号区内的号码和文字。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号为凸出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号为凹进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防止涉牌违法的汽车,主要由车体和车辆牌所组成,在车体的四周设有车牌号区,车牌号区内设有与车辆牌号相同的车辆号。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两侧车门的下部。所述的车牌号区位于车体前、后侧下部的前、后挡板上。所述的车辆号为喷涂在车牌号区内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凸出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所述的车辆号为凹进车牌号区面的号码和文字。本实用新型能减少涉牌违法行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0R13/10GK202966178SQ20122056558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崔成敏 申请人:崔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