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汽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轮包括轮胎和轮辋,汽车轮辋俗称轮圈,是车轮周边安装轮胎的部件。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上各种安全辅助系统越来越多,许多车型上已经配备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其轮胎压力及温度等信号检测传感器都普遍集成于气门嘴上,相比普通气门嘴重量就会偏重几十克,使车轮失去动平衡。当车轮整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时,在汽车车轮高速旋转起来后,就会形成动不平衡状态,造成车辆在行驶中车轮抖动、方向盘震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或是消除已经发生的这种现象,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增加配重的方法,使车轮校正各边缘部分的平衡。但是对于配备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的汽车车轮,如果出厂时就再轮辋上增设配重,这对汽车的生产工序和汽车的整体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BMCS为爆胎监测监控系统,也称为TPMS,一般都是通过对轮体内气体的温度、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修正轮胎的各个参数。在专利(CN 202242771 U)中公开了一种汽车专用轮辋,包括轮辋本体、轮辋本体上的气门芯孔和轮辋环面,在轮辋环面上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与气门芯孔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安装孔其门芯孔在同一圆周面内,使得汽车车轮的平衡可以通过在安装孔上安装配置块来控制,降低了轮胎动平衡的难度,但是这不仅影响了汽车轮辋的生产效率,而且在出厂的新车上增设配重块影响了汽车的美观度和整车形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车轮动平衡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车轮的外观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轮,汽车车轮包括气门嘴和轮辋,所述的气门嘴上设有具有重量的传感器组件,所述的轮辋上设有气门孔,所述的气门嘴卡接在气门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辋上设有若干根轮辐,其中部分与所述的气门嘴相对的轮辐上开设有减重槽一,该轮辋上其余的轮辐上开设有减重槽二,所述的减重槽一的容积小于减重槽二,且全部的轮辐所产生的重心在气门嘴和轮辋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汽车车轮生产要求在质量的分布上尽量均匀且平衡,由于配备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在气门嘴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这对车轮的动平衡有较大的影响,本方案在汽车轮辋的设计上采用预留的方法,即气门孔对应轮辋的减重槽小于其他减重槽,气门孔对应的减重槽在掏料时的掏料量小于其他减重槽,利用该减重槽多出部分的重量去平衡气门嘴上的传感器组件,既不会影响车辆的动平衡,而且不会影响车轮的美观度。[0008]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轮中,所述的单个减重槽一对应的轮辐的质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对应轮辐的质量,且多出部分重量的重心与气门嘴上的传感器组件的重心在同一轮辋环面上。气门嘴穿过气门孔,特别是气门嘴上设置的传感器组件的重量影响了车轮的动平衡,利用减重槽不同质量的分部用以消除传感器组件给车轮造成的质量分布不均。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轮中,所述减重槽一的内表面呈圆滑曲面,所述减重槽一靠近轮辋外围的内表面高出减重槽二靠近轮辋外围的内表面。该设计是将减重槽一超出减重槽二的质量尽可能的分别在靠近轮辋外围的环面上,以便利于这部分质量与传感器组件的质量达到平衡。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轮中,所述轮辐的数量总和为奇数时,所述的减重槽一只有一个,其对应的轮辐的重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对应的轮辐的重量,且超出部分的重量与传感器组件的重量在气门孔对应的轮辋径线上平衡。在轮辐的数量总和为奇数时,只设置一个减重槽二,旨在尽可能的减少对轮辋的改变,以便于生产。在上述的一种汽车车轮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轮辐的数量总和为偶数时,所述的减重槽一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气门孔对应的轮辋径线的两侧,其重量和大于两个减重槽二的重量,且多出部分重量与气门嘴上的传感器组件的重量在气门孔对应的轮辋径线上平衡。在轮辐的数量总和为偶数时,减重槽一设有两个,其对应的轮辐的质量均分分布在气门孔对应的径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从外观上看,不影响轮辋的外观形象,而且还有利于设置有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的汽车车轮的动平衡。2、只需要稍微调整原生产轮辋的模具即可生产该种设计的轮辋,这基本不会影响轮辋的开发和生产的费用。
图1是本实施例中汽车轮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B-B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汽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减重槽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辋;2、气门嘴;3、气门孔;4、传感器组件;5、轮辐;6、减重槽一 ;7、减重
槽二 ;8、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汽车车轮生产要求在质量的分布上尽量均匀且平衡,由于配备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在气门嘴上设置有传感器组件,这对车轮的动平衡有较大的影响,本方案在汽车轮辋的设计上采用预留的方法,即气门孔对应轮辋的减重槽容积小于其他减重槽(气门孔对应的减重槽在掏料时的掏料量小于其他减重槽),利用该减重槽多出部分的重量去平衡气门嘴上的传感器组件,既不会影响车辆的动平衡,而且不会影响车轮的美观度。实施例一如图1、2、3、4、5所示,汽车车轮包括气门嘴2和轮辋1,气门嘴2上设有具有重量的传感器组件4,轮辋I上设有气门孔3,气门嘴2卡接在气门孔3内,轮辋I上设有若干根轮辐8,与气门嘴2相对的轮辐8上开设有减重槽一 5,该轮辋I上其余的轮辐8上开设有减重槽二 6,减重槽一 5的容积小于减重槽二 6,且全部的轮辐8所产生的重心在气门嘴2和轮辋I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单个减重槽一 5对应的轮辐8的质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 6对应轮辐8的质量,且多出部分重量的重心与气门嘴2上的传感器组件4的重心在同一轮辋I环面上,气门嘴2穿过气门孔3,特别是气门嘴2上设置的传感器组件4的重量影响了车轮的动平衡,利用减重槽不同质量的分部用以消除传感器组件4给车轮造成的质量分布不均,减重槽一 5的内表面呈圆滑曲面,减重槽一 5靠近轮辋I外围的内表面高出减重槽二 6靠近轮辋I外围的内表面,该设计是将减重槽一 5超出减重槽二 6的质量尽可能的分别在靠近轮辋I外围的环面上,以便利于这部分质量与传感器组件4的质量达到平衡。当轮辐8的数量总和为奇数时,减重槽一 5只有一个,其对应的轮辐8的重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 6对应的轮辐8的重量,且超出部分的重量与传感器组件4的重量在气门孔
3对应的轮辋I径线上平衡,只设置一个减重槽二 6,旨在尽可能的减少对轮辋I的改变,以便于生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内容与实施例一的内容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轮辐8的数量总和为偶数时,减重槽一 5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气门孔3对应的轮辋I径线的两侧,(其结构显而易知,在附图中为标出)其重量和大于两个减重槽二 6的重量,且多出部分重量与气门嘴2上的传感器组件4的重量在气门孔3对应的轮辋I径线上平衡,减重槽一 5设有两个,其对应的轮辐8的质量均分分布在气门孔3对应的径线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轮,汽车车轮包括气门嘴(2)和轮辋(I ),所述的气门嘴(2)上设有具有重量的传感器组件(4),所述的轮辋(I)上设有气门孔(3),所述的气门嘴(2)卡接在气门孔(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辋(I)上设有若干根轮辐(5),其中部分与所述的气门嘴(2)相对的轮辐(5)上开设有减重槽一(6),该轮辋(I)上其余的轮辐(5)上开设有减重槽二(7),所述的减重槽一(6)的容积小于减重槽二(7),且全部的轮辐(5)所产生的重心在气门嘴(2)和轮辋(I)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个减重槽一(6)对应的轮辐(5 )的质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 7 )对应轮辐(5 )的质量,且多出部分重量的重心与气门嘴(2)上的传感器组件(4)的重心在同一轮辋(I)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一(6)的内表面呈圆滑曲面,所述减重槽一(6)靠近轮辋(I)外围的内表面高出减重槽二(7)靠近轮辋(I)外围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5)的数量总和为奇数时,所述的减重槽一(6)只有一个,其对应的轮辐(5)的重量大于单个减重槽二(7)对应的轮辐(5)的重量,且超出部分的重量与传感器组件(4)的重量在气门孔(3)对应的轮辋(I)径线上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5)的数量总和为偶数时,所述的减重槽一(6)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气门孔(3)对应的轮辋(I)径线的两侧,其重量和大于两个减重槽二(7)的重量,且多出部分重量与气门嘴(2)上的传感器组件(4)的重量在气门孔(3 )对应的轮辋(I)径线上平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车轮在安装有BMCS/TPMS等安全辅助系统的情况下动平衡不便调节等技术问题。汽车车轮包括气门嘴和轮辋,气门嘴上设有具有重量的传感器组件,轮辋上设有气门孔,气门嘴卡接在气门孔内,轮辋上设有若干根轮辐,其中部分与气门嘴相对的轮辐上开设有减重槽一,该轮辋上其余的轮辐上开设有减重槽二,减重槽一的容积小于减重槽二,且全部的轮辐所产生的重心在气门嘴和轮辋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外表美观、动平衡较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B3/10GK202896168SQ2012205652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杨萍, 余见山, 杨安志,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