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379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汽车的雨刷结构,特别有关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用雨刷组设于汽车玻璃的外表面,用以刮除汽车玻璃外侧的雨水或其它杂物。现有的汽车雨刷主要包括配件座、固定座及刮条,刮条结合在该固定座的底面而贴附在挡风玻璃上,固定座的顶面安装于配件座,该配件座安装于汽车的雨刷驱动臂上,借由雨刷驱动臂来带动雨刷在玻璃面上反复摆动,并施加作用力于刮条,以刮除挡风玻璃上的杂物。现今如US6516491、US6643889、及US6668419等美国专利中,均已公开了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雨刷结构设计;但是,由于雨刷是用来刮除附着于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水、雾气或污泥等,以维持驾驶员良好的视线及提高驾驶员行车的安全,因此,良好的雨刷刮条需密实地贴接在汽车玻璃上,以达到切实刮除雨水的目的。因此如何使刮条与挡风玻璃之间保持密实地接合,以提升雨刷的刮水功能,为本发明人的研究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该汽车雨刷使刮条能够密实地贴接在汽车玻璃上,达到切实刮除雨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该汽车雨刷的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能够各自独立(非连动)的对刮条进行压掣,改善因为施力不均而造成刮条无法平贴玻璃面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该汽车雨刷包括固定架、摆臂、第一压掣翼、第二压掣翼及刮条,所述固定架包含固定座及设置在该固定座底面的固定臂,所述摆臂枢接在所述固定臂的侧边,所述第一压掣翼结合在所述摆臂的一端,所述摆动外壳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掣翼枢接在所述摆动外壳上,所述刮条结合在所述第一压掣翼及所述第二压掣翼下方,所述刮条受所述第一压掣翼及所述第二压掣翼的压掣而贴接所述玻璃面。较佳地,所述固定臂自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向外延伸,且所述固定臂设有枢孔,所述摆臂枢接在所述枢孔上。较佳地,所述摆臂还包括枢接座及枢轴,所述枢接座对应所述枢孔设有穿孔,所述枢轴穿设所述枢孔及所述穿孔而将所述摆臂结合在所述固定臂上。较佳地,所述摆臂为弹性片体。较佳地,所述摆臂具有固定所述第一压掣翼的内端及与该内端相对的外端,所述内端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底面,所述外端延伸于所述固定臂的外侧。较佳地,所述第一压掣翼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扣接框片,所述第一扣接框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掣翼上,所述刮条穿设所述第一扣接框片而结合在所述第一压掣翼下方。[0012]较佳地,所述摆臂的侧边设有开槽,所述第一压掣翼的顶面具有卡掣块,该卡掣块扣合在所述开槽中而将所述第一压掣翼结合在所述摆臂上。较佳地,所述第二压掣翼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二扣接框片,所述第二扣接框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掣翼上,所述刮条穿设所述第二扣接框片而结合在所述第二压掣翼下方。较佳地,所述汽车雨刷还包括固定外壳,该固定外壳罩合在所述固定臂外。较佳地,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肋,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对应设有扣槽,所述摆动外壳通过所述凸肋插接所述扣槽而结合在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上。较佳地,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两个以上卡钩,所述摆臂卡接在所述卡钩上。较佳地,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块,所述摆臂对应设有卡槽,所述凸块卡掣在所述卡槽中。较佳地,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方形凸块,所述摆臂对应设有卡槽,且所述方形凸块的端面大于所述卡槽的口径,所述方形凸块卡掣在所述卡槽中。较佳地,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柱,所述第二压掣翼设有扣孔,所述凸柱扣合在所述扣孔上,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摆动外壳及所述第二压掣翼而压掣所述刮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摆臂的一端枢接第一压掣翼、另一端结合第二压掣翼的摆动外壳,借此,当驱动刷臂驱动时,由于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并非一体连动,因此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能够分别对刮条进行压掣,因此能够在雨刷刷拭的过程中不断调节雨刷压力,进而使雨刷刮条更能贴合不同的玻璃弧度,并使整支雨刷刷拭过程受力均匀,使刮条切实密贴在玻璃面上而进行刮除、清洁等动作,借此能够避免驱动刷臂因施力不均而造成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无法平均压掣刮条的缺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外壳与摆臂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外壳与摆臂的组合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另一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又一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再一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汽车雨刷10固定架11固定座12固定臂120枢孔20摆臂201内端202外端21枢接座210穿孔[0038]22枢轴23开槽24扣槽30第一压掣翼31卡掣块32第一扣接框片40摆动外壳41凸肋42凸柱50第二压掣翼51第二扣接框片 52扣孔60刮条70固定外壳Ia汽车雨刷Ila固定座20a摆臂40a摆动外壳41a卡钩Ib汽车雨刷20b摆臂21b卡槽40b摆动外壳41b凸块Ic汽车雨刷20c摆臂21c卡槽40c摆动外壳41c方形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I包括固定架10、摆臂20、至少一个第一压掣翼30、摆动外壳40、至少一个第二压掣翼50及刮条60。该汽车雨刷I使用时,该固定架10另外结合有配件座(图中未示出),该配件座用于结合驱动刷臂(图中未示出),借此,该汽车雨刷I可受该驱动刷臂带动而平贴在玻璃面上(图中未示出)。请另外参照图2至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架10包含用以连接驱动刷臂的固定座11及设置在该固定座11底面的固定臂12,该摆臂20枢接在该固定臂12的侧边。该固定臂12自该固定座11的两侧向外延伸,且该固定臂12设有枢孔120,该摆臂20枢接在该枢孔120上。较佳地,该摆臂20为弹性片体,其由金属制成而具有弹性变形力。该摆臂20还包括枢接座21及枢轴22,该枢接座21对应该枢孔120设有穿孔210,该枢轴22穿设该枢孔120及该穿孔210而将该摆臂20结合在该固定臂12上。另外,第一压掣翼30固定结合在该摆臂2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压掣翼30呈拱状,该第一压掣翼30的中间高于该第一压掣翼3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该摆臂20的侧边设有开槽23,该第一压掣翼30的顶面具有卡掣块31,该卡掣块31扣合在该开槽23中而将该第一压掣翼30结合在该摆臂20上。该摆动外壳40为塑料壳体,其连接该摆臂20的另一端,该第二压掣翼50枢接在该摆动外壳40上。该第二压掣翼50的外型与第一压掣翼30大致相同。另外,该刮条60由橡胶制成,该刮条60结合在该第一压掣翼30及该第二压掣翼50下方,且该刮条60受该第一压掣翼30及该第二压掣翼50的压掣而贴接玻璃面。[006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压掣翼30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扣接框片32,这些第一扣接框片32设置在该第一压掣翼30的两端,该刮条60穿设这些第一扣接框片32而结合在该第一压掣翼30下方;同样地,该第二压掣翼50也包括两个以上第二扣接框片51,这些第二扣接框片51设置在该第二压掣翼50的两端,该刮条60穿设这些第二扣接框片51而结合在该第二压掣翼50下方。更详细来说,该摆臂20具有固定该第一压掣翼30的内端201及与内端201相对的外端202,该内端201位于该固定臂12的底面,该外端202延伸于该固定臂12的外侧。另外,该汽车雨刷I包括固定外壳70,该固定外壳70位于该摆动外壳40的内侧,并罩合在该固定臂12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压掣翼30及该第二压掣翼50的设置数量并不限制,可视实际需求加以调整。另外,摆动外壳40及固定外壳70为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成的流线外形,因此可有效降低风阻,并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产生加压分流的作用,进而使刮条60不会被气流抬升而仍能保持安静、灵活且稳定的刮拭效果。请参照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外壳及摆臂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摆动外壳40的内壁具有凸肋41,该摆臂20的另一端对应设有扣槽24,该摆动外壳40通过该凸肋41插接该扣槽24而结合在该摆臂20的另一端上。另外,该摆动外壳40的内壁具有凸柱42,该第二压掣翼50设有扣孔52,该凸柱42扣合在该扣孔52上,借此,该摆臂20的另一端通过该摆动外壳40及该第二压掣翼50而压掣该刮条60。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组合剖视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摆臂20枢接在该固定臂12上,且该摆臂20的一端(内端201)结合该第一压掣翼30,当驱动刷臂驱动时,该固定臂12会带动该第一压掣翼30对该刮条60进行压掣。另一方面,该摆臂20的另一端(外端202)结合该摆动外壳40,同样地,该摆动外壳40随着该摆臂20的另一端的移动而晃动,并同时带动枢接在该摆动外壳40上的第二压掣翼50移动,进而压掣该刮条60。据此,该第一压掣翼30及该第二压掣翼50可分别对该刮条60进行压掣,以避免因为施力不均而相互影响,使该刮条60切实密贴在玻璃面上而进行刮除、清洁等动作。请另外参照图8及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及结合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汽车雨刷Ia的固定座Ila的型态。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Ila可用于结合另一种配件座。此外,本实施例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摆动外壳40a及摆臂20a的结合方式。本实施例中,该摆动外壳40a的内壁具有两个以上卡钩41a,该摆臂20a卡接在这些卡钩41a上,借以将该摆动外壳40a结合在该摆臂20a上。请另外参照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又一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汽车雨刷Ib的摆动外壳40b及摆臂20b的结合方式。该摆动外壳40b的内壁具有凸块41b,该摆臂20b对应设有卡槽21b,该凸块41b卡掣在该卡槽21b中,借以将该摆动外壳40b结合在该摆臂20b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块41b为斜凸块,实际实施时并不以此为限制。请参照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雨刷的再一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汽车雨刷Ic的摆动外壳40c的内壁的凸块型态。在本实施例中,该摆动外壳40c的内壁具有方形凸块41c,摆臂20c对应设有卡槽21c,其中,该方形凸块41c的端面大于该卡槽21c的口径,借以将该方形凸块41c卡掣在该卡槽21c中,从而将该摆动外壳40c结合在该摆臂20c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它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该汽车雨刷包括: 固定架,包含固定座及设置在该固定座底面的固定臂; 摆臂,枢接在所述固定臂的侧边; 至少一个第一压掣翼,结合在所述摆臂的一端; 摆动外壳,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 至少一个第二压掣翼,枢接在所述摆动外壳上;以及 刮条,结合在所述第一压掣翼及所述第二压掣翼下方,该刮条受所述第一压掣翼及所述第二压掣翼的压掣而贴接所述玻璃面。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自所述固定座的两侧向外延伸,且所述固定臂设有枢孔,所述摆臂枢接在所述枢孔上。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还包括枢接座及枢轴,所述枢接座对应所述枢孔设有穿孔,所述枢轴穿设所述枢孔及所述穿孔而将所述摆臂结合在所述固定臂上。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为弹性片体。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具有固定所述第一压掣翼的内端及与该内端相对的外端,所述内端位于所述固定臂的底面,所述外端延伸于所述固定臂的外侧。
6.按权利要求1所述 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掣翼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一扣接框片,所述第一扣接框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掣翼上,所述刮条穿设所述第一扣接框片而结合在所述第一压掣翼下方。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的侧边设有开槽,所述第一压掣翼的顶面具有卡掣块,该卡掣块扣合在所述开槽中而将所述第一压掣翼结合在所述摆臂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掣翼还包括两个以上第二扣接框片,所述第二扣接框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掣翼上,所述刮条穿设所述第二扣接框片而结合在所述第二压掣翼下方。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雨刷还包括固定外壳,该固定外壳罩合在所述固定臂外。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肋,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对应设有扣槽,所述摆动外壳通过所述凸肋插接所述扣槽而结合在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上。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两个以上卡钩,所述摆臂卡接在所述卡钩上。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块,所述摆臂对应设有卡槽,所述凸块卡掣在所述卡槽中。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方形凸块,所述摆臂对应设有卡槽,且所述方形凸块的端面大于所述卡槽的口径,所述方形凸块卡掣在所述卡槽中。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外壳的内壁具有凸柱,所述第二压掣翼设有扣孔,所述凸柱扣合在所述扣孔上,所述摆臂的另一端通过 所述摆动外壳及所述第二压掣翼而压掣所述刮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该汽车雨刷包括固定架、摆臂、第一压掣翼、摆动外壳、第二压掣翼及刮条,固定架包含固定座及设置在固定座底面的固定臂,摆臂枢接在固定臂的侧边,第一压掣翼结合在摆臂的一端,摆动外壳连接摆臂的另一端,第二压掣翼枢接在摆动外壳上,刮条结合在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下方,刮条受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的压掣而贴接玻璃面,据此完成可平贴玻璃面的汽车雨刷。该汽车雨刷能够使刮条密实地贴接在汽车玻璃上,达到切实刮除雨水的目的。同时,该汽车雨刷的第一压掣翼及第二压掣翼能够各自独立的对刮条进行压掣,以改善因为施力不均而造成刮条无法平贴玻璃面的缺点。
文档编号B60S1/38GK202923608SQ2012206339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杨志铭, 张传枝 申请人:金顶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