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27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
背景技术
在我国,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生长中后期,现有的拖拉机地隙较低,配套的机具无法进入地块进行作业,尤其对不同行距的作物进行田间作业时,需要不同轮距的机具进行配合,就需要对机具轮距进行调节。目前,一般拖拉机常用的轮距调节方法主要有轮毂盖夹紧式调整法、齿轮齿条式调整法、螺旋齿轮齿条式调整法、螺旋轴调整法、螺旋滑轨式调整法、伸缩轴调整法和轮辋辐板调整法,但这些调整方法一般调节范围比较小,调节方式比较繁琐。因此,地隙高、轮距调节方式简单便捷、调节范围广的机具底盘是一种急需研究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拖拉机轮距调节方式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包括车架、行走系统和驱动所述行走系统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还包括:水平框架系统,所述水平框架系统包括左水平框架和右水平框架,所述左水平框架与左行走轮连接,所述右水平框架与右行走轮连接;轮距 调节系统,所述轮距调节系统包括左轮调节装置和右轮调节装置,所述左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右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二连杆和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驱动件。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左上外耳板、左上内耳板、右上外耳板和右上内耳板,所述左上外耳板、左上内耳板分别与所述右上外耳板、右上内耳板对称。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水平框架系统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水平框架上的左下外耳板、左下内耳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右水平框架上的右下外耳板、右下内耳板。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左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一端与所述左上外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外耳板铰接,所述左轮距调节内支臂一端与所述左上内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内耳板铰接。[0010]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左轮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上的左轮距调节下耳板,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左轮距调节上耳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与所述左轮距调节上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轮距调节下耳板铰接。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一端与所述右上外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外耳板铰接,所述右轮距调节内支臂一端与所述右上内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内耳板铰接。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中,所述右轮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上的右轮距调节下耳板,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右轮距调节上耳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一端与所述右轮距调节上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轮距调节下耳板铰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通过第一伸缩件的伸缩带动左水平框架向内侧或外侧水平移动能进行左行走轮调节,通过第二伸缩件的伸缩带动右水平框架向内侧或外侧水平移动能进行右行走轮调节,从而能够实现机具在田间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行距实时进行轮距的调节,实现了高杆作物高地隙施药作业装备轮距的自动调节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机具轮距调节方式复杂、调节范围小的弊端。同时,本实用新型由于发动机布置在主机架上,左右两侧通过左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分别与车架及左右水平框架铰接,左水平框架与左行走轮连接,右水平框架与右行走轮连接,整体呈龙门架式,可以有效提高机具的离地间隙,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高杆作物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作业难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向视 图;图4为图1中的C向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主框架11一左上外耳板12—左上内耳板13—右上外耳板14 一右上内耳板[0028]15—左轮距调节上耳板16—右轮距调节上耳板20—发动机30—行走系统31—左行走轮311—左前轮312-左后轮32-右行走轮321-右前轮322—右后轮40—7jC平框架系统41 一左水平框架42—右水平框架43—左下外耳板44 一左下内耳板 45—右下外耳板46—右下内耳板50—轮距调节系统51—左轮调节装置511—左轮距调节外支臂512—左轮距调节内支臂513—左轮距调节油缸514一左轮距调节下耳板52—右轮调节装置521—右轮距调节外支臂522—右轮距调节内支臂523—右轮距调节油缸524—右轮距调节下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杆作物生长中后期作业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底盘离地间隙高,并且轮距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实时进行调节。参阅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包括车架10、行走系统30、驱动行走系统的发动机20、水平框架系统40和轮距调节系统50。发动机20设置在车架10上。行走系统30包括左行走轮31和右行走轮32,左行走轮31又包括左前轮311、左后轮312,右行走轮32又包括右前轮321、右后轮322。水平框架系统40包括左水平框架41和右水平框架42,左水平框架41与左行走轮31连接,右水平框架42与右行走轮32连接。轮距调节系统50包括左轮调节装置51和右轮调节装置52,左轮调节装置51包括一端与车架10铰接、另一端与左水平框架铰接41的第一连杆和与第一连杆连接以驱动第一连杆的第一驱动件513,右轮调节装置52包括一端与车架10铰接、另一端与右水平框架42铰接的第二连杆和与第二连杆连接以驱动第二连杆的第二驱动件523。具体来说,车架10上固定连接有左上外耳板11、左上内耳板12、右上外耳板13和右上内耳板14,左上外耳板11、左上内耳板12、右上外耳板13、右上内耳板14分别焊接在车架10上,并且相对车架10呈左右对称布置。车架10上还固定连接有左轮距调节上耳板15和右轮距调节上耳板16。水平框架系统4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左水平框架41上的左下外耳板43、左下内耳板44,以及固定连接在右水平框架42上的右下外耳板45、右下内耳板46。第一连杆包括左轮距调节外支臂511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512,左轮距调节外支臂511一端与左上外耳板11铰接、另一端与左下外耳板43铰接,左轮距调节内支臂512 —端与左上内耳板12铰接、另一端与左下内耳板44铰接,较佳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511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512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左轮调节装置5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左轮距调节外支臂511上的左轮距调节下耳板514,第一驱动件513 —端与左轮距调节上耳板15铰接、另一端与左轮距调节下耳板514铰接,该第一驱动件513可以是液压缸(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13为油缸,由于该油缸的作用是用于调节左轮距,因此,亦称其为左轮距调节油缸513)。第二连杆包括右轮距调节外支臂521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522,右轮距调节外支臂521 一端与右上外耳板13铰接、另一端与右下外耳板45铰接,右轮距调节内支臂522 —端与右上内耳板14铰接、另一端与右下内耳板46铰接,较佳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521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522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右轮调节装置5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右轮距调节外支臂521上的右轮距调节下耳板524,第二驱动件523 —端与右轮距调节上耳板16铰接、另一端与右轮距调节下耳板524铰接,该第二驱动件523可以是液压缸(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23为油缸,由于该油缸的作用是用于调节右轮距,因此,亦称其为右轮距调节油缸 523)。借助上述底盘,在实际田间作业过程中,根据对不同作物的要求,可以实时进行拖拉机的轮距调节。当需要进行左侧轮距调节时,可通过一液压系统控制左轮距调节油缸513,借助左轮距调节油 缸513的伸缩使左轮距调节内外支臂形成的平行四边形摆动,由于左轮距调节油缸513、左轮调节内外支臂的一端均与车架10铰接,因此,可以带动左水平框架41随着左轮距调节油缸513的伸缩向内侧或外侧水平移动,同时,由于左前轮311和左后轮312均固定在左水平框架41上,因此,可以完成轮距的调整。右侧轮距调整的原理与左侧相同。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同时进行左右轮距的调节或者分别进行单侧轮距的调节。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采用液压技术进行轮距调节,因此该调整方式具有简单、方便、轮距调节范围广的特点,调整的轮距能够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田间作业。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20布置在车架10上,左右两侧通过左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分别与车架10与左右水平框架铰接,左右行走轮分别固定在左右水平框架,这种龙门架式的底盘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机具的离地间隙,并在保证机具作业最低间隙的同时完成车辆轮距的调节。这种底盘结构能够适应玉米、甘蔗等高杆作业生长中后期的田间作业,解决了普通机具离地间隙低,无法进入目标地块进行作业的难题。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 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包括车架、行走系统和驱动所述行走系统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左行走轮和右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平框架系统,所述水平框架系统包括左水平框架和右水平框架,所述左水平框架与左行走轮连接,所述右水平框架与右行走轮连接; 轮距调节系统,所述轮距调节系统包括左轮调节装置和右轮调节装置,所述左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一连杆和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右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二连杆和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左上外耳板、左上内耳板、右上外耳板和右上内耳板,所述左上外耳板、左上内耳板分别与所述右上外耳板、右上内耳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框架系统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水平框架上的左下外耳板、左下内耳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右水平框架上的右下外耳板、右下内耳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左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一端与所述左上外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外耳板铰接,所述左轮距调节内支臂一端与所述左上内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下内耳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左轮距调节内支臂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轮距调节外支臂上的左轮距调节下耳板,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左轮距调节上耳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一端与所述左轮距调节上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左轮距调节下耳板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一端与所述右上外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外耳板铰接,所述右轮距调节内支臂一端与所述右上内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下内耳板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和右轮距调节内支臂形成平行四边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轮调节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轮距调节外支臂上的右轮距调节下耳板,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右轮距调节上耳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一端与所述右轮距调节上耳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轮距调节下耳板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距可调的高地隙自走式底盘,包括车架、行走系统、发动机、水平框架系统和轮距调节系统,水平框架系统包括与左行走轮连接左水平框架和与右行走轮连接右水平框架;轮距调节系统包括左轮调节装置和右轮调节装置,左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左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一连杆和与驱动第一连杆的第一驱动件,右轮调节装置包括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右水平框架铰接的第二连杆和驱动第二连杆的第二驱动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机具在田间作业过程中根据不同作物的种植行距实时进行轮距的调节,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机具轮距调节方式复杂、调节范围小的弊端。
文档编号B60K17/342GK203126522SQ201320001799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张铁, 杨学军, 严荷荣, 刘树民, 王俊, 王锦江, 曾亚辉 申请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