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291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包括胎面胶部分与胎面基部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部分与胎面基部胶部分在胎面肩部采用拱形过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对胎面肩部的胶分布形式进行改进,不仅能够保证胎面上的花纹沟底有足够的厚度,而且使胎面更加耐磨,降低了胎面肩部生热,提高了胎面肩部散热效果,减少了轮胎的早期损坏,保障了轮胎总体性能要求,大大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胎面出型结构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 胎胎面出型结构。 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作为车辆的承载部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卡客车载重轮胎来 说,其既要承担着全部的负荷,还要保证着乘车人员的安全。这就对轮胎提出了特别高的性 能要求。在轮胎设计、生产过程中,尤其要抓住两个主要关键点:一是轮胎各胶部件必须达 到设计要求,二是选用合适的轮胎骨架构造及材料。而在第一关键点中,轮胎的各种胶部件 中最重要就是胎面,胎面的出型结构一般主要是由胎面胶部分1和胎面基部胶部分2组成, 胎面胶部分1有着高耐磨、高升热的特点,而胎面基部胶部分2有着低生热、不耐磨的特点。 目前,各轮胎企业针对胎面出型结构的设计主要有两种:
[0003] 1、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全部接触,属于全分型(图1、图2所示)。
[0004] 2、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只在两侧接触,中间未接触,属于肩分型(图 3、图4所示)。
[0005] 从图1~图4可看出,以上两种形式的胎面出型结构,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 部分2在胎面肩部3均是采取梯形过渡,其尺寸过渡较为均匀,但胎面肩部3的胎面胶较 厚,其在行驶的过程中胎面胶部分1在胎面肩部3处升热也较大,无法及时散出;而且由于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位与路面受力是不均匀的,进而导致每处的升热也不一致,这就会 使得相同的材料厚度,在不同的位置处产生的热量、以及散热的效果不一致,特别容易出现 胎面肩部3中心温升过高,导致轮胎胎面肩部3的胶料在高温情况下损坏,出现肩空等早期 问题,大大缩短了轮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合路况的 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对胎面肩部的胶分布形式进行改进,不仅能 够保证胎面上的花纹沟底有足够的厚度,而且使胎面更加耐磨,降低了胎面肩部生热,提高 了胎面肩部散热效果,减少了轮胎的早期损坏,保障了轮胎总体性能要求,大大延长了轮胎 的使用寿命。
[0007]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包括胎 面胶部分与胎面基部胶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部分与胎面基部胶部分在胎面肩部 采用拱形过渡。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拱形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在硫化后的 最商点商于花纹沟底部。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拱形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在硫化后的 最高点厚度为胎面肩部总厚度的1/2 ~3 /4。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拱形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在硫化后的 最高点厚度为胎面肩部总厚度的2 /3。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胎面肩部的胶分 布形式进行改进,将胎面胶部分与胎面基部胶部分在胎面肩部由梯形过渡改为拱形过渡, 不仅能够保证胎面上的花纹沟底有足够的厚度,而且使胎面更加耐磨,降低了胎面肩部生 热,提高了胎面肩部散热效果,减少了轮胎的早期损坏,保障了轮胎总体性能要求,大大延 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经试验证明,这种胎面出型结构可以提高轮胎综合性能25%以上,耐 久性能提高约10%,能更好地适用于混合路况上行驶的车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现有的全分型胎面的胎面出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现有的采用全分型胎面的轮胎断面结构图。
[0014] 图3为现有的肩分型胎面的胎面出型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现有的采用肩分型胎面的轮胎断面结构图。
[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胎面胎面出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胎面的轮胎断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主要包括胎 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所述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胎面肩部3采用 拱形过渡。
[0020] 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拱形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 硫化后的最高点a高于花纹沟4底部b。一般来说,所述拱形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2 在硫化后的最高点a厚度h为胎面肩部3总厚度Η的1/2 ~3 /4。优选地,拱形过渡部位的 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硫化后的最高点a厚度h为胎面肩部3总厚度Η的2 /3。
【权利要求】
1. 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包括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 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胶部分(1)与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胎面肩部(3)采用拱形过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 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硫化后的最高点(a)高于花纹沟(4)底部(b)。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 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硫化后的最高点(a)厚度(h)为胎面肩部(3)总厚度(H) 的 1/2 ?3 /4。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混合路况的轮胎胎面出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 过渡部位的胎面基部胶部分(2)在硫化后的最高点(a)厚度(h)为胎面肩部(3)总厚度(H) 的 2 /3。
【文档编号】B60C11/01GK203844545SQ201420180019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杨其振, 杨海军, 陆炯 申请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