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344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中该轮胎胎面包含一组中心花纹块列及左右两侧若干个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肩部花纹块组;中心花纹块列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中心花纹块周向间隔排列而成,中心花纹块呈顺时针倾斜的“Z”字状设置;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彼此分别沿轮胎周向及轴向对称排布形成,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分割成第一肩部花纹块、第二肩部花纹块和第三肩部花纹块。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Z”字状设置的中心花纹块可以形成均衡的周向牵引性,而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分割成的三个优化宽度的肩部花纹块,可以实现确保足够的耐久性的同时有效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
【专利说明】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特别指硬路面下使用并能确保足够耐久性,同时可提高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牵引性能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市场的全面发展,全地形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车辆类别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实用型的全地形车。越来越多热爱运动的消费者将其作为一种工作休闲运动的首选车型。实用型的全地形车成为一种常用的工作休闲用车,其常用地形为农场、林地、沙地等越野路面。一般全地形车轮胎为考虑到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常在其胎面花纹样式上设计了较大的排泥通道以提高胎面花纹块切入地面的能力,实现足够的牵引性能,但其在硬质越野路面下行驶时,在车辆驱动和制动过程中易因单一花纹块刚性不足而产生花纹块蠕动的现象,同时也容易产生不均匀的磨损,造成胎面花纹块的过早破坏,从而影响轮胎的耐久性能,导致轮胎牵引性能存在下降的趋势。因此一般全地形车轮胎较难满足硬质越野路面下车辆行驶时的牵引性和耐久性,达到性能的全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硬路面行驶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可以实现确保足够的耐久性的同时提高轮胎在硬路面行驶过程中的牵引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中:该轮胎胎面包含一组中心花纹块列及左右两侧若干个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肩部花纹块组;中心花纹块列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中心花纹块周向间隔排列而成,中心花纹块呈顺时针倾斜的“Z”字状设置;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彼此分别沿轮胎周向及轴向对称排布形成,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分割成第一肩部花纹块、第二肩部花纹块和第三肩部花纹块。
[0006]所述中心花纹块的周向间隔宽度为中心花纹块长度的15%~35% ;中心花纹块的端部夹角为45°~65°。
[0007]所述中心花纹块前后部形成有切口,切口的宽度设置为中心花纹块的宽度的159^30%。
[0008]所述中心花纹块的宽度为中心花纹块长度的35%~60%。
[0009]所述肩部花纹块组位于胎面靠近胎肩处,相邻的肩部花纹块组之间由肩部主沟分割而成,各肩部主沟由“Y”型副沟分割为靠近胎面中心的前段和远离胎面中心的后段,前段的轴向角度比后段的轴向角度大,“ Y”型副沟的宽度小于肩部主沟的宽度。
[0010]所述第二肩部花纹块的宽度与第一肩部花纹块的宽度比值为0.fl.4,第三肩部花纹块的宽度与第一肩部花纹块的宽度比值为0.8^1.4。
[0011]所述“Y”型副沟的轴向夹角为60°~100°。
[0012]所述第一肩部花纹块轴向内端设有凹入部,凹入部的宽度为第一肩部花纹块宽度的 0.3~0.5。
[0013]所述第一肩部花纹块端部设置一斜角面。
[0014]所述第二肩部花纹块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与第三肩部花纹块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比值为1.1-1.3。
[001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中心花纹块列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带切口 “Z”字状设置的中心花纹块非连续周向排列而成,如此设置形成均衡的周向牵引性;而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分割成的三个优化宽度的肩部花纹块组成,可以实现确保足够的耐久性的同时有效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胎面花纹展开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胎面中心花纹块列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的胎面肩部花纹块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该轮胎胎面I包含一组中心花纹块列10及左右两侧若干个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肩部花纹块组20 ;中心花纹块列10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中心花纹块11周向间隔排列而成,中心花纹块11呈顺时针倾斜的“Z”字状设置;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20彼此分别沿轮胎周向及轴向对称排布形成,各肩部花纹块组20由“Y”型副沟40分割成第一肩部花纹块21、第二肩部花纹块22和第三肩部花纹块23。
[0021]如图2所示,所述中心花纹块11的周向间隔宽度A为中心花纹块11长度LI的15%~35%,中心花纹块11沿胎面中心平面非连续周向间隔排列可以为轮胎提供足够的排泥空间,确保其牵引性能。“Ζ”字状的中心花纹块11以其中心点P旋转180°时与原中心花纹块相互重叠,此设置可为中心花纹块11提供均衡的接地边缘,以实现周向的牵引性能的均衡,同时较多的接地边缘也便于中心花纹块11切入地面,提供较强的牵引性。为使牵引性达到最佳,中心花纹块11的端部夹角α可设置为45°飞5°,此端部夹角的设置可降低中心花纹块11切入地面的阻力,提升牵引性,但此中心花纹块11的端部夹角不可设置过小,过小的端部将降低中心花纹块11端部的强度,在轮胎行驶过程中易发生蠕动现象,影响其牵引性能,同时也容易造成花纹块的早期破坏,影响其耐久性,反之此端部夹角不可设置过大,过大时将不利于中心花纹块11切入地面和提升牵引性。此外,中心花纹块11前后部形成有切口 111可进一步增加中心花纹块11端部切入地面的能力,提高牵引性能。切口 111的宽度Dll可设置为中心花纹块11的宽度Dl的15%~30%,此切口 111的宽度不可设置过大,过大的切口 111宽度将会降低中心花纹块11的强度,影响其耐久性,而过小的切口 111宽度将无法达到提升牵引性的效果。
[0022]为确保轮胎行驶的稳定性,中心花纹块11的宽度Dl可设置为中心花纹块长度LI的35%~60%,此中心花纹块11的宽度不可设置过小,过小的宽度将降低中心花纹块11的轴向刚性,降低轮胎的牵引性和转弯稳定性。[0023]如图3所示,肩部花纹块组20位于胎面靠近胎肩处,而相邻的肩部花纹块组20之间是由肩部主沟30分割而成。为确保轮胎在硬路面行驶时有较高的耐久性,各肩部主沟30由Y”型副沟40分割为靠近胎面中心的前段31和远离胎面中心的后段32,前段31的轴向角度β I可设计比后段32的轴向角度β 2大,较小的后段32轴向角度可提高肩部花纹块的强度,从而提高花纹的耐久性能。
[0024]另外,“Y”型副沟40的宽度D40小于肩部主沟30的宽度D30,此设计将有助于形成相互贯通的肩部排泥空间,提升牵引性能。同时为确保轮胎行驶的耐久性能,由“Y”型副沟40分割成的第二肩部花纹块22的宽度D22与第一肩部花纹块21的宽度D21比值为
0.8^1.4,同时由“Y”型副沟40分割成的第三肩部花纹块23的宽度D23与第一肩部花纹块21的宽度D21比值为0.8^1.4。此两个宽度比值设置有利于第一肩部花纹块21、第二肩部花纹块22及第三肩部花纹块23的刚性均衡,可避免第一肩部花纹块21、第二肩部花纹块22及第三肩部花纹块23局部产生刚性不均的现象,能有效降低花纹块产生不均匀磨损的现象,可确保轮胎的耐久性。另外,“Y”型副沟40的轴向夹角Y可设置为60°~100°,此夹角设置可便于第二肩部花纹块22切入地面,提升牵引性能,同时也可避免产生过尖的第二肩部花纹块22端部,从而避免第二肩部花纹块22的过早破坏而影响其耐久性。
[0025]为进一步提升第一肩部花纹块21的牵引性能,在第一肩部花纹块21的轴向内端设置有凹入部211,凹入部211的宽度D211设置为第一肩部花纹块21宽度D21的0.3、.5。此凹入部211的宽度D211设置过大将会影响第一肩部花纹块21的强度,使得第一肩部花纹块21容易破坏,同时凹入部211的宽度D211不可设置过小,过小的凹入部211宽度将无法达到增加第一肩部花纹块21接地边缘,从而无法达到提升牵引性能的效果。同时为避免第一肩部花纹块21端部因刚性过小而影响其耐久性,在第一肩部花纹块21端部设置了一斜角面212。为确保第一肩部 花纹块21的刚性均衡,降低花纹块发生不均匀磨损的现象,确保轮胎的耐久性,可于第一肩部花纹块21上设置有复数个细沟槽213。同理在中心花纹块11、第二肩部花纹块22、第三肩部花纹块23上也可分别设置有复数个细沟槽112、221和231。
[0026]如图3所示,为增加轮胎的牵引性能,第二肩部花纹块22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L2与第三肩部花纹块23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L3比值为1.1~1.3,此设置将增加轮胎肩部的容泥空间,同时在轮胎行驶过程中产生多个有效的侧向接触面,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
[0027]采用如图1轮胎花纹结构样式试制了多种轮胎规格为29X9.00R15的全地形车轮胎并对它们进行性能测试并评价。将各测试轮胎以配套轮辋7.0 AT Χ15、充气压力150kPa安装于全地形车辆并在硬质林道越野路线上行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分别以传统例为5分的十分法评价牵引性和总体性能,数值越大性能越优越。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实施例之牵引性和总体性能均优于以往例。测试后通过驾驶员的肉眼观察花纹块的磨损状态和破损情况进行评估,实施例的花纹块磨损状态和破损情况均优于以往例。
[0028]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确认采用此胎面花纹设计后,轮胎可以实现确保足够的耐久性的同时能有效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的优化设计,其胎面中心花纹块列10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带切口“Z”字状设置的中心花纹块11周向间隔排列而成,如此设置形成均衡的周向牵引性;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40分割成的三个优化宽度的肩部花纹块组成,带凹入部的第一肩部花纹块21并结合不同轴向延伸距离的第二肩部花纹块22及第三肩部花纹块23设置可以实现确保足够的耐久性的同时有效提升轮胎的牵引性能。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该轮胎胎面包含一组中心花纹块列及左右两侧若干个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肩部花纹块组;中心花纹块列由位于胎面中心平面的中心花纹块周向间隔排列而成,中心花纹块呈顺时针倾斜的“Z”字状设置;左右两侧的肩部花纹块组彼此分别沿轮胎周向及轴向对称排布形成,各肩部花纹块组由“Y”型副沟分割成第一肩部花纹块、第二肩部花纹块和第三肩部花纹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块的周向间隔宽度为中心花纹块长度的15%~35% ;中心花纹块的端部夹角为45。~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块前后部形成有切口,切口的宽度设置为中心花纹块的宽度的15%~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花纹块的宽度为中心花纹块长度的35%~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花纹块组位于胎面靠近胎肩处,相邻的肩部花纹块组之间由肩部主沟分割而成,各肩部主沟由“Y”型副沟分割为靠近胎面中心的前段和远离胎面中心的后段,前段的轴向角度比后段的轴向角度大,“Y”型副沟的宽度小于肩部主沟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肩部花纹块的宽度与第一肩部花纹块的宽度比值为0.Cl.4,第三肩部花纹块的宽度与第一肩部花纹块的宽度比值为0.8^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 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副沟的轴向夹角为60°~1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部花纹块轴向内端设有凹入部,凹入部的宽度为第一肩部花纹块宽度的0.3、.5。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部花纹块端部设置一斜角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路面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肩部花纹块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与第三肩部花纹块的轴向外端与轮胎中心平面之间的轴向延伸距离比值为1.1~1.3。
【文档编号】B60C11/03GK203818939SQ20142020759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陈秀雄 申请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