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刮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87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驱动雨刮部件摆动的雨刮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等车辆上搭载有擦拭附着于设置在车身的挡风玻璃上的雨水等附着物而确保驾驶员的视野的雨刮装置。在搭载于车辆上的雨刮装置中,例如存在通过一个雨刮电机而经由连杆机构来驱动一对雨刮臂摆动的串联(タンデム)式雨刮装置、通过设于车辆的左右侧的一对雨刮电机来分别驱动一对雨刮臂摆动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在这些雨刮装置中,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不包括连杆机构,相应地,能够缩小车身侧的设置空间,进而具有有望确保撞击吸收空间、提高车身设计自由度等优点。用于这样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的雨刮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有记载。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雨刮电机包括正反旋转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的旋转通过设于齿轮箱中的蜗杆及蜗轮(减速机构部)而减速。在齿轮箱的内部旋转自如地容纳有减速机构部,齿轮箱的开口部由在内侧安装有电路基板的箱盖密闭。而且,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的热经由嵌入(埋设)箱盖内的冷却翅片部件散发至外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8-103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是,随着应用车种的多样化等,使上述那样的雨刮电机小型且具有高输出已成为必须的技术问题。即,要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冷却效率。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由于冷却翅片部件的大小依赖于箱盖的大小,因此,推进小型化的反面,会导致冷却效率下降。另外,在将冷却翅片部件嵌入于箱盖中时,需要进行使用到多个模具的复杂的成型作业,因此,也会产生雨刮电机的组装作业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及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还能使组装作业性提高的雨刮电机。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是一种雨刮电机,用于驱动雨刮部件摆动,包括:电动机,具有旋转轴;减速机构部,使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减速;控制器,具有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的基板,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旋转;壳体,以所述减速机构部能够旋转自如的方式收容所述减速机构部;盖,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盖的内侧;以及热传导部件,设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将所述电子部件的热释放至所述壳体。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热传导部件相对的相对部设有将来自所述热传导部件的热散发至外部的散热翅片。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热传导部件之间设有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部件。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所述电子部件为驱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元件以及控制所述驱动元件的控制元件,所述热传导部件将所述驱动元件以及所述控制元件的热释放至所述壳体。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安装有所述驱动元件,在所述基板的第二面安装有所述控制元件,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一侧设有所述热传导部件,所述控制元件配置得比所述驱动元件更靠近所述壳体。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所述热传导部件为铝制。在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中,所述热传导部件为陶瓷制。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安装电子部件的基板与壳体之间设有使电子部件的热释放至壳体的热传导部件,从而能够将电子部件的热经由热传导部件和壳体散发至外部。因此,例如若使壳体为热传导性卓越的铝制,则能够从表面积较大的整个壳体上有效地散发电子部件的热,进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及提高冷却效率两者。并且,由于不必使现有结构中必需的冷却翅片部件嵌入盖中,因此,能够使盖容易地成形,进而能够提高雨刮电机的组装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为对将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雨刮电机的雨刮装置搭载于车身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为从表侧(输出轴侧)观察图1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3为从背侧(盖侧)观察图1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4为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图5为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图。图6为图5的虚线圆C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示出盖的内侧(省略基板图示)的立体图。图8为比较实施方式一的雨刮电机的大小与实施方式二的雨刮电机的大小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雨刮电机的对应于图5的图。图10为图9的虚线圆D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示出图9的雨刮电机的盖的内侧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使用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对将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雨刮电机的雨刮装置搭载于车身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示出从表侧(输出轴侧)观察图1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3示出从背侧(盖侧)观察图1的雨刮电机的平面图,图4示出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图5示出沿着图2的B-B线的截面图,图6示出图5的虚线圆C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示出表示盖的内侧(省略基板图示)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形成汽车等车辆的车身10的前方侧设有作为挡风玻璃的前挡风玻璃11。在前挡风玻璃11的前端部侧(图中下侧),于沿着车身10的车宽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驾驶座侧部分及副驾驶座侧部分分别搭载有DR侧雨刮装置20及AS侧雨刮装置30。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雨刮装置采用了在驾驶座侧以及副驾驶座侧分别具有雨刮装置的相对擦拭式雨刮装置。在此,DR侧表示驾驶座侧,AS侧表示副驾驶座侧。DR侧雨刮装置20以及AS侧雨刮装置30分别包括DR侧雨刮电机21以及AS侧雨刮电机31。各雨刮电机21、31分别驱动DR侧雨刮臂22以及AS侧雨刮臂32(详情未图示)以规定的摆动角度摆动。由此,分别设于各雨刮臂22、32的前端部的各雨刮片(未图示)在前挡风玻璃11上进行往复擦拭动作,进而擦拭附着于前挡风玻璃11上的雨水等而确保良好的视野。在此,各雨刮臂22、32以及各雨刮片构成本发明中的雨刮部件。在车身10的前方侧设有形成该车身10的骨架的前围板(dashpanel)12。该前围板12以横贯车身10的DR侧与AS侧之间的方式而设置,前围板12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通过焊接等而牢固地固定于形成车身10的骨架的DR侧内侧板13和AS侧内侧板14上。在此,前围板12、DR侧内侧板13以及AS侧内侧板14均为高强度部件。在前围板12上,通过焊接等而牢固地固定有DR侧第一固定部12a以及AS侧第一固定部12b。另外,在DR侧内侧板13上,通过焊接等而牢固地固定有DR侧第二固定部13a以及DR侧第三固定部13b。进而,在AS侧内侧板14上,通过焊接等而牢固地固定有AS侧第二固定部14a以及AS侧第三固定部14b。于是,DR侧雨刮装置20通过三点支撑固定在DR侧第一固定部12a、DR侧第二固定部13a以及DR侧第三固定部13b上,AS侧雨刮装置30通过三点支撑固定在AS侧第一固定部12b、AS侧第二固定部14a以及AS侧第三固定部14b上。在此,图1的网点部分示出固定DR侧雨刮装置20以及AS侧雨刮装置30的车身10侧的固定部(高强度部)。在此,如图1所示,DR侧雨刮电机21以及AS侧雨刮电机31分别同样地形成,各雨刮电机21、31分别包括三个安装部a、b、c。DR侧雨刮电机21的各安装部a、b、c分别通过固定螺栓(未图示)而被安装在DR侧第一固定部12a、DR侧第二固定部13a以及DR侧第三固定部13b上。另外,AS侧雨刮电机31的各安装部a、b、c分别通过固定螺栓(未图示)而被安装在AS侧第一固定部12b、AS侧第二固定部14a以及AS侧第三固定部14b上。由于各雨刮电机21、31分别同样地形成,因此,下面以DR侧雨刮电机21为代表,使用附图来对其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DR侧雨刮电机21为所谓的可逆式雨刮电机(双向雨刮电机)。通过以规定的定时切换DR侧雨刮电机21的旋转方向、即正反旋转,从而驱动DR侧雨刮臂22(参照图1)在前挡风玻璃11上的规定擦拭范围内摆动。DR侧雨刮电机21包括电动机主体40和减速机构主体50。电动机主体40包括通过对钢板等磁性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深拉加工)而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电动机壳41。在电动机壳41的内部固定有大致形成为筒状的定子42,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的各线圈42a以规定的缠绕方式缠在该定子42上。在定子42的内侧,隔着规定的间隙旋转自如地设有周围包括多个磁铁43a的转子43。旋转轴44贯通转子43的旋转中心而被固定,旋转轴44与转子43一起一体旋转。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主体40采用了无刷电机。在此,本发明中的电动机包括容纳于电动机壳41内的定子42、转子43以及旋转轴44。于是,通过安装于后述的盖54内侧的控制器54b来切换对U相、V相、W相的各线圈42a通电的通电定时,由此,以规定的旋转扭矩、旋转速度以及旋转方向来驱动转子43(旋转轴44)旋转。旋转轴44的前端侧(图2中下侧)从电动机壳41的内部突出而延伸至减速机构主体50的内部。在旋转轴44的前端侧一体地设有形成减速机构部51的蜗杆44a,该蜗杆44a通过滚轧加工等而一体成形在旋转轴44的外周。如图4所示,电动机壳41的底部41a形成为阶梯形状。在底部41a设有向电动机壳41的内侧凹陷的环状凹部41b。这样,通过在底部41a形成环状凹部41b,从而在电动机壳41的内侧形成轴承容纳部41c和定子容纳部41d。由此,电动机主体40沿着轴向的长度尺寸被缩短。定子容纳部41d呈环状地形成于轴承容纳部41c的周围,在该定子容纳部41d中容纳有定子42的轴向一端侧(图中右侧)。另一方面,在轴承容纳部41c的内部容纳有作为轴承的金属(滑动轴承)BR。容纳于轴承容纳部41c中的金属BR支承旋转轴44的基端侧,使其旋转自如。在此,电动机主体40运转时最发热的部分为缠有各线圈42a的定子42。因此,在将定子42配置于靠近电动机壳41的外周的部分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电动机主体40(定子42)的热有效散发至外部。另外,由于电动机主体40以相对于车身10(参照图1)按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搭载于车身10上,所以当如图4的虚线箭头所示,雨水W浇向DR侧雨刮电机21时,雨水W将保持在环状凹部41b内。由此,也能够使电动机主体40的热有效散发至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在雨天时等(电动机主体40运转时)雨水浇向DR侧雨刮电机21的期间,吸收热之前的冷的雨水W总是能流入环状凹部41b内。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减速机构主体50包括将减速机构部51容纳于内部的减速器箱52。该减速器箱52包括:通过对熔融的铝材料进行铸造成形而形成为有底状的壳体53;和形成为与该壳体53的开口部分大致同样的外廓形状的、用于封闭壳体53的开口部分的树脂制的盖54。壳体53和盖54隔着密封件(未图示)而彼此贴紧,在该状态下,通过三个紧固螺丝S(参照图3)而一体化。由此,防止雨水等进入减速器箱52的内部。在壳体53的内部,形成减速机构部51的蜗轮5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收容。蜗轮55由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在其外周一体地设有与蜗杆44a啮合的齿轮齿55a。由此,蜗轮55随旋转轴44的旋转而旋转。由钢棒构成的输出轴56的基端部通过锯齿配合(セレーション嵌合)(未图示)而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蜗轮55的旋转中心,该输出轴56通过减速机构部51而旋转。旋转轴44的旋转被蜗杆44a和蜗轮55(减速机构部51)减速、且高扭矩化而传递至输出轴56。如图5所示,在蜗轮55的旋转中心的、与固定输出轴56一侧相反的一侧(图中下侧)安装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传感器磁铁SM。该传感器磁铁SM与后述的霍尔IC54g相对。由此,根据传感器磁铁SM的旋转,从霍尔IC54g输出矩形波的开关信号(未图示)。在此,来自霍尔IC54g的开关信号被输入至形成控制器54b的CPU(未图示)。由此,CPU检测输出轴56的旋转状态(旋转位置等),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进行输出轴56(旋转轴44)的旋转方向的切换控制等。输出轴56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毂(boss)部53b,毂部53b一体地设置于壳体53的底壁部53a。在毂部53b的内侧安装有筒状的轴承部件53c,由此,输出轴56能够无晃动地顺畅地旋转。输出轴56的前端部经由毂部53b而伸出至外部,输出轴56的基端部容纳于壳体53的内部。如图2所示,在输出轴56上安装有止退螺母(pushnut)56a,由此,抑制输出轴56相对于壳体53在轴向上晃动。在输出轴56的前端部一体地设有锯齿部以及外螺纹部(均未图示)。而且,DR侧雨刮臂22(参照图1)的基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锯齿部。并且,在将DR侧雨刮臂22安装于了锯齿部的状态下使紧固螺母(未图示)与外螺纹部螺纹连接,由此,防止DR侧雨刮臂22从锯齿部脱落。如图2和图5所示,在壳体53的底壁部53a的外侧一体地设有多个散热翅片53d。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三个散热翅片53d。各散热翅片53d在与输出轴56的轴向以及旋转轴44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彼此等间隔地设置。并且,各散热翅片53d配置于底壁部53a中的、与后述的热传导部件60相对的相对部53e,由此,能够将来自热传导部件60的热高效地散发至外部。这样,通过使壳体53为散热性卓越的铝制,同时将各散热翅片53d一体地设置于该壳体53,从而实现DR侧雨刮电机21的轻量化自不必说,而且还能将传递至壳体53的热有效地、迅速地散发至外部。在壳体53的周围,以包围该壳体53的方式一体地设有三个安装部a、b、c。而且,当用假想线形成通过各安装部a、b、c的中心部分的四边形T(参照图3)时,DR侧雨刮电机21大部分都收纳于该四边形T的内部。由于像这样地使DR侧雨刮电机21的大部分都收纳于由各安装部a、b、c形成的四边形T的内侧,所以如图1所示,能够在车身10的DR侧和AS侧的呈镜像对称的狭小空间中相对配置并三点支撑相同形状的DR侧雨刮电机21和AS侧雨刮电机31。因此,不必在DR侧雨刮电机21和AS侧雨刮电机31之间作制作区分,进而实现低成本化。在盖54上一体地设有连接器连接部54a,设于车身10侧的外部连接器(未图示)与连接器连接部54a连接。在连接器连接部54a上嵌入成型有多个端子(未图示),该多个端子中包括驱动电流用、旋转传感器用的端子。各端子的一端侧分别与外部连接器的端子(未图示)电连接,各端子的另一端侧分别与固定在盖54的内侧的控制器54b电连接。也就是说,控制器54b也被容纳于减速器箱52的内部。并且,控制器54b通过控制旋转轴44的正反旋转来控制输出轴56的正反旋转。在此,如图3所示,外部连接器插入连接器连接部54a的方向朝向与安装部b侧相反的一侧、即图中下侧。通过像这样地使连接器连接部54a朝向与安装部b侧相反的一侧,从而如图1所示,在将DR侧雨刮电机21和AS侧雨刮电机31搭载于了车身10上的状态下,使连接器连接部54a朝向比较富余的空间侧。因此,车身制造商等能够容易地进行外部连接器的插入作业。这一点也带来了DR侧雨刮电机21的维护性提高。如图5所示,控制器54b控制DR侧雨刮电机21,其包括基板54c和安装于该基板54c上的多个电子部件(一对电容器54d、54e、FET模块54f、霍尔IC54g)。在这些电子部件、即一对电容器54d、54e、FET模块(驱动元件)54f、霍尔IC54g中,尤其是FET模块54f由高速切换向三相的各线圈42a的通电状态的驱动系统的开关元件构成。因此,FET模块54f成为在电动机主体40运转时最容易发热的电子部件。FET模块54f构成本发明中的电子部件,成为多个电子部件中最应高效散热的电子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基板54c上只安装有一对电容器54d、54e、FET模块54f、霍尔IC54g的情况,但实际上也安装有除这些以外的未图示的电子部件(作为控制FET模块54f的控制元件的CPU等)。如图5至图7所示,FET模块54f形成为平板状,内部设有多个开关元件(FET)。FET模块54f具有表面SF1和背面SF2,表面SF1与盖54相对,背面SF2与基板54c相对。也就是说,FET模块54f配置于基板54c与盖54之间。在FET模块54f的背面SF2侧设有多个连接端子TM,这些连接端子TM与基板54c的印刷布线(未图示)电连接。于是,在安装于基板54c上的电子部件中,FET模块54f配置于最靠近各散热翅片53d的部分,通过一对固定螺丝S1(参照图7)而隔着热传导部件60固定于盖54的内侧。这里,在图7中,为了使FET模块54f与热传导部件60的位置关系变得明确,省略了基板54c的图示,同时对热传导部件60加了网点。在FET模块54f的表面SF1与盖54的内侧之间设有散热性卓越的铝制的热传导部件60。热传导部件60是通过对铝板进行弯曲成形而截面形成为大致S字形状的部件,包括第一平坦部61、垂直部62以及第二平坦部63。第一平坦部61的表面积设定得比第二平坦部63的表面积大,FET模块54f的表面SF1隔着未图示的散热膏而整面贴紧于第一平坦部61。由此,使由FET模块54f产生的热高效地释放(传递)至热传导部件60。并且,第一平坦部61通过一对固定螺丝S2(参照图7)而固定于盖54的内侧。垂直部62设于第一平坦部61的与输出轴56侧相反的一侧(图5中右侧),发挥使第二平坦部63配置于FET模块54f的各散热翅片53d侧的作用。于是,第二平坦部63经由散热片64与壳体53的相对部53e以能热传导的方式连接。这样,热传导部件60被设于FET模块54f与壳体53之间,使FET模块54f所产生的热释放至壳体53的各散热翅片53d。在此,散热片64例如为具有热传导性的硅酮制,随着施加外力而弹性变形。于是,在将盖54安装于壳体53之前的阶段,如图7的虚线箭头m所示,将散热片64贴在第二平坦部63上。由此,随着将盖54安装于壳体53并将紧固螺丝S(参照图3)以规定的紧固扭矩紧固,从而散热片64弹性变形的同时,被设置于热传导部件60的第二平坦部63与壳体53的相对部53e之间,以能热传导的方式贴紧于热传导部件60和壳体53两者。这样,通过将热传导部件60设于FET模块54f与壳体53之间、并将散热片64设于第二平坦部63与相对部53e之间,从而如图6的粗虚线箭头(热传递路径)所示,FET模块54f所产生的热经由热传导部件60、散热片64、相对部53e以及各散热翅片53d而高效地散发至外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在减速机构部51与控制器54b之间设有通过塑料等树脂材料形成为平板状的防油脂飞溅板。由此,防止涂布于减速机构部51的润滑脂(未图示)飞溅至基板54c而使控制器54b发生误动作等。如以上所详细说明的,根据实施方式一中的DR侧雨刮电机21,由于在形成控制器54b的FET模块54f与壳体53之间设有使FET模块54f的热释放至壳体53的热传导部件60,从而能够使FET模块54f的热经由热传导部件60及壳体53散发至外部。因此,由于壳体53为热传导性卓越的铝制、与现有的冷却翅片部件相比表面积大,所以能够有效地散发FET模块54f的热,进而既能实现DR侧雨刮电机21的小型化,又能提高冷却效率。并且,由于不必将现有结构中必需的冷却翅片部件嵌入盖54,所以能够使盖54简化并容易成形,进而可以提高DR侧雨刮电机21的组装作业性。进而,根据实施方式一中的DR侧雨刮电机21,由于在壳体53的与热传导部件60相对的相对部53e上设有将来自热传导部件60的热散发至外部的散热翅片53d,所以能够使壳体53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大,使壳体53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进而,能够使DR侧雨刮电机21进一步小型化。并且,由于在壳体53与热传导部件60之间设置了具有热传导性的散热片64,因而能够使FET模块54f所产生的热更高效地释放至壳体53。接着,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需要注意的是,对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一同样功能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在实施方式二中,也以DR侧雨刮电机为代表,使用附图说明其详细结构。图8示出了对实施方式一的雨刮电机的大小与实施方式二的雨刮电机的大小进行比较的局部放大图,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雨刮电机的对应于图5的图,图10示出了图9的虚线圆D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1示出了表示图9的雨刮电机的盖的内侧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DR侧雨刮电机81与实施方式一的DR侧雨刮电机21相比,结构进一步小型化。具体来说,电动机壳41与壳体53的连结部分CP位于定子42及转子43的轴向长度的大致中间。也就是说,定子42及转子43的轴向一端侧容纳于电动机壳41的内部,定子42及转子43的轴向另一端侧容纳于壳体53的内部。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从缠绕有在电动机主体40运转时最发热的各线圈42a的定子42经由壳体53散热。由此,以安装部c的位置为基准的、沿着旋转轴44的轴向的电动机主体40侧的长度尺寸在实施方式一中为长度尺寸L1,在实施方式二中为比长度尺寸L1短的长度尺寸L2(L2<L1)。另外,关于壳体53的存在蜗杆44a的部分的宽度尺寸,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实施方式二更短。具体而言,将电动机主体40与减速机构主体50的连结部分CP的位置作为基准,从该基准位置至壳体53的存在各散热翅片53d的部分为止的距离在实施方式一中为距离W1,在实施方式二中为比距离W1大的距离W2(W2>W1)。这样,在实施方式二中,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其骨架整体变小。因此,实施方式二的DR侧雨刮电机81变得更易于收纳在通过各安装部a、b、c的中心部分的四边形T(参照图3)的内部。于是,为了实现上述那样的小型化,实施方式二的DR侧雨刮电机81如图9所示,控制器82的结构及热传导部件9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比不同。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控制器82控制DR侧雨刮电机81,其包括:具有第一面83a及第二面83b的基板83、FET模块(电子部件)54f以及CPU(电子部件)84。在此,FET模块54f是本发明中的驱动元件,CPU84为本发明中的控制元件。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在基板83的第一面83a及第二面83b上安装有作为其它电子部件的电容器54d(参照图9)、电容器54e(参照图11)以及霍尔IC54g等。在基板83的第一面83a侧、即基板83的盖54侧通过多个连接端子TM而安装有FET模块54f。另一方面,在基板83的第二面83b侧、即基板83的防油脂飞溅板70侧通过多个连接端子(未图示)而安装有CPU84。这样,FET模块54f及CPU84分别安装在隔着基板83而彼此相反一侧的面。而且,如图9所示,FET模块54f安装于基板83的大致中央部分。由此,FET模块54f从输出轴56的轴向上与输出轴56相对。另外,FET模块54f配置于蜗轮55的以输出轴56为中心的旋转半径内。通过像这样地将FET模块54f与输出轴56靠近配置,从而使基板83向与输出轴56交叉的方向的突出量缩小,并如图8所示,缩短壳体53的存在蜗杆44a的部分的宽度尺寸。另一方面,如图9及图11所示,CPU84在靠基板83的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部分安装于靠近壳体53的散热翅片53d的位置。也就是说,CPU84设置于比FET模块54f更接近散热翅片53d的部分。在FET模块54f的表面SF1与盖54的内侧之间设有散热性卓越的陶瓷制的热传导部件90。也就是说,在基板83的第一面83a侧设有热传导部件90。在此,热传导部件90由将氧化铝等粉末烧结而得的烧结体所形成,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热传导性卓越。另外,热传导部件90与实施方式一同样,截面形成为大致S字形状,包括第一平坦部91、垂直部92以及第二平坦部93。第一平坦部91的表面积与第二平坦部93的表面积设定为大致相同的表面积。而且,FET模块54f的表面SF1隔着第一散热片(弹性部件)94而整面贴紧于第一平坦部91。由此,使由FET模块54f所产生的热经由第一散热片94而高效地释放(传递)至热传导部件90。在此,通过一对固定螺丝S3将第一平坦部91与FET模块54f一起固定于盖54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盖54的内侧一体地设有防止各固定螺丝S3倾倒的防倾倒突起95。由此,能够使各固定螺丝S3容易且笔直地与盖54螺纹连接,进而提高DR侧雨刮电机81的组装作业性。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FET模块54f的多个连接端子TM由一体地设于盖54的内侧的多个端子保持部97保持。多个端子保持部97包括用于让多个连接端子TM进入的保持槽97a。由此,能够使FET模块54f无晃动地固定于盖54的内侧。并且,在将FET模块54f安装于盖54的内侧时能够防止FET模块54f在盖54上的误组装。第二平坦部93隔着第二散热片(弹性部件)96而贴紧于基板83的靠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的部分的第一面83a。另外,如图9所示,第二散热片96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比第一散热片94的厚度尺寸厚的厚度尺寸。由此,第二散热片96能够充分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吸收基板83以及热传导部件90的尺寸误差,防止将基板83勉强地安装于热传导部件90。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散热片94从FET模块54f剥落、第二散热片96从基板83剥落。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散热片96的第一面83a侧在弹性变形的同时与壳体53的相对部53e接触。如图9所示,第二散热片96隔着基板83与CPU84相对配置。也就是说,CPU84所产生的热经由基板83传递至第二散热片96。在此,由于FET模块54f所产生的热不经由基板83传递至第一散热片94,因此,散热效率非常好。另一方面,由于CPU84所产生的热如上所述地经由基板83传递至第二散热片96,因此,散热效率多少存在下降的趋势。对此,通过将CPU84配置得比FET模块54f更靠近壳体53的各散热翅片53d,从而弥补这种散热效率的下降。因此,在CPU84上也能够获得足够的散热效率。这样,在实施方式二的DR侧雨刮电机81中,将热传导部件90设于FET模块54f及CPU84与壳体53之间,将第二散热片96设于第二平坦部93与相对部53e之间。因此,如图10的粗虚线箭头(热传递路径)所示,FET模块54f及CPU84所产生的热经由各散热片94,96、热传导部件90、相对部53e以及各散热翅片53d而被高效地散发至外部。在将基板83安装于盖54的内侧时,首先,如图11所示,将热传导部件90和FET模块54f配置于多个端子保持部97的内侧。此时,预先使FET模块54f的多个连接端子TM进入端子保持部97的保持槽97a。然后,使用一对固定螺丝S3将热传导部件90和FET模块54f固定于盖54的内侧。接着,如虚线箭头m1所示,将第二散热片96贴在热传导部件90的第二平坦部93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图示中,将第二散热片96设为大致L字形状,但是,根据基板83的第一面83a的形状(有无电子部件),也可以使用正方形等其它形状的散热片。然后,如虚线箭头m2所示,使安装有除FET模块54f以外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基板83面向盖54内侧的规定位置。此时,做到将FET模块54f的各连接端子TM高精度地插入设于基板83上的各通孔TH中。接着,如虚线箭头m3所示,使用固定螺丝S4将基板83固定于盖54的内侧。然后,通过钎焊等连接方法使FET模块54f的各连接端子TM与基板83电连接,完成将基板83安装于盖54的内侧。在如以上那样形成的实施方式二的DR侧雨刮电机81中,也能够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同样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实施方式二中,由于CPU84的热也能够经由热传导部件90释放至壳体53,所以还能够更可靠地防止CPU84的热失控等。另外,在实施方式二中,控制器82包括安装有FET模块54f及CPU84的基板83,并将FET模块54f安装于基板83的第一面83a,将CPU84安装于基板83的第二面83b,将热传导部件90设于基板83的第一面83a侧,将CPU84配置得比FET模块54f更靠近壳体53的各散热翅片53d。由此,能够使CPU84的热传递路径与FET模块54f的热传递路径成为大致同等的热传递效率的热传递路径,在CPU84上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散热效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这一点毋庸讳言。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热传导部件60设为铝制,将热传导部件90设为陶瓷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热传导部件60、90分别设为热传导性卓越的铜制。并且,也可以与上述相反,将热传导部件60设为陶瓷制,将热传导部件90设为铝制。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将三个散热翅片53d一体地设于壳体53,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果壳体上具有足够的散热性的话,也可以省略散热翅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简化用于成形壳体的模具的形状。进一步地,在需要进一步改良散热性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的散热翅片。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采用散热片64、第一散热片94以及第二散热片96作为具有热传导性的弹性部件,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能够采用粘度设定得比较高的散热膏。进而,在壳体53与热传导部件60、90的贴紧性高、能彼此充分地热传导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散热片64和第二散热片96。另外,在FET模块54f与热传导部件90的贴紧性高、能彼此充分地热传导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一散热片94。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将设于基板54c、83并与传感器磁铁SM相对的旋转传感器设为霍尔IC54g,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MR传感器、旋转编码器IC等其它旋转传感器。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采用无刷电机作为电动机主体40,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能够采用有刷电机。工业应用性雨刮电机用于驱动形成设置于汽车等车辆上的雨刮装置的雨刮部件来擦拭挡风玻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