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型分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574阅读:3263来源:国知局
凹槽型分色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色涂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行业也经历着快速的发展。现在,人们对汽车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的保险杠外观较以往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轿车的保险杠多以金属喷漆件为主,近代出现了以高分子聚丙烯为材料的注塑保险杠。这对汽车的轻量化进程做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保险杠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品牌的设计语言具有了多种不同的风格。

参考图2(图为本发明所应用的一体成型注塑产品,在此用作参考),以后保险杠为例,目前主流的保险杠都包含了上本体(对应图中上本体部分X1)、下本体(对应图中下本体X2)、下装饰板(对应图中下装饰板X3)等几部分,根据外观的要求不同,有的部分区域需要进行车身颜色的喷漆处理,而部分区域需要非喷漆处理,如采用纹理或者电镀处理。如,上本体需要喷漆处理,下本体需要纹理处理,下装饰板的内凹部分X31需要纹理处理,其他区域为喷漆处理。

为了达到这种不同外观效果的组合,第一种方法是将一个保险杠总成不同的外观定义部分拆分成单独的零件,每个零件单独生产出来后进行总成装配。第二种方法是将不同的外观定义部分一起注塑成一个产品,通过遮蔽的方式进行喷漆等表面处理。

拆分结构保险杠与整体结构保险杠成本与质量对比

因此,一般情况下保险杠的生产为了达到减少重量节约成本的目的,会将非喷漆区域(如纹理区)及喷漆区域整合为一个注塑零件进行生产。非喷漆区域一般定义为黑色及注塑件本色,而喷漆区域需要后期进行喷漆上色。对于这种设计方式衍生了与其相对应的遮蔽喷涂工艺技术。

为了保证喷漆处理与纹理处理两种表面风格的分色效果,在喷漆区域和非喷漆区域设置了分色槽。

现有的分色槽为截面为矩形,接近正方形,倒R角。由于槽内夹角为90度,夹角小,R角小,贴入其中的用于遮蔽的分色胶带虽然经人工折弯压服,操作困难,但还是容易反弹翘起,遮挡不严,进而造成分色槽中漏漆、漆面分界线不平整的问题。

还有,现有的分色槽未考虑易可视位置和不易可视位置的区别,都采用一种分色槽,模具成本、遮蔽成本、漏漆和漆面分界线不平整的风险都较高;同时,也不考虑视线来向,分色槽两壁都一样高,造成分色槽较为明显,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提供了一种凹槽型分色结构,以解决的一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分色槽不考虑视线来向,分色槽两壁都一样高,造成分色槽较为明显,影响外观的问题;

2、现有的分色槽为截面为矩形,接近正方形,倒R角。由于槽内夹角为90度,夹角大,R角小,贴入其中的用于遮蔽的分色胶带虽然经人工折弯压服,操作困难,但还是容易反弹翘起,遮挡不严,进而造成分色槽中漏漆、漆面分界线不平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凹槽型分色结构,包括视线来向侧槽壁、槽底、视线去向侧槽壁,视线来向侧槽壁外侧边缘与视线来向侧区域相连,视线去向侧槽壁外侧边缘与视线去向侧区域相连,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大于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

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为:3mm<H<4mm,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为:h=H-2mm。

槽底宽度与侧槽壁高度相等。

所述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和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钝角。

当视线来向侧区域为喷漆区域,视线去向侧区域为非喷漆区域时,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小于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当视线来向侧区域为非喷漆区域,视线去向侧区域为喷漆区域时,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大于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

当视线来向侧区域为喷漆区域,视线去向侧区域为非喷漆区域时,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120°<a<135°,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b=a+15°;当视线来向侧区域为非喷漆区域,视线去向侧区域为喷漆区域时,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a=b+15°,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120°<b<135°。

视线来向侧区域与视线来向侧槽壁的连接处为R角,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连接处为R角,槽底与视线去向侧槽壁的连接处为R角,视线去向侧槽壁与视线去向侧区域的连接处为R角。

本实用型的有益效果是:考虑了视线方向对分色结构视觉效果的影响,使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大于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这样视线来向侧区域高于视线去向侧区域,在人站立时(一般情况下),越是接近分色结构,视线与地面越趋于垂直,视线来向侧区域遮挡该凹槽型分色结构就越多,就越利于隐藏分色结构而提高外观质量。

并且,增大了槽内需要贴分色胶带的那个夹角——非油漆区一侧的那个夹角,利于遮蔽工序时对分色胶带的人工折弯压服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时长,使遮蔽工序于操作,分色胶带粘贴规则整齐,且不会反弹翘起,遮挡不严,保证了分色槽中不漏漆、漆面分界线平整。

同时,所述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和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为钝角,视线来向侧槽壁视线去向侧槽壁均不与槽底垂直,也利于脱模并减少模具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显示了视线的方向,为从上至下(基于地面);

图2为本发明所应用的汽车后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显示了视线的方向,为从上至下(基于地面);

其中,凹槽型分色结构(Y)、视线来向侧槽壁(1)、槽底(2)、视线去向侧槽壁(3)、视线来向侧区域(A)、视线去向侧区域(B)、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a)、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H)、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h)、上本体部分(X1)、下本体部分(X2)、下装饰板部分(X3)、内凹部分(X31)、槽底宽度(W)。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该凹槽型分色结构,包括视线来向侧槽壁1、槽底2、视线去向侧槽壁3,视线来向侧槽壁1外侧边缘与视线来向侧区域A相连,视线去向侧槽壁3外侧边缘与视线去向侧区域B相连,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H大于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h。实施例中,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H为:3mm<H<4mm,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h为:h=H-2mm,槽底宽度W与侧槽壁高度H相等。

如图1和2所示,人们在近处看汽车后保险杠时,视线方向是从上到下。由于上本体部分X1和下本体部分X2是易可见区域,对分色效果要求较高,所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凹槽型分色结构。上本体部分X1为视线来向侧区域A,下本体部分X2为视线去向侧区域B。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H大于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h,也就是视线来向侧区域A比视线去向侧区域B更突出。

这样,从上往下看时,由于视线来向侧区域A高于视线去向侧区域B,视线来向侧区域A会挡住凹槽型分色结构Y,将其隐藏,进而也隐藏了漆面分界线,时能观察到的分界线实为视线来向侧区域A与视线来向侧槽壁1的连接处,而该连接处实为注塑成型,外观质量完全能保证,因此也能有效保证视线所观察到的分色效果。

本实施例中,下本体部分X2需要纹理处理,为非喷漆区域,上本体部分X1为喷漆处理,为喷漆区域A,而且上本体部分X1为视线来向侧区域A,下本体部分X2为视线去向侧区域B。因此,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a小于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a为:120°<a<135°,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为:b=a+15°。

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是要粘贴分色胶带的,分色胶带覆盖非喷漆区域,非喷漆区域一侧的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直至整个槽底2。其角度过大,会使视线来向侧区域A与视线去向侧区域B的间隙过大,影响外观,如果调小间隙,有会使槽底2宽度过小,不利分色胶带粘贴;角度过小,胶带折叠困难,不易贴稳固,造成漏漆、漆面分界线不平整;角度过小,造成两个区域过渡不美观和不明显,影响外观,并且对分色胶带的粘贴位置标记作用下降,造成分色胶带粘贴定位困难,进而影响漆面分界线规整。

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不需要粘贴分色胶带,角度可以小一些,并且也有减小控制视线来向侧区域A与视线去向侧区域B的间隙大小,提高外观质量。

所述视线来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a和视线去向侧槽壁与槽底的夹角b为钝角,视线来向侧槽壁1和视线去向侧槽壁3均不与槽底2垂直,也利于脱模并减少模具磨损。

视线来向侧槽壁高度H为:3mm<H<4mm,视线去向侧槽壁高度h为:h=H-2mm。视线来向侧区域A比视线去向侧区域B高出2mm,也就是两者高度差为2mm。两者高度差过大,对应的喷油漆区和非喷油漆区落差过大,影响美观;两者高度差过小则视线去向侧区域B边缘明显,不利于隐藏分色结构,影响外观。

视线来向侧区域A与视线来向侧槽壁1的连接处为R角,视线来向侧槽壁1与槽底2连接处为R角,槽底2与视线去向侧槽壁3的连接处为R角,视线去向侧槽壁3与视线去向侧区域B的连接处为R角。由于槽内夹角变大,分色胶带易于粘贴,因此R角只要不太锐利就行,如半径为0.2~0.3mm。本实施例中,R角为工艺倒角。

同时,由于分色胶带易于粘贴,并能粘贴牢固,特别是能在本凹槽型分色结构内粘贴牢固,这样视线去向侧槽壁3与视线去向侧区域B——视线去向侧区域B对应非喷漆区域,需要粘贴分色胶带——的夹角大小就不会要求特别高,因为角度较小时本凹槽型分色结构内的分色胶带也会粘贴牢固,不会因为自身弹性和刚度造成边缘翘起、变形,进而不会造成漆面分界线漏漆和不平整。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