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00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使用真空胎的汽车来说,其车轮都是由车圈、真空胎和胎内气体组成,一旦真空胎发生爆胎,胎内气体可在0.1秒内瞬间喷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高速公路上,由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率可达70%,而当汽车时速达到100公里/小时以上时,一旦发生爆胎而翻车,驾乘人员的死亡率接近100%。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当车辆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时,可避免胎内气体全部喷出,从而防止驾驶员因无法瞬间反应而突然转向,最终避免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同时可保证车辆能够继续平稳行驶,并减速慢行至维修点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包括车圈、真空胎及内胎,所述真空胎安装在车圈上,所述内胎设置在真空胎内,在所述车圈上开设有两个通过孔,真空胎充气嘴和内胎充气嘴分别位于两个通过孔内;在所述内胎中、真空胎与内胎之间均充有气体。

所述内胎的充气气压记为P1,所述内胎与真空胎之间的充气气压记为P2,且P1<P2

在所述内胎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圆柱体,若干圆柱体均匀分布。

在所述真空胎充气嘴的充气帽上设置有一圈沟槽,在沟槽内设有四个充气孔,且充气孔之间相距90度。

所述内胎充气嘴的充气帽顶端设为带螺扣的圆柱体,其与内胎的环形胶筒相粘接。

所述真空胎充气嘴的通过孔与内胎充气嘴的通过孔相对于车圈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车辆高速行驶中发生爆胎时,可避免胎内气体全部喷出,从而防止驾驶员因无法瞬间反应而突然转向,最终避免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同时可保证车辆能够继续平稳行驶,并减速慢行至维修点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4为常规现用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胎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胎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胎,2-车圈,3-真空胎充气嘴,4-内胎充气嘴,5-内胎,6-真空胎充气嘴的充气帽,7-密封胶垫,8-拧紧螺母,9-充气杆,10-内胎充气嘴的充气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5、6所示,一种减少爆胎事故率的汽车轮胎,包括车圈2、真空胎1及内胎5,所述真空胎1安装在车圈2上,所述内胎5设置在真空胎1内,在所述车圈2上开设有两个通过孔,真空胎充气嘴3和内胎充气嘴4分别位于两个通过孔内;在所述内胎5中、真空胎1与内胎5之间均充有气体。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区分真空胎充气嘴3和内胎充气嘴4,真空胎充气嘴3和内胎充气嘴4的颜色将差异设置,真空胎充气嘴3的颜色设为黑色,内胎充气嘴4的颜色设为白色。本实施例中,真空胎1的型号为195/65-R14-88H。

所述内胎5的充气气压记为P1,所述内胎5与真空胎1之间的充气气压记为P2,且P1<P2。本实施例中,P2为标准气压,P1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先对内胎5充气至P1,然后再对真空胎1进行充气,直到内胎5与真空胎1之间的气压达到P2,且在向真空胎1内充气时,真空胎1的胎内压力将逐渐增大,而内胎5的体积将逐渐变小,但内胎5的胎内压力也将逐渐增大。另外,在真空胎1的胎内压力达到P2时,内胎5被压缩后的体积将作为其制作时的参考尺寸。以轿车为例,P1比P2小0.4kg/cm2为宜。

在所述内胎5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圆柱体,若干圆柱体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可以适当增加内胎5的厚度(以厚度为2mm为例),以使内胎5的强度增加,在内胎5厚度增加的基础上,内胎5外表面的圆柱体直径为8mm,圆柱体高度为5mm,各圆柱体之间的间距为5mm,这样也可以保证真空胎充气嘴3不被堵塞。

在所述真空胎充气嘴的充气帽6上设置有一圈沟槽,在沟槽内设有四个充气孔,且充气孔之间相距90度。本实施例中,沟槽的宽度为3.5mm,沟槽的深度为1.5mm,充气孔的直径为3mm。

所述内胎充气嘴的充气帽10顶端设为带螺扣的圆柱体,其与内胎5的环形胶筒相粘接。本实施例中,圆柱体的直径为9mm,圆柱体的高度为5mm。

所述真空胎充气嘴3的通过孔与内胎充气嘴4的通过孔相对于车圈2中心对称设置,即两个通过孔之间相距180度。本实施例中,通过孔的直径为10.5mm。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真空胎充气嘴3和内胎充气嘴4,均可以在常规现用充气嘴(如图4所示)基础上改造得到,而密封胶垫7、拧紧螺母8及充气杆9等部件均沿用常规现用充气嘴即可,且充气嘴的材质为铝合金。

当汽车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轮胎后,如果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发生瞬时爆胎,真空胎1与内胎5之间的气体将瞬时喷出,而真空胎1内的气压将减至内胎5原有气压。

根据波义耳定律P1*V1=P2*V2可得V2/V1=P1/P2,式中,P1为先给内胎5充气达到的气压压力,具体为2.3kg/cm2;P2为完成内胎5充气后再对真空胎1充气达到的气压压力,具体为2.7kg/cm2(标准气压);V1为真空胎1内的体积;V2为完成内胎5充气后内胎5的体积;因此,V2/V1=P1/P2=2.3/2.7=0.85=85%。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当爆胎发生后,从真空胎1内喷出的气体量仅为胎内气体总量的15%,而剩下85%的气体仍会通过内胎5保留于真空胎1中,此时真空胎1的胎内压力等于内胎5的压力,即为2.3kg/cm2

假如爆裂口不是很大,以爆裂口小于15mm为例,可以保证车辆仍能继续平稳行驶,并减速慢行至维修点维修。

假如爆裂口比较大,以爆裂口大于15mm且小于25mm为例,只要内胎5中的气体保留在轮胎内,就能够给驾驶员相对多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减少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