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14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视镜,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属于汽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能满足驾驶员一定范围内观察周边和车后的需要,现在车辆的后视镜固定架在行驶中是固定不变的,当行驶中通过狭小空间时,特别是在市区道路行驶中,复杂情况更是时常发生,因牵扯后视镜固定架而发生车祸的情况不在少数,造成了不安全的因素。需要一种行驶中能够感应到异物后自动收回后视镜固定架,异物消失后自动放出后视镜固定架,且放出的位置和收回的位置一样,这样就不会影响驾驶员对后视镜的需求,增强了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內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利用红外线控制,自动收回和释放后视镜,智能化程度高,灵敏性强,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是较为实用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托架,其特征是,设有控制器、摆动机构、固定架、转动控制机构,后视镜托架上安装有若干个红外线感应器,固定架一端设置摆动机构,固定架另一端通过转动控制机构连接后视镜托架,控制器分别连接红外线感应器、摆动机构、转动控制机构。

优选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一蜗轮穿套固定在固定架上,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蜗杆连接第一蜗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蜗轮内圆周面上均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架上均匀设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与凹槽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控制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蜗杆、第二蜗轮、转动轴,转动轴设置在固定架末端,转动轴与固定架垂直设置,转动轴上端通过轴承设置转动套,转动套上设置第二蜗轮,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蜗杆连接第二蜗轮,所述后视镜托架设置在转动套上。

优选的,所述后视镜托架上边沿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后视镜托架下边沿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后视镜托架上边沿和下边沿之间区域设有四个红外线感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固定架右边设后视镜托架,托架与固定架之间设有转动控制机构;固定架右边焊接固定转动轴,转动轴上端通过轴承安装转动套,转动套与蜗轮匹配,转动控制机构为伺服电机下方利用联轴套连接蜗杆,蜗杆与转动套上蜗轮匹配;伺服电机带动蜗杆旋转,从而使蜗轮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转动,实现后视镜X、Y方向上转动的功能。

第二,安装在后视镜托架外端上方的红外线感应器、托架外端下方的红外线感应器、托架外端上方和托架外端下方之间区域的红外线感应器与摆动机构、转动控制机构受系统控制器协调动作,实现后视镜自动收回和释放功能。

第三,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效地节约停泊车位的面积。实现可观的效益;增强汽车后视镜固定架的安全使用,提高驾驶中安全性;节约停泊车位的面积。

第四,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能感应异物后首先使后视镜摆动,让异物远离后视镜一段距离之后,自动收回后视镜,当异物消失后自动放出后视镜,且放出的位置和收回的位置一样,这样就不会影响驾驶员对后视镜的需求,增强了安全性能,使驾驶人员能更安全的驾驶。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控制的联动机构,此智能控制的联动机构可用于其他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 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1摆动机构、2凸起部分、3第一伺服电机、4第一蜗杆、5第一蜗轮、6凹槽、7第二伺服电机、8第二蜗杆、9转动套、10转动轴上端、11第二蜗轮、12转动控制机构、13红外线感应器、14托架、15红外线感应器、16红外线感应器、17转动轴、18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联动机构安全后视镜包括后视镜的托架14外端周围及中间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13、15、16,柄部位置内安装功率匹配的伺服电机控制的摆动机构1和转动控制机构12。

托架14外端上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13,托架外端下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16,托架外端上方和下方之间区域设有四个红外线感应器15。

柄部位置在靠近车身的部位安装固定架18,固定架18左边上方安装摆动机构1,第一伺服电机3控制的第一蜗杆4第一蜗轮5机构,第一蜗轮5内孔凹槽6配合固定架18凸起部分2,在伺服电机3控制的第一蜗杆4作用下,使后视镜柄部作Y、Z平面转动,实现Z、Y方向上摆动的功能。

固定架18右边设后视镜托架14,托架14与固定架18之间设有转动控制机构12;固定架18右边焊接固定转动轴17,转动轴17上端10通过轴承安装转动套9,转动套9与蜗轮11匹配,转动控制机构12为第二伺服电机7下方利用联轴套连接蜗杆8,蜗杆8与转动套9上第二蜗轮11匹配;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7转动,实现后视镜X、Y方向上转动的功能。

安装在后视镜托架14外端上方的红外线感应器13、托架14外端下方的红外线感应器15、托架14外端上方和托架14外端下方之间区域的红外线感应器16与摆动机构1、转动控制机构12受系统控制器协调动作,实现后视镜自动收回和释放功能。

如图2所示为蜗轮5A-A剖面图,蜗轮5的内孔设有呈90°圆周分布的四个凹槽6。

如图3所示为后视镜柄部B-B剖面图,后视镜柄部为圆柱状,在外圆设有四个呈90°圆周分布与凹槽5匹配的轴向凸台2。

本实用新型包括后视镜的托架外端周围及中间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柄部位置内安装功率匹配的伺服电机控制的摆动机构和转动控制机构。

托架外端上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托架外端下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托架外端上方和托架外端下方之间区域设有四个红外线感应器。

柄部位置在靠近车身的部位安装固定架,固定架左边上方安装摆动机构,第一伺服电机3控制的蜗杆蜗轮机构,蜗轮芮孔凹槽配合后视镜柄部凸起部分,使后视镜柄部作YZ平面转动,实现Z、Y方向上摆动的功能。

在正常天气下,汽车行驶时,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工作,使后视镜释放打开,后视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过系统控制器调节红外线感应器13、15、16感应距离。

当行驶在狭小空间时,因异物靠近牵扯后视镜时:

1、如果异物离后视镜托架14的上方距离近,异物被托架14外端上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13探测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首先控制摆动机构1的第一伺服电机3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带动第一蜗杆4旋转,从而使第一蜗轮5转动,第一蜗轮5内孔凹槽6配合固定架18凸起部分2,使后视镜作Z、Y平面转动,实现Z、Y方向上摆动的功能;其次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0转动,使后视镜由X方向向Y方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在异物靠近牵扯后视镜的瞬间及时的使后视镜先向内摆动后,再收回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准确快速的避免异物牵扯,避免车祸的发生,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当异物消失后,红外线感应器13探测不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0转动,实现释放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自动复位回到原来的位置,为驾驶人员提供一定范围内观察周边和车后情况的需要。

2、如果异物离后视镜托架14的下方距离近,异物被托架外端下方左、中、右位置各设一个红外线感应器16,探测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首先控制摆动机构1的第一伺服电机3工作,第一伺服电机3带动第一蜗杆4旋转,从而使第一蜗轮5转动,第一蜗轮5内孔凹槽6配合固定架18凸起部分2,使后视镜作Y、Z平面转动,实现Y、Z方向上摆动的功能;其次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0转动,使后视镜由X方向向Y方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在异物靠近牵扯后视镜的瞬间及时的使后视镜先向外摆动后,再收回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准确快速的避免异物牵扯,避免车祸的发生,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当异物消失后,红外线感应器16探测不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绕转动轴10转动,实现释放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自动复位回到原来的位置,为驾驶人员提供一定范围内观察周边和车后情况的需要。

3、如果异物离托架外端上方和下方之间区域的距离近,托架外端上方和下方之间区域设有四个红外线感应器15探测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第二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0转动,使后视镜由X方向向Y方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在异物靠近牵扯后视镜的瞬间及时的使后视镜收回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准确快速的避免异物牵扯,避免车祸的发生,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当异物消失后,红外线感应器15探测不到,反馈到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控制转动控制机构12的第二伺服电机7工作,第二伺服电机7带动蜗杆8旋转,从而使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后视镜围挠转动轴10转动,实现释放后视镜的功能,使后视镜自动复位回到原来的位置,为驾驶人员提供一定范围内观察周边和车后情况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不会影响驾驶员对后视镜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因为小型车辆低矮容易牵扯行人和异物发生事故,使驾驶人员能更安全的驾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