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侧辅助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98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前侧辅助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侧辅助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价格的降低,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的驾驶技术不是很强,导致在倒车的时候会出现擦碰等事故。

驾驶汽车进行倒车时,正常行驶状态下的汽车后视镜,存在视觉盲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最常见的情况是起步有近距离障碍、靠右侧停靠有人行道边时,或剐蹭马路牙及倒车状态下没有办法看到汽车的轮胎和车库线的距离,导致很多新手司机或者女性司机行车或倒车十分困难,另外在一些山区行驶时,路口不好,在进行倒车时,正常的后视镜没有办法看到视觉盲区里面的物体,就会对驾驶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但是,目前的汽车后视镜存在视野盲区,通常驾驶员会在汽车的后视镜上镶嵌一个或者二个辅助镜片进行扩充视野,但是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将原来的视野盲区扫除,也会导致将原来的汽车后视镜部分遮挡,可能会造成出现新的视野盲区,并且在以后车镜出现多个镜面也可能给驾驶员造成视野疲劳,不利于驾驶员的驾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前侧辅助镜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后视镜存在视觉盲区,常见的情况是在倒车状态下看不到汽车的轮胎和车库线的距离,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侧辅助镜装置,包括:主镜、辅镜和调节机构及附加照明设置;辅镜通过调节机构与主镜连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辅镜相对于主镜的位置,辅镜与主镜不是在同一平面视角,而是近似垂直角度,以便驾驶员从辅镜的折射反光中看清车辆的前半身及下端路况,确保畅行。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子调节结构和第二子调节结构;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与第一子调节结构转动连接,且第一子调节结构和第二子调节结构的摩擦力大于所述辅镜的重力。

进一步地,第一子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球形槽;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调节杆和调节球;

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球形槽,另一端与所述主镜连接;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调节球,另一端与所述辅镜连接;调节球设置在球形槽内。

进一步地,辅镜设置在主镜的下方。

进一步地,主镜包主镜镜框和主镜镜面;主镜镜面嵌设在主镜镜框内;第一子调节结构与主镜镜框连接。

进一步地,辅镜包括辅镜镜框和辅镜镜面;辅镜镜面嵌设在辅镜镜框内;所述第二子调节结构与辅镜镜框连接。

进一步地,主镜镜框和辅镜镜框均长条状。

进一步地,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镜框下边沿的一端,且第一子调节结构远离汽车的车体;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镜框的上边沿的一端。

进一步地,辅助镜面为球面反光镜。

进一步地,辅助镜面为下端设LED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侧辅助镜装置,辅镜通过调节机构与主镜连接,主镜再与汽车的车体前侧连接。当使用者在驾驶车辆时,利用调节机构调节辅镜相对于主镜的位置,从而增加了观察的视野,尽可能的消除视觉盲区,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装置的主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装置的辅镜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装置的辅镜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辅镜镜框; 2-辅镜镜面; 3-第二调节杆;

4-调节球; 5-主镜镜框; 6-主镜镜面;

7-第一调节杆; 8-球形槽; 9-LED照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侧辅助镜装置,包括:主镜、辅镜和调节机构;

辅镜通过调节机构与主镜连接,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辅镜相对于主镜的位置。

其中,调节机构可以有多种的形式,调节机构由主镜和辅镜一体注塑成型,在不影响调节时,尽可能做到两镜间最短距离。

又如: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杆、定位管、转动头和转动槽;第一定位杆的侧壁上,沿第一定位杆长度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锯齿状凸起;第一定位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头;定位管的内侧壁上,沿定位管延伸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与锯齿状凸起相配合的锯齿状凹槽;定位管设置在主镜上;转动槽设置在辅镜上,且转动头设置在转动槽内,第一定位杆插设在定位管内,利用多个锯齿状凸起和多个锯齿状凹槽实现第一定位杆相对于定位管的移动。当使用者需要调整辅镜的位置时,可以通过移动第一定位杆来调整辅镜至主镜之间的距离,通过转动头与转动槽的配合来调整辅镜相对于主镜的位置,从而扩到前侧辅助镜装置的视野范围。

再如: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杆和两个转动凹槽;第二定位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凸起,在主镜上设置有一个转动凹槽,在辅镜上设置有一个转动凹槽。第二定位杆的一个转动凸起设置在一个转动凹槽内,另一个转动凸起设置在另一个转动凹槽内。而在本例子中,第二定位杆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弧形、直线形或者L形等等,转动凹槽的形状也可以为多种,例如圆锥状、球形或者圆盘状等等,而转动凸起的形状也可以为多种,其可以与转动凹槽的形状相配合,也可以其他能够在转动槽转动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侧辅助镜装置,辅镜通过调节机构与主镜连接,主镜再与汽车的车体前侧连接。当使用者在驾驶车辆时,利用调节机构调节辅镜相对于主镜的位置,从而增加了观察的视野,尽可能的消除视觉盲区,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子调节结构和第二子调节结构;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与第一子调节结构转动连接,且第一子调节结构和第二子调节结构的摩擦力大于辅镜的重力。

其中,第一子调节结构和所述第二子调节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子调节结构为球形凹槽,第二子调节结构为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球形凹槽配合的球体;球形凹槽设置在辅镜上,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球形凹槽配合的球体,通过球体与球形凹槽配合,对连接杆进行旋转就可以调节辅镜的位置和方向。当然,在本例子中,第二子调节结构可以不包括连接杆,直接将球体设置在辅镜上。

又如:第一子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转杆,第一转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片,转动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转杆的另一端与辅镜连接;第二子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转杆和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转动片的豁口,且在豁口的两个侧壁上相对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利用螺栓或者铆钉等连接件将转动片转动连接在豁口内,且转动片与豁口的侧壁之间具有摩擦力;连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转杆的一端端面转动连接,第二转杆的另一端与主镜连接,且连接头的该端与第二转杆之间具有摩擦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上;第二子调节结构与第一子调节结构转动连接,在驾驶员需要进行倒车时,可以通过第二调节结构调节辅镜的位置,使其倒车时尽可能消除视野盲区,从而增加了倒车的安全性,且第一子调节结构和第二子调节结构的摩擦力大于辅镜的重力,这样使得辅镜不会从主镜上脱落,而且不需要在对主镜和辅镜进行进一步地固定,使得辅镜的安装和拆卸更加的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子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调节杆7和球形槽8;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调节杆3和调节球4;

第一调节杆7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槽8,另一端与主镜连接;第二调节杆3的一端设置有调节球4,另一端与辅镜连接;调节球4设置在球形槽8内。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调节杆7一端与主镜连接,另一端设置球形槽8,第二调节杆3的一端与辅镜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调节求,调节球4设置在球形槽8内。球形槽8起到托起调节球4的作用,并且调节球4能够实现在球形槽8内进行相对运动即可,在需要调节辅镜的方向时,通过调节调节球4,从而能够调节辅镜的方向和位置,使汽车的倒车镜可以完全观察到车后方,消除视野的盲区,避免发生擦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镜设置在主镜的下方。

具体实施过程中,辅镜安装在主镜的下方,辅镜安装在主镜的下方便于第二子调节结构的调节球4与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的球形槽8相配合,便于驾驶员对辅镜的调整,而且辅镜安装在主镜的下方,使第二调节杆3不会阻挡主镜镜面6,避免导致倒车镜出现新的盲区的问题,同时也便于使用者调节辅镜,也会增加辅镜的运动空间,增强了实用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主镜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镜包主镜镜框5和主镜镜面6;主镜镜面6嵌设在主镜镜框5内;第一子调节结构与主镜镜框5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镜与汽车车体连接,主镜包主镜镜框5和主镜镜面6,第一子调节结构与主镜镜框5连接,使第一子调节结构与第二子调节结构相互配合时不会出现第一子调节结构承重能力不足的情况,并且由于第一子调节结构与主镜镜框5连接,主镜是与车体连接,使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得到增强,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辅镜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镜包括辅镜镜框1和辅镜镜面2;辅镜镜面2嵌设在辅镜镜框1内;第二子调节结构与辅镜镜框1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子调节结构与辅镜镜框1连接,且第二子调节结构与第一子调节结构相互配合,在驾驶员进行倒车等其他的活动时,出现视野死角时,通过调节第二子调节结构,进而调节辅镜的位置,尽可能消除视野盲区的问题,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野,避免出现擦碰等事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镜镜框5和辅镜镜框1均长条状。

主镜镜框5和辅镜镜框1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主镜镜框5和辅镜镜框1可以同时设置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镜镜框5和辅镜镜框1均长条状,在辅镜安装时可以更加的便利,由于辅镜安装在主镜下方,主镜镜框5和辅镜镜框1设置为同样的形状可以使主镜和辅镜安装的更为紧密,不容出现辅镜从主镜上脱落的情况,使其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同时保障了车主的利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镜框5下边沿的一端,且第一子调节结构远离汽车的车体;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镜框1的上边沿的一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子调节结构设置在主镜镜框5下边沿的一端,且第一子调节结构远离汽车的车体;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镜框1的上边沿的一端,由于第一子调节结构远离汽车的车体,可以避免在汽车车门打开时车门与第一子调节结构相互挂划的可能,使车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镜框1的上边沿的一端,便于第一子调节结构与第二子调节结构的配合,利于第二子调节结构调节辅镜。

具体实施过车程中,第一子调节结构也可以设置在主镜镜框5上边沿的一端,第二子调节结构设置在辅镜镜框1的上边沿的一端,第二子调节结构的调节杆穿过第一子调节结构的球形槽8,通过第一子调节结构的球形槽8将第二子调节结构的调节球4卡住,从而将第二子调节结构固定,同时第一子调节结构的支撑力大于辅镜的重力,使得第一子调节结构的圆形槽8与第二子调节结构的调节球4配合的更稳定,同样通过第二子调节结构调节辅镜的方向,将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尽可能的清空,同样避免发生擦碰等危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助镜面为球面反光镜。

具体实施过程中,辅镜镜面2为球面反光镜,球面反光镜的视野位置更加广阔,应用球面反光镜可以使得第二子调节结构调节的幅度不需要很大,就可以尽可能的消除视野盲区,不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去调节辅镜,可以节省驾驶员的时间,同时能够使视野的盲区尽可能的消除,使用辅镜的操作更加简单。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侧辅助镜装置的辅镜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辅助镜下端设有LED照明装置9。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辅助镜下端设有LED照明装置9,以便光照不足时驾驶人员能看清前轮附近的安全情况。其中,结构辅镜与主镜结合,并不是在同一平面视角,而是近似垂直角度,两侧辅镜与驾驶员成相对位置角度以便驾驶员从辅镜的折射反光中看清车辆两侧前半身及下端路况,确保畅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