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234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扶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扶手。



背景技术:

公交车因其票价便宜和乘车方便等优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而扶手又是公交车内部十分重要的设施,当公交车内的座位被乘客坐满时,再搭乘公交车的乘客就需要站立在公交车内,通常人们会用手握住一些相对固定的装置,以免因公交车的紧急刹车或转弯而失去平衡摔倒,因此,在公交车内安装扶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公交车的扶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圆柱状的扶手杆,另一种是呈三角式的吊环。通常,扶手杆被设置在公交车的前门附近、后门附近和两门的中间位置附近,站在扶手杆附近的乘客可以握住扶手杆以保持自身的平衡,而其他未站在扶手杆附近的乘客只能通过拉住吊环来保持平衡,吊环被设置在公交车内部的支撑梁上,该吊环的顶端通过连接带与支撑梁连接,在需要使用时,乘客的一只手握住吊环,当遇到公交车紧急刹车的情况时,乘客通过对吊环施加拉力以维持自身的平衡,以免摔倒。

但是,现有的吊环因结构小只能供一个人使用,当公交车内的乘客过多时,很多站立的乘客因找不到空余的扶手,而容易在公交车不是匀速行驶的情况下摔倒,且现有的吊环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使乘客不能很好的用力握住扶手,当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因无法很好的用力握住扶手而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扶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扶手,包括:扶手竖杆和至少两个扶手组件;

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把手连接架、连接弯管和把手;

所述扶手竖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带穿过的通孔;

所述扶手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扶手竖杆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相互垂直;

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弯管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把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把手连接架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直径范围为2.5cm~4.5cm;所述把手连接架的直径范围为1.5cm~4.5cm。

优选地,所述扶手组件还包括半球状的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把手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把手连接架的长度范围为12cm~25cm。

优选地,所述扶手竖杆的横截面直径从设有所述通孔的一端到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相连接的另一端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凸起到所述扶手竖杆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把手连接架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弯管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相连接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把手连接架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弯管与所述把手相连接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把手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圆周表面设有防滑螺纹。

优选地,所述凸起、所述把手、所述连接弯管和所述把手连接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扶手竖杆和所述扶手组件一体成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扶手,包括扶手竖杆和至少两个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把手连接架、连接弯管和把手,扶手竖杆与把手连接架相互垂直,扶手竖杆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架的一端相连接,把手的一端通过连接弯管与把手连接架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结构简单,采用类似于“山”字形的结构,结构稳定,承受力强,每个扶手均可同时被多人使用,且该扶手的把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把手连接架的直径,即使公交车紧急刹车也不会使乘客的手顺着把手滑动,乘客能够很好的握住把手,更有效地对把手施加拉力,不会因施加的拉力过大而造成身体的负担,并可增强乘客的手感,给乘客带来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优选实施例一示出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优选实施例二示出的公交车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优选实施例三示出的公交车扶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示出的其中一个扶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优选实施例四示出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1-扶手竖杆,11-通孔,2-扶手组件,21-把手连接架,22-连接弯管,23-把手,24-凸起,2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扶手是公交车内部十分重要的设施,当公交车内的座位被乘客坐满时,再搭乘公交车的乘客就需要站立在公交车内,通常人们都会握住设置在公交车内的支撑梁上的吊环来保持自身的平衡;而现有的吊环因结构小只能供一个人使用,很多乘客找不到空余的扶手,一旦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乘客很容易摔倒;且现有的吊环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不能给使用者带来手感,使乘客不能很好的用力握住扶手,当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因无法很好的用力握住扶手而造成身体的负担并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该公交车扶手包括扶手竖杆1和至少两个扶手组件2;

所述扶手组件2包括把手连接架21、连接弯管22和把手23;

所述扶手竖杆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带穿过的通孔11;

所述扶手竖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扶手竖杆1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相互垂直;

所述把手23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弯管22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把手2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

其中,扶手竖杆1的一端开设有可使连接带通过的通孔11,连接带的一端穿过通孔11,连接带的另一端绕过支撑梁后,连接带的两端相互固定,使扶手竖杆1与支撑梁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因此连接带的长度不需太长,能刚好固定扶手竖杆1和支撑梁即可;扶手竖杆1的另一端与把手连接架21的一端相连接,且扶手竖杆1与把手连接架21相互垂直。

根据优选实施例示出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当扶手组件2为两个时,两个扶手组件2的把手连接架21的另一端相连接,两个扶手组件2连接后形成一竖直的扶手连接组件,两个把手连接架21连接后形成一竖直的把手连接杆,扶手竖杆1的一端位于两个把手连接架21的连接处,这样可以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在未被使用时保持平衡的状态,当该公交车扶手被两名乘客同时握住时,也可以保证两人握住把手23用的力大致相同,以免若公交车扶手处于倾斜状态时,握住低端把手23的乘客不仅要用力拉住把手23,还要对其握住把手23的那一端施加更大的力来抵抗握住高端把手23的乘客对扶手施加的拉力,因此会给握住低端把手23的乘客带来身体上的负担。

把手23设置在把手连接架21的一端,且把手23通过一个连接弯管22与把手连接架21的一端相连接,把手23、连接弯管22和把手连接架21一体成型,以增加整个公交车扶手的承受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其把手2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这样可以使乘客很好的用力握住把手23,对把手23施加的拉力更加的均匀,乘客握住把手23的位置在连接弯管22处,即使公交车紧急刹车也不会使乘客的手顺着把手23滑动,乘客能够很好的握住把手23,更有效地对把手23施加拉力,不会因施加的拉力过大而造成身体的负担,且还可增强乘客的手感;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把手23的直径范围为2.5cm~4.5cm,此直径范围是人可以舒适握住把手23的最佳范围,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范围为1.5cm~4.5cm。

众所周知,为了使每个站在公交车内的乘客都能握住扶手,以免因紧急刹车而摔倒的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在公交车内过道的两侧、沿着公交车车身长度方向均分别设有一支撑梁,两个支撑梁相互平行,在两个支撑梁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扶手;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通过连接带被安装在支撑梁上,各扶手等间距固定,该扶手具有两个把手23,可以同时为两个人提供使用,也可以一个人同时握住两个把手23,以增加自身平衡;同时,若乘客手里提着物品乘车,且目的地又较远时,长时间提着物品会对乘客的身体造成负担,放在地上又担心因车内拥挤而被踩坏,此时,乘客就可将物品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一个把手23上,以缓解身体的负担。

另外,与现有的扶手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尺寸大于现有的扶手的尺寸,可同时为多名乘客提供使用帮助,十分方便;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结构简单,采用类似于“山”字形的结构,承受力强,因此可挂住乘客手里提着的重物;即使该扶手只有一个把手23被使用,该扶手也会保持相对的平衡,不会因只有一端被施加拉力而使整个扶手产生晃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稳定,可以给乘客带来很好的使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扶手组件2还包括半球状的凸起24;所述凸起24设置于所述把手23的另一端。把手23的一端通过连接弯管22与把手连接架21相连接,把手2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半球状的凸起24,该凸起24与把手23的连接处形成圆滑表面,使得整个扶手组件2的表面十分平滑,没有棱角的部位存在,以免当有个子很高的乘客因自己的不注意,或公交车遇到坑洼的道路而使车身晃动,导致扶手也随车身晃动使把手23的一端撞到乘客的头部,对乘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且由于把手23具有圆滑的表面,当乘客握住把手23时,也不会使乘客的手感到不舒服。

优选地,所述凸起24到所述扶手竖杆1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长度。把手23与把手连接架21要成一定角度连接,使扶手组件2呈现一端平、另一端向上翘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乘客握住把手23时,即使公交车紧急刹车也不会使乘客的手顺着把手23滑动,乘客能够很好的握住把手23,更有效地对把手23施加拉力,不会因施加的拉力过大而造成身体的负担,并可增强乘客的手感。

优选地,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长度范围为12cm~25cm。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尺寸大于现有的扶手的尺寸,因此把手连接架21的长度范围设定在12cm~25cm之间,两个扶手组件2一起使用时,两个把手连接架21相连接的结合长度与一个人的肩膀的宽度近似,因此在一个扶手前面可站两个人,两个人同时使用一个扶手也不会感到拥挤;也可以当车内站着的乘客较少时自己一个人用一个扶手,以减小自身左右晃动的幅度,并增加自身平衡。

优选地,所述扶手竖杆1的横截面直径从设有通孔11的一端到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相连接的另一端依次减小,到所述扶手竖杆1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连接处逐渐增大。扶手竖杆1采用上粗下细的结构,扶手竖杆1的上部较粗是为了能够使连接带穿过而固定在支撑梁上,也为整个扶手的承受力提供基础;扶手竖杆1的下部较细,当公交车内站着的乘客较多,且没有空余的扶手可使用时,乘客可握住扶手竖杆1的下部,以免乘客因公交车的非匀速行驶而失去平衡摔倒;扶手竖杆1的下部的直径大小以适合人手握住即可,因此扶手竖杆1的下部的直径可与把手23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连接弯管22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弯管22的另一端的直径与所述把手23的直径相同。连接弯管22的两端的直径并不相同,由于连接弯管22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把手连接架21和把手23,因此需要连接弯管22的一端直径与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相同,连接弯管22的另一端直径与把手23的直径相同,同时,凸起24、把手23、连接弯管22和把手连接架2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扶手组件2的承受力强,且也可保证扶手组件2的表面光滑,在该扶手被使用时,不会伤害到乘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如图2所示,当扶手组件2为三个时,每相邻两个扶手组件2之间形成的角度为120°,三个扶手组件2在同一平面内,扶手竖杆1与这一平面相互垂直,垂直交点为三个扶手组件2的未设置有把手23的那一端相连接的连接点;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其他结构、组成和使用方法等均可参照实施例一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如图3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公交车扶手包括四个扶手组件2,其中两个扶手组件2形成一组扶手连接组件,相应的两个把手连接架21组合成一个把手连接杆;其中一组扶手连接组件的把手连接杆上设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的宽度与所述扶手组件2的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相适配。

每组扶手连接组件的把手连接杆相互垂直安装,其中一组扶手连接组件的把手连接杆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25,参照图4,凹槽25的宽度与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相适配,以使另一组扶手连接组件的把手连接杆刚好卡在凹槽25内,由于当公交车未匀速行驶,或紧急刹车时,乘客握住扶手由于自身的惯性会对扶手施加较大的拉力以防自身的摔倒,因此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之间仅仅通过凹槽25卡式连接是不够的,需要使用螺栓在两组扶手连接组件的卡接处进行固定,或者使用粘力很强的胶水固定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使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不会因较大的拉力而分开,也可采用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一体成型的方式,这三种结合方式均可防止乘客在使用时因两组扶手连接组件连接不牢固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个扶手组件2在连接时,要保证把手23朝上再进行固定安装,四个扶手组件2组合使用时形成新的公交车扶手,将该扶手设置于连接两个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杆上。当公交车内站着的乘客过多时,站在过道中间的乘客既不易握住设置在支撑梁上的扶手,又不方便握住扶手杆,为了使站在过道中间的乘客也可以握住相对固定的物体保持自身的平衡,通常公交车内在两个支撑梁之间还会设置有连接杆,该连接杆与支撑梁相互垂直,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通过连接带固定在连接杆上,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具有四个把手23,且该扶手的体积较大,因此可以同时满足四名及以上的乘客使用该扶手;同时,若乘客手里提着物品乘车,且目的地又较远时,长时间提着物品会对乘客的身体造成负担,放在地上又担心因车内拥挤而被踩坏,此时,乘客就可将物品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上,以缓解身体的负担。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公交车扶手包括四个所述扶手组件2,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结构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两组扶手连接组件通过所述扶手竖杆1相连接;每组扶手连接组件均与扶手竖杆1相垂直,两组扶手连接组件的把手连接杆相互平行。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包括四个扶手组件2,即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上下平行叠加安装,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之间通过扶手竖杆1连接,连接点位于每个扶手组件2的把手连接架21的连接处,使整个公交车扶手的结构呈现“出”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扶手竖杆1的长度要长一些,使得连接两组扶手连接组件后,两组扶手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方便手握和挂物品;采用这种结构的公交车扶手适于安装在公交车内部的支撑梁上,使该扶手的扶手连接组件的延伸方向与公交车车身的长度方向平行,与第一种实施例中公交车扶手的安装位置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使用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的使用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众所周知,公交车内的扶手被安装在距离车顶较近的位置,这可防止乘客在公交车内走动时头部碰到扶手,但如果乘客中有小孩等个子较矮的人需要使用扶手,且拉住扶手杆又不方便时,就会很难拉住扶手来保持自身的平衡;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由于该扶手具有两层的结构,上面的那一层扶手连接组件可以让个子高的人使用,下面一层的扶手连接组件可以让小孩等个子不高的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可以让任何乘客都能拉到扶手,避免当公交车在非匀速行驶时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又能增加公交车扶手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中四个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均采用硬质材料,扶手竖杆1和扶手组件2均可采用圆柱状结构或类似于圆柱状的结构,扶手竖杆1与扶手组件2一体成型,这可增加整个扶手的承受力;把手23的圆周表面均设有防滑螺纹,当人手握住把手23时,增大手与把手23间的摩擦力,使得公交车在非匀速行驶时,防止乘客的手顺着把手23滑动,使乘客更有效地对把手23施加拉力来保持自身的平衡。

由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公交车扶手的扶手组件2可为两个、三个或其他数个,本实用新型对扶手组件2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多个扶手组件2的相应组合形成的新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包括扶手竖杆1和至少两个扶手组件2,扶手组件2包括把手连接架21、连接弯管22和把手23,扶手竖杆1与把手连接架21相互垂直,扶手竖杆1的一端与把手连接架21的一端相连接,把手23的一端通过连接弯管22与把手连接架21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结构简单,采用类似于“山”字形或“出”字形的结构,结构稳定,承受力强,每个扶手均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可增加公交车扶手的利用率;同时,若乘客手里提着物品乘车,且目的地又较远时,长时间提着物品会对乘客的身体造成负担,放在地上又担心因车内拥挤而被踩坏,此时,乘客就可将物品挂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扶手上,以缓解身体的负担;又由于该扶手的把手2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把手连接架21的直径,即使公交车紧急刹车也不会使乘客的手顺着把手23滑动,乘客能够很好的握住把手23,更有效地对把手23施加拉力,不会因施加的拉力过大而造成身体的负担,可增强乘客的手感,给乘客带来很好的使用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