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窗帘及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84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车用窗帘及机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机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窗帘及机车。



背景技术:

为了考虑到乘客的乘坐感受,在铁路客车的车厢上,开设有车窗,以供乘客进行观景和通风透气。

目前,我国的高速列车上,车窗均开设在车厢侧面,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CRH3型高速列车车厢为例,分为一等车厢、二等车厢及餐车车厢。车厢两侧均设有大窗户10以及较小的小窗户。图2是现有技术中车厢内大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每个大窗户10设有一个窗帘20,窗帘20沿大窗户10竖向边缘可进行推拉。

然而,因为车厢内座椅安排较密,同一扇大窗户前乘坐有不同乘客,如果有乘客想要拉开窗帘观景,而对面乘客想拉下窗帘进行休息,就会产生分歧,影响乘客的乘坐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窗帘及机车,能够让车上的乘客互不打扰的进行观景或者休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窗帘,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可开闭的窗帘组件,窗帘组件均对应安装在同一扇车窗上,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由车窗的顶部延伸至车窗的底部,且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

可选的,每个窗帘组件均包括窗帘推拉杆、窗帘机构和窗帘布;

窗帘机构位于车窗顶部,窗帘机构具有内腔,窗帘布的顶端和窗帘机构连接,且窗帘布可收纳在窗帘机构的内腔中或沿竖直方向从内腔中伸出;

窗帘推拉杆与窗帘布的底端连接。

可选的,窗帘组件还包括窗帘导轨,窗帘导轨设置在车窗的侧边上,且窗帘导轨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窗帘推拉杆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窗帘导轨中。

可选的,所有窗帘组件的窗帘机构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可选的,窗帘布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窗帘布。

可选的,所有窗帘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的,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相等。

可选的,车用窗帘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窗帘组件,两个窗帘组件分别安装在车窗的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

可选的,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等于车窗的透光区域的一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车,包括多个车窗,每个车窗上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用窗帘。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窗帘应用于铁路机车的车窗上,每一扇车窗上的车用窗帘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可开闭的窗帘组件,同一车用窗帘的所有窗帘组件均对应安装在同一扇车窗上,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由车窗的顶部延伸至车窗的底部,且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这样如果打开或关闭某个窗帘组件,只会影响到该窗帘组件所在侧的乘客的采光。因而,位于车窗不同侧的乘客,即可通过打开或关闭该侧窗帘组件,以实现观景或者休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车厢内大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用窗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车用窗帘在所有窗帘组件均拉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窗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车用窗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车用窗帘在所有窗帘组件均拉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窗帘应用于铁路机车的车窗上,每一扇车窗上的车用窗帘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可开闭的窗帘组件1,同一车用窗帘的所有窗帘组件均对应安装在同一扇车窗上,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由车窗的顶部延伸至车窗的底部,且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

具体的,一个车用窗帘对应设置在一扇车窗上。且该车用窗帘包括有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窗帘组件1,这些窗帘组件1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上,以共同完成车窗的遮蔽。且每一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贯穿车窗在竖直方向上的全部区域,即由车窗顶部一直延伸至车窗的底部。当不同窗帘组件进行不同的开闭操作时,即可完成车窗部分区域的采光或遮蔽操作。

因为铁路机车上的座位均为在车厢地板上密布而成,所以每一扇车窗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同区域,例如车窗或者左侧或右侧,会对应不同的乘客座位,所以在车窗左侧或右侧乘坐的乘客,也会受到不同区域的采光光线的影响。这样,因为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且每个窗帘组件1均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遮盖住了车窗,因而如果打开或关闭某个窗帘组件1,只会影响到该窗帘组件1所在侧的乘客的采光。因而,位于车窗不同侧的乘客,即可通过打开或关闭该侧窗帘组件,以实现观景或者休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则本发明中的车窗的“左”和“右”,均为车内乘客面对车窗时的左方和右方,以对车窗的水平方向的不同区域进行区分。

上述窗帘组件,因为其对应同一车窗的不同部分,因而彼此之间在空间上不会产生干涉。此时,即可让所有窗帘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不会增加车用窗帘的整体厚度,有利于节省车内空间,并且视觉效果也较为美观统一。

对应每扇车窗的车用窗帘,其可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窗帘组件,而为了使每个车窗对应的所有乘客均享受到同样的待遇,而不至于为窗帘分配不均而产生争吵等现象,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相等。这样对应同一车窗的所有乘客,其能够控制的窗帘组件的对应遮盖范围均相等,不会产生乘客权利不同的现象。

以一个车窗的车用窗帘包括有两个窗帘组件为例,车用窗帘中的窗帘组件1可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窗帘组件1a和1b,两个窗帘组件1a和1b分别安装在车窗的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这样位于车窗左半区域的乘客和位于右半区域的乘客均可通过独立操作位于自己一侧的窗帘组件,而完成自己一侧采光观景,或者拉下窗帘休息的操作。

此时,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等于车窗的透光区域的一半。这样位于车窗两边的乘客,均能享受到相同的乘客权利。

具体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窗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实现单个窗帘组件的打开和关闭,每个窗帘组件1均包括窗帘推拉杆11、窗帘机构12和窗帘布13。

其中,窗帘机构12位于车窗顶部,窗帘机构12具有内腔,窗帘布13的顶端和窗帘机构12连接,且窗帘布13可收纳在窗帘机构12的内腔中或沿竖直方向从内腔中伸出;而窗帘推拉杆11与窗帘布13的底端连接。

具体的,窗帘机构12中包括有收纳盒和转轴等部件,窗帘布13的顶端与窗帘机构12中的转轴等部件连接,并可卷绕在转轴上,并收入收纳盒的空腔内,以完成窗帘的收起。当窗帘布13需要放下时,可通过移动窗帘推拉杆11,使窗帘布13在窗帘推拉杆11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拉下。在窗帘机构12内通常还设置有弹性机构,以使窗帘布13在不受拉力时可以维持在某一高度上。

为了保证窗帘组件1的外观统一,且窗帘的开闭面积保持一致。所有窗帘组件1的窗帘机构12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此时,所有的窗帘的打开范围或者在车窗上的遮蔽范围均保持一致。

此外,为了便于控制窗帘组件1的开合,以及保证窗帘组件1的开合可靠性,窗帘组件1还包括有窗帘导轨14,窗帘导轨14设置在窗帘布13的两侧,且窗帘导轨14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窗帘推拉杆11的端部可滑动的设置窗帘导轨14中。窗帘导轨14能够限制窗帘推拉杆11的移动方向,使整个窗帘布13保持在一个竖直平面内移动,以避免窗帘布13自由活动而对乘客造成影响。

其中,一般窗帘导轨14通常对称设置在窗帘布13的两侧,当窗帘组件1为两个以上时,位于车窗一侧的窗帘组件的一条侧边可通过安装在车窗侧边的窗帘导轨14a进行滑移,而另一条侧边可以和位于车窗靠近中部位置的另一条窗帘导轨14b相连,同时,位于车窗中部的窗帘组件的临近侧也可以与该窗帘导轨14b相连,以让窗帘推拉杆11在窗帘导轨14中移动,避免产生影响乘客的晃动;而位于车窗中部的窗帘组件的较远的一侧,以及位于车窗另一侧的窗帘组件可以通过另一对窗帘导轨相连并实现窗帘推拉杆的移动。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窗帘布13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窗帘布。此时,窗帘布13可以利用无纺布等材料制成。且通过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质来实现不同的遮光效果。

本实施例中,车用窗帘应用于铁路机车的车窗上,每一扇车窗上的车用窗帘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可开闭的窗帘组件,同一车用窗帘的所有窗帘组件均对应安装在同一扇车窗上,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由车窗的顶部延伸至车窗的底部,且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这样如果打开或关闭某个窗帘组件,只会影响到该窗帘组件所在侧的乘客的采光。因而,位于车窗不同侧的乘客,即可通过打开或关闭该侧窗帘组件,以实现观景或者休息。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车,机车的车厢上包括多个车窗,每个车窗上均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车用窗帘。其中,车用窗帘的具体结构、功能及作用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机车的车厢上包括多个车窗,每个车窗上均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车用窗帘;每一扇车窗上的车用窗帘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且可开闭的窗帘组件,同一车用窗帘的所有窗帘组件均对应安装在同一扇车窗上,每个窗帘组件的遮盖区域均由车窗的顶部延伸至车窗的底部,且不同窗帘组件对应遮盖在车窗的不同位置。这样如果打开或关闭某个窗帘组件,只会影响到该窗帘组件所在侧的乘客的采光。因而,位于车窗不同侧的乘客,即可通过打开或关闭该侧窗帘组件,以实现观景或者休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