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838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是先由发电机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全部转换为电能,再经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轮,其优点是可实现发动机的最优控制,缺点是经两次能量全部转换,损失能量过大。并联系统是在传统的汽车传动系统基础上,另加装电动驱动系统,为汽车加速或爬坡时提供辅助动力,其优点是能量转换的损失较少,缺点是发动机与车轮间靠直接的机械连接,发动机不能总在高效率点工作。先进的混联系统大多采用两套行星齿轮机构和两个电机,其中一个行星排实现发动机动力分割,另外一个行星排实现电机的减速增扭,并且将两个行星排集成在一起,其中的对电机减速增扭的行星排不能实现对发动机动力的减速增扭,导致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以实现减速行星排能够同时对电机和发动机的输出动力进行减速增扭,以减低驱动电机体积,减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一行星排3、第二电机4、第二行星排5及输出轴6;

所述第一行星排3包括第一行星排齿圈31、第一行星排行星轮32、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及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

所述第二行星排5包括第二行星排齿圈51、第二行星排行星轮52、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及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51固定;

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2的转子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连接;

所述第一行星排齿圈31与所述第二电机4的转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与所述输出轴6连接。

进一步的,发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输入轴7与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及第一电机2的转子轴均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排齿圈31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4均由控制器控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第一行星排可以对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分割,第二行星排可以对发动机输出动力和第二电机输出动力进行减速增扭;发动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动力耦合后经过第二行星排减速增扭后输出,提高了驱动力矩,减少所述第二电机体积,且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2-第一电机;3-第一行星排;4-第二电机;5-第二行星排;6-输出轴;7-输入轴;31-第一行星排齿圈;32-第一行星排行星轮;33-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4-所述第一行星排太阳轮;51-第二行星排齿圈;52-第二行星排行星轮;53-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4-第二行星排太阳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一行星排3、第二电机4、第二行星排5及输出轴6;

第一行星排3包括第一行星排齿圈31、第一行星排行星轮32、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及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

第二行星排5包括第二行星排齿圈51、第二行星排行星轮52、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及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第二行星排齿圈51固定;

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连接;

第一电机2的转子轴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连接;

第一行星排齿圈31与第二电机4的转子连接,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53与输出轴6连接。

本实例中,第一行星排3及第二行星排5均采用现有的结构。

发动机1的输出轴通过输入轴7与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连接。

发动机1的输出轴、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及第一电机2的转子轴均同轴心。

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第一行星排齿圈31同轴心。

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54同轴心。

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4均由控制器控制。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可以电机纯电动驱动和混联驱动、制动回馈三种工作模式。

纯电动驱动模式:在该工况模式下,发动机1不工作,第一电机2空转,第二电机4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5减速增扭后输出;

混联驱动模式:在该工况模式下,发动机1工作,第一电机2以发电机模式工作,第二电机4以电动机模式工作,发动机1的输出动力通过输入轴7传递到第一行星排行星架33上,由第一行星排3进行分割,其中一部分通过第一行星排太阳轮34驱动第一电机2发电,发出的电为动力电池或者第二电机4供电,剩余的发动机1动力通过第一行星排齿圈31输出到第二电机4的转子轴,并同第二电机4的输送动力耦合后一起通过第二行星排5减速增扭后输出到输出轴6。

制动回馈模式:在该工况模式下,第一电机2和发动机1不工作,车辆的动能通过第二行星排5增速后驱动第二电机4发电,为动力电池充电,以回收车辆制动动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