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1411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



背景技术:

刹车片也叫刹车片皮,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好的刹车片是人和汽车的保护神。目前微型轿车使用的刹车片多为盘式片,通过刹车片的某些部位与制动器上的卡钳组装到一起,但是现有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没有主动回位功能,在每次制动时,刹车片夹紧制动盘,产生制动力,使车辆减速或停车;制动结束后,活塞首先回位,刹车片随后通过制动盘的旋转被分开远离制动盘。刹车片不能主动回位,使用过程会造成制动盘与刹车片的非预期磨损,从而增加汽车燃油的消耗和降低刹车片的寿命,同时会增加制动抖动的发生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和可以自动调整回弹力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包括有踏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踏板底部的刹车片,所述刹车片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刹车盘,所述踏板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刹车盘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压敏电阻,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压敏电阻相接触,所述刹车盘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伺服驱动器和AD模块,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压敏电阻与所述AD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中所述刹车片的顶部设置有减震片。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中所述减震片与所述踏板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中所述丝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中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活动块的内部设置有凹孔,所述凹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丝杆与所述活动块通过所述外螺纹、内螺纹配合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其中所述伺服驱动器的底部设置有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踏板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簧,刹车盘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压敏电阻,弹簧的底端与压敏电阻相接触,刹车盘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的伺服驱动器和AD模块。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需要刹车时,踩下踏板即可,松开踏板之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踏板就可以主动回位,长时间使用弹簧的弹力就会变小,这时压敏电阻就会检测到压力大小的变化,反馈给微处理器,通过伺服电机的工作来控制弹簧的拉伸量,从而保证弹簧弹力的稳定,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踏板 2、支撑杆 3、减震片

4、控制箱 5、刹车盘 6、压敏电阻

7、伺服电机 8、活动块 9、丝杆

10、限位块 11、弹簧 12、刹车片

13、伺服驱动器 14、AD模块 15、接线端子

16、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刹车片主动回位机构,包括有踏板1以及设置在踏板1底部的刹车片12,刹车片12的顶部设置有减震片3,减震片3与踏板1之间通过支撑杆2连接,刹车片12的底部配合连接有刹车盘5,踏板1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1,刹车盘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9,丝杆9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10,丝杆9上配合连接有活动块8,丝杆9上设置有外螺纹,活动块8的内部设置有凹孔,凹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丝杆9与活动块8通过外螺纹、内螺纹配合连接,限位块10可以防止活动块8由于意外滑出丝杆9以外,活动块8的顶部设置有压敏电阻6,弹簧11的底端与压敏电阻6相接触,刹车盘5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4,控制箱4的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16以及分别与微处理器16电性连接的伺服驱动器13和AD模块14,伺服驱动器13的数量为两个,伺服电机7与伺服驱动器13电性连接,压敏电阻6与AD模块14电性连接,伺服驱动器7的底部设置有接线端子15,接线端子15用于控制箱4与外部的电气部件线路连接。

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需要刹车时,踩下踏板1即可,松开踏板1之后,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踏板1就可以主动回位,长时间使用弹簧11的弹力就会变小,这时压敏电阻6就会检测到压力大小的变化,反馈给微处理16器,通过伺服电机7的工作来控制弹簧11的拉伸量,从而保证弹簧11弹力的稳定,安全性更高,使用更方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