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897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了胎圈(bead)部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尤其涉及具有至少一个胎圈芯(beadcore)并借助于胎体的前端无卷边(turnup,反包)的结构而增强了胎圈部及胎侧的刚性的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充气轮胎中,胎圈部为与车辆的轮辋(rim)相结合的部分,具有作为胎圈底部的胎趾(beadtoe)部,就上述作为胎圈底部的胎趾部而言,通过将规定厚度的橡胶覆盖于由钢铁形成的胎圈钢线(beadwirecord)并卷绕多层而制作胎圈芯,在将橡胶材料的胎边芯(beadfiller)附着于上述胎圈芯后,利用胎体(carcass)和钢包布(chafer)包住而安装于轮辋。

此外,就用于保持上述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carcassply)而言,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量的胎体帘布层形成,这些胎体帘布层可区分为:向上卷起设置于胎圈部的一个以上的胎圈芯结构体的卷边(turnup,反包)方式的结构;以及使高强度橡胶附着于在以串列形式放置的两列以上的胎圈芯结构体之间后,以无卷边的结构将胎体帘布层固定于上述胎圈芯结构体之间的方式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075792号(2013年7月8日)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第10-0564512号(2006年3月20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其中,胎体帘布层以无卷边的结构配置在两列以上的串列式的胎圈芯结构体之间,由此,当制造轮胎时,可将胎体帘布层帘线(carcassplycord)的残余应力排除,并使胎圈芯的胎圈钢丝(beadwire)稳定地植入,而提高胎圈部和胎侧的刚性。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胎圈芯,以多层卷绕有由钢铁形成的胎圈钢线;胎边芯,附着于两列以上的上述胎圈芯;以及胎体帘布层,以无卷边结构并以直线结构配置于上述胎边芯的胎圈芯之间,其中,上述充气轮胎在上述胎体帘布层的两侧配置有具有由胎圈钢线形成的胎圈芯的左、右侧胎边芯,上述左、右侧胎边芯的胎圈钢线具有从胎圈底部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侧直径越小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具有胎圈部,在上述胎圈部中,上述胎体帘布层以两列结构的胎体帘布层状态以分岔的方式插入于排列有胎圈钢线的三列的胎边芯之间,胎体帘布层的前端为无卷边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的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从胎圈部的底部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胎圈钢丝的直径则越小,由此可以沿着具有三角形轮廓的胎边芯延伸而配置具有不同直径的胎圈钢线,可像采用侧面加固材料(sidereinforcementmaterial,srfm)那样地增大轮胎的胎圈部及胎侧的刚性,借助于轮胎胎侧的刚性的増大,可以防止当行驶时会因道路上的危险而产生的轮胎的冲击膨胀(impactbulge)。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

图2至图6为示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

图7的(a)部分至图7的(d)部分为放大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胎圈钢线结构的各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胎面;2:带束层;3:胎体帘布层;4:胎圈部;5:胎侧;10:胎圈钢线;

11:胎圈芯;12:胎边芯;13a~13d:钢丝;14:胎圈底部;15:绝缘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行实施,而并不限定或局限于以下优选实施例,这是显而易见的。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胎圈部刚性强化充气轮胎的一实施例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通常,轮胎大体包括:胎面(tread)1,其为与路面相接触的橡胶层;多列的带束层(belt)2,安装于上述胎面1的内部;胎体帘布层3,利用轮胎内部的帘线(cord)层支撑荷重,并形成轮胎的骨架;胎圈部4,具有将轮胎安装于车辆的轮辋的作用;以及胎侧(sidewall)5,作为轮胎的侧部,保护胎体帘布层3,并实现柔软的伸缩运动。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轮胎中,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胎圈芯11,卷绕有多层的由钢铁形成的胎圈钢线10;胎边芯12,附着于这些两列以上的胎圈芯11;以及胎体帘布层3,以无卷边的结构并以直线结构配置于上述胎边芯12的胎圈芯11之间,上述充气轮胎的结构如下:在上述胎体帘布层3的两侧配置有具有由胎圈钢线10形成的胎圈芯11的左、右侧胎边芯12a、12b,上述左、右侧胎边芯12a、12b的胎圈钢线10具有从胎圈底部14起越靠近胎圈的上部侧直径越小的结构。

在此,上述轮胎的截面高度(sectionheight,sh)由轮胎截面上侧高度(轮胎截面上侧高度:sectionheightupper,shu)及轮胎截面下侧高度(轮胎截面下侧高度:sectionheightlower,shl)组成,上述左、右侧胎边芯12a、12b的高度(bfh,胎边芯高度)设定为以从胎圈底部14隔离的状态低于轮胎截面下侧shl,上述左、右侧胎边芯12a、12b两者均具有越靠近上端侧截面越窄的三角形状的轮廓(profile)。

如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分别配置于上述左、右侧胎边芯12a、12b的胎圈钢线10的装配高度h、h为互不相同的高度,例如,作为内侧的胎边芯的左侧胎边芯12a的装配高度h可以设定为小于作为外侧的胎边芯的右侧胎边芯12b的装配高度h(h<h),或与此相反,左侧胎边芯12a的装配高度h也可以设定为大于右侧胎边芯12b的装配高度h(h>h)。

另一方面,图4至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上述胎体帘布层3以两列无卷边结构的方式配置于包住配置于左侧、右侧及中央的胎圈钢线10的左侧、右侧及中央胎边芯12a、12b、12c之间。

在此,配置于由上述两列的胎体帘布层3所划分的左侧、右侧及中央胎边芯12a、12b、12c的胎圈钢线10也具有从胎圈底部14起越靠近胎圈上部侧直径越小的结构。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配置于上述中央胎边芯12c的胎圈钢线10的装配高度可配置设定为小于左、右侧胎边芯12a、12b的胎圈钢线10的装配高度,或与此相反,上述中央胎边芯12c的胎圈钢线10的装配高度也可配置设定为大于左、右侧胎边芯12a、12b的装配高度。

如图7所示,图1至图6所示的由胎边芯包住的胎圈钢线10可具有多种截面结构。即可以为:如图7的(a)部分及图7的(b)部分所示,捆绑多个具有比胎圈钢线10的直径小的直径且直径相同的钢丝13a的结构;如图7的(c)部分所示,用相对小直径的钢丝13c包围相对大直径的中央钢丝13b的周围的结构;以及如图7的d部分所示,具有单一的钢丝13d直径的结构,其中,利用绝缘橡胶15涂敷(dope)上述钢丝13a,13b,13c,13d的周围而构成胎圈钢线10。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一个以上的胎体帘布层以无卷边结构的方式配置于具有两列以上的胎圈钢线结构体的胎边芯之间,并具有上述胎圈钢线的直径从胎圈底部起越靠近胎圈上部侧就越小的结构,因此可使上述胎圈钢线稳定地植入于胎边芯的母材,使胎圈部及胎侧的刚性得到提高,而且,胎体帘布层以无卷边结构的方式配置成一字形状,由此与现有的胎体帘布层的卷边(turn)结构相比,不会产生胎体帘线的残余应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