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杯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汽车驾驶的舒适性,而且要求在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和整体美观性,尤其是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不仅美观,还要使用方便,设计人性化。
如今,杯托装置已经成了汽车内饰的标配,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杯托设计五花八门,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杯托的设计从裸露在外,到可以翻转或者弹出,从影响汽车内饰整体美观,到可以隐藏设置提升美观度,杯托设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现如今,为了利用汽车内部有限的空间,杯托装置整体体积设计的越来越小巧,而杯托体积小了,使得杯托的深度就变浅了,在使用过程中,杯子、水瓶等容器放置就会不稳定,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倾倒,洒出液体,弄脏汽车内饰,用户使用效果不好,存在很大的容器倾倒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并且可以加深杯托深度保证容器稳定放置的用于汽车的杯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的杯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可相对壳体转动完成开启、关闭动作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第二盖板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并能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同步反向转动,在关闭状态下,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呈叠合状态;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呈立式状态,且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之间围成可放置容器的腔室,该腔室的深度大于壳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两侧设有在打开状态下用于与所述的腔室相配合以对容器形成侧方辅助夹持的侧板,该侧板下方连接有与壳体铰接的连接座,所述侧板与连接座的连接为转动连接,该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扭簧,在第一扭簧的自然状态下,侧板与连接座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用于与传动组件相配合以使得侧板能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能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同时运动的齿轮,侧板的设置,可以在腔室的侧边形成支撑,保证容器放置更加稳定,不容易侧翻,第一扭簧的设置是为了防止侧板在外力作用下被强行翻开而损伤连接座上的齿轮,避免齿轮在齿合转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用于实现驱动第一盖板沿一方向转动的第一齿轮和用于实现驱动第二盖板沿另一相反方向转动的第二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过渡齿轮和传动杆,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三齿轮、过渡齿轮、第二齿轮依次啮合并同步传动,所述第四齿轮与传动杆配合并带动传动杆竖直滑动,所述传动杆的杆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座上的齿轮啮合的齿条并控制连接座翻转运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通过过渡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度相同,从而控制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同步开启、同步关闭,而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同轴转动,第四齿轮带动传动杆竖直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齿轮上设有可牵引传动杆竖直变速运动的弧形轨迹槽,所述传动杆上设有滑嵌于弧形轨迹槽的导向柱,在打开过程中,传动组件带动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匀速同时到达立式状态,侧板先慢后快运动并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同时到达立式状态;在关闭过程中,传动组件带动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匀速同时到达叠合状态,侧板先快后慢运动并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同时到达叠合状态,弧形轨迹槽与导向柱的配合,使得传动杆变速移动,从而带动侧板变速转动,有效防止侧板在翻开或者翻合过程中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相冲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过渡齿轮半径相同,所述第四齿轮半径大于第三齿轮,所述弧形轨迹槽的一端靠近第四齿轮的转动轴心,另一端远离第四齿轮的转动轴心,当导向柱滑动到弧形轨迹槽靠近第四齿轮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时,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侧板呈立式状态;当导向柱滑动到弧形轨迹槽远离第四齿轮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时,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侧板呈叠合状态,且第一盖板叠合在第二盖板上,第二盖板叠合在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第四齿轮啮合并用于防止传动组件运动速度过快的阻尼齿轮,保证传动组件可以匀速缓慢的运动,所述壳体与第一盖板的铰接处安装有可带动第一盖板转动的第二扭簧,在第二扭簧的自然状态下,第一盖板完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侧壁上设有可安装传动组件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过渡齿轮、第二齿轮安装在连接板的正面,该连接板的背面设有可限位传动杆做竖直运动的限位槽,该限位槽与第四齿轮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内侧设置有三个可限位放置在腔室内的容器的软性豆包,该豆包内装有压缩弹簧,三个豆包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可以稳稳地抱紧容器对其进行限位,而压缩弹簧的设置可以更合理的稳定容器,提供弹性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可锁紧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开关组件,该开关组件包括开关键、锁杆和基板,该锁杆滑动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开关键的下端与锁杆中间段通过斜面滑动配合,所述锁杆中间段垂直延伸有可锁住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的锁钩,所述开关键和锁杆上均设有可弹性复位的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计结构紧凑,通过采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打开形成放置容器的腔室,加深杯托的深度,该腔室的深度大于壳体的高度,使得容器放置更加稳定,而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关闭状态下,杯托整体的高度即壳体的高度,节省空间,本发明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杯托自身的翻转变形加深杯托的深度,使得容器能稳定放置,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在壳体的侧边设置侧板,可以更全面的限位容器,防止容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侧翻,保证容器稳定放置,本发明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去除壳体后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传动组件与侧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开关组件的分解图;
如图所示,1-壳体,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腔室,5-传动组件,5-1-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3-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4-1-弧形轨迹槽,5-5-过渡齿轮,5-6-传动杆,5-6-1-齿条,5-6-2-导向柱,6-侧板,7-连接座,7-1-齿轮,8-阻尼齿轮,9-开关组件,9-1-开关键,9-2-锁杆,9-2-1-锁钩,9-3-基板,10-连接板,11-豆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的杯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铰接有可相对壳体1转动完成开启、关闭动作的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所述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通过传动组件5驱动并能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同步反向转动,在关闭状态下,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呈叠合状态;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呈立式状态,且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之间围成可放置容器的腔室4,该腔室4的深度大于壳体1的高度。
所述壳体1两侧设有在打开状态下用于与所述的腔室4相配合以对容器形成侧方辅助夹持的侧板6,该侧板6下方连接有与壳体1铰接的连接座7,所述侧板6与连接座7的连接为转动连接,该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扭簧,在第一扭簧的自然状态下,侧板6与连接座7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连接座7上设有用于与传动组件5相配合以使得侧板6能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能与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同时运动的齿轮7-1,侧板6的设置,可以在腔室4的侧边形成支撑,保证容器放置更加稳定,不容易侧翻,第一扭簧的设置是为了防止侧板6在外力作用下被强行翻开而损伤连接座7上的齿轮7-1,避免齿轮7-1在齿合转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断齿。
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用于实现驱动第一盖板2沿一方向转动的第一齿轮5-1和用于实现驱动第二盖板3沿另一相反方向转动的第二齿轮5-2,所述传动组件5还包括第三齿轮5-3、第四齿轮5-4、过渡齿轮5-5和传动杆5-6,第三齿轮5-3与第四齿轮5-4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5-1、第三齿轮5-3、过渡齿轮5-5、第二齿轮5-2依次啮合并同步传动,所述第四齿轮5-4与传动杆5-6配合并带动传动杆5-6竖直滑动,所述传动杆5-6的杆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座7上的齿轮7-1啮合的齿条5-6-1并控制连接座7翻转运动,第一齿轮5-1带动第三齿轮5-3转动,第三齿轮5-3通过过渡齿轮5-5带动第二齿轮5-2转动,使得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转动速度相同,从而控制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步开启、同步关闭,而第三齿轮5-3与第四齿轮5-4同轴转动,第四齿轮5-4带动传动杆5-6竖直滑动。
所述第四齿轮5-4上设有可牵引传动杆5-6竖直变速运动的弧形轨迹槽5-4-1,所述传动杆5-6上设有滑嵌于弧形轨迹槽5-4-1的导向柱5-6-2,在打开过程中,传动组件5带动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匀速同时到达立式状态,侧板6先慢后快运动并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时到达立式状态;在关闭过程中,传动组件5带动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匀速同时到达叠合状态,侧板6先快后慢运动并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时到达叠合状态,弧形轨迹槽与导向柱的配合,使得传动杆变速移动,从而带动侧板变速转动,有效防止侧板在翻开或者翻合过程中与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相冲突。
所述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3、过渡齿轮5-5半径相同,所述第四齿轮5-4半径大于第三齿轮5-3,所述弧形轨迹槽5-4-1的一端靠近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另一端远离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当导向柱5-6-2滑动到弧形轨迹槽5-4-1靠近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时,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侧板6呈立式状态;当导向柱5-6-2滑动到弧形轨迹槽5-4-1远离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时,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侧板6呈叠合状态,且第一盖板2叠合在第二盖板3上,第二盖板3叠合在侧板6上。
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与第四齿轮5-4啮合并用于防止传动组件5运动速度过快的阻尼齿轮8,保证传动组件可以匀速缓慢的运动,所述壳体1与第一盖板2的铰接处安装有可带动第一盖板2转动的第二扭簧,在第二扭簧的自然状态下,第一盖板2完全打开。
所述壳体1外侧壁上设有可安装传动组件5的连接板10,所述第一齿轮5-1、第三齿轮5-3、第四齿轮5-4、过渡齿轮5-5、第二齿轮5-2安装在连接板10的正面,该连接板10的背面设有可限位传动杆5-6做竖直运动的限位槽,该限位槽与第四齿轮5-4的安装位置相对应。
所述腔室4内侧设置有三个可限位放置在腔室4内的容器的软性豆包11,该豆包11内装有压缩弹簧,三个豆包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可以稳稳地抱紧容器对其进行限位,而压缩弹簧的设置可以更合理的稳定容器,提供弹性缓冲。
所述壳体1上设有可锁紧第一盖板2或第二盖板3的开关组件9,该开关组件9包括开关键9-1、锁杆9-2和基板9-3,该锁杆9-2滑动安装在基板9-3上,所述开关键9-1的下端与锁杆9-2中间段通过斜面滑动配合,所述锁杆9-2中间段垂直延伸有可锁住第一盖板2或第二盖板3的锁钩9-2-1,所述开关键9-1和锁杆9-2上均设有可弹性复位的弹性件。
工作原理如下,需要打开杯托时,按下开关键9-1,开关键9-1通过斜面推动锁杆9-2水平向右滑动,锁杆9-2上的锁钩9-2-1与第二盖板3脱离,松开开关键9-1,开关键9-1和锁杆9-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第一盖板2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向上翻转从而带动第一齿轮5-1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5-1带动第三齿轮5-3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5-3通过过渡齿轮5-5带动第二齿轮5-2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5-2带动第二盖板3向上翻转,第一盖板2和第二盖板3同步匀速反向打开,第三齿轮5-3与第四齿轮5-4同轴顺时针转动,第四齿轮5-4的弧形轨迹槽5-4-1带动传动杆5-6竖直向下滑动,传动杆5-6带动连接座7转动,从而带动侧板6向上翻转,在整个打开过程中,传动杆5-6上的导向柱5-6-2从弧形轨迹槽5-4-1远离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滑动到靠近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滑动过程中先慢后快,使得侧板6先慢后快向上翻转,避免了侧板6在翻开过程中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相冲突,又能保证侧板6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时到达立式状态,打开后,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围成的腔室4可以放置容器,侧板6与所述的腔室4相配合以对容器形成侧方辅助夹持,侧板6可以防止容器侧翻,腔室4的深度大于壳体1的高度,可以稳稳的放置容器,如图2所示;需要关闭杯托时,只需向下按压第一盖板2,第一盖板2带动第一齿轮5-1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5-1带动第三齿轮5-3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5-3通过过渡齿轮5-5带动第二齿轮5-2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5-2带动第二盖板3向下翻转,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步相向关闭,第三齿轮5-3与第四齿轮5-4同轴逆时针转动,第四齿轮5-4的弧形轨迹槽5-4-1带动传动杆5-6竖直向上滑动,传动杆5-6带动连接座7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侧板6向下翻合,在整个关闭过程中,传动杆5-6上的导向柱5-6-2从弧形轨迹槽5-4-1靠近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滑动到远离第四齿轮5-4的转动轴心的一端,滑动过程中先快后慢,使得侧板6先快后慢向下翻合,避免了侧板6在翻合过程中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相冲突,又能保证侧板6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同时到达叠合状态,闭合后,第一盖板2覆盖在第二盖板3上,第二盖板3覆盖在侧板6上,直至第二盖板4与锁钩9-2-1扣合,可以松开施加在第一盖板2上的压力,杯托关闭后,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侧板6收于壳体1内,占用空间小,如图5所示。
本发明设计结构紧凑,通过采用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打开形成放置容器的腔室,加深杯托的深度,该腔室的深度大于壳体的高度,使得容器放置更加稳定,而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关闭状态下,杯托整体的高度即壳体的高度,节省空间,本发明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杯托自身的翻转变形加深杯托的深度,使得容器能稳定放置,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在壳体的侧边设置侧板,可以更全面的限位容器,防止容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侧翻,保证容器稳定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