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69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汽车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必备系统之一,汽车照明系统提供了汽车照明灯和汽车信号灯两种功能,主要包括外部照明灯、内部照明灯、外部信号灯和内部信号灯。

其中,外部照明灯多用于夜间、阴天、雾天或者亮度较低的场景,常见的外部照明灯主要包括位于车头的前灯和尾灯。前灯和尾灯只能为用户提供前方和后方的照明,对于车身的两侧很难起到照明效果,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在夜间灯场景下,汽车经过弯道时,弯道内侧大面积的视野盲区毫无疑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很多汽车用户喜欢将侧门玻璃贴上颜色较深的玻璃膜,如果车身侧面没有光源,那么将很难看清侧面的障碍物。

基于上述问题,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提供了弯道照明系统,比如前大灯随动转向系统,它能够保持灯光和行驶方向一致。但是弯道照明系统多数考虑的是车身前侧部得到更大的照明范围,而对车身侧面的中部和后部视野没有太多帮助,且前大灯随动转向系统需要非常精密的传动机构,购买和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这些弯道照明系统多数考虑的是车身前侧部得到更大的照明范围,而对车身侧面的中部和后部视野没有太多帮助,且前大灯随动转向系统需要非常精密的传动机构,购买和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系统,所述汽车照明系统包括:左侧向灯,设置在汽车车身的左侧,用于对所述汽车车身的左侧区域提供照明;右侧向灯,设置在所述汽车车身的右侧,用于对所述汽车车身的右侧区域提供照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左侧向灯在汽车左转且环境亮度小于阈值时发光,控制所述右侧向灯在汽车右转且环境亮度小于阈值时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左侧向灯安装在汽车的左后视镜的外侧,所述右侧向灯安装在汽车的右后视镜的外侧,所述左后视镜的外侧为所述左后视镜远离所述汽车车身的一侧,所述右后视镜的外侧为所述右后视镜远离所述汽车车身的一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左侧向灯与所述左后视镜的左转向灯集成在同一灯组内,所述右侧向灯与所述右后视镜的右转向灯集成在同一灯组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模式选择开关、光敏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模式选择开关用于根据驾驶员选择为所述控制单元提供模式选择信号,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是否小于阈值;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模式选择信号,根据所述模式选择信号确定所述汽车照明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关闭模式时,控制所述左侧向灯和所述右侧向灯常闭;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开启模式时,若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阈值,则控制所述左侧向灯在所述汽车左转时发光或所述右侧向灯在所述汽车右转时发光,若所述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则控制所述左侧向灯或所述右侧向灯不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光控开关、手动模式开关、自动模式开关和控制电路;

所述手动模式开关和自动模式开关并联,所述手动模式开关和所述自动模式开关均为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的一端为连接端子,所述选择开关的另一端为两个选择端子,所述手动模式开关的连接端子以及所述自动模式开关的连接端子均与所述光控开关连接,所述手动模式开关的一个选择端子以及所述自动模式开关的一个选择端子均与所述左侧向灯连接,所述手动模式开关的另一个选择端子以及所述自动模式开关的另一个选择端子均与所述右侧向灯连接;

所述光控开关、手动模式开关、自动模式开关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模式选择开关,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光敏传感器和所述模式选择开关输出的信号控制所述光控开关、手动模式开关和自动模式开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转向拨杆,所述转向拨杆用于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所述汽车的转动方向;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所述转向拨杆指示所述驾驶员选择的所述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时,控制所述左侧向灯发光;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所述转向拨杆指示所述驾驶员选择的所述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时,控制所述右侧向灯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向拨杆设置在转向管柱的上端,且位于方向盘的下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汽车转动方向;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时,控制所述左侧向灯发光;在所述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时,控制所述右侧向灯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设置在转向管柱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汽车照明系统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指示所述左侧向灯和所述右侧向灯的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汽车转弯时提供侧向照明,可有效提高车辆转弯时车身侧向的照明范围,增大驾驶员在车身侧向的视野,保护乘员和行人安全,减少车辆的擦碰。具体地,当汽车在环境亮度较小的场景下转弯时,汽车向哪个方向转弯,哪个方向的侧向灯点亮,且车身侧面的照明范围较大,能够保证照明效果。该汽车照明系统中的侧向灯直接设置在车身两侧,无需复杂精密的机构,可靠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照明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照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照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汽车照明系统包括:左侧向灯100、右侧向灯200和控制装置300。左侧向灯100设置在汽车车身的左侧,用于对汽车车身的左侧区域提供照明;左侧向灯100设置在汽车车身的右侧,用于对汽车车身的右侧区域提供照明;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左侧向灯100在汽车左转且环境亮度小于阈值时发光,控制右侧向灯200在汽车右转且环境亮度小于阈值时发光。

其中,环境亮度小于阈值时,汽车可能处于夜晚、阴天、雾天或者室内灯场景,因此在汽车转向时需要打开侧向灯进行照明。

该汽车照明系统除包括上述侧向灯外,还可以包括前灯和尾灯、内部照明灯、外部信号灯和内部信号灯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照明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汽车转弯时提供侧向照明,可有效提高车辆转弯时车身侧向的照明范围,增大驾驶员在车身侧向的视野,保护乘员和行人安全,减少车辆的擦碰。具体地,当汽车在环境亮度较小的场景下转弯时,由于环境亮度较小,汽车向哪个方向转弯,哪个方向的侧向灯(左侧向灯100或右侧向灯200)点亮,且车身侧面的照明范围较大,能够保证照明效果。该汽车照明系统中的侧向灯直接设置在车身两侧,无需复杂精密的机构,可靠性高,成本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照明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左侧向灯100安装在汽车的左后视镜110的外侧,右侧向灯200安装在汽车的右后视镜210的外侧,左后视镜110的外侧为左后视镜110远离汽车车身的一侧,右后视镜210的外侧为右后视镜210远离汽车车身的一侧。图2中,标号10为左前轮、标号20为右前轮、标号30为车头,左前轮10和左后视镜110对应的一侧为汽车车身的左侧,右前轮20和右后视镜210对应的一侧为汽车车身的右侧。值得说明的是,图2只是简单示出了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具体位置可以参考实际车辆,这里不再赘述。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分别安装在汽车两个后视镜上,且置于后视镜的外侧,这样设计一方面使得侧向灯的灯光不会被遮挡,能够提供充足的照明,另一方面,使得侧向灯和驾驶员的位置较近,使得侧向灯能够帮助驾驶员获得较好的视野。另外,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安装在后视镜外侧,离车身距离较远,光线扩散范围更大,能够提高良好的照明效果。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左侧向灯100还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左侧车门上,具体可以是左侧前车门;右侧向灯200还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右侧车门上,具体可以是右侧前车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可以为卤钨灯泡,该灯泡在工作时具有一定的散射宽度,从而能够保证照明范围。

具体地,左侧向灯100与左后视镜110的左转向灯集成在同一灯组内,右侧向灯200与右后视镜210的右转向灯集成在同一灯组内。侧向灯与转向灯为两个独立的光源,互不影响,两者集成于一个灯组中,然后安装在左右后视镜210的外侧,方便布置和制造。其中,灯组可以是指布置在一起的,采用同一个控制电路控制的多个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包括模式选择开关301、光敏传感器305和控制单元302,模式选择开关301用于根据驾驶员选择为控制单元302提供模式选择信号,光敏传感器305用于检测环境亮度是否小于阈值。

控制单元302用于获取模式选择信号,根据模式选择信号确定汽车照明系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为关闭模式和开启模式;当工作模式为关闭模式时,控制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常闭;当工作模式为开启模式时,若环境亮度小于阈值,则控制左侧向灯100在汽车左转时发光或右侧向灯200在汽车右转时发光,若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则控制左侧向灯100或右侧向灯200不发光。其中,常闭是指在关闭模式下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一直处于关闭(不发光)状态。

其中,该模式选择开关301可以与音响及空调控制按钮一同布置在仪表板中控位置,方便驾驶员操作。

其中,光敏传感器305根据事先设定的亮度的阀值进行判断,若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则不产生电信号。若环境亮度小于阈值,则产生一电信号,控制单元302接收该电信号,确定当前光敏传感器305的信号满足侧向灯点亮的条件,从而进行侧向灯控制。其中,环境亮度对应的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其中,光敏传感器305可安装于前风挡下部的流水槽左侧,具体位置可灵活布置,只要能够准确检测环境亮度即可。控制单元302可以布置于前风挡下部的位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车身上的合适位置进行布置,具体参见图2。

具体地,开启模式又可以分为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是指需要驾驶员通过操作控制左侧向灯100或右侧向灯200发光的模式,而自动控制模式是指不需要驾驶员通过操作控制,而是由控制装置300完成左侧向灯100或右侧向灯200的发光控制的模式。

其中,模式选择开关301实现方式,既可以采用一个具有三档位的开关(分别对应关闭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后续几种实现方式与此相同)实现,此时不同的档位产生不同的模式选择信号;也可以采用三个按键开关实现,此时不同的按键产生不同的模式选择信号;还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不同的触摸位置产生不同的模式选择信号;或者采用只有一个按钮的开关实现,此时按钮连续触发的次数不同产生不同的模式选择信号。

当汽车启动后,驾驶员可以在模式选择开关301上进行选择,该开关有三个选项,即关闭模式、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三种模式,当选择关闭模式时侧向照明的功能不启动,侧向灯常闭。当选择开启模式时,控制单元302先根据光敏传感器305判断环境亮度是否小于阈值,如果不小于阈值则不发光,如果小于阈值,则在汽车转向时控制对应方向的侧向灯发光。其中侧向灯发光时为常亮。当恢复到直行后,侧向灯关闭。

由于侧向灯在汽车转向时发光,因此容易知道侧向灯发光时,转向灯同时点亮,转向灯为闪烁状态。

该系统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照明模式,可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实用性更强。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控制单元302包括光控开关321、手动模式开关322、自动模式开关323和控制电路3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的电路图,参见图4,手动模式开关322和自动模式开关323并联,手动模式开关322和自动模式开关323均为选择开关,选择开关的一端为连接端子,所述选择开关的另一端为两个选择端子,手动模式开关322的连接端子以及自动模式开关323的连接端子均与光控开关321连接,手动模式开关322的一个选择端子以及自动模式开关323的一个选择端子均与左侧向灯100连接,手动模式开关322的另一个选择端子以及自动模式开关323的另一个选择端子均与右侧向灯200连接;光控开关321、手动模式开关322、自动模式开关323的控制端均与控制电路324连接,控制电路324的输入端连接光敏传感器305和模式选择开关301,控制电路324用于根据光敏传感器305和模式选择开关301输出的信号控制光控开关321、手动模式开关322和自动模式开关323。

其中,连接端子是指开关中一端用于连接线路的端子,选择端子是指开关中另一端用于连接线路的端子,两个选择端子中的至多一个被选择出来与连接端子连通。

参见图4,该电路上还连接有电源500,电源一端连接光控开关321,另一端连接左、右侧向灯。该电源可以为汽车内的蓄电池。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324还可以用于在模式为关闭模式时,控制光敏传感器305不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还包括转向拨杆303,转向拨杆303用于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汽车的转动方向。

控制单元302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转向拨杆303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时,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在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转向拨杆303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时,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其中,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具体可以是控制手动模式开关322的连接端子与连接有左侧向灯100的选择端子连通;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具体可以是控制手动模式开关322的连接端子与连接有右侧向灯200的选择端子连通。

这里的转向拨杆303用于前述手动控制模式,即当工作模式处于手动控制模式时,转向拨杆303工作,驾驶员通过控制转向拨杆303来控制哪个方向的侧向灯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拨杆303包括可向两个方向拨打的转动杆,以及将转动杆的位置转化为信号的电路部分,控制单元通过该电路部分获得转向拨杆303产生的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向拨杆303设置在转向管柱331的上端,且位于方向盘332的下方。

进一步地,该转向拨杆303与控制转向灯的转拨杆可以为同一个,这样通过操作同一个拨杆同时控制转向灯和侧向灯,操作方便,使得该侧向灯控制无需多余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0还包括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用于检测汽车转动方向。

控制单元302用于在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检测到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时,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在环境亮度小于阈值且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检测到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时,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其中,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具体可以是控制自动模式开关323的连接端子与连接有左侧向灯100的选择端子连通;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具体可以是控制自动模式开关323的连接端子与连接有右侧向灯200的选择端子连通。

这里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用于前述自动控制模式,即当工作模式处于自动控制模式时,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工作,控制单元根据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哪个方向的侧向灯发光。

进一步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设置在转向管柱331上。通过在转向管柱331上设置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使得该照明系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转向方向,控制侧向灯工作,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工操作,实现方便。

当选择手动控制模式后,控制单元根据转向拨杆303的信号确定汽车的转向,例如,驾驶员拨动转向拨杆303,转向拨杆303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则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转向拨杆303指示驾驶员选择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则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

当选择自动控制模式后,控制单元根据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的信号确定汽车的转向,例如,驾驶员转动方向盘进行转向,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检测到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左转,则控制左侧向灯100发光,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检测到的汽车的转动方向为右转,则控制右侧向灯200发光。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324的输入端还与转向拨杆301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连接,控制电路324用于根据转向拨杆301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304输出的信号控制手动模式开关322和自动模式开关323。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照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参见图5,该汽车照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s1、车辆启动;s2、车辆启动后,控制电路获取驾驶员通过模式选择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如果工作模式为开启模式,则执行步骤s3,如果工作模式为关闭模式,则控制电路控制光控开关断开,此时侧向灯处于常闭状态;s3、光敏传感器工作,控制电路获取光敏传感器的信号;s4、控制电路确定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小于阈值,如果环境亮度小于阈值,则执行步骤s5,如果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则控制电路控制光控开关断开,此时侧向灯处于常闭状态;s5、控制电路控制光控开关导通;s6、控制电路确定当前开启模式中具体的模式,如果工作模式具体为手动控制模式,则执行步骤s7,如果工作模式具体为自动控制模式,则执行步骤s8;s7、控制电路获取转向拨杆的信号,如果未获取到转向拨杆的信号,则控制左、右侧向灯均关闭,如果获取到转向拨杆的信号指示汽车左转,则执行步骤s9,如果获取到转向拨杆的信号指示汽车右转,则执行步骤s10;s8、控制电路获取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信号,如果未获取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信号,则控制左、右侧向灯均关闭,如果获取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信号指示汽车左转,则执行步骤s9,如果获取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信号指示汽车右转,则执行步骤s10;s9、控制电路控制左侧向灯发光;s10、控制电路控制右侧向灯发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汽车照明系统还可以包括指示灯400,指示灯400用于指示左侧向灯100和右侧向灯200的发光状态。例如该指示灯400可以分别指示,左、右两个侧向灯的状态为关闭或者发光,使得驾驶员能够容易确定当前侧向灯的状态。该指示灯400可置于组合仪表内,方便驾驶员查看。具体地,该指示灯400可以包括左指示灯和右指示灯,用于分别指示,左、右两个侧向灯的状态为关闭或者发光。

进一步地,该左指示灯和右指示灯在电路中的连接关系可以如下:手动模式开关322的一个选择端子以及自动模式开关323的一个选择端子均与左指示灯连接,手动模式开关322的另一个选择端子以及自动模式开关323的另一个选择端子均与右指示灯连接,所以当左侧向灯发光时,左指示灯点亮,当右侧向灯发光时,右指示灯点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