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955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石油资源日益匮乏、汽车排放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是目前汽车研究工作的重点。国内外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构型的研究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日本丰田公司的普锐斯(prius),它搭载的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ths(toyotahybridsystem)采用双电机的形式,在动力分离部分采用了行星排结构,发动机与行星架连接,发电机(mg1)与太阳轮连接,电动机(mg2)与齿圈连接,mg1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采用了ecvt的原理,起调速作用,保证发动机一直工作在最优的工作区间,达到节省油耗的目的。在第三代普锐斯中,普锐斯采用了双行星排设计,用第二个行星排作为减速机构,这样虽然达到了轻量化和布置紧凑的目的,但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加工不便,增加成本的问题,且其速比变化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可以在降低成本,制造安装方便同时,起到拓宽传动装置的速比变化范围、提高总体传动效率、增强汽车动力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包括:

发动机;

电机;

定速比传动装置,其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

行星排装置,其包括太阳轮、同轴设置在该太阳轮外侧的齿圈、啮合在太阳轮和齿圈之间的行星轮和连接在该行星轮上的行星架;

动力输出机构,其用于将齿圈产生的动力输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其包括主动带轮组和从动带轮组,以及连接二者的金属带;

所述发动机经离合器与主动带轮组连接,输入齿轮与主动带轮组连接,并可与其同步转动,从动带轮组经从动轴b与太阳轮固定连接,输出齿轮活套在该从动轴b上,并与行星架固定连接,行星架与电机的电机输入轴固连。

采用以上方案,可实现双动力耦合及动力输出,以及通过金属带无极调速装置来实现混合动力回流调速的功能,从而使传动系统具有较宽的速比变化范围,以及较高的传动效率,同时因为是单电机单行星排结构,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一级减速从动齿轮和输出轴,输出轴与一级减速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一级减速从动齿轮与齿圈啮合。采用以上结构,通过一级减速从动齿轮将齿圈传递的动力传递给输出轴,直接驱动转动装置,可进一步实现对转速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设有中间齿轮,该中间齿轮分别与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均啮合。采用以上结构,可使输出齿轮的转动方向与输入齿轮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定速比传动装置和行星排装置三者依次平行设置。采用以上结构,可节省整个传动装置的占用空间,安装更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入轴与离合器的主动盘固定连接,离合器的从动盘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轴a,主动带轮组和输入齿轮均套设在所述从动轴a上。采用以上方案,通过一根传动轴a,即可实现主动带轮组和输入齿轮的同步转动,安装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输出齿轮与从动带轮组同轴设置,输出齿轮经连接轴套与行星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套活动套设在从动轴b上。输出齿轮通过连接轴套与行星架相连,而连接轴套可直接套设在从动轴b上,输出齿轮不需要额外的支撑结构,使装置结构更紧凑,节省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可实现纯电动、纯发动机、联合驱动以及再生制动四种工况,并且因为引入了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可使各工况进行时均可实现功率回流,从而提高整体传动效率,拓宽速比变化范围,简化装置,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安装效率,且安装紧凑,节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纯发动机工况功率流程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纯电机工况功率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联合驱动工况功率流程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发动机充电工况功率流程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再生制动工况功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6所示的回流式动力耦合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1、离合器3、电机11、定速比传动装置、行星排装置、动力输出机构和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其中定速比传动装置、行星排装置和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依次平行设置。

定速比传动装置包括输入齿轮6、输出齿轮7,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中间齿轮7,中间齿轮7与的两侧分别与输入齿轮6和输出齿轮7同时啮合,中间齿轮7做为一个舵轮的形式存在二者之间,使输入齿轮6和输出齿轮7在工作时转动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行星排装置包括齿圈9、行星轮13、太阳轮14和行星架15,齿圈9与太阳轮14同轴设置,行星轮13与太阳轮14和齿圈9同时啮合,且行星轮13固套在行星架15上。

金属带无级调速装置包括主动带轮组4和从动带轮组19,二者通过金属带5连接实现转动联动。

参考图1,发动机1的输入轴2与离合器3的主动盘固定连接,离合器3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固定套设在从动轴a20远离离合器3的一端,主动带轮组4套设在从动轴a20上,且处于输入齿轮6和离合器3之间。

从动带轮组19通过从动轴b18与太阳轮14固定连接,二者通过从动轴b18实现同步转动,输出齿轮17通过连接轴套16与行星架15固定连接,如图所示,输出齿轮17固套在连接轴套16上,输出齿轮17与从动带轮组19同轴设置,则连接轴套16活动套设在从动轴b18上,这样则可使输出齿轮17与行星架15之间实现同步转动,输出齿轮17与连接轴套16均通过轴承活套在从动轴b18上,可对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同时转动过程不存在相互干涉,使结构更显紧凑,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和行星架15抗压做成一体,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行星架15远离输出齿轮17的一端与电机11的电机输入轴12固定连接,这样即可使输出齿轮17、行星轮15和电机输入轴12通过行星架15实现转动联动。

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机构包括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以及与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固定连接的输出轴10,减速从动齿轮8与齿圈9啮合,则齿圈9转动时可带动输出轴10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10转动,输出轴10再将转动功率作用到汽车的轮轴,实现功率传递,当然这种转动也是可逆的。

本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参考图1,纯发动机工况的流程示意,即系统依靠发动机1为输出轴10提供输出动力,此时电机11不工作,离合器3接合,发动机1输出的大部分功率传递流程如下,经发动机输入轴2→离合器3→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齿圈9→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输出轴10,最终经减速到达差速器,通过半轴驱动汽车行驶,同时经过行星排装置的分流作用;

另一部分功率通过金属带5回流起到调速功能,具体流程如下:行星齿轮13→太阳轮14→从动轴b18→从动带轮组19→金属带5→主动带轮组4→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如此循环往复,因为主动带轮4和输入齿轮6均固套在从动轴a20上,通过金属带5代替电机11起到调速功能,使发动机1在最佳工作点工作;

此种工况下车辆的速比为:

其中ig为系统速比,no与ni分别为系统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即发动机输入轴2与输出轴8的转速,α为行星排装置结构参数,i为金属带5速比,if为定速比传动装置速比。

在此工况下,电机11不工作,发动机1驱动汽车,并且如果此时电机11的电池soc值过低时,发动机1可以带动电机11给汽车发电,确保汽车电量充足,其充电过程如图5所示:

发动机1充电工况功率流程基本与纯发动机驱动工况流程类似,发动机1输出大部分功率经过发动机输入轴2→离合器3→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齿圈9→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输出轴10,最终经减速到达差速器,通过半轴驱动汽车行驶;

同时经过行星排装置的分流作用,一部分功率通过行星架15→电机输入轴12→电机11,从而最终带动电机发电;还有一部分功率是循环功率,通过行星齿轮13→太阳轮14→从动轴b18→从动带轮组19→金属带5→主动带轮组4→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这样一直在系统内部循环,从而提高传动效率。

参考图3,此时离合器3断开,发动机1不工作,系统只有电机11提供动力,此种工况下功率流程如下:

电机11输出功率一部分经电机输入轴12→行星架15→行星轮13→齿圈9→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输出轴10,最终经差速器至半轴用于驱动汽车行驶;另一部分经过行星排装置的分流实现功率回流,具体过程如下:电机11→电机输入轴12→行星架15→连接轴套16→输出齿轮17→中间齿轮7→输入齿轮6→从动轴a20→主动带轮组4→金属带5→从动带轮组19→从动轴b18→太阳轮14→行星轮13→行星架15,一直这样回流传递功率,提高传递效率及利用率;

此种工况下车辆速比为:

参考图4,位联合驱动工况,此时电机11与发动机1共同工作,发动机1的功率流程如下所示:发动机1→电机输入轴2→离合器3→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

电机11的功率通过电机输入轴12到达行星架15,所有功率在行星架15处耦合(包括产生的回流功率),之后合流的功率有两个流向:大部分功率通过行星架15→行星轮13→齿圈9→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输出轴10,最后经过主减速齿轮的减速,到达差速器,最终传递至汽车输出半轴和轮胎,以驱动汽车行驶;另一部分功率通过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太阳轮14→从动轴b18→从动带轮组19→金属带5→主动带轮组4,通过从动轴a20实现与发动机1的功率合流,一起经过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这部分功率为回流功率,一直在系统内循环。

此种工况下,电机11与发动机1共同工作,其转速存在着比例关系,是一种转矩耦合的关系,其比例关系如下所示:

ne=nm·if

式中,ne为发动机1转速,nm为电机11转速。

此时电机11与发动机1的动力直接耦合,转速呈比例关系,电机11辅助发动机1进行输出,并通过金属带5的调节,使发动机1效率可达到最佳。

参考图6,为再生制动工况下,即外部轮胎转速相对输出轴10过快,则输出轴10相对反转,从而带动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转动,对行星排装置做功,使其反转,当电机11的电池soc值过低时,则行星架15在带动电机输入轴12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电机11会发电。

此种工况的发流程如下:

功率从输出轴10→一级减速从动齿轮8→齿圈9→行星齿轮13→行星架15→电机输入轴12→电机11,此部分功率可用于带动电机11发电,还有一小部分功率从行星齿轮13→太阳轮14→输出轴18→从动带轮组19→金属带5→主动带轮组4→从动轴a20→输入齿轮6→中间齿轮7→输出齿轮17→连接轴套16→行星架15→行星齿轮13,这样一直循环往复,并且驱动电机发电

通过上述的几种工况我们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传动系统具有较宽的速比范围,虽然传统的金属带5是一个低效率件,但是当金属带5传递的调速功率在整个动力源中所占的比率较小时,驱动车辆行驶的大部分功率将通过效率更高的啮合传动实现,这样就避免了金属带5传递效率较低的问题,以纯电动工况为例,整个传动系统的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α为行星排装置结构参数,if为定速比传动装置速比,ηcvt为金属带调无极速装置效率。

本系统与传统基于cvt式的混合动力结构相比,通过回流装置解决了传统金属带5速比范围小的缺点,与现在常见的增加一个液力变矩器这一解决方案相比,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了传动效率,且系统紧凑,安装方便快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