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1363发布日期:2018-10-16 22:2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落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落座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落座传感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落座传感器。该落座传感器具备:支架,其配置于车辆的座椅坐垫的坐垫部件的下方,并载置于支承该坐垫部件的支承部件(s型弹簧);和片状的传感器体,其载置于该支架,对从坐垫部件受到的载荷信息进行检测。传感器体借助在其板厚方向上贯通它的销状的铆钉或者夹箍而被固定于支架。

专利文献1:cn203331881u(第三图)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仅是大致圆柱状的铆钉或者夹箍贯通传感器体,因此该传感器体有可能从铆钉或者夹箍脱出而从支架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传感器体从支架脱落的落座传感器。

解决上述课题的落座传感器具备:支架,其设置有第一防脱部和第一定位部,并安装于车辆的座椅坐垫;和传感器体,其被载置于所述支架,对所述座椅坐垫所承受的载荷的情况进行检测,在所述传感器体设置有第二防脱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二防脱部与所述第一防脱部卡合,限制所述传感器体沿规定的防脱方向从所述支架脱落,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合,限制所述传感器体在与所述防脱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架错位。

根据该结构,所述第一防脱部与所述第二防脱部卡合,由此能够抑制所述传感器体沿所述防脱方向从所述支架脱落,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卡合,由此能够抑制所述传感器体在与所述防脱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支架错位。

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具备多个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一组的组。

根据该结构,通过多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在多个部位限制所述传感器体相对于所述支架错位,由此例如能够抑制所述传感器体绕一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

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所述第一防脱部是在所述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台部和盖部,所述第二防脱部是在所述防脱方向上夹设于所述台部与所述盖部之间的夹设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将所述夹设部夹设于所述台部与所述盖部之间的极简易的构造来抑制所述传感器体从所述支架脱落。

有关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所述第一定位部是在所述防脱方向上突出设置在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中任一者的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定位部是与所述定位凸部对置、在所述防脱方向上贯通形成于所述夹设部并供所述定位凸部插入的定位凹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将所述定位凸部插入所述定位凹部的极简易的构造来抑制所述传感器体相对于所述支架错位。

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所述台部以固定状态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盖部经由挠性部转动自如地与所述台部连接,所述落座传感器具有:嵌合爪,其突出设置于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中的任一者;和嵌合座,其突出设置于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中的另一者,并形成有在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在所述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转动位置供所述嵌合爪嵌合的嵌合孔。

根据该结构,当将所述述传感器体组装于所述支架时,在所述盖部在所述防脱方向上脱离所述台部的转动位置,使所述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卡合,由此所述传感器体相对于所述支架被定位。之后,使所述盖部绕所述挠性部转动到所述台部与所述盖部在所述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转动位置,使所述嵌合爪与所述嵌合孔嵌合,由此在该转动位置所述盖部被固定,并将所述夹设部夹设于所述盖部与所述台部之间。由此,抑制所述传感器体沿所述防脱方向从所述支架脱落。这样,能够使所述传感器体相对于所述支架的组装更加顺利。

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在未设置有所述定位凸部的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中的另一者形成有供贯通所述定位凹部的所述定位凸部的前端部插入的避让孔。

根据该结构,使所述盖部绕所述挠性部转动到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在所述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转动位置,当将所述夹设部夹设于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之间时,既能将贯通于所述定位凹部的所述定位凸部的前端部插入所述避让孔,又能使所述台部或者所述盖部紧贴所述夹设部。由此,能够抑制所述传感器体在所述防脱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支架错位。

上述落座传感器优选为,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架。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所述台部和所述盖部一体设置于所述支架,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本发明具有能够抑制传感器体从支架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落座传感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中,(a)、(b)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落座传感器的作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落座传感器在变形方式中的构造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6…座椅坐垫;30…落座传感器;31,50…支架;33、51…台部(第一防脱部);34、52…定位凸部(第一定位部);35…嵌合爪;36…挠性部;37…盖部(第一防脱部);37a…避让孔;35…嵌合座;38a…嵌合孔;40、55…传感器体;44、56…夹设部(第二防脱部);44a、56a…定位凹部(第二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落座传感器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下面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下部导轨2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固定于车辆的地板1,并且,上部导轨3以能够相对于下部导轨2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该下部导轨2连结。

此外,下部导轨2和上部导轨3都在宽度方向(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成对配设,这里,示出朝向前方配置于右侧的导轨。而且,形成乘客的落座部的座椅5被固定、支承于两上部导轨3。

座椅5具备形成座面的座椅坐垫6和倾转(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座椅坐垫6的后端部的座椅靠背7而构成。而且,座椅坐垫6具有形成其骨架的坐垫框架10和覆设于该坐垫框架10的坐垫部件20。坐垫框架10具有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并载置于两上部导轨3的例如由金属板构成的一对坐垫侧框11。另外,坐垫框架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前连接杆12,其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将两坐垫侧框11的前部彼此连接;和大致圆筒状的后连接杆13,其同样沿宽度方向延伸,并将两坐垫侧框11的后部彼此连接。而且,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s型弹簧14在宽度方向上以空开间隔的状态架设于前连接杆12与后连接杆13之间。这些多个s型弹簧14构成支承部件su。

坐垫部件20以从上方覆盖坐垫框架10的整体的状态被支承于支承部件su。

在支承部件su搭载有落座传感器30。该落座传感器30具备支架31,该支架31在被夹设于坐垫部件20与支承部件su之间的状态下安装于该支承部件su。

如图2和图3(a)、(b)所示,在支架31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四边形盘状的台座部32。另外,在支架31设置有从台座部32的后端向后方突出的大致四边形板状的台部33。该台部3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台座部32在该方向上的开口宽度相等。而且,台部33的上端面在与台座部32的开口端面大致共面连接的状态下向后方扩展。并且,在支架31设置有前后各一对作为第一定位部的大致圆柱状的定位凸部34,该定位凸部34分别在台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边缘部向上方(防脱方向)突起设置。

在台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示右侧)的端面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突出设置有大致三角形的嵌合爪35。另外,在台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示左侧)的端面,经由构成铰链的薄壁的挠性部36,连接有大致四边形板状的盖部37。该盖部37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包括嵌合爪35的台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等,盖部37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台部33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相等。而且,在盖部37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缘部分别贯通形成有前后各一对大致圆形的避让孔37a。各避让孔37a的内径被设定的略大于定位凸部34的直径。当盖部37绕挠性部36转动到位于台部33的上方的位置时,各避让孔37a与各定位凸部34对置,并且各定位凸部34在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上贯通于各避让孔37a。进而,在盖部37的靠远离挠性部36的一侧的缘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突出设置有大致门形的嵌合座38。在该嵌合座38形成有嵌合孔38a,当盖部37绕挠性部36转动到位于台部33的上方的位置时,嵌合孔38a与嵌合爪35对置,并且嵌合爪35在宽度方向上贯通于嵌合孔38a。

因此,当盖部37绕挠性部36转动到位于台部33的上方的位置时,定位凸部34被松动地插入至避让孔37a,并且,嵌合座38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越过嵌合爪35,从而嵌合爪35嵌合于嵌合孔38a(所谓的搭扣配合)。由此,盖部37以固定于台部33的状态与之并排地设置在上方(防脱方向)。台部33和盖部37构成第一防脱部。

在支架31上载置有沿着台座部3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传感器体40。该传感器体40由薄膜开关构成,该薄膜开关是间隔绝缘性隔离物(例如聚酯膜)层叠一对接触片而成,该一对接触片是在绝缘膜(例如聚酯膜)上印刷有导电油墨(例如银糊剂、碳糊剂)而成。

在传感器体40设置有在台座部32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多个连续圆形的检测部41。传感器体40在检测部41检测从坐垫部件20受到载荷的载荷信息。此时,台座部32作为载荷的受压面发挥功能。另外,在传感器体40设置有与检测部41的后端连接并向后方延伸的大致带状的连接部42。在该连接部42的靠远离检测部41的一侧的顶端,例如设置有与控制装置连接用的连接器43。

而且,在传感器体40设置有在台部33上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处加宽连接部42的作为第二防脱部的夹设部44。该夹设部44的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分别被设定为与台部33的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相等。而且,在夹设部4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缘部分别贯通形成有前后各一对作为第二定位部的大致圆形的定位凹部44a。各定位凹部44a与各定位凸部34对置,沿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供各定位凸部34贯通而形成,其内径被设定为与定位凸部34的直径相等。

通过在于上下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台部33与盖部37之间夹设夹设部44,来限制传感器体40从支架31向上下方向脱落。此时,通过将定位凸部34插入(嵌插)于定位凹部44a,来限制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在沿台部33的任意方向(与防脱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

此外,在台座部32与检测部41之间夹装有与该检测部41相配合成形为大致多个连续圆形的例如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缓冲材料49。该缓冲材料49的板厚被设定为与台座部32的深度相同。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其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台部33和盖部37与夹设部44卡合,由此能够抑制传感器体40沿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从支架31脱落,通过使定位凸部34与定位凹部44a卡合,能够抑制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在与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位。而且,例如,能够抑制将传感器体40组装于支架31时的初始错位。或者,能够抑制传感器体40在受到拉伸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错位、传感器体40从支架31脱落。

(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组定位凸部34和定位凹部44a在多个部位限制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的错位,由此例如能够限制传感器体40绕一组定位凸部34和定位凹部44a相对于支架31转动。

(3)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在台部33与盖部37之间夹设夹设部44的极简易的构造,来抑制传感器体40从支架31脱落。

(4)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将定位凸部34插入定位凹部44a的极简易的构造,来抑制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错位。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传感器体40组装于支架31时,如图3(a)所示,在盖部37在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上脱离台部33的转动位置,使定位凸部34与定位凹部44a卡合,由此传感器体40被相对于支架31定位。之后,如图3(b)所示,使盖部37绕挠性部36转动到台部33和盖部37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转动位置,并使嵌合爪35与嵌合孔38a嵌合,由此在该转动位置盖部37被固定,从而将夹设部44夹设于盖部37与台部33之间。由此,抑制传感器体沿上下方向从支架31脱落。这样,能够更顺利地将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组装。

(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部37形成有供贯通定位凹部44a的定位凸部34的前端部插入的避让孔37a。因此,在使盖部37绕挠性部36转动到台部33和盖部37在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转动位置,而将夹设部44夹设于台部33与盖部37之间时,既能将贯通定位凹部44a的定位凸部34的前端部插入避让孔37a又能使盖部37紧贴夹设部44。由此,能够抑制传感器体40相对于支架31在上下方向上错位。

(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台部33和盖部37与支架31一体设置,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

(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可动侧的盖部37相对于台座部32等配置于台部33的上方,即使盖部37脱离台部33,也能减少传感器体40因此而从支架31脱落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在台部33突起设置的定位凸部34从下方插入夹设部44的定位凹部44a,由此即使盖部37脱离台部33,也能减少传感器体40因此而相对于支架31错位的可能性。

(9)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借助支架31与传感器体40的卡合关系将传感器体40固定于支架31,由此例如能够省略固定用的单独部件(铆钉、夹箍、粘着剂等),进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从而降低成本。

(10)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体40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由此能够更加轻薄化并更加提高防滴性、防尘性。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相当于支架31的支架50的台部5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缘部分别设置向上方(防脱方向)突起设置的作为第一定位部的大致四棱柱状的定位凸部52。而且,也可以在相当于传感器体40的传感器体65的夹设部56,形成与两定位凸部52相互对置的一对在宽度方向上切成大致四边形的定位凹部56a。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定位凸部52插入定位凹部56a的极简易的构造,来抑制传感器体55相对于支架50错位。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缓冲材料49例如也可以使用粘着剂等与台座部32的上表面接合,还可以与检测部41的下表面接合。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缓冲材料49。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台部33和盖部37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独立于支架31(单独部件)。例如台部33可以借助适当的固定件固定于支架31。或者,盖部37可以通过独立的挠性部36与台部33连接。另外,嵌合爪35和嵌合座38也可以分别独立于台部33和盖部37。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台部33和盖部37也可以被一体化并在上下方向(防脱方向)上并排设置。即,可以取代挠性部36,转而设置将台部33和盖部37一体连接的连接部,并且,可以取代嵌合爪35和嵌合座38转而设置将台部33和盖部37一体连接的连接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台部33设置有定位凸部34,在盖部37设置有避让孔37a,但它们的关系也可以相反。即,在台部33设置避让孔,在盖部37设置定位凸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只要不妨碍台部33和盖部37的并排设置,就可以省略盖部37的避让孔37a。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台部33设置有嵌合爪35,在盖部37设置有嵌合座38,但它们的关系可以相反。即,也可以在台部33设置有嵌合座,在盖部37设置有嵌合爪。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加宽连接部42的夹设部44,但例如夹设部也可以维持连接部42的宽度尺寸。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也可以是多棱柱状、锥台状。在该情况下,只要配合定位凸部的形状使定位凹部成形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34和供其插入的定位凹部44a的组数任意。但是,更加优选定位凸部34和定位凹部44a的组数为多个。此外,只要在盖部37形成与定位凸部34和定位凹部44a的组数相对应的个数的避让孔37a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防脱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但也可以将防脱方向设定为上下方向以外的任意方向。

·也可以省略盖部37及其周边构造。而且,还可以采用在顶端设置有定位凹部44a防脱用折边的定位凸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夹设部44夹设于台部与定位凸部的折边之间,来抑制传感器体40从支架脱落。这样,通过将定位凸部兼作第一防脱部,能够更加简化构造。

·落座传感器也可以安装于坐垫部件20的上部。

接下来,下面追记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其它例子掌握的技术思想。

(a)在上述落座传感器中,

落座传感器的所述传感器体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

根据该结构,所述传感器体是形成为薄膜状的薄膜开关,由此能够更加轻薄化并且能够更加提高防滴性、防尘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