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482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现阶段,含离合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存在发动机发动时关钥匙下电熄火存在短时车子强烈刚性振动的现象,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明显的不舒适感和安全感。这是因为,发动机在发动着状态由于离合器分离不完全,发动机在熄火过程中还带有转速通过离合器及驱动电机传动轴再传递到后桥,发动机的转速瞬间被静止的后桥憋停带来整车的明显刚性振动。如果,电机传动轴与后桥与其系统中的相关机械连接件长时间的硬性强扭,势必会损坏连接件,造成严重的后桥等传动系统造成崩溃,导致车辆无法继续运行;并且,此类车辆的维修问题难度大,维修成本高,造成的车辆停运时间也长,后果极其严重。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研究,遂得到本案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其具有能够延迟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自由闭合时间,避免车子熄火震动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控制单元、电磁阀、气缸和气源,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与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气缸与离合器机械连接,所述气源包括一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具有一输气口和进气口,所述输气口与所述气缸相通,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储气罐和气缸之间,所述进气口连接有一气泵。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气缸包括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的腔壁采用弹性材材料,所述内腔与所述输气口和进气口相通。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腔中充有水且连接有一气压调节器,所述气压调节器具有一压力腔,所述压力腔中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且与所述外腔相通,所述压力腔的上方设有一与所述气压调节器的侧壁紧密贴合的压盘,所述压盘上表面连接有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过设于所述气压调节器外壳上的螺孔延伸至所述气压调节器外部,所述调节杆通过设置与所述气压调节器外壳上所设螺孔相匹配螺纹与所述气压调节器配合连接,所述调节杆的末端具有一旋柄,所述气压调节器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具有气压压力刻度。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力腔的侧壁上具有一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末端连接有一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具有两个电极触点,所述两个电极触点伸入所述溢水管中。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气口连通有一采用硬质材料的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经过所述内腔和外腔且其位于内腔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具有若干气孔。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形管道与所述内腔和外腔的腔壁结合处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缸以及电磁阀等结构实现发动机自由熄火前满足离合器的分离状态,解决了离合器在发动机完全熄火前提前结合引起的整车振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靠、经济、控制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的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的电磁阀的电路图。

图中:

电磁阀控制单元-1;电磁阀-2;气源-3;

气缸-4;储气罐-5;输气口-51;

进气口-52;内腔-53;外腔-54;

气压调节器-6;压力腔-61;压盘-62;

调节杆-63;旋柄-64;溢水管-65;

报警器-7;环形管道-8;气孔-81;

密封圈-9;气泵-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整车断电后延迟离合器自由闭合的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控制单元11、电磁阀2、气缸4和气源3,所述电磁阀2与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11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控制单元11与整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气缸4与离合器机械连接,所述气源3包括一储气罐5,所述储气罐5具有一输气口51和进气口52,所述输气口51与所述气缸4相通,所述电磁阀2设于所述储气罐5和气缸4之间,所述进气口52连接有一气泵10。所述气泵用于给所述储气罐供气。

所述气缸4包括内腔53和外腔54,所述内腔53的腔壁采用弹性材材料,所述内腔53与所述输气口51和进气口52相通。需要利用的气体储存在所述内腔53中,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高压气体充入内腔53时,所述外腔54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不至于在气体充入时直接接触硬质的器壁,产生过强的冲击力,能够提升储气罐5的安全性。

所述外腔54中充有水且连接有一气压调节器6,所述气压调节器6具有一压力腔61,所述压力腔61中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且与所述外腔54相通,所述压力腔61的上方设有一与所述气压调节器6的侧壁紧密贴合的压盘62,所述压盘62上表面连接有一调节杆63,所述调节杆63穿过设于所述气压调节器6外壳上的螺孔延伸至所述气压调节器6外部,所述调节杆63通过设置与所述气压调节器6外壳上所设螺孔相匹配螺纹与所述气压调节器6配合连接,所述调节杆63的末端具有一旋柄64,所述气压调节器6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具有气压压力刻度。通过旋转所述旋柄64,可以调节所述压盘62的上下高度,从而实现所述压力腔61中压力的调节,由于设置了所述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压力刻度,所以我们可以对多数压力腔61中的压力进行精准的设定,由于压力腔61和所述外腔54是相通的,而内腔53的压力会通过其弹性的腔壁传递给外腔54,所以所述压力腔61中的压力和所述内腔53中的压力时相关的,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设置所述压力腔61中的压力来实现对所述内腔53中气体压力的限定。

所述压力腔61的侧壁上具有一溢水管65,所述溢水管65的末端连接有一报警器7,所述报警器7具有两个电极触点,所述两个电极触点伸入所述溢水管65中。当所述内腔53中的压力过大,挤压外腔54中的水进入所述溢流管中,所述两个电机触点浸润在水中,形成通电回路,所述报警器7即发出报警,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储气罐5的安全性。

所述输气口51连通有一采用硬质材料的环形管道8,所述环形管道8经过所述内腔53和外腔54且其位于内腔53中的部分的管壁上具有若干气孔81。通过上述的设置,由于所述设置了若干气孔81,出气和进气的空间都比较大,能够减小气体流动所产生的压力,减小对内腔53的腔壁的冲击,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

为了防止内腔53中的气体和外腔54中的水产生泄漏,所述环形管道8与所述内腔53和外腔54的腔壁结合处设有密封圈9。

本实用新型中,离合器分合动作是通过气缸的推杆销去推动回程去实现的,电磁阀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电磁阀开关控制气缸的进气和排气,作为整车控制器控制离合器分合主要关键单元,控制电磁阀单元的电气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整车拧钥匙上电后,REL100 24V继电器线圈得电,触点动作;整车控制器主芯片引脚oM3输出高电平时,Q108 NPN三极管MMBT5551导通,其C极拉低至GND低电平;Q110 MOS管TIP147的B极为低电平,该MOS管导通,M3与MOS管C极等电位通过MOS管导通连通24V,电磁阀控制信号输出24V,电磁阀线圈得电,电磁阀阀门打开出气,气动气缸,气缸推杆销推开离合器,使离合器分离;另外,MOS管C极上拉24V电源经过续流D101二极管、R117电阻给薄膜电容C108充电,C108的设计参数为1000uF/≥50V,保证存储一定的电量,并电容电压保持24V。

整车拧钥匙下电后,停止供24V电源给整车控制器,发动机开始自由熄火;REL100 24V继电器线圈失电,触点恢复;整车控制器主芯片引脚oM3输出低电平,Q108 NPN三极管MMBT5551截止关断,其C极悬空,MOS管截止关断,MOS管C极停止上拉24V悬空通过继电器恢复辅助触点3与主触点4导通连接到电解电容的正极,电解电容保持24V供电并通过二极管和电阻缓慢放电,在发动机完全熄火前,电磁阀控制信号M3短时保持高电平输出,控制离合器保持分离状态,发动机完全熄火后,电解电容放电到一定范围,电磁阀控制信号输出一定低电平信号,电磁阀关闭出气口,气缸回程,离合器自由结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缸以及电磁阀等结构实现发动机自由熄火前满足离合器的分离状态,解决了离合器在发动机完全熄火前提前结合引起的整车振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靠、经济、控制简单,易于实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