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排涝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816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移动排涝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用汽车领域的应急排水装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排涝车。



背景技术:

目前,洪涝灾害、山洪暴发、矿难透水事故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城市的排水设施基于五六十年代规划制作,比较落后,遇到大雨,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内涝,给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危及市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随着市场对排水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对排水车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排水车是由安装在底盘车上的电动水泵(如自吸泵)直接对水涝灾害区域进行排水。这种排水车主要包括有底盘车1、工程警灯2、车厢3、消音器4、发电机组5、硬水管放置槽6、电动水泵(如自吸泵)7、软水管8、水管卷盘9、工具架10、液压支腿11和下备箱12,其结构可参见附图1所示。

当排水车进入工作区域时,将进水管的一端放入积水中,另一端与电动水泵(如自吸泵)连接。再将排水管也连接在电动水泵(如自吸泵)中,另外一端连接至水允许排放的地点。当启动自吸泵时,排水车开始工作。自吸泵周围设置降噪层用以工作人员工作区域的噪音屏蔽。但是,这种排水车由于受到距离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作业范围小,往往导致应急保障能力不足,影响应急保障的及时性与实用性。自吸泵吸程一般低于8米,使用受限,且自吸泵重量大体积大,造成整车重量大,影响整车通过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移动排涝车就是针对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为了解决现有的排水车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常常受到水涝区域地形的限制无法开展作业,且排水车作业范围小,需距离水涝区域较近,作业人员安全性差等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移动排涝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动排涝车,包括底盘车、车厢及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设置有液压控制装置和液压潜水泵,所述液压控制装置与底盘车的取力器相连,所述液压潜水泵通过油管与液压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底盘车安装有起吊装置。

这种移动排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有软水管和硬水管,所述软水管卷绕在水管卷盘里,所述硬水管设置在车厢顶上,所述车厢顶上设置有护栏和场地灯。

所述液压潜水泵包括有扬水管、挂钩、过滤网和泵体,所述扬水管与泵体中部连接,所述过滤网顶端与扬水管连接,所述液压潜水泵设置在带有导轨的滑架上。

所述油管卷绕设置在车厢的油管卷盘上。

所述车厢前部安装有爬梯,车厢两侧安装有卷帘门。

所述车厢安装有液压发电装置和电动水泵,所述液压发电装置与液压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底盘车驾驶室上设置有工程警灯和升降照明灯。

所述底盘车安装有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适用于无电源区域,不需要外接电力,既可以使用液压潜水泵,也可以外接电动水泵(如自吸泵)使用,适用性更强;安装起吊装置极大提高了排涝车吊装能力,使排涝车具备救险功能;缩短了排涝车到达现场后的安装管道所需时间,能更快响应,快速投入使用;提高了应急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排涝车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涉及一种移动排涝车的液压潜水泵轴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排涝车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所示,其中,1为底盘车、2为工程警灯、3为车厢、4为消音器、5为发电机组、6为硬水管放置槽、7为电动水泵、8为软水管、9为水管卷盘、10为工具架、11、支撑腿、12、下备箱、13、升降照明灯、14为爬梯、15为护栏、16为场地灯、17为卷帘门、18为起吊装置、19为取力器、20为液压发电装置、21为液压控制装置、22为油管卷盘、23为液压潜水泵、231扬水管;232为挂钩、233为过滤网、234为泵体、24为带有导轨的滑架、25为硬水管、26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一种移动排涝车,包括底盘车1、车厢3及水管,车厢3设置有液压控制装置21和液压潜水泵23,液压控制装置21与底盘车1的取力器19相连,液压潜水泵23通过油管26与液压控制装置21相连;底盘车1安装有起吊装置18。

液压控制装置21是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液压油的。通过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

底盘车1的取力器19是利用底盘的富余动力,通过车架下的电励磁交流发电机将发动机输出动力转化为交流电,供车厢3内设备使用。

一般在载重车变速器上都有取力窗口,经过传动轴带动发电机工作,经过励磁自动控制,转速自动伺服电机控制速度。

这种移动排涝车,其水管有软水管8和硬水管25,软水管8卷绕在水管卷盘9里;硬水管25设置在车厢3顶上,车厢3顶上设置有护栏15和场地灯16。护栏15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场地灯16可增加夜间排涝现场的光照度,提高工作状态中的安全性。

液压潜水泵23包括有扬水管231、挂钩232、过滤网233和泵体234,扬水管231与泵体234中部连接,过滤网233顶端与扬水管231连接,液压潜水泵23设置在带有导轨的滑架24上。

液压潜水泵23最大的优势在于跟同等功率的电动潜水泵相比,体积是后者的1/3,且在任何时候都无需担心会有漏电的这类安全事故。由于它体积小,转速高,重量轻,便于携带,通常被用于许多城市的应急大流量供水、抗洪排涝等需要快速反应的移动设备。它可以装在挖掘机使用,也可以跟其他液压行走车辆配合使用,且不用再投资动力装置。

该移动排涝车可以使用液压轴流泵,液压轴流泵靠旋转叶轮的叶片对液体产生的作用力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输送的泵,有立式、卧式、斜式及贯流式数种。

油管26卷绕设置在车厢3的油管卷盘22上。

车厢3前部安装有爬梯14,车厢3两侧安装有卷帘门17。使用爬梯14可以到车厢3顶部进行一些维护的工作,方便开启,快速收放设备及硬水管25,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并提高迅速开展作业的能力。

车厢3安装有液压发电装置20和电动水泵7,液压发电装置20与液压控制装置21相连。该移动排涝车可使用自吸泵来工作,自吸泵是指不需在吸入管路内充满水就能自动地把水抽上来的离心泵。自吸泵启动的时候不需要加水,其自身的叶轮就可以做到,且叶轮的密封间隙越大,其自吸的高度反而越低。自吸泵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并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优点。

底盘车1驾驶室上设置有工程警灯2和升降照明灯13。工程警灯2可对救援场合起到警示作用;升降照明灯13可以在夜间照亮工作环境,有利排水抢险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底盘车1安装有支撑腿11。底盘车1安装有四个液压支撑腿11,这四个液压支撑腿11通过支座固定在底盘车1大梁的合适位置,使用时支撑腿11向下伸出触地,将底盘车1身顶起,使底盘车1的大部分(或全部)重量由支撑腿11支撑,从而保持车体的平稳。

该移动排涝车的主要结构包括:底盘车1、工程警灯2、升降照明灯13、爬梯14、场地灯16、卷帘门17、车厢3、起吊装置(曲臂吊)18、硬水管25、护栏15、取力器19、液压发电装置20、液压控制装置21(包括油泵及多路液压组合阀)、油管卷盘22、液压潜水泵23(包括液压马达、联轴器及叶片)、带导轨的滑架24、水管卷盘9、软水管8。

该移动排涝车的液压发电装置20安装在车厢3的前部,液压潜水泵23和多路液压组合阀组成的液压控制装置21安装在车厢3的前部。液压油管卷盘22通过螺栓与车厢3底板连接。带导轨的滑架24通过螺栓与车厢3中部连接,液压潜水泵23放置于带导轨的滑架24上并加以固定,液压潜水泵23可使用液压轴流泵。水管卷盘9通过螺栓与车厢3连接。起吊装置(曲臂吊)18安装在底盘车1的大梁后部。

液压潜水泵23结构参见图5所示,包括有扬水管231、挂钩232、过滤网233和泵体234,扬水管231与泵体234中部连接,过滤233顶端与扬水管231连接。

如图6所示,移动排涝车到达排水现场后,快速拉启车厢3两侧的卷帘门17后,从车厢3侧面拉出带有导轨的滑架24及液压潜水泵23。从水管卷盘9上卸下软水管8。软水管8的一端与液压潜水泵23上的扬水管231出口端连接,软水管8的另一端放置到指定排水位置。从液压油管卷盘22卸下液压油管26后,液压油管26的一端与液压潜水泵23连接。启动曲臂吊18,曲臂吊18吊臂伸到车厢3中部,吊钩伸出后挂住液压潜水泵23的挂钩232,曲臂吊18将液压潜水泵23投送到指定水域。

当移动排涝车处于工作状态时,底盘车1启动,底盘车1的发动机飞轮带动已安装的底盘全功率取力器19运行,使其与其连接的传动轴带动液压控制装置21中的油泵运行,油泵将液压控制装置21中的油箱经多路液压组合阀分别输送到液压潜水泵(轴流泵)23、液压油管卷盘22、水管卷盘9、液压支撑腿11。当液压潜水泵23损坏不能工作时,只需要更换其他潜水泵就可以继续抢险排水;完成排水任务后,曲臂吊18将液压潜水泵23投送车厢3的滑架24上,松开液压油管26及软水管8,将各部件逐步回收。

另外,在移动排涝车上配备了液压发电装置20,当液压潜水泵23损坏时,可以更换成电动水泵7,确保抢险排水的顺利进行。底盘车1启动,底盘车1的发动机飞轮带动已安装的底盘全功率取力器19运行,使其与其连接的传动轴带动液压控制装置21中的油泵运行,油泵将液压控制装置21中的油箱经多路液压组合阀分别输送到液压发电装置20,然后实现电力输出。从而可带动电动水泵7,进行应急救援场合的排涝工作。

利用现场作业专用汽车的发动机及其附属装置作为动力源,在车辆行驶或停车作业期间驱动液压发电装置20发电,为用电设备供电。液压发电装置20可随时直接启动供电,无需任何前期检查准备工作,液压发电装置20原动力是由车辆发动机提供动力,在到达现场后无需再次预热,可立即启动发电机全转速液压发电装置20,甚至可以在车辆行驶和怠速期间随时运行发电。该液压发电装置20安装灵活,基本不占用专用作业车的有效空间,不影响其原有作业功能。专用车辆上建立了液压系统,为其增强作业功能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液压发电装置20甚至可以安装在底盘车1侧面,不占用车厢3有效空间。

移动排涝车的车厢3内还可以安装集成了数据采集传感器的控制装置;集成了GPS及数据传输模块的通讯装置及散热器。移动排涝车集成电子控制模块、可实时数据传输通讯模块,操作更加简便,并实现远程控制,与指挥中心进行数据共享。散热器可对车厢3进行空气流通。

采用这种移动排涝车,其结构布局合理紧凑,高度集成,方便开启,快速收放设备、水管,突出应急抢险特点,极大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