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77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的配件领域,特指一种汽车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内的座椅包括有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目前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均可调节,可通过控制模块调节座椅的靠背角度、坐垫高低、头枕高度、腰托等,座椅的控制模块通常设置在中央扶手或者侧扶手中,对于前排座椅来讲,该设置方式并无任何问题,而对于后排座椅的调节来说,后排座椅的控制模块若设置在中央扶手或者侧扶手中时,在操作控制模块时,乘客往往需要前倾身体以便看清控制模块,这样就导致乘客在调节座椅功能时无法依靠在座椅上来感受是否调整到位,所以后排座椅的控制模块设置在中央扶手或者侧扶手中时,降低了调整后排座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影响了乘客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扶手,解决的现有的后排座椅的控制模块设置在中央扶手或者侧扶手中时降低了调整后排座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并影响舒适感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扶手,包括:

扶手本体总成;

扣设于所述扶手本体总成顶部的操控面板;

装设于所述扶手本体总成底部的滑轨总成;

固设于所述滑轨总成上的电机总成;以及

滑设于所述滑轨总成上的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操控面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支架与所述电机总成驱动连接,通过所述电机总成驱动所述滑动支架沿所述滑轨总成滑移并带动所述操控面板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调节所述操控面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扶手,其具有操控面板可调的功能,该操控面板可通过滑动支架进行滑动,能够保证乘客依靠在座椅上时能够看清操控面板并进行座椅功能的调节,提高了调整座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还提高了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轨总成包括第一组滑轨和第二组滑轨,所述第二组滑轨包括平直段和与所述平直段连接并向上倾斜设置的倾斜段;

所述滑动支架的前端通过滑轮滑设于所述第一组滑轨上,所述滑动支架的后端通过滑轮滑设于所述第二组滑轨上,所述滑动支架滑设于所述第二组滑轨的平直段时,带动所述操控面板沿平向滑动,所述滑动支架滑设于所述第二组滑轨的倾斜段时,带动所述操控面板沿斜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轨总成还包括滑轨盒,所述滑轨盒装设于所述扶手本体总成的底部,所述第一组滑轨和所述第二组滑轨开设于所述滑轨盒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电机、装设于所述电机上的丝杆以及螺合于所述丝杆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腰型孔,所述滑块通过穿设所述腰型孔的台阶螺栓与所述滑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台阶螺栓与所述腰型孔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滑轨总成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滑轨总成上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扶手本体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限位所述滑动支架的限位板。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板、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连接杆以及固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电机总成连接的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上开设有供安装滑设于所述滑轨总成的滑轮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扶手本体总成包括扶手骨架和装设于所述扶手骨架的扶手外壳。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扶手外壳上设有装设所述操控面板的凹面,所述凹面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

所述操控面板上设有供与所述滑动支架连接的安装板,所述操控面板置于所述凹面上,且所述安装板穿过对应的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操控面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扶手外壳的外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操控面板内设有供调节座椅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于所述操控面板上设有对应的操控按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爆炸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扶手本体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扶手骨架和连接支架在装配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滑轨总成和滑动支架在装配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电机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电机总成中的滑块与台阶螺栓在装配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电机总成中的滑块与台阶螺栓装配完成后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操控面板向外滑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操控面板滑移至第二组滑轨的平直段和倾斜段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操控面板滑移至第二组滑轨的倾斜段而向上抬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扶手,具有可滑动并抬升的操控面板,该操控面板上设有与汽车座椅的控制模块控制连接的操控按键,通过将操控面板设置在汽车座椅扶手上,并利用滑轨总成、滑动支架和电极总成的配合,驱动操控面板滑动从而实现了调节操控面板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操控面板设置在汽车座椅扶手上,使得乘客无法倚靠在座椅上来调节座椅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操控面板位置可调,使得乘客可倚靠在座椅上对座椅进行功能调节,比如靠背角度调节、坐垫高低调节、头枕高度调节以及腰托位置调节等,这样调整座椅给乘客带来了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能够保证乘客倚靠在座椅上时能够看清操控面板,并且便于操控调节座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总成21、操控面板22、滑轨总成23、电机总成24以及滑动支架25,结合图3所示,操控面板22扣设在扶手本体总成21的顶部,滑轨总成23装设在扶手本体总成21的底部,电机总成24固设在滑轨总成23上,滑动支架25滑设于滑轨总成23上,滑动支架25与操控面板22固定连接,滑动支架25与电机总成24驱动连接,通过电机总成24驱动滑动支架25沿滑轨总成23滑移并带动操控面板22进行滑动从而实现了调节操控面板22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上设置的操控面板具有可调节功能,能够实现位置调节,通过滑动支架进行滑动,以保证乘客倚靠在座椅上时能够看清操控面板并进行座椅功能调节,解决了现有的后排座椅的控制模块设置在中央扶手或者侧扶手中时降低了调整后排座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并影响舒适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提高了调整座椅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还提高了舒适感,该汽车座椅扶手可以为中央扶手,也可以为侧扶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扶手中的扶手本体总成21包括扶手骨架211和装设在扶手骨架211的扶手外壳212,在扶手骨架211上开设有螺栓孔,通过穿设螺栓孔的螺栓紧固连接扶手骨架211和扶手外壳212,扶手外壳212罩设在扶手骨架211上。在扶手外壳212上设有装设操控面板22的凹面2121,该凹面212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滑槽2122,结合图3所示,操控面板22上设有供与滑动支架25连接的安装板221,在装设操控面板22时,将操控面板22置于凹面2121上,且安装板221穿过对应的滑槽2122并与滑动支架25固定连接,结合图11所示,操控面板22的外表面与扶手外壳212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保证了汽车座椅扶手的外形美观。

操控面板22内设有供调节座椅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坐垫高低调节、头枕高度调节以及腰托位置调节等功能,控制模块在操控面板22上设有对应的操控按键,乘客通过操作操控按键实现对应的座椅功能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滑轨总成23包括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第一组滑轨2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滑轨,第二组滑轨232也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滑轨。第二组滑轨232包括平直段2321和与平直段2321连接的并向上倾斜设置的倾斜段2322,该倾斜段2322和平直段2321的连接处形成转角。滑动支架25的前端通过滑轮251滑设在第一组滑轨231上,滑动支架25的后端通过滑轮滑设在第二组滑轨232上,滑动支架25滑设在第二组滑轨232的平直段2321时,带动操控面板22沿平向滑动,从而使得操控面板22在扶手外壳212上向外伸出或者向内滑入;滑动支架25滑设在第二组滑轨232的倾斜段2322时,带动操控面板22沿斜向滑动,从而使得操控面板22的外端向上抬起并整体呈倾斜状,使得操控面板刚好面向倚靠在座椅上的乘客进而方便乘客对操控面板进行操作。更进一步地,滑轨总成23还包括滑轨盒233,该滑轨盒233装设在扶手本体总成21的底部,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开设在滑轨盒233的侧壁2331上,该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的滑轨均为开设在侧壁2331上的滑槽,且第二组滑轨232设于第一组滑轨231的上方,第二组滑轨232的前端对应设于第一组滑轨231的中部,这样在将滑动支架25滑设在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上时,该滑动支架25呈前端向下后端向上的倾斜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图3和图7所示,电机总成24包括电机241、装设在电机241上的丝杆242以及螺合于丝杆242的滑块243,滑块243上设有腰型孔244,结合图8和图9所示,该滑块243通过穿设腰型孔244的台阶螺栓26与滑动支架25固定连接,台阶螺栓26与腰型孔244间隙配合,台阶螺栓26的光杆段置于腰型孔244内,该光杆段与腰型孔244间隙配合,使得滑块243在腰型孔244内可进行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滑块243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螺合在丝杆242上,电机241驱动丝杆242进行转动,可正向转动也可反向转动,而滑块243通过台阶螺栓26与滑动支架25固定连接,从而限位了滑块243随着丝杆242的转动,从而使得滑块243可沿着丝杆242进行横向移动,即将丝杆242的转动转换成了滑块243的横向滑动,在台阶螺栓26限位滑块243时,通过台阶螺栓26与滑块243的间隙配合,使得两者间存有一定的调节间隙,避免对台阶螺栓26产生过大的作用力而破坏台阶螺栓,台阶螺栓26可在腰型孔244内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能够缓和滑块243因要随着丝杆243转动而对台阶螺栓26施加的作用力,确保了台阶螺栓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地,电机总成24还包括固定架245,该固定件245通过螺栓与电机241固定连接,固定架245与滑轨总成23固定连接,将电机241装设在滑轨总成23的滑轨盒233内,该固定架245的底部贴设在滑轨盒233一端侧的外侧,并通过连接螺栓将固定架245和滑轨盒233固定连接。这样将电机总成24装设在滑轨总成23的滑轨盒233内时,该电机总成24的丝杆242沿滑轨盒233的长度方向设置,丝杆242的设置方向与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的设置方向相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还包括连接支架27,该连接支架27与扶手本体总成21固定连接,该连接支架27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扶手本体总成21的扶手骨架211固定连接,该连接支架27还装设在滑轨总成23上,连接支架27呈U型结构,包括顶板和垂直设于顶板两侧的翼板,两个翼板套设在滑轨总成23的滑轨盒233上,且翼板对应贴设在侧壁2331的外侧,并通过螺栓紧固翼板和侧壁2331。结合图10所示,在连接支架27上设有限位滑动支架25的限位板271,该限位板271形成于翼板上,并且向着第一组滑轨231的方向凸伸设置,限位板271挡设于第一组滑轨231的端部,通过限位板271挡住滑设在第一组滑轨231上的滑轮251的滑动,从而使得操控面板22刚好扣合在扶手本体总成21的扶手外壳212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滑动支架25包括第一支板252、与第一支板252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板253、支撑连接在第一支板252和第二支板253的连接杆254、以及固设在连接杆254上的连接板255,在连接板255上开设有与电机总成24连接的连接孔256,第一支板252和第二支板253上开设有供安装滑设在滑轨总成23的滑轮251的安装孔。结合图8和图9所示,连接板255上的连接孔256用于与台阶螺栓26固定连接,该台阶螺栓26具有阶梯式的杆体,包括有光杆段和直径小于光杆段的螺纹段,该螺纹段位于台阶螺栓26的端部,该螺纹段穿过腰型孔244并且将光杆段置于腰型孔244处,进而穿过连接板255上的连接孔256并与该连接孔256紧固连接。第一支板252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一个安装孔,第二支板253的前端和后端也均设有一个安装孔,滑轮251通过安装轴装设在对应的安装孔上,且滑轮251可绕着安装轴自由转动。滑轮251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在凹陷结构的两侧形成有侧夹板,滑轮251的凹陷结构的直径与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的槽口大小相适配,将滑轮251滑设在对应的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上时,凹陷结构置于滑轨上,且侧夹板位于侧壁2331的内外两侧,限位了滑轮251,使得滑轮251只能沿着滑轨进行滑动。在第一支板252和第二支板253的上部设有装配孔,该装配孔用于与操控面板22的安装板221固定连接,安装板221穿过对应的滑槽2122后与对应的装配孔对齐,通过穿设的螺栓紧固连接。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扶手的操控面板22的调节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初始时,操控面板22扣设在扶手本体总成21上,且操控面板22的外表面与扶手本体总成21的外表面平齐;如图12和图13所示,启动电机总成24进行正转,电机正向转动,推动滑块沿丝杆向外滑动,并带动着滑动支架25沿着滑轨总成23的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向外滑动,从而通过滑动支架25的滑动带动操控面板22向外滑动,且操控面板22此时平向的向外滑动;若此时启动电机总成24进行反转,电机反向转动,推动滑块沿丝杆向内滑动,并带动着滑动支架25沿着滑轨总成23的第一组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向内滑动,从而通过滑动支架25的滑动带动操控面板22向内滑动,此时操控面板22平向的向内滑动,最终恢复到图10所示的状态,即操控面板22扣设在扶手本体总成21上。如图14和图15所示,电机继续正向转动,通过滑块带动滑动支架25滑移至第二组滑轨232的平直段2321和倾斜段2322的连接处,也即转角处,此时设于滑动支架25后端的滑轮251位于该转角处,操控面板22平向滑动到最大位置而后将要向上倾斜滑动形成抬升的状态;若此时电机反向转动,则通过滑块带动滑动支架25沿第二组滑轨232的平直段2321向内滑动,从而经过图12所示的状态再达到图10所示的状态。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机继续正向转动,通过滑块带动滑动支架25沿着第一滑轨231和第二组滑轨232的倾斜段2322滑动,此时的滑动支架25的后端向上滑移,而前端继续沿着第一组滑轨231平向滑移,所以滑动支架25的后端翘起呈后端高前端低的倾斜状态,继而使得操控面板22的外端也向上抬起呈倾斜状,电机继续驱动着滑动支架25沿着滑轨总成23进行滑移,直至该滑动支架25后端的滑轮251滑动到了第二组滑轨232的末端,该操控面板22调节到最大位置,此时的操控面板22刚好面向倚靠在座椅上的乘客,从而方便了乘客最操控面板的操作。在操控面板22调节到最大位置后,若电机开设反向转动,通过滑块带动滑动支架25沿着滑轨总成23向内滑动,实现了收起操控面板,即滑动支架25带着操控面板22向内滑动直至该操控面板22扣合在扶手本体总成21上,达到图10所示的初始状态。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