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8372阅读:1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使用中经常需要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整使驾驶员处于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现有的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多位于座椅下方,驾驶员无法直接看到,需弯腰用手去探寻,调节时必须要同时弯腰按着拉杆开关同时挪动座椅,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包括调节杆、回力结构、齿轮、固定结构、座椅底板、滑轨、调节件和卡槽轨道,所述调节杆为L型,竖向部分位于座椅外部,横向部分插入座椅内部,所述回力结构位于座椅内部,与安装在调节杆横向部分上,回力结构内部设有回力弹簧,调节杆穿过回力结构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座椅底板位于座椅底部,座椅底板设有上设有一矩形孔,所述调节件位于座椅底板矩形孔内,调节件上部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固定结构上设有2个U型扣,齿条穿过2个U型扣在U型扣和齿轮的作用下固定,所述卡槽轨道对称设置在座椅底板下方的两侧,所述滑轨的上部分设置在座椅底板下部,下部分对称设置在卡槽轨道横向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设置在座椅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竖向部分末端设有一小圆球。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横向部分的横切面为非正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底板围绕矩形孔向下设有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长度与卡槽轨道长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座椅的调节杆设置在座椅可视的一侧,便于驾驶员调节,实现了快速调节座椅位置,且调节结构为全机械结构,结构简单,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2-调节杆,3-回力结构,31-回力弹簧,4-齿轮,5-固定结构,51-U型扣,6-座椅底板,7-滑轨,8-调节件,81-齿条,9-卡槽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前后调节的座椅开关结构,包括调节杆2、回力结构3、齿轮4、固定结构5、座椅底板6、滑轨7、调节件8和卡槽轨道9,所述调节杆2为L型,竖向部分位于座椅1外部,横向部分插入座椅1内部,所述回力结构3位于座椅1内部调节杆2插入口处,内部设有贯穿回力结构3的孔,与调节杆2横向部分配合,回力结构3内部设有回力弹簧31,调节杆2穿过回力结构3与所述齿轮4相连,调节杆2可在回力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所述座椅底板6位于座椅1底部,座椅底板6设有上设有一矩形孔,所述调节件8位于座椅底板6的矩形孔内,能够在矩形孔内滑动,调节件8上部设有齿条81,齿条81与齿轮4啮合,所述固定结构5设有两个U型扣51,齿条81穿过两个U型扣51在U型扣51和齿轮4的作用下固定,可通过调节杆2调节调节件8的高度;所述卡槽轨道9设置在座椅底板6下方,所述滑轨7的上部分设置在座椅底板6下部,下部分对称设置在卡槽轨道9横向两端,可使座椅1相对于卡槽轨道9前后运动。

使用时,下压调节杆2,调节杆2带动齿轮4旋转,齿轮4带动齿条81向上运动,则调节件8向上运动,调节件8脱离卡槽轨道9的卡槽,此时座椅1可通过滑轨7前后运动;当座椅1滑动至指定位置时,松开调节杆2,调节杆2在回力结构3的作用下复位,同时调节件8在齿轮4和齿条81的带动下下降,调节件8落入卡槽轨道9的卡槽中,此时座椅1无法前后滑动,实现了座椅1的固定。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