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滚轮搭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387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顶滚轮搭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输装卸的领域,具体涉及车顶滚轮搭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车顶部装有货栏,用于装载梯子、钢管等工具,这些物品要搬运到车顶部,物品比较长而且重的情况下,很难搬运,不方便装卸,所需人工成本高,搬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滚轮搭送装置,安装在车顶的上货栏末端,物品一端可以搭在该滚轮搭送装置上,依靠该滚轮搭送装置作为支撑点,可轻松将物品传送到车顶,解决了人工成本高和搬运艰难的问题,物品装卸方便,效率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顶滚轮搭送装置,包括轴承安装板,轴承座和滚轮焊接件,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板上,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螺栓之间设有弹性垫片以防止螺栓松动,所述轴承座上设有U型凹槽,所述滚轮焊接件两端设在所述U型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轴承座上的U型凹槽内设有滚轮固定栓,所述滚轮固定栓和所述滚轮焊接件贴合以保证滚轮焊接件稳定转动。

优选地,所述轴承安装板焊接在车顶部。

优选地,所述轴承安装板处卡扣连接一个移动爬梯使需要人员到达车顶部时卡扣连接在所述轴承安装板上,当不需要移动爬梯时该移动爬梯可被拆下。

优选地,所述轴承安装板,轴承座和滚轮焊接件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滚轮焊接件外表面沿轴向设有倒齿状凸纹,所述轴承座上还安装有止逆挡板,止逆挡板可控地与滚轮焊接件接触或分离,当与滚轮焊接件接触时止逆挡板一端插入倒齿状凸纹的凹槽内使滚轮焊接件只能沿单一方向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车顶滚轮搭送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依靠该滚轮搭送装置,可轻松将物品传送到车顶,降低人工成本高,将装卸工作由搬运变为滚轮传输,物品装卸方便,效率提升。该车顶滚轮搭送装置结构简单,占面积较小,安装在车顶上货栏末端,且轴承安装板上的移动爬梯可拆卸,不影响车顶货栏的作用和空间。通过止逆挡板的设置,使滚轮焊接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沿单一方向旋转还是正反方向均可以旋转,更好地适用于装货和卸货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车顶滚轮搭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车顶滚轮搭送装置在车顶安装位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车顶滚轮搭送装置在车顶安装位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滚轮焊接件与止逆挡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滚轮焊接件 2.轴承座 3.轴承安装板 4.弹性垫片 5.螺栓 6.滚轮固定栓 7.车顶滚轮搭送装置 8.倒齿状凸纹 9.止逆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安装板3焊接在车顶部上货栏末端的两侧,轴承座 2通过多个螺栓5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板3上,轴承座2与螺栓5之间垫有弹性垫片4,弹性垫片4用于防止螺栓5松动,弹性垫片4还可以防止螺栓5拧紧时划伤轴承座2表面,轴承座2上设有U型凹槽,滚轮焊接件两端设在所述U型凹槽中,传输物品时,物品一端搭在该滚轮焊接件1上,依靠该滚轮焊接件1 作为支撑点,推动物品,滚轮焊接件1在轴承座2的U型凹槽内转动,利用滚轮焊接件1与物品之间的摩擦力将物品装上车顶或卸下,因此滚轮焊接件1中间部位的外表面可以制作成摩擦力较大的表面,以防装卸物品时物品滑落。轴承座 2上的U型凹槽内设有滚轮固定栓6,滚轮固定栓6和滚轮焊接件贴合以保证滚轮焊合件稳定转动。

轴承安装板3处可卡扣连接一个移动爬梯,在需要工作人员到达车顶部进行搬运货物或者卸货时,移动爬梯可以卡扣连接在所述轴承安装板上,便于工作人员的上下车劳动;不需要移动爬梯时,可将移动爬梯拆下,放在车内,减小占用空间。

另外,请参见图4,为使用更加便利,还可以将滚轮焊接件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成倒齿状凸纹8,轴承座上还安装有止逆挡板9,止逆挡板9可控地与滚轮焊接件1接触或分离,图中控制结构未示出,可采用常规调节位置组件来实现控制。当与滚轮焊接件1接触时止逆挡板9一端插入倒齿状凸纹8的凹槽内使滚轮焊接件1只能沿单一方向转动,转动过程中止逆挡板9会随着转动沿一个倒齿状凸纹 8的外边缘滑动然后滑入相邻的两倒齿之间的凹槽,由于倒齿结构导致止逆挡板无法反向滑动,起到止逆作用。当装载货物时,可以通过控制止逆挡板9与滚轮焊接件1接触,实现单向转动,防止货物在向车顶运输过程中下滑,当卸载货物时,控制止逆挡板9与滚轮焊接件1分离,实现双向转动,使货物顺利卸载。止逆挡板9材质可为略有弹性的钢板。

本实施例中车顶滚轮搭送装置使用304不锈钢制成,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并且强度高,符合车顶传输物品的需求。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