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8822阅读:8287来源:国知局
汽车坐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坐垫。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用品后市场的消费持续增高,汽车坐垫也成为有车一族的主要消费品,根据季节选择一套舒适,实用的汽车坐垫尤为重要。

由于现有的坐垫大多只有三层结构,软硬度不适宜而感到浑身酸痛,因此,有一套舒适的坐垫对驾驶员和乘坐者身体均极为重要,可消除其紧张疲劳,达到保健的目的,此外汽车坐垫的结构强度对使用寿命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透气且结构强度高的汽车坐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坐垫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上表层、弹性支撑层、海绵层和下底层,上表层包括网布部和置于网布部两侧的皮革部,弹性支撑层包括与上表层连接的上编织层、与海绵层连接的下编织层、置于上编织层和下编织层之间的若干弹性支承条,弹性支承条呈波浪状,弹性支撑条包括波峰和波谷,波峰与上编织层连接,波谷与下编织层连接,两相邻弹性支承条之间错位设置,海绵层上均布有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表层、弹性支撑层、海绵层和下底层的边沿可依次缝合连接,上表层的中部即网布部为与人体接触的部分,采用网布通过网孔增加上表层的透气性,皮革部增加美观性及上表层两侧的使用强度,上下编织层与弹性支承条之间可通过粘接或缝合的方式,增加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弹性支承条可以使用弹性橡胶条,弹性支承条为多根交错叠合,提高弹性支撑力,弹性支承条在坐垫本体内形成弹性空腔,提高坐垫本体的弹性透气性,更加舒适,海绵层可以进一步增加坐垫的舒适性,弹性立柱采用弹性橡胶柱,坐垫本体使用中,弹性橡胶柱受压时不会产生完全变形,弹性橡胶柱会对人体起到一定的抵触作用,从而也能起到按摩作用,提高坐垫本体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编织层和下编织层均包括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依次交替平行排布,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依次交替平行排布,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相互十字交织排布,上编织层和下编织层均包括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均为折线形,第一加强线置于相邻两第一纬线之间并与之连接,第二加强线置于相邻两第二纬线之间并与之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经线、第二经线可以增加上、下编织层的经向拉伸强度,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可以增加上、下编织层的纬向拉伸强度,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相互十字交织,具有交织点,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具连接与交织点上,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使上、下编织层形成三角形网孔,三角形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使上、下编织层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即提高汽车坐垫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布部上设有若干绒块,若干绒块均布于网布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绒块植入于网布部上,绒块的柔软性可以增加网布部表面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均布的方式,提高网布部表面的防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坐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坐垫实施例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坐垫实施例图1中上编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坐垫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坐垫本体包括依次叠合的上表层1、弹性支撑层2、海绵层3和下底层4,上表层1包括网布部5和置于网布部5两侧的皮革部6,弹性支撑层2包括与上表层1连接的上编织层7、与海绵层3连接的下编织层8、置于上编织层7和下编织层8之间的若干弹性支承条9,弹性支承条9呈波浪状,弹性支撑条包括波峰和波谷,波峰与上编织层7连接,波谷与下编织层8连接,两相邻弹性支承条9之间错位设置,海绵层3上均布有若干凹槽,凹槽内设有弹性立柱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表层1、弹性支撑层2、海绵层3和下底层4的边沿可依次缝合连接,上表层1的中部即网布部5为与人体接触的部分,采用网布通过网孔增加上表层1的透气性,皮革部6增加美观性及上表层1两侧的使用强度,上下编织层8与弹性支承条9之间可通过粘接或缝合的方式,增加三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弹性支承条9可以使用弹性橡胶条,弹性支承条9为多根交错叠合,提高弹性支撑力,弹性支承条9在坐垫本体内形成弹性空腔,提高坐垫本体的弹性透气性,更加舒适,海绵层3可以进一步增加坐垫的舒适性,弹性立柱10采用弹性橡胶柱,坐垫本体使用中,弹性橡胶柱受压时不会产生完全变形,弹性橡胶柱会对人体起到一定的抵触作用,从而也能起到按摩作用,提高坐垫本体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编织层7和下编织层8均包括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一纬线13和第二纬线14,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依次交替平行排布,第一纬线13和第二纬线14依次交替平行排布,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一纬线13和第二纬线14相互十字交织排布,上编织层7和下编织层8均包括第一加强线15和第二加强线16,第一加强线15和第二加强线16均为折线形,第一加强线15置于相邻两第一纬线13之间并与之连接,第二加强线16置于相邻两第二纬线14之间并与之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可以增加上、下编织层8的经向拉伸强度,第一纬线13和第二纬线14可以增加上、下编织层8的纬向拉伸强度,第一经线11、第二经线12、第一纬线13和第二纬线14相互十字交织,具有交织点,第一加强线15和第二加强线16具连接与交织点上,第一加强线15和第二加强线16使上、下编织层8形成三角形网孔,三角形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使上、下编织层8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即提高汽车坐垫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网布部5上设有若干绒块17,若干绒块17均布于网布部5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绒块17植入于网布部5上,绒块17的柔软性可以增加网布部5表面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均布的方式,提高网布部5表面的防滑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