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匹配车内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3348发布日期:2018-10-09 22:2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使用的遮阳伞,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进行自动匹配的车内遮阳伞。



背景技术:

遮阳板作为现在汽车遮阳消暑的必备物品,被广泛使用和接受,主要用于控制车内温度,保证汽车前座的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感,避免将车内空间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下。

但是现有的遮阳板都是通过在车窗上设置挂钩,将遮阳板固定在车窗上,由于车内空间的有限,造成使用时需要将挂钩进行固定,通常是采用吸盘等工具,这会直接影响到遮阳板的使用寿命,而另一种遮阳方式就是采用遮阳伞进行遮阳,例如专利:一种车内平面伞式遮阳挡(公开号为CN206394399U)中所公开的一种遮阳伞,采用伞状结构,提供收纳功能,有利于在车内进行展开和支撑,省去了吸盘挂钩等固定件,这样虽然可以节约空间,提高使用寿命,但每次使用都需要人工进行匹配,保证遮阳伞的面积与车窗匹配,才能够达到遮阳的效果,却也失去了使用便捷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匹配车内遮阳伞,旨在提供可以进行自动匹配的车窗,简化操作过程,节约车内空间,同时便于收纳,便于消费者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匹配车内遮阳伞,包括遮阳伞、匹配块和固定支撑杆;所述的遮阳伞为伞装结构,位于车内,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匹配块位于所述的遮阳伞的侧角处,与所述的遮阳伞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支撑杆与汽车内部相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遮阳伞包括伞面和伞骨,所述的伞面位于所述的伞骨的上方,与所述的伞骨固定连接;所述的伞骨位于所述的伞面的下方,与所述的伞面的四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伞面呈矩形外形,与汽车车窗相匹配,中心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伞骨包括固定支架、移动支架和移动块;所述的移动块位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上,与所述的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块位于所的固定支撑杆的内部,在所述的固定支撑杆上自由移动;所述的移动支架位于位于所述的固定支架上,与所述的固定支架铰链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数量一致,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的遮阳伞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支架横跨所述的伞面,围绕所述的伞面的中心均匀分布,一端与所述的伞面的四角铰链接,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杆的顶部铰链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支撑杆包括杆体、伺服电机和电源开关;所述的杆体贯穿所述的遮阳伞,顶部与所述的遮阳伞固定连接;所述的伺服电机位于所述的杆体内部,与所述的遮阳伞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杆体内自由移动;所述的电源开关位于所述的杆体上,与所述的杆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匹配块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遮阳伞的四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匹配块上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的电磁铁与所述的遮阳伞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铁上设置有连接电线,所述的连接电线沿着所述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匹配车内遮阳伞,通过冷电磁铁的外置与汽车车窗的框架进行自动匹配,不再需要人工调整伞面的位置,操作简单效果好,同时通过固定支撑杆和伞骨对遮阳伞进行收放,在不使用时可以直接收纳存储,不占用车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其中:1.遮阳伞、2.匹配块、3.固定支撑杆、4.伞面、5.伞骨、6.固定支架、7.移动支架、8.移动块、9.杆体、10.伺服电机、11.电源开关、12.电磁铁、13.连接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自匹配车内遮阳伞1,包括遮阳伞1、匹配块2和固定支撑杆3;所述的遮阳伞1为伞装结构,位于车内,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固定连接,作为遮阳的主体使用;所述的匹配块2位于所述的遮阳伞1的侧角处,与所述的遮阳伞1固定连接,用于匹配所述的伞面4,保证所述的伞面4可以与车窗自动配合;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与汽车内部相抵触,用于支撑所述的遮阳伞1。

进一步的,所述的遮阳伞1包括伞面4和伞骨5,所述的伞面4位于所述的伞骨5的上方,与所述的伞骨5固定连接,作为遮阳的主体使用;所述的伞骨5位于所述的伞面4的下方,与所述的伞面4的四角固定连接,用于支撑和收放所述的伞面4。

进一步的,所述的伞面4呈矩形外形,与汽车车窗相匹配,中心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固定连接,用于遮蔽汽车车窗,达到遮阳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的伞骨5包括固定支架6、移动支架7和移动块8;所述的固定支架6位于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上,与所述的移动块8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的移动支架7;所述的移动块8位于所的固定支撑杆3的内部,在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上自由移动,为所述的固定支架6提供移动动力和轨迹;所述的移动支架7位于位于所述的固定支架6上,与所述的固定支架6铰链接,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伞面4和固定支撑杆3铰链接,用于支撑所述的伞面4,为所述的伞面4提供扩张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支架6和移动支架7数量一致,均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的遮阳伞1内,保证所述的伞面4受力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支架7横跨所述的伞面4,围绕所述的伞面4的中心均匀分布,一端与所述的伞面4的四角铰链接,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杆3的顶部铰链接,用于为所述的伞面4提供支撑和移动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包括杆体9、伺服电机10和电源开关;所述的杆体9贯穿所述的遮阳伞1,顶部与所述的遮阳伞1固定连接,为所述的伺服电机10和移动块8提供移动轨道;所述的伺服电机10位于所述的杆体9内部,与所述的遮阳伞1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杆体9内自由移动,为所述的移动块8的移动提供动力;所述的电源开关位于所述的杆体9上,与所述的杆体9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的电磁铁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匹配块2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在所述的遮阳伞1的四角,为所述的伞面4提供微调。

进一步的,所述的匹配块2上设置有电磁铁12,所述的电磁铁12与所述的遮阳伞1固定连接,为微调提供吸附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磁铁12上设置有连接电线13,所述的连接电线13沿着所述的,利于控制所述的伞面4的吸附和收纳。

使用时,所述的固定支撑杆3固定在车厢内,使得所述的伞面4正对车窗,开启所述的伺服电机10,所述的伺服电机10带动所述的移动块8移动,所述的固定支架6将所述的移动支架7向上推送,所述的移动支架7带动所述的伞面4展开,所述的伞面4四角展开至车窗四角,此时打开所述的电源开关,通过所述的连接电线13向所述的电磁铁12,所述的电磁铁12通电吸附在车窗的框架上,由于车窗本身为玻璃的特质,所述的电磁铁12只能吸附在四周的框架上,因此所述的遮阳伞1就被自动吸附在车窗四周,另外由于所述的伞骨5支撑,再经过所述的电磁铁12的微调可以将所述的遮阳伞1自动匹配在车窗上,完成遮阳工作,不再需要人工手动调整。

使用完毕后,关闭所述的电源开关,所述的电磁铁12断电失去吸附力,此时所述的伺服电机10回复运动,带动所述的移动块8向下移动,对所述的伞面4进行收纳,完成后可以直接收取,不占用车内空间,操作简单方便。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