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及气悬浮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372发布日期:2018-06-05 20:56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及气悬浮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悬浮座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气悬浮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的商用车气悬浮座椅的阻尼可调已经越来越普及,有逐渐变为标准配置的趋势。但现在市场上所有商用车气悬浮座椅的阻尼可调机构都是采用通过拉线将档位控制开关与阻尼调整的扳把连接起来,档位开关分为几个机械档位,每按动一次对应一个固定位置,通过拉线也将改变阻尼调整扳把的位置,从而实现阻尼力的调整。

这种阻尼调整方法形式单一,必须通过外力介入进行被动调整,不能及时根据路况做出主动调整,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座椅的舒适性。而且由于是靠拉线来带动调整,经过长时间工作后,拉线会变长或断裂,从而影响调整效果或不能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该自动阻尼调节机构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只能进行手动的被动式调整,并且调整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装置、气囊、气源和阻尼器;

所述调节装置、气囊和气源之间通过管道接头相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阻尼器连接,用以实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

气囊受到的负载变化时,气囊及调节装置中的压力产生变化,使得调节装置输出端能够对阻尼器进行实时调节,以使阻尼器的阻尼伴随气囊受到的负载同步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为阻尼可调式阻尼器,其包括阻尼器本体以及与所述阻尼器本体连接的用于调节阻尼的控制杆。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气缸、推动杆、滑动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推动杆连接,所述推动杆远离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滑动块连接,所述滑动块还连接有所述阻尼器的控制杆。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块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推动杆远离活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滑动槽连接。

进一步地,气囊受到的负载增加时,气缸内压力增大,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所述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带动滑动块向推动杆运动方向摆动,所述滑动块带动阻尼器上的控制杆同向摆动,完成阻尼器阻尼力的增大调节;

气囊受到的负载减小时,气缸内压力减小,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收,拉动推动杆向气缸一侧运动,推动杆带动滑动块向推动杆运动方向摆动,滑动块带动阻尼器上的控制杆同向摆动,完成阻尼器阻尼力的减小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气源与管道接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用以接通或关闭气源。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阻尼器和气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悬浮座椅,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

所述自动阻尼调节机构与所述座椅本体连接,用以使座椅本体的任何状态均可以完成阻尼力的自动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本体包括上支撑框、下支撑框和剪刀叉机构,所述上支撑框和下支撑之间通过剪刀叉机构相连接,

所述剪刀叉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部通过轴铰接,所述自动阻尼调节机构中的阻尼器的固定端连接第一支撑板,其活动端连接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框上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与气囊顶部连接。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1、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装置、气囊、气源和阻尼器四部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2、当气囊收到负载变化时,能够快速通过调节装置对阻尼器的阻尼力进行调节,反应速度快。

3、相对于现有通过拉线将档位控制开关与阻尼调整的扳把连接的形式,本方案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能够及时做出主动调整,自动化程度高,且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悬浮座椅,应用有上述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在气囊受到的负载增加或减小时,通过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能够实现阻尼力的自动调节,保障座椅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中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气悬浮座椅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气悬浮座椅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调节装置;2-气囊;3-气源;4-阻尼器;5-管道接头;6-销轴;7-电磁阀;8-支架;11-气缸;12-推动杆;13-滑动块;41-阻尼器本体;42-控制杆;131-滑动槽;100-座椅本体;101-上支撑框;102-下支撑框;103-剪刀叉机构;104-第一支撑板;105-第二支撑板;106-承载板;200-自动阻尼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提供了一种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该机构包括:

调节装置1、气囊2、气源3和阻尼器4。

调节装置1、气囊2和气源3之间通过管道接头5相连通;气源3能够通过管道接头5分别为气囊2和调节装置1进行供气,以保障气囊2和调节装置1正常运行,同时,调节装置1和气囊2之间的气路相连通,气囊2内压力变化时,调节装置1中压力同步进行变化。

该调节装置1的输出端与阻尼器4连接,用以实时调整阻尼器4的阻尼。

优选地,本实施中采用的阻尼器4为目前通用的阻尼可调式阻尼器4,其包括阻尼器本体41以及与所述阻尼器本体41连接的用于调节阻尼的控制杆42。由于该阻尼器4为现有技术产品,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在对其结构和原理进行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当气囊2受到的负载变化时,气囊2及调节装置1中的压力产生变化,使得调节装置1输出端能够对阻尼器4(驱动阻尼器4的控制杆42)进行实时调节,以使阻尼器4的阻尼伴随气囊2受到的负载同步变化,以达到自动调节阻尼的目的。

下面对本实施中采用自动阻尼调节机构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的调节装置1包括气缸11、推动杆12和滑动块13。

气缸11的活塞杆与推动杆12连接,气缸11的活塞杆能够带动推动杆12沿着活塞杆伸缩运动的方向同步运动。

推动杆12远离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滑动块13连接,优选地,滑动块13上设有滑动槽131,推动杆12远离活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6与滑动槽131连接。推动杆12在气缸11的活塞杆带动下运动时,推动杆12上的销轴6沿滑动块13上的滑槽运动,进而实现同步带动滑动块13向推动杆12运动方向摆动。

并且,滑动块13还连接有所述阻尼器4的控制杆42。滑动块13在向推动杆12运动方向摆动的同时,该滑动块13还能够同步带动阻尼器4上的控制杆42同向摆动,完成阻尼器4阻尼力的调节。

优选地,气源3与管道接头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7,用以接通或关闭气源3。上述电磁阀7可以选择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两位两通常闭电磁阀7。在需要充气时,电磁阀7接通,气源3向气囊2及调节装置1的气缸11中进行充气,充气达到预设压力后,电磁阀7关闭,气源3停止向气囊2及调节装置1的气缸11中充气。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还包括支架8,该支架8用于固定阻尼器4和气缸11。该支架8能够使气缸11通过推动杆12、滑动块13控制阻尼器4的控制杆42,确保阻尼器4和气缸11的相对位置固定,进而实现稳定调节功能。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

当气囊2受到的负载增加时,由于气囊2和气缸11通过管路相连通,气缸11内压力同步增大,气缸11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所述推动杆12运动,推动杆12上的销轴6沿滑动块13上的滑槽运动,进而实现同步带动滑动块13向推动杆12运动方向摆动,同时,滑动块13带动阻尼器4上的控制杆42同向摆动,完成阻尼器4阻尼力的增大调节。

气囊2受到的负载减小时,由于气囊2和气缸11通过管路相连通,气缸11内压力减小,所述气缸11的活塞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收,拉动推动杆12向气缸11一侧运动,推动杆12带动滑动块13向推动杆12运动方向摆动,滑动块13带动阻尼器4上的控制杆42同向摆动,完成阻尼器4阻尼力的减小调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气缸11为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的气缸11,在其内部气压增加时,活塞杆伸出,在气缸11内压力小于气缸11内复位弹簧的拉力时,气缸11的活塞杆进行缩回动作,对于气缸1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具体以下优点:

1、自动阻尼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装置、气囊、气源和阻尼器四部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2、当气囊收到负载变化时,能够快速通过调节装置对阻尼器的阻尼力进行调节,反应速度快。

3、相对于现有通过拉线将档位控制开关与阻尼调整的扳把连接的形式,本方案提供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能够及时做出主动调整,自动化程度高,且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悬浮座椅,该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00以及如上实施例一的自动阻尼调节机构200;

所述自动阻尼调节机构200与所述座椅本体100连接,用以使座椅本体的任何状态均可以完成阻尼力的自动调节。

具体的:

座椅本体100包括上支撑框101、下支撑框102和剪刀叉机构103,上支撑框101和下支撑框102之间通过剪刀叉机构103相连接,在上支撑框101和下支撑框102两侧分别安装一个剪刀叉机构103,剪刀叉机构103伸展开时,上支撑框101上升,剪刀叉机构103伸折叠时,上支撑框101下降。

所述剪刀叉机构103包括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的中部通过轴铰接,在上支撑框101内侧设有上导槽,在下支撑框102内侧设有下导槽,第一支撑板104上端与上导槽铰接,第一支撑板104下端与下导槽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05上端与上导槽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105下端与下导槽铰接,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与上导槽或下导槽的滑动连接的位置设置于气悬浮座椅的同一侧。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在靠近座椅前方的位置与上导槽和下导槽铰接,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在靠近气悬浮座椅后方的位置与上导槽和下导槽滑动连接。

在气悬浮座椅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04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105的上部分别沿下导槽和上导槽向气悬浮座椅的前方滑动,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上端所在的平面上升,从而实现了气悬浮座椅的上升。

在气悬浮座椅下降过程中,第一支撑板104的下部和第二支撑板105的上部分别沿下导槽和上导槽向气悬浮座椅的后方滑动,第一支撑板104和第二支撑板105上端所在的平面下降,从而实现了气悬浮座椅的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座椅前方是指用户落座于气悬浮座椅后的用户的前方,该实施例的座椅后方是指用户落座于气悬浮座椅后的用户的后方。

所述自动阻尼调节机构中的阻尼器4的固定端连接第一支撑板104,其活动端连接第二支撑板105。

所述上支撑框101上安装有承载板106,所述承载板106与气囊2顶部连接。

在气囊2受到的负载增加或减小时,通过自动阻尼调节机构能够实现阻尼力的自动调节,保障座椅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