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12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合汽车空调使用的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根据发动机ECU的要求,驾驶员在打开A/C开关使用空调时,需要往ECU输入空调请求信号,用于提高发动机转速,提高功率输出。由于各发动机厂家的空调请求原理不同,需根据不同原理新出多种控制面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一种空调控制面板装置解决各发动机不同请求原理问题的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包括与发动机ECU连接的控制面板电路,所述控制面板电路包括A/C开关,所述A/C开关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之间连接有空调继电器,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A/C开关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入回路的一端与所述A/C开关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通过点火开关与电源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79引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79引脚之间连接有压力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入回路的一端与所述A/C开关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压力开关和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通过点火开关与电源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22引脚和K87引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包括与发动机ECU连接的控制面板电路,所述控制面板电路包括A/C开关,所述A/C开关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之间连接有空调继电器,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A/C开关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连接;增加空调继电器后,可用一种空调控制面板装置解决各发动机不同请求原理的问题,减少空调控制面板装置的种类,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汽车空调控制面板装置,包括与发动机ECU连接的控制面板电路,所述控制面板电路包括A/C开关,所述A/C开关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之间连接有空调继电器,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A/C开关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空调控制引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入回路的一端与所述A/C开关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通过点火开关与电源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79引脚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79引脚之间连接有压力开关。如图1所示的电路适合下述类型的发动机ECU:发动机ECU只需一路信号,K79针脚检测到低电压时,即为接收到空调请求信号。

如图1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按下A/C开关时,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接通,将发动机ECU的K79针脚与地接通,实现空调请求信号的输入。

如图2所示,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入回路的一端与所述A/C开关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压力开关和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通过点火开关与电源连接。所述空调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ECU的K22引脚和K87引脚连接。如图2所示的电路适合下述类型的发动机ECU:发动机ECU检测到K22针脚与K87针脚接通时,即接收到空调请求信号。

如图2所示电路的工作原理:空调继电器输出回路的一端接发动机ECU的K22针脚,一端接发动机ECU的K87针脚。当按下A/C开关时,空调继电器的输出回路接通,将发动机ECU的K22针脚与发动机ECU的K87针脚接通,实现空调请求信号的输入。

增加空调继电器后,可用一种空调控制面板装置解决各发动机不同请求原理的问题,减少空调控制面板装置的种类,节约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