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6587发布日期:2018-06-12 21:3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配套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重特大客车交通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营运客车整体安全性能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人民群众安全可靠出行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解决营运客车应急逃生能力不足的现状,尤其是作为客车重要逃生通道的安全门引道,必须强化其逃生的有效性,其决定因素就是安全门侧的乘客座椅。

目前国内外安全门侧的乘客座椅,普遍采用前翻座椅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引道前排乘客起身离座,用脚踩踏翻转开关,触发连杆机构运动,实现座椅靠背前翻让出安全门引道,见图1、图2。

该形式前翻座椅虽然能够让出超大的引道空间,但存在诸多弊端。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引道前排乘客起身操作,无法从最近的逃生处启动翻转操作。另外,翻转操纵须人为操作,需要乘客了解操作方法后实施,带有一定的实施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失去冷静的乘客会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包括设在座椅骨架上的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的一端通过设有复位弹簧的旋转件与座椅骨架连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坐垫在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为竖立状,坐垫可旋转的最大角度为85~95度;所述坐垫的底部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座椅设有并列连接的两个,在每个座椅的座椅骨架底部设有座椅脚。

优选的,所述座椅脚在两个座椅的座椅骨架底部各设有一个,所述座椅脚为镂空的金属结构。

优选的,所述并列连接的两个座椅朝外的一侧设有扶手,所述扶手通过设有复位弹簧的旋转件与靠背连接,所述扶手在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为竖立状,扶手可旋转的最大角度为85~95度。

优选的,所述座椅骨架的侧面设有遮挡座椅骨架及坐垫与座椅骨架连接处的侧装饰件。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矩弹簧。

优选的,所述靠背承载面的最上部为中间凹陷、两侧凸起的曲面状。

优选的,所述坐垫包括坐垫底盘和设于坐垫底盘之上的弹性填充垫,所述坐垫通过坐垫底盘连接座椅骨架。

优选的,所述弹性填充垫在靠近座椅骨架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坐垫长度的部分厚度逐渐减小呈坡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客车安全门引道处的前排避让安全门引道空间时,无须人工操作,仅需乘客离座即可,使安全门迅速畅通,增加了逃生的时效性。

2、坐垫和扶手在无人乘坐时都为竖立状态,可以提供更大的客车安全门通道空间,使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

3、靠背承载面的最上部为中间凹陷、两侧凸起的曲面状,可以让乘客睡眠时将头部靠在两侧的凸起上,提高休息质量,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4、靠垫底部的把手可以在坐垫竖立时供乘客抓扶上下车,也可供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时抓扶。

5、坐垫的弹性填充垫在靠近座椅骨架端的厚度减小呈坡形,方便乘客乘坐时臀部靠后倚靠,同时使坐垫竖起过程中其下端伸入旋转轴与靠垫之间的缝隙的阻力小,方便坐垫快速恢复竖立状。

6、座椅中所有机构均隐藏在座椅本体内,无多余机械结构影响乘客乘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前翻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前翻座椅的后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座椅并列连接的正视图。

图中标注:1、扶手,2、坐垫,3、侧装饰件,4、座椅骨架,5、座椅脚,6、旋转件,7、靠背,8、把手,9、连杆机构,10、翻转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一种坐垫自动翻转的乘客座椅,包括设在座椅骨架4上的坐垫2和靠背7,坐垫2的一端通过设有复位弹簧的旋转件6与座椅骨架4连接,另一端悬空;坐垫2在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为竖立状,坐垫2可旋转的最大角度为85~95度,可供乘客向下旋转乘坐,当乘客起身时,坐垫2自动向上旋转恢复到竖立状;坐垫2的底部设有把手8,可以在坐垫2竖立时供乘客抓扶上下车,也可供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时抓扶。

如图4所示,座椅设有并列连接的两个,在每个座椅的座椅骨架4底部设有座椅脚5。在本实施例中,座椅脚5在两个座椅的座椅骨架4底部各设有一个,座椅脚5为镂空的金属结构。

并列连接的两个座椅朝外的一侧设有扶手1,设有扶手1的一侧是朝向客车走廊的一侧。扶手1通过设有复位弹簧的旋转件6与靠背7连接,扶手1在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为竖立状,扶手1可旋转的最大角度为85~95度,可供乘客向下旋转倚靠,当不用时扶手1自动向上旋转恢复竖立状。

坐垫2和扶手1在无人乘坐时都为竖立状态,可以提供更大的客车安全门通道空间,使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

座椅骨架4的侧面设有遮挡座椅骨架4及坐垫2与座椅骨架4连接处的侧装饰件3,提高座椅美观性的同时对坐垫2的旋转机构也具有保护作用。

本实例中复位弹簧为扭矩弹簧,旋转件为旋转轴,也采用其他旋转件结构和复位弹簧。

靠背7整个承载面根据人体颈部及背部的线条设有曲线型的凸面和凹面,承载面的最上部为中间凹陷、两侧凸起的曲面状,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

坐垫2包括坐垫底盘和设于坐垫底盘之上的弹性填充垫,坐垫2通过坐垫底盘连接座椅骨架4。弹性填充垫在靠近座椅骨架4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坐垫2长度的部分厚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坡面,方便乘客乘坐时臀部靠后倚靠,同时使坐垫2竖起过程中其下端伸入旋转轴与靠垫之间的缝隙的阻力小,方便坐垫2快速恢复竖立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