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灯角灯和近光同步调光的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396发布日期:2018-08-04 14:12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大灯角灯和近光同步调光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在中国发展越来越迅速,汽车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汽车集团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汽车零部件也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理念,汽车车灯在传统结构和功能分布上客户也给予新要求和新造型。尤其是角灯的使用,能够明显改善夜间行驶时的照明范围,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野,提高行驶安全。现较为常见的角灯设计为独立单元,独立调节或不能调节。角灯的使用是基于近光照明打开时来扩展驾驶视野。现有常见的角灯设计不能和近光调节时照明边界相呼应,无法达到更完美的视觉和视野效果。鉴于上述问题,设计新的结构用于实现角灯和近光同步调节已是汽车行业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大灯角灯和近光同步调光的调节机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近光水平调节螺杆可带动近光水平调节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水平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近光模组的水平手动调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套筒可带动角灯补偿调节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角灯竖直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补偿调节,实现和近光模组相对位置的一致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竖直同步调节螺杆,可带动电调电机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电调电机以及同步调节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竖直调节点和角灯竖直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和近光模组竖直手动同步调节;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大灯角灯和近光同步调光的调节机构,包括有近光模组、角灯模组、竖直调节机构和近光水平调节机构,所述近光模组连接在角灯模组右侧;所述角灯模组左侧后部为角灯竖直调节点,竖直调节机构的一端连接在角灯竖直调节点后侧;所述近光模组左部后侧为近光竖直调节点,竖直调节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在近光竖直调节点后侧;所述近光模组右侧为近光水平调节点,近光水平调节机构连接在近光水平调节点右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近光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有连接在近光水平调节点右侧的近光水平调节支架,近光水平调节支架后端右侧通过第一弹簧夹片齿合安装有近光水平调节螺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有设置在近光竖直调节点和角灯竖直调节点后侧的同步调节支架,同步调节支架左部后侧通过第二弹簧夹片齿合安装有角灯补偿调节螺杆,角灯补偿调节螺杆前端与角灯竖直调节点连接,角灯补偿调节螺杆后端连接有调节套筒;同步调节支架前部右端连接在近光竖直调节点上;同步调节支架后侧连接有电调电机,电调电机左侧为电调电机支架,电调电机支架左侧通过第三弹簧夹片齿合安装有竖直同步调节螺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套筒后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电调电机后侧设置有电机线束卡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近光水平调节螺杆可带动近光水平调节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水平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近光模组的水平手动调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套筒可带动角灯补偿调节螺杆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角灯竖直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补偿调节,实现和近光模组相对位置的一致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竖直同步调节螺杆,可带动电调电机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电调电机以及同步调节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竖直调节点和角灯竖直调节点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和近光模组竖直手动同步调节;也可通过电调电机带动带动同步调节支架向前或向后运动,实现角灯模组和近光模组竖直电动同步调节。

通过同步调节支架实现近光和角灯无差异同步调节,使光学表现更直接,两个光学模组匹配度更好;避免了非同步调节产生的光学不匹配、光型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近光模组,2-角灯模组,3-竖直调节机构,4-近光水平调节机构,5-角灯竖直调节点,6-近光竖直调节点,7-近光水平调节点,8-近光水平调节支架,9-第一弹簧夹片,10-近光水平调节螺杆,11-同步调节支架,12-第二弹簧夹片,13-角灯补偿调节螺杆,14-调节套筒,15-电调电机,16-电调电机支架,17-第三弹簧夹片,18-竖直同步调节螺杆,19-密封圈,20-电机线束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大灯角灯和近光同步调光的调节机构,包括有近光模组1、角灯模组2、竖直调节机构3和近光水平调节机构4,所述近光模组1连接在角灯模组2右侧;所述角灯模组2左侧后部为角灯竖直调节点5,竖直调节机构3的一端连接在角灯竖直调节点5后侧;所述近光模组1左部后侧为近光竖直调节点6,竖直调节机构3的另一端连接在近光竖直调节点6后侧;所述近光模组1右侧为近光水平调节点7,近光水平调节机构4连接在近光水平调节点7右侧。所述近光水平调节机构4包括有连接在近光水平调节点7右侧的近光水平调节支架8,近光水平调节支架8后端右侧通过第一弹簧夹片9齿合安装有近光水平调节螺杆10。所述竖直调节机构3包括有设置在近光竖直调节点6和角灯竖直调节点5后侧的同步调节支架11,同步调节支架11左部后侧通过第二弹簧夹片12齿合安装有角灯补偿调节螺杆13,角灯补偿调节螺杆13前端与角灯竖直调节点5连接,角灯补偿调节螺杆13后端连接有调节套筒14;同步调节支架11前部右端连接在近光竖直调节点6上;同步调节支架11后侧连接有电调电机15,电调电机15左侧为电调电机支架16,电调电机支架16左侧通过第三弹簧夹片17齿合安装有竖直同步调节螺杆18。所述调节套筒14后端设置有密封圈19;所述电调电机15后侧设置有电机线束卡片20。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近光水平调节螺杆10可带动近光水平调节支架8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水平调节点7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近光模组1的水平手动调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套筒14可带动角灯补偿调节螺杆1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角灯竖直调节点5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2补偿调节,实现和近光模组1相对位置的一致性;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竖直同步调节螺杆18,可带动电调电机支架16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电调电机15以及同步调节支架11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带动近光竖直调节点6和角灯竖直调节点5向前或向后运动,进而实现角灯模组2和近光模组1竖直手动同步调节;也可通过电调电机15带动带动同步调节支架11向前或向后运动,实现角灯模组2和近光模组1竖直电动同步调节。

通过同步调节支架11实现近光和角灯无差异同步调节,使光学表现更直接,两个光学模组匹配度更好;避免了非同步调节产生的光学不匹配、光型不好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