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088发布日期:2018-10-23 20: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清洗液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公知有出于使附着到车辆的前玻璃的霜融化等目的而向前玻璃等喷射的清洗液。在车辆等搭载有对该清洗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日本特开2012-144194号公报中记载有有底筒状的清洗液的加温装置。该加温装置具备:保温贮热水室,其用于收纳清洗液;和小型加热室,其设置到保温贮热水室的内部。在小型加热室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电式加热器。在小型加热室的内部收纳有圆板状的可动式节流盖,在该可动式节流盖形成有圆形的中心孔。

在日本实开平4-11175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车辆窗玻璃清洗装置,该车辆窗玻璃清洗装置具备:罐,其收纳清洗液;中间罐,其经由送液管路与罐连接起来;以及喷射喷嘴,其将收纳到中间罐的清洗液向汽车的窗玻璃喷射。在该车辆窗玻璃清洗装置中,在中间罐的内部装入有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对清洗液进行加热。另外,3张有孔挡板沿着上下排列在中间罐的内部的电加热器的上方。有孔挡板是为了防止在中间罐内产生的急剧的对流而设置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1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4-111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前述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中,通过在收纳清洗液的容器内设置有有孔挡板,抑制被电加热器升温后的清洗液的急剧的上升,能够抑制有孔挡板的上侧的对流。然而,在前述的公报的车辆窗玻璃清洗装置中,3张有孔挡板沿着上下并列设置,因此,存在清洗液的压力损失较大这样的问题。在清洗液的压力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向容器的外部流出的清洗液的压力变小,因此,可能产生从喷射喷嘴喷射的清洗液的位置会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的有孔挡板中,在有孔挡板的孔部的位置偏离的情况下,由于在孔部通过的清洗液的流动偏离,在有孔挡板的上侧易于产生清洗液的搅拌。若在有孔挡板的上侧产生搅拌,则加热后的清洗液会被搅拌,因此,无法从容器仅流出充分地加热后的清洗液。因而,可能产生向容器外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公开对如下清洗液的加热装置进行说明,该清洗液的加热装置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并且抑制向容器外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具备:容器,其收纳清洗液;分隔构件,其将清洗液的收纳空间沿上下分隔开;流入部,其使清洗液向被分隔构件分隔开的收纳空间的下侧流入;流出部,其设置于被分隔构件分隔开的收纳空间的上侧,供清洗液从容器内流出;以及加热部,其位于收纳空间,在分隔构件上,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有使清洗液从收纳空间的下侧朝向上侧流通的多个孔部。

该清洗液的加热装置具备:分隔构件,其将容器的内部中的清洗液的收纳空间沿上下分隔开;和流入部,其使清洗液向被分隔构件分隔开的收纳空间的下侧流入。因而,流入到收纳空间的清洗液从下侧碰到分隔构件。能够利用分隔构件抑制急剧的清洗液的上升,能够使清洗液慢慢上升。另外,在分隔构件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有使清洗液从下侧向上侧流通的多个孔部。因而,清洗液从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的多个孔部的各个孔部上升。因而,能够使清洗液顺利地上升,并且,能够使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减少。另外,清洗液从分隔构件大致均等地慢慢上升,因此,能够使得在分隔构件的上侧难以产生搅拌。而且,供清洗液流出的流出部设置于分隔构件的上侧。因而,能够使充分地加热后的清洗液从流出部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向容器外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而且,收纳空间的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被分隔构件分隔开,因此,能够使热难以向下侧的部分释放。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从流出部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孔部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的合计比流入部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大。在该情况下,清洗液更顺利地从多个孔部上升,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减少清洗液的压力损失。

另外,也可以是,分隔构件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在该情况下,多个第1突起从分隔构件向下侧突出。因而,通过所流入的清洗液从下方向多个第1突起流入,能够在分隔构件的下侧搅拌清洗液。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来自分隔构件的清洗液的急剧的上升,并且,使来自分隔构件的清洗液的上升更均匀。

另外,也可以是,分隔构件在与流入部相对的位置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第2突起。在该情况下,流入到容器内的清洗液向第2突起流入,能够利用第2突起使清洗液的流动分散。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来自分隔构件的清洗液的急剧的上升,能够使清洗液从分隔构件均匀地且慢慢地上升。而且,通过所流入的清洗液被分散,能够使清洗液相对于分隔构件的流入压力降低。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伴随着清洗液的流入而产生的分隔构件的振动。

另外,也可以是,分隔构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分隔构件容易地挠曲,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分隔构件向容器内部的配置。

另外,也可以是,分隔构件具有从分隔构件的外缘向内侧延伸的狭缝。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分隔构件更加容易地挠曲,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分隔构件向容器内部的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并且,抑制向容器外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清洗液的供给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3的(a)是从上方观察分隔构件的立体图。图3的(b)是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4的(a)是从下方观察分隔构件的立体图。图4的(b)是分隔构件的仰视图。

图5是将图2的分隔构件放大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1适用到汽车的清洗液的供给系统S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使加热装置1的图示简单化。如图1所示,清洗液的供给系统S具备:加热装置1;清洗液罐2,其积存清洗液;清洗液泵3,其设置到清洗液罐2的出口侧;以及清洗液喷嘴4,其与汽车的前窗玻璃相对地设置。

加热装置1设置于清洗液泵3与清洗液喷嘴4之间。在清洗液泵3和加热装置1连接有操作部5。该操作部5是由汽车的驾驶员等进行操作的部位,通过对操作部5进行操作,清洗液泵3工作。

加热装置1和清洗液罐2经由第1管路6连接起来。在第1管路6配置有清洗液泵3。加热装置1和清洗液喷嘴4经由第2管路7连接起来。在第2管路7设置有对收纳到加热装置1的内部的收纳空间A的清洗液赋予压力的防倒流阀8。防倒流阀8具有:外壳8a;球8b,其对第2管路7的端部进行封堵;以及弹簧8c,其以预定的按压力将球8b向第2管路7侧按压。球8b和弹簧8c收纳于外壳8a的内部。在供给系统S中,通过使清洗液泵3的喷出压力超过由防倒流阀8带来的按压力,清洗液从清洗液喷嘴4喷出。

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将以底部11g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的有底圆筒状的容器11设置为外观结构。容器11包括:有底圆筒状的罩11a;发泡壳体11b,其配置到罩11a的内侧;以及内侧容器11c,其配置到发泡壳体11b的内侧。

罩11a由例如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构成。在罩11a的外侧固定有使加热装置1固定于汽车的内部的4个托架11d。该托架11d也可以是PP制的。内侧容器11c与热水瓶同样具有隔着真空层的双层构造。利用该双层构造的绝热效果,收纳到内侧容器11c内部的收纳空间A的清洗液被保温。

发泡壳体11b具有使容器11的开口部11e封闭的盖部11f。流入管12、第1流出管13a以及第2流出管13b与配线15沿着上下穿过盖部11f。清洗液从流入管12向收纳空间A流入,经由第2流出管13b和第1流出管13a从收纳空间A流出。配置到容器11内的棒状的加热器14与配线15电连接。配线15以沿着例如容器11的中心轴线L的方式穿过。

在收纳空间A中设置有控制电路16、盖17、衬垫18、以及导流器20(分隔构件)。控制电路16设置于配线15的上端与加热器14之间。在盖17安装有流入管12的上端和第1流出管13a的上端。衬垫18设置于盖17的上侧,导流器20将收纳空间A沿上下分隔开。导流器20作为清洗液的导流板发挥功能。

流入管12与第1管路6连接,清洗液从流入管12向容器11内流入。流入管12、第1流出管13a以及第2流出管13b例如是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制的。流入管12、第1流出管13a以及第2流出管13b的内径例如均是5.0mm。

盖17具备供流入管12的上端连接的第1筒状部17a,第1筒状部17a的上端设为清洗液向收纳空间A流入的流入部17b。流入部17b的内径是例如5.0mm。流入部17b设置于比导流器20靠下方的位置。

盖17设为沿着径向具有台阶的带台阶的圆环状。盖17具备:前述的第1筒状部17a和流入部17b、第2筒状部17c、外缘部17d、外周部17e、以及贯穿部17f。流出管13a、13b与第2筒状部17c连接。外缘部17d沿着上下与发泡壳体11b卡合。外周部17e从外缘部17d沿着发泡壳体11b向下方延伸,加热器14贯穿贯穿部17f。衬垫18以覆盖盖17的第1筒状部17a、第2筒状部17c以及贯穿部17f的上侧的方式配置。衬垫18是为了确保第1筒状部17a、第2筒状部17c以及贯穿部17f的液密性而设置的。

第1流出管13a与第2管路7连接,清洗液从第1流出管13a向容器11外流出。第1流出管13a的上端与盖17的第2筒状部17c连接,在第2筒状部17c的上侧连接有第2流出管13b。第2流出管13b从第2筒状部17c穿过导流器20而向比导流器20靠上方的位置延伸。

第2流出管13b的上端设为清洗液从收纳空间A流出的流出部13c。在上端具有流出部13c的第2流出管13b的上侧部13d朝向中心轴线L倾斜地弯曲。流出部13c设置于例如加热器14的正上方、即中心轴线L上。通过如此地将流出部13c配置于加热器14的正上方,能够使升温后的清洗液可靠地流出。另外,由于流出部13c而清洗液被收纳到水位H。流出部13c位于收纳空间A内的清洗液的体积成为收纳空间A的容积的90%以下的部位。

加热器14从控制电路16向上方延伸,例如沿着容器11的中心轴线L配置。通过加热器14如此地沿着中心轴线L配置,能够使清洗液的温度分布的偏离降低。加热器14与第2流出管13b同样地穿过导流器20而延伸到比导流器20靠上方的位置。

加热器14对位于导流器20的上侧的清洗液进行加热。即、加热器14的加热部14a仅配置于导流器20的上侧。具体而言,加热器14的设置有电热丝的部位设为加热部14a,加热部14a的位于下侧的没有设置电热丝的部位设为非加热部14b。另外,在加热器14安装有将第2流出管13b和加热器14连结的多个夹具,利用该夹具使第2流出管13b的位置稳定。该夹具是例如SUS制的。

盖17的下部、加热器14的下端、流入管12的上端、以及第1流出管13a的上端被由例如2液粘接剂构成的灌封部P粘接固定于盖部11f的上部。另外,在从下方观察加热装置1的情况下,流入管12和第1流出管13a配置于相对于中心轴线L彼此对称的位置。通过如此地将流入管12和第1流出管13a配置于彼此对称的位置,在将对半的构件对接来制造容器11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该容器11的制造。

导流器20以与内侧容器11c的内壁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导流器20形成为圆板状。导流器20具有:上表面20a,其在收纳空间A中朝向上侧;下表面20b,其位于上表面20a的相反侧;以及圆形状的外缘20c。导流器2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是例如用手可使其挠曲的材料,可列举出橡胶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流器20是EPDM制的。

导流器20具备向下方突出的管状的加热器贯穿部21。加热器贯穿部21具有:倾斜筒部21a,其随着远离下表面20b而缩径;和圆筒部21b,其从倾斜筒部21a的最缩径的部位沿着中心轴线L向下方延伸。圆筒部21b的内径成为比加热器14的外径稍小的程度。因而,通过将加热器14压入圆筒部21b,能够利用导流器20可靠地保持加热器14。另外,导流器20具有在使第2流出管13b贯穿了的状态下保持该第2流出管13b的圆形的管保持孔22。

图3的(a)是从上表面20a侧观察导流器20的立体图,图3的(b)是导流器20的俯视图。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导流器20具有多个孔部23,各孔部23上下贯通导流器20。孔部23是为了使清洗液通向上方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23的个数是50。孔部23成为例如圆形,各孔部23的直径是2.0mm。另外,如前所述,清洗液所流入的流入部17b的内径是5.0mm。因而,50个孔部23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的合计比流入部17b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大。

多个孔部23在导流器20上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多个孔部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表示以清洗液从孔部呈面状上升的方式在导流器20没有遗漏地配置有孔部的状态。“多个孔部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包括:例如,多个孔部以相对于导流器的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式配置的状态、或多个孔部呈同心圆状分散地配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孔部23呈格子状分散地配置。

导流器20具有从外缘20c向导流器20的径向内侧呈直线状延伸的狭缝24。导流器20具有例如4个狭缝24,4个狭缝24相对于中心20d形成为放射状。4个狭缝24沿着导流器20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各狭缝24的长度设为例如导流器20的半径的1/3左右。

图4的(a)是从下表面20b侧观察导流器20的立体图,图4的(b)是导流器20的仰视图。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导流器20具备:多个第1突起25,其从下表面20b突出;和1个第2突起26,其从下表面20b比第1突起25高地突出。

各第1突起25例如在俯视时成为直径是1.5mm的圆形状,从下表面20b呈U字状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突起25的个数是65。多个第1突起25在下表面20b中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在此,“第1突起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表示第1突起没有遗漏地配置到导流器的下表面的状态。“第1突起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包括:例如,多个第1突起以相对于导流器的中心相互对称的方式配置的状态、或多个第1突起呈同心圆状分散地配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突起25呈格子状分散地配置。各第1突起25配置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孔部23的中间位置。另外,各第1突起25位于在俯视时配置成正方形形状、并且彼此相邻的4个孔部23的中心。

第2突起26配置于一个狭缝24与加热器贯穿部21之间。如图2和图5所示,第2突起26包括:弯曲地形成的顶部26a;和曲面部26b,其从顶部26a弯曲成沿着下表面20b。第2突起26配置于与清洗液的流入部17b相对的位置。通过第2突起26如此地具有顶部26a和曲面部26b,能够使来自流入部17b的清洗液以沿着下表面20b的方式分散。另外,俯视时的第2突起26的直径和流入部17b的内径大致一致,因此,能够使来自流入部17b的清洗液效率良好地分散。

导流器20的厚度在中心20d附近变厚,从中心20d越朝向外缘20c变得越薄。具体而言,导流器20具有:环状的薄壁部27,其位于径向外侧;环状的锥形部28,其从薄壁部2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中心20d逐渐变厚;以及环状的厚壁部29,其位于锥形部28的径向内侧。前述的狭缝24形成于薄壁部27和锥形部28。另外,加热器贯穿部21形成于厚壁部29,管保持孔22配置于跨锥形部28和厚壁部29的位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加热装置1具备:导流器20,其将容器11的内部中的清洗液的收纳空间A沿上下分隔开;和流入部17b,其使清洗液向被导流器20分隔开的收纳空间A的下侧流入。因而,流入到收纳空间A的清洗液从下侧碰到导流器20。能够利用导流器20抑制急剧的清洗液的上升,能够使清洗液慢慢上升。

另外,在导流器20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有使清洗液从下侧向上侧流通的多个孔部23。因而,清洗液从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的多个孔部23的各个孔部上升。因而,能够使清洗液顺利地上升,并且,能够使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减少。另外,清洗液从导流器20大致均等地慢慢上升,因此,能够使得在导流器20的上侧难以产生搅拌。

而且,加热清洗液的加热器14的加热部14a设置于导流器20的上侧。因而,通过加热部14a对从导流器20大致均等地慢慢上升的清洗液进行加热,能够充分地进行清洗液的加热。因而,能够使被充分地加热后的清洗液从流出部13c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向容器11的外部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另外,收纳空间A的上侧的部分和下侧的部分被导流器20分隔开,因此,能够使加热部14a的热难以向下侧的部分逃逸。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从流出部13c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另外,多个孔部23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的合计比流入部17b中的清洗液的流路截面积大。因而,清洗液从多个孔部23更顺利地上升,因此,能够使清洗液的压力损失更可靠地减少。

另外,导流器20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25。因而,多个第1突起25从导流器20向下侧突出。因而,通过所流入的清洗液从下方向多个第1突起25流入,能够在导流器20的下侧使清洗液搅拌。因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来自导流器20的清洗液的急剧的上升,并且使来自导流器20的清洗液的上升更均匀。

另外,导流器20在与流入部17b相对的位置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第2突起26。因而,流入到容器11内的清洗液向第2突起26流入,因此,能够利用第2突起26使清洗液的流动分散。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来自导流器20的清洗液的急剧的上升,能够使清洗液从导流器20均匀地且慢慢地上升。而且,所流入的清洗液被分散,从而能够使清洗液相对于导流器20的流入压力降低。因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伴随着清洗液的流入而产生的导流器20的振动。

另外,导流器20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因而,能够使导流器20容易地挠曲,因此,在加热装置1的制造时或维护时等,能够容易地进行导流器20向容器11内部的配置。

另外,导流器20具有从导流器20的外缘20c向内侧延伸的狭缝24。因而,能够使导流器20更加容易地挠曲,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导流器20向容器11内部的配置。

而且,多个第1突起25在下表面20b上分散地配置。通过多个第1突起25如此地分散地配置,能够更加促进导流器20的下方的清洗液的搅拌。因而,能够使来自导流器20的清洗液的上升流更加均匀,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从容器11排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另外,第1突起25配置于两个孔部23的中间位置,而且,第1突起25配置于呈正方形形状配置的4个孔部23的中心位置。因而,能够仅使被第1突起25充分地搅拌后的清洗液通过孔部23。

另外,导流器20由EPDM构成。因而,导流器20柔软,并且,能够将导流器20的材料设为可经得住醇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的材料。

另外,在导流器20中,多个狭缝24从外缘20c向径向内侧延伸。因而,能够以形成有狭缝24的部分为界而使导流器20易于挠曲,因此,能够提高导流器20向容器11内的插入性。

另外,导流器20具备:薄壁部27,其设置到径向外侧;和厚壁部29,其设置到径向内侧,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薄。因而,能够使导流器20的外侧的部分易于挠曲,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导流器20相对于容器11的插入性。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6一边对第2实施方式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31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中,容器11的开口部11e朝向下方,但在加热装置31中,容器41的开口部41e朝向横向这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另外,清洗液的流入区域42a、导流器50、以及第2流出管43b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以下,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流入区域42a设置于导流器50的下方。在导流器50安装有固定构件55,导流器50被该固定构件55固定于收纳空间A。另外,导流器50具有:内部区域51,其与盖17的第1筒状部17a连通;多个流入部52,其设置到内部区域51的下部;以及孔部53,其在俯视时位于流入部52的外侧。孔部53是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孔部23的部位。因而,与孔部23同样地,多个孔部53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

另外,加热器14设置于被导流器50分隔开的收纳空间A的上侧,加热器14的加热部14a位于该收纳空间A的上侧。另外,第2流出管43b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2流出管13b同样地与第2筒状部17c连接起来。第2流出管43b具备向上方突出的分支部43c,该分支部43c的上端设为清洗液的流出部43d。流出部43d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位于收纳空间A的清洗液的体积成为收纳空间A的容积的90%以下的部位。

加热装置31具备嵌入供清洗液流入的第1筒状部17a和供清洗液流出的第2筒状部17c的绝热材料54。绝热材料54是例如发泡苯乙烯等发泡材料。绝热材料54在容器41的内侧面以包围盖17的第1筒状部17a和第2筒状部17c的方式配置。通过如此地在容器41的清洗液的出入口附近配置绝热材料54,能够抑制清洗液的热从容器41的出入口附近释放。

以上,第2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31具备:导流器50,其将容器41的内部中的清洗液的收纳空间A沿上下分隔开;和流入部52,其使清洗液向被导流器50分隔开的收纳空间A的下侧流入。因而,所流入的清洗液从下方碰到导流器50,因此,能够利用导流器50来抑制急剧的清洗液的上升,能够使清洗液慢慢上升。另外,在导流器50大致均等地分散配置有使清洗液从下侧向上侧流通的多个孔部53。因而,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变更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主旨的范围内变形,或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即、本公开能够在不变更各权利要求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变形。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容器11具备罩11a、发泡壳体11b以及内侧容器11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收纳清洗液的容器的结构并不限于具有罩11a和发泡壳体11b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对于流入管12、第1流出管13a以及第2流出管13b的配置形态、个数以及大小,也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沿着中心轴线L延伸的棒状的加热器14进行了说明。然而,加热器的形状、大小以及配置形态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导流器20的下侧配置加热器14的加热部14a。而且,对于配线15、控制电路16、盖17以及衬垫18的形状、大小、配置位置以及个数,也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收纳空间A分隔开的分隔构件,说明了导流器20。然而,对于分隔构件的形状、大小、材料以及配置形态,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而且,对于在分隔构件形成的孔部、狭缝、第1突起以及第2突起的形状、大小、个数以及配置形态,也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导流器20,能够适当变更。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加热装置1配置于具备清洗液罐2、清洗液泵3、清洗液喷嘴4以及操作部5的供给系统S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的清洗液的加热装置并不限于供给系统S,能够适用于各种清洗液的供给系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清洗液的压力损失,并且抑制向容器外流出的清洗液的温度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

1、31、加热装置;2、清洗液罐;3、清洗液泵;4、清洗液喷嘴;5、操作部;6、第1管路;7、第2管路;8、防倒流阀;8a、外壳;8b、球;8c、弹簧;11、41、容器;11a、罩;11b、发泡壳体;11c、内侧容器;11d、托架;11e,41e、开口部;11f、盖部;11g、底部;12、流入管;13a、第1流出管;13b、43b、第2流出管;13c、43d、流出部;13d、上侧部;14、加热器;14a、加热部;14b、非加热部;15、配线;16、控制电路;17、盖;17a、第1筒状部;17b、52、流入部;17c、第2筒状部;17d、外缘部;17e、外周部;17f、贯穿部;18、衬垫;20、50、导流器(分隔构件);20a、上表面;20b、下表面;20c、外缘;20d、中心;21、加热器贯穿部;21a、倾斜筒部;21b、圆筒部;22、管保持孔;23、53、孔部;24、狭缝;25、第1突起;26、第2突起;27、薄壁部;28、锥形部;29、厚壁部;42a、流入区域;43c、分支部;51、内部区域;54、绝热材料;55、固定构件;A、收纳空间;L、中心轴线;P、灌封部;S、供给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