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动混合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3364发布日期:2018-10-12 22:1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出现油气混合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油、气动汽车压力罐的储能有限,续航里程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电、气动混合汽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两个主驱动轮、两个副驱动轮,车体上固定压力罐,压力罐通过气管连通气压马达,气压马达连接主驱动轮;气管上串联至少一个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密封壳,密封壳内穿设中空的通气轴,通气轴的两端都延伸出密封壳,上游的端部通过旋转密封连通入口气管,入口气管连通上游的气管,通气轴的下游的端部固定实心的旋转轴;通气轴的中部为分气室,分气室在通气轴的径向方向固定多个喷气嘴,喷气嘴为中空的弧形,从入口气管到喷气嘴的喷气端的气路畅通;密封壳设有出口气管,出口气管连通下游的气管;通气轴的两端都通过轴承与密封壳固定;旋转轴连接发电机,发电机电连接电池,电池电连接压力罐的充气部件。

喷气嘴的管径从分气室到喷气端逐渐变细。

喷气嘴设有三个。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在气压传送的线路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发电装置,其上游的气压为x个大气压,经过发电后输出的气压仍然大于y个大气压,不影响对下游的压力缓冲罐的供给,同时,产生了新的电能,该能量能给气源补充气压,增大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发电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一种电、气动混合汽车,包括车体10,车体10上设有两个主驱动轮11、两个副驱动轮12,车体10上固定压力罐22,压力罐22通过气管24连通气压马达30,气压马达30连接主驱动轮11。

气管24上串联至少一个发电装置。

参见图2,发电装置包括密封壳50,密封壳50内穿设中空的通气轴51,通气轴51的两端都延伸出密封壳50,上游的端部通过旋转密封54连通入口气管61,入口气管61连通上游的气管24,通气轴51的下游的端部固定实心的旋转轴52。

通气轴51的中部为分气室,分气室在通气轴51的径向方向固定多个喷气嘴53,喷气嘴53为中空的弧形,从入口气管61到喷气嘴53的喷气端56的气路畅通,入口气管61连通下游的气管24。

密封壳50设有出口气管62,出口气管62连通下游的气管24。

通气轴51的两端都通过轴承55与密封壳50固定。

旋转轴52连接发电机20,发电机20电连接电池21,电池21电连接压力罐22的充气部件23。

电池21电连接驱动电机28,驱动电机28连接副驱动轮12。

其工作原理为:

为了使汽车有较远的续航里程,刚刚开始出发时压力罐22的压力较大,一比如为x个大气压(压力罐的最大承受值),随着汽车行驶的消耗,在其小于y个大气压(维持汽车正常行驶的极限值)时,汽车的行驶会受到影响。就是说,即使输送到气压马达30的为y个大气压,也不影响汽车的行驶。刚刚开始时,压力罐22的供给的压力为x个大气压,此时的能量不收集就会浪费。

本发明在该时段就可以实现回收,具体为:

刚刚开始时,压力罐22的压力较大,进入入口气管61的气压为x个大气压,气体通过通气轴51、喷气嘴53从喷气端56喷出,在其喷到密封壳50的内壁时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该力量使喷气嘴53、分气室、通气轴51同步沿通气轴51的轴线自转,同时带动旋转轴52旋转,旋转轴52连接发电机20。同时,从喷气端56喷出的气体汇总在密封壳50内,然后从出口气管62进入气管24,此时,其气压仍然大于y个大气压,不影响气压马达30使用。

发电机20发出的电储存在电池21内,在压力罐22的压力小于y个大气压时,给充气部件23供电,充气部件23给压力罐22补充压力,增大了汽车的续航里程。

当路况不好时,也可以同时启动驱动电机28,变为四驱车。

为了使从喷气端56喷出的气压较高,喷气嘴53的管径从分气室到喷气端56逐渐变细。

为了实现最佳的能量输出,喷气嘴53设有三个。

其他内容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电、气动混合汽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两个主驱动轮、两个副驱动轮,车体上固定压力罐,压力罐通过气管连通气压马达,气压马达连接主驱动轮;气管上串联至少一个发电装置;发电装置包括密封壳,密封壳内穿设中空的通气轴,通气轴的两端都延伸出密封壳,上游的端部通过旋转密封连通入口气管,入口气管连通上游的气管,通气轴的下游的端部固定实心的旋转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在气压传送的线路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发电装置,其上游的气压为X个大气压,经过发电后输出的气压仍然大于Y个大气压,不影响对下游的压力缓冲罐的供给,同时,产生了新的电能,该能量能给气源补充气压,增大续航里程。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亚;刘本斋;耿波;宋文红;宋立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兴亚
技术研发日:2018.06.12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