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084发布日期:2018-11-02 23:2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儿童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枕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儿童乘车安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而且在使用时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和使用安全系数,在设计时特别考虑了座椅本体的支撑和包裹特性。一般地,头枕设在座椅本体上方,并将头枕设计为U形,以在车辆受到较大的侧面冲击力时对儿童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U形头枕,头枕对乘员头部的容纳宽度固定,使得同一儿童安全座椅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乘员的头部包裹保护,在年龄较小时,头部与头枕之间间隙较大,不能对头部形成很好的保护;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头部尺寸较大的儿童乘员,甚至要更换儿童安全座椅。且对于同年龄段的儿童,头部尺寸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此种U形头枕的适用范围较窄,难以适应不同头部尺寸乘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枕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能够使头枕装置更方便地适应于不同头部尺寸乘员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头枕装置,包括:

基板;和

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支撑板具有侧板,用于对乘员的头部两侧提供保护;

其中,所述侧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以调整所述支撑板对头部的容纳宽度;和/或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可拆卸地连接,以更换容纳宽度不同的所述支撑板。

进一步地,头枕装置还包括锁定解锁部件,用于在锁定状态下,实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的位置锁定;并在解锁状态下,解除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的位置锁定,以使所述支撑板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以调整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左右两块独立的支撑板段,能够分别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同时对两块所述支撑板段进行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地,头枕装置还包括操作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实现所述锁定解锁部件的解锁操作。

进一步地,头枕装置还包括复位元件,设在所述操作件与基板之间,用于在所述外力移除后使所述锁定解锁部件恢复锁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解锁部件包括:在所述操作件上沿所述头枕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离散的齿以及设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限位件,所述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所述限位件受到其中一个齿或相邻齿的限位作用,所述锁定解锁部件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齿解除对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以便对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宽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上沿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通孔或槽,所述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其中一个所述齿插入到所述通孔或槽内,所述锁定解锁部件在解锁状态下,所述齿从所述通孔或槽中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件上设有通槽,多个所述齿沿着所述头枕装置宽度方向设在所述通槽的槽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轮和两个定位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基板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方向偏离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沿所述头枕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容纳部的内腔中,两个所述定位件分别从外部依次穿过所述滑槽和所述安装座后与所述导向轮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基板通过紧固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头枕装置还包括弹性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套设在所述支撑板外,或设在所述支撑板前部,用于供乘员头部倚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头枕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头枕装置,用于对乘员头部两侧提供保护的侧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以调整支撑板的容纳宽度,和/或支撑板与基板可拆卸地连接,以更换容纳宽度不同的支撑板。此种头枕装置可根据儿童乘员的头部尺寸灵活地调整容纳宽度,不仅能够提高头枕装置的适应性,还能提高乘员头部倚靠在头枕装置内的舒适性,并增加支撑板对头部保护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板被锁定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板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板被锁定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支撑板在第二位置的容纳宽度小于第一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操作件安装在基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另一个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2、基板;21、容纳部;22、滑槽;23、槽体;24、第一安装孔;3、支撑板;31、限位件;32、通孔;33、支撑板段;34、第二安装孔;4、缓冲件;5、操作件;51、通槽;52、齿;53、导向槽;6、复位元件;7、螺钉;8、导向组件;81、导向轮;82、安装座;83、定位件;9、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均是指乘员坐在座椅上时所对应的方向,例如儿童乘员面朝前乘坐在机动车安全座椅上。这种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枕装置,该头枕装置可用于儿童安全座椅、机动车座椅或者其它需要对头部进行保护的座椅上。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3所示,该头枕装置包括基板2和支撑板3。其中,基板2作为支撑板3的安装基体,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基板2设在安装座1上,安装座1与座椅的背板连接,安装座1内可设置头枕装置的高度调节机构。支撑板3连接在基板2上,支撑板3具有侧板,整体形成U形结构,用于对乘员的头部两侧提供保护。

其中,支撑板3对头部的容纳宽度可根据儿童乘员的头部尺寸调节,此处的容纳宽度指支撑板3上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容纳宽度应稍大于头部尺寸,既能提高头部倚靠的舒适性,还能提高对头部保护的安全性。

对于同一儿童乘员,购买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龄一般比当前年龄大一些,以延长使用时间,在年龄较小时,可将侧板相对向内调整,减小容纳宽度,以使支撑板3更有效地对头部进行保护。随着年龄的增大,头部尺寸相应增大,可将侧板均向外调整,增大容纳宽度,以提高头部在支撑板3内倚靠的舒适度,减小束缚感。对于同样年龄段的不同儿童乘员,头部尺寸也存在差异,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儿童乘员的实际情况件容纳宽度调整至舒适的范围内。

因此,本发明的头枕装置可方便地调整容纳宽度,使用灵活,不仅能够提高头枕装置对同一儿童乘员随年龄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对于不同儿童乘员的适应性,还能提高乘员头部倚靠在头枕装置内的舒适性,并增加支撑板对头部保护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支撑板3对头部的容纳宽度至少可通过如下方式调节,下面将分别给出。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侧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乘员头部左右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以调整支撑板3对头部的容纳宽度。该实施例能够快捷灵活地对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进行调整,无需对头枕装置中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拆卸,调节效率高。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3所示,支撑板3与基板2可拆卸地连接,以更换容纳宽度不同的支撑板3。该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容纳宽度实现较大范围的调整。

具体地,支撑板3为整体式的U形结构,当然分体式的支撑板3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支撑板3设在基板2的前部,基板2与U形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例如,基板2可设计为矩形,相应地,在基板2的四个角上开设第一安装孔24,并在支撑板3的底板上的相应位置开设第二安装孔34,通过例如螺钉等紧固件9穿过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34,就能实现支撑板3和基板2的固定。图10为安装容纳宽度较小的支撑板3的结构示意图,在需要更换支撑板3时,只需要将紧固件9拆下,就能更换如图13所示的容纳宽度较大的支撑板3。该实施例能够实现支撑板3的快速拆装,可快捷地更换支撑板3。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上述两种方案结合使用,首先通过平移侧板调整容纳宽度,如果侧板的移动范围难以满足目标容纳宽度,则更换容纳宽度不同的支撑板3。该实施例既能实现快捷灵活地调整容纳宽度,又能对容纳宽度实现较大范围的调整。

为了提高乘员头部倚靠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头枕装置还包括弹性的缓冲件4,缓冲件4可以采用所有具有缓冲吸能效果的材料制成,例如海绵垫、柔性套等。如图1和图11所示,缓冲件4设在支撑板3前部,或者缓冲件4也可套设在支撑板3外,用于供乘员头部倚靠。缓冲件4的样式和整体宽度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定制。由于缓冲件4采用弹性材料,在调整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时,缓冲件4可通过自身变形适应支撑板3的宽度,无需更换缓冲件4,使用方便。下面重点对第一种实施例通过侧板平移实现支撑板3容纳宽度调整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至图5所示,此种头枕装置还包括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实现支撑板3与基板2的位置锁定;并在解锁状态下,解除支撑板3与基板2的位置锁定,以使支撑板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以方便地调整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该实施例中,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可将支撑板3可靠地限定在预定的容纳宽度,防止支撑板3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容纳宽度,提高对乘员头部保护的安全性。

可替代地,支撑板3与基板2之间也可设置增大摩擦力的机构,例如摩擦凸点,当施加于支撑板3侧板的外力超过支撑板3与基板2之间的静摩擦力,就能够拉动侧板进行调节。该实施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所示的分解示意图,支撑板3包括左右两块独立的支撑板段33,每块支撑板段33均与基板2可移动地连接,能够分别沿乘员头部两侧所在方向平移。两块支撑板段33之间保持预设距离,以便能够同时实现向内和向外调整,增大容纳宽度的调整范围。支撑板段33呈L形结构,包括侧板和部分底板。

优选地,支撑板3可设在基板2的前部,这样支撑板3能够形成平坦的倚靠面,以提高乘员头部倚靠的舒适性。可替代地,支撑板3也可设在基板2的后部。

优选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同时对左右两块支撑板段33进行锁定或解锁。在解锁后,两块支撑板段33可独立进行调节。该实施例能够实现锁定解锁的便捷性,易于实现单手解锁,操作方便。可替代地,两块支撑板段33也可分别对应设置一个锁定解锁部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的左右两块支撑板段33也可通过中间板段连接,中间板段内可设置滑槽,两块支撑板段33分别插设在中间板段的左右两侧,并可沿滑槽实现左右移动,以调整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中间板段与基板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此种头枕装置还可包括操作件5,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实现锁定解锁部件的解锁操作。操作件5可以通过向下按压、向上拉动或拨动旋转等方式施加外力,以实现解锁操作。

进一步地,仍参考图1,此种头枕装置还包括复位元件6,例如弹簧,设在操作件5与基板2之间,用于在外力移除后施加弹性复位作用力,以使操作件5沿着与解锁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以使锁定解锁部件自动恢复锁定状态,从而可靠地将支撑板3保持在调节后的容纳宽度。

其中,锁定解锁部件包括:在操作件5上沿头枕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离散的齿52以及设在支撑板3上的限位件31。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限位件31受到其中一个齿或相邻齿的限位作用,锁定解锁部件在解锁状态下,齿52解除对限位件31的限位作用,以便对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进行调整。

如图8所示,在左右两块支撑板段33的背部分别设置一个限位件31,限位件31上沿齿52的高度方向上设有通孔32或槽,槽包括盲孔、通槽等。锁定解锁部件在锁定状态下,其中一个齿52插入到通孔32或槽内,锁定解锁部件在解锁状态下,齿52从通孔32或槽中脱离。此种结构在锁定状态下,齿52不容易从限位件31的通孔32或槽中脱离,以提高锁定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采用的方案中,限位件31也可设计为齿状结构,限位件31可卡入相邻的齿52之间,来实现支撑板3和基板2之间的位置锁定。

优选地,齿52的横截面积从齿根至齿顶逐渐减小,形成楔形的齿。此种结构的齿52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不需要使齿和限位件31的通孔32或槽完全对准,就能顺利地卡入,同时也方便脱出,可保证支撑板3容纳宽度调整时动作的可靠度和灵敏性。

如图3所示,操作件5为矩形板状结构,在操作件5上设有通槽51,例如类似于矩形的通槽51,多个齿52沿着头枕装置宽度方向设在通槽51的槽壁上。如果需要向下按下操作件5实现解锁操作,则多个齿52设在通槽51的下槽壁上,限位件31从上部套入到齿52中。如果需要向上拉动操作件5实现解锁操作,则多个齿52设在通槽51的上槽壁,限位件31从下部套入到齿52中。此种结构将齿52设在通槽51内部,能够节省齿52占用的空间。

对于通过下上拉动或向下按压操作件5实现解锁动作的实施例,通槽51的高度能够操作件5的运动极限位移。

对于支撑板3包括左右两块独立的支撑板段33的实施例,每块支撑板段33上都设有一个限位件31,操作件5上沿宽度方向设有两个独立的通槽51,每个通槽壁上设置的齿52均与相应位置的支撑板段33对应设置。这样每个通槽51的宽度能够限位相应支撑板段33沿宽度方向调节的极限位移。

优选地,支撑板3设在基板2的前部。该实施例可将锁定解锁机构设在支撑板3的后部,以便于形成平坦的头部倚靠面。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支撑板3的运动更加平稳可靠,在支撑板3与基板2之间设有导向组件8。导向组件8一方面可以使支撑板3按照预定轨迹沿头枕装置的宽度方向平移,防止在平移过程中发生上下晃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支撑板3相对于基板2运动时的阻力,使支撑板3运动时更省力,提高运动平顺性。

如图6至8所示,每块支撑板段33在高度方向上设有至少间隔设置两组导向组件8,各个导向组件8可整体位于限位件31的下方。每个导向组件8包括导向轮81和两个定位件83,与每个导向组件8相适配地,参考图8,支撑板3的背部沿高度方向设有两个安装座82,安装座82上设有通孔。如图6所示,基板2上设有朝向远离支撑板3方向偏离的容纳部21,容纳部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沿头枕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滑槽22,导向轮81位于容纳部21的内腔中,两个定位件83分别从外部依次穿过滑槽22和安装座82后与导向轮81的两端连接。其中,导向轮81可以呈圆柱形或球形等。定位件83可以是铆钉或定位轴等。

在安装时,以其中一个导向组件8为例,首先将导向轮81对应放置于支撑板3的两个安装座82之间,再将安装座82连同导向轮81嵌入到容纳部21的内腔中,然后再将两个定位件83分别从容纳部21外部依次穿过滑槽22和安装座82的通孔后导向轮81的两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板3的包括左右两块独立的支撑板段33,基板2呈矩形,基板2连接在安装座1的前部,例如可通过紧固件连接,通过向上拉动基板2或整个头枕装置,可实现头枕装置的高度调节。

两块支撑板段33通过安装座82、导向轮81和定位件83与基板2连接。操作件5设在基板背部的上部区域,呈矩形结构,在操作件5上的左右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通槽51,在通槽51的下壁上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齿52。

如图6所示,基板2上与齿52对应的区域设有水平延伸的槽体23,限位件31穿过槽体23套设在相应的齿52上。以实现支撑板3与基板2的位置锁定。

如图3所示,操作件5上位于通槽51的两侧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53,操作件5通过螺钉安装在基板2上。导向组件8整体位于操作件5下方,每块支撑板段33沿高度方向设有两个导向组件8。

下面结合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头枕装置的调节原理。

如图3所示,支撑板3被锁定在第一位置,两个限位件31分别套设在通槽51侧壁上最外端的齿52上,此时两块支撑板段33被锁定在位移的最大极限位置,支撑板3具有最大容纳宽度。

如图4所示,当调节支撑板段33沿宽度方向的位置时,向下按压操作件5,操作件5克服复位元件6的弹性作用向下运动,直至限位件31与齿52脱离,此时处于解锁状态。

如图5所示,分别向内侧推动两块支撑板段33,例如使限位件31向内移动一个齿52的距离。在移动支撑板段33的过程中,安装座82带动导向轮81和两个定位件83沿着滑槽22移动,同时导向轮81处于滚动状态。此时释放操作件5,操作件5在复位元件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限位件31套设在从外端起的第二个齿52上,此时支撑板3被锁定在第二位置,支撑板3的容纳宽度与图3相比有所减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头枕装置。此种儿童安全座椅可根据儿童乘员的头部尺寸灵活地调整容纳宽度,能够提高儿童安全座椅对同一儿童乘员随年龄变化和不同儿童乘员的适应性,可提高儿童乘员乘坐时头部倚靠的舒适性,还能增加对头部保护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儿童安全作用的安全系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头枕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