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备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370发布日期:2018-11-02 23:2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储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备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后备箱是机动车的常用储物设备,能够存放大量物品,带来很多使用便利。因此随着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车主及乘客对后备箱的使用需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希望后备箱内的装饰更加美观,同时希望后备箱的容放空间更大,从而能够装更多的物品。

虽然现在车辆的后备箱被设计的越来越大,但是后备箱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不高,这样一方面造成后备箱内空间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车主及乘客并没有切身感受到后备箱的空间有所增大,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备箱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保护车主及乘客放置在后备箱内物品的隐私。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在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后备箱内的原有空间。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后备箱,包括:

后备箱壳体,包括:与车体连接的左饰件、右饰件、前饰件、后饰件及底板,所述左饰件、所述前饰件、所述右饰件及所述后饰件依次围绕所述底板设置并相互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方形成后备箱的容放空间;

保持结构,形成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处,和/或形成于所述前饰件及所述后饰件处;以及

搁物板,与所述底板贴合,或者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并分割所述后备箱的容放空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呈间距设置以容放物品,所述搁物板同时与所述左饰件、所述前饰件、所述右饰件及所述后饰件相贴靠,以遮挡所述底板与所述搁物板之间容放的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前饰件及所述后饰件的高度,所述搁物板邻近所述前饰件的前边缘与所述前饰件顶部边缘齐平,所述搁物板邻近所述后饰件的后边缘与所述后饰件顶部边缘齐平;

其中,所述后饰件为门槛状。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多个后支撑臂,固定于所述后饰件处并分别靠近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设置,和/或分别固定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的靠近所述后饰件处,多个所述后支撑臂与所述底板保持设定距离,以使所述搁物板在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所述搁物板靠近所述后支撑臂的边缘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多个所述后支撑臂并与所述底板脱离,而在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后支撑臂支撑所述搁物板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凸起结构,凸起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中部并延伸至所述后饰件处;

并且,所述搁物板同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对接的两侧边缘分别形成有凸檐,所述凸檐置于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前饰件之间;

其中,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中部处形成有中部支撑结构,所述中部支撑结构与所述底板保持设定距离,以使所述搁物板在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所述搁物板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所述中部支撑结构并与所述底板脱离,而在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所述中部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搁物板。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多个前支撑臂,固定于所述前饰件处并分别靠近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设置,和/或分别固定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的靠近所述前饰件处,以支撑所述搁物板。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阻挡臂,形成于所述前支撑臂上方和/或所述后支撑臂上方,在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所述搁物板置于所述多个第一阻挡臂与所述前支撑臂之间,和/或所述搁物板置于所述多个第一阻挡臂与所述后支撑臂之间,以阻止所述搁物板相对所述底板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结构包括:

多个第二阻挡臂,形成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处,和/或形成于所述前饰件及所述后饰件处,在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阻挡臂与所述搁物板配合,以阻止所述搁物板相对所述底板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

所述保持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左饰件及所述右饰件处,和/或形成于所述前饰件及所述后饰件处的凹槽,所述保持结构沿着竖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后备箱,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尾部,以放置所述车辆内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仅仅能在后备箱底板上放置物品,使得底板上物品上方的空间被浪费。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持结构形成于左饰件及右饰件处,或者/并且形成于前饰件及后饰件处;并且搁物板与保持结构配合,以将后备箱的容放空间分割;例如搁物板可以水平将容放空间分割,也就是将容放空间分割为上下两层,这样可以在底板和搁物板上放置物品;或者,搁物板可以竖直设置,这样将底板分割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放置的物品可以贴靠在搁物板并且叠加设置。从而提高后备箱内容放空间的利用率。进而避免后备箱内大量空间被浪费,并同时使车主及乘客切身感受到后备箱大空间及舒适性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地,通过搁物板同时与左饰件、前饰件、右饰件及后饰件相贴靠,并且搁物板与底板呈间距设置以容放物品,从而遮挡底板与搁物板之间容放的物品。这样一方面可以放置车主及乘客的比较隐私的个人物品,防止他人通过车窗看到,从而保护了个人隐私,提升后备箱的多种适用性。另一方面对于较为贵重的物品也可以通过搁物板进行遮挡,以防止他人通过车窗查看后偷窃。

进一步地,在后备箱承放大件物品不需要搁物板分割空间时,由于搁物板可选择与底面贴合,或者与保持结构配合。因此选择将搁物板与底面贴合,然后将大件物品放置在搁物板上,从而避免搁物板占用后备箱内空间,从而在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后备箱内的原有空间。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巧妙的利用搁物板朝前翻转时,在车辆长度方向的竖直面内,搁物板前端形成为圆心,搁物板沿着车辆长度方向恰好为直径,而后支撑臂及中部支撑结构均与底板成设定距离,从而使搁物板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后支撑臂及中部支撑结构并与底板脱离,从而将搁物板从底板上拿起。而在搁物板与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下,后支撑臂及中部支撑结构可以支撑搁物板。这样缩小了后支撑臂及中部支撑结构的体积,既便于搁物板的取放,又能够对搁物板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在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后备箱内的原有空间。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的另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

图3是后备箱内沿着车辆长度方向进行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的实线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其中的虚线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以及所述搁物板靠近所述后支撑臂的边缘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多个所述后支撑臂并与所述底板脱离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的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备箱的另一个示意性透视图,其中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备箱,包括:后备箱壳体2、保持结构3以及搁物板1。后备箱壳体2包括有与车体连接的左饰件201、右饰件202、前饰件203、后饰件204及底板,左饰件201、前饰件203、右饰件202及后饰件204依次围绕底板设置并相互固定,以在底板上方形成后备箱的容放空间。保持结构3形成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处,或者/并且形成于前饰件203及后饰件204处;搁物板1可选择与底板贴合,或者与保持结构3配合并分割后备箱的容放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仅仅能在后备箱底板上放置物品,使得底板上物品上方的空间被浪费。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持结构3形成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处,或者/并且形成于前饰件203及后饰件204处;并且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以将后备箱的容放空间分割;例如搁物板1可以水平将容放空间分割,也就是将容放空间分割为上下两层,这样可以在底板和搁物板1上放置物品;或者,搁物板1可以竖直设置,这样将底板分割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放置的物品可以贴靠在搁物板1并且叠加设置。从而提高后备箱内容放空间的利用率。进而避免后备箱内大量空间被浪费,并同时使车主及乘客切身感受到后备箱大空间及舒适性的全面提升。

另外,在后备箱承放大件物品不需要搁物板1分割空间时,由于搁物板1可选择与底面贴合,或者与保持结构3配合。因此选择将搁物板1与底面贴合,然后将大件物品放置在搁物板1上,从而避免搁物板1占用后备箱内空间,从而在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后备箱内的原有空间。

参见图1,进一步地,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搁物板1与底板呈间距设置以容放物品,搁物板1同时与左饰件201、前饰件203、右饰件202及后饰件204相贴靠,以遮挡底板与搁物板1之间容放的物品。

参见图1,进一步地,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的高度高于前饰件203及后饰件204的高度,搁物板1邻近前饰件203的前边缘与前饰件203顶部边缘齐平,搁物板1邻近后饰件204的后边缘与后饰件204顶部边缘齐平;其中,后饰件204为门槛状。

通过搁物板1同时与左饰件201、前饰件203、右饰件202及后饰件204相贴靠,并且搁物板1与底板呈间距设置以容放物品,从而遮挡底板与搁物板1之间容放的物品。这样一方面可以放置车主及乘客的比较隐私的个人物品,防止他人通过车窗看到,从而保护了个人隐私,提升后备箱的多种适用性。另一方面对于较为贵重的物品也可以通过搁物板1进行遮挡,以防止他人通过车窗查看后偷窃。

图3是后备箱内沿着车辆长度方向进行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的实线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底板贴合的情况下,其中的虚线示出了所述搁物板与所述保持结构配合的情况,以及所述搁物板靠近所述后支撑臂的边缘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多个所述后支撑臂并与所述底板脱离的情况;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保持结构3包括有多个后支撑臂301、凸起结构302及多个前支撑臂303。

多个后支撑臂301固定于后饰件204处并分别靠近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设置,或者/并且分别固定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的靠近后饰件204处,多个后支撑臂301与底板保持设定距离,以使搁物板1在与底板贴合的情况下,搁物板1靠近后支撑臂301的边缘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多个后支撑臂301并与底板脱离,而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多个后支撑臂301支撑搁物板1后侧。

相类似的,凸起结构302凸起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中部并延伸至后饰件204处;并且,搁物板1同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对接的两侧边缘分别形成有凸檐101,凸檐101置于中部支撑结构304与前饰件203之间;其中,凸起结构302位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中部处形成有中部支撑结构304,中部支撑结构304与底板保持设定距离,以使搁物板1在与底板贴合的情况下,搁物板1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中部支撑结构304并与底板脱离,而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中部支撑结构304支撑搁物板1。

多个前支撑臂303固定于前饰件203处并分别靠近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设置,或者/并且分别固定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的靠近前饰件203处,以支撑搁物板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巧妙的利用搁物板1朝前翻转时,在车辆长度方向的竖直面内,搁物板1前端形成为圆心,搁物板1沿着车辆长度方向恰好为直径,而后支撑臂301及中部支撑结构304均与底板成设定距离,从而使搁物板1朝前翻转时恰好绕过后支撑臂301及中部支撑结构304并与底板脱离,从而将搁物板1从底板上拿起。而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后支撑臂301及中部支撑结构304可以支撑搁物板1。这样缩小了后支撑臂301及中部支撑结构304的体积,既便于搁物板1的取放,又能够对搁物板1进行支撑。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在提高机动车后备箱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维持后备箱内的原有空间。

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地,保持结构3包括有多个第一阻挡臂305;多个第一阻挡臂305形成于前支撑臂303上方或/和后支撑臂301上方,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搁物板1置于多个第一阻挡臂305与前支撑臂303之间,或者/并且搁物板1置于多个第一阻挡臂305与后支撑臂301之间,以阻止搁物板1相对底板向上移动。

另外,保持结构3包括有多个第二阻挡臂;多个第二阻挡臂形成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处,或者/并且形成于前饰件203及后饰件204处,在搁物板1与保持结构3配合的情况下,多个第二阻挡臂与搁物板1配合,以阻止搁物板1相对底板向上移动。

通过第一阻挡臂305及第二阻挡臂的设置,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坎坷,造成搁物板1颠簸,从而时搁物板1及其上方放置的物品脱落,防止物品受损。

进一步地,搁物板1与底板垂直设置;保持结构3为形成于左饰件201及右饰件202处,或者/并且形成于前饰件203及后饰件204处的凹槽,保持结构3沿着竖向设置。

这样将底板分割为不同的区域,然后放置的物品可以贴靠在搁物板1并且叠加设置。从而提高后备箱内容放空间的利用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多个车轮、驱动装置以及前述后备箱。车架用于支撑车辆;多个车轮安装于车架上,以驱动车辆行驶;驱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并通过相应的传动装置驱动车轮转动;前述后备箱设置于车架的后部,以放置车辆内的物品。前述后备箱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在此不再绕述。提高了该车辆的空间利用率,并且保护车主及乘客的个人隐私。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