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472发布日期:2019-02-22 22:4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手机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然而,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安装后稳定性较差,有的车载手机支架还需要用户手动的打开或夹紧,这对于用户而言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中将较多的注意力放在手机的安装固定或拿取上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车载支架一般结构较复杂,零件数目多,不利于在市场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安装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对设置,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内,支撑臂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下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铰接于安装座,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支撑臂活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座内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该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轴孔,该第一转轴设置于该第一轴孔中,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二转轴设置于该第二轴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弹性支脚,该第二弹性件上设有第二弹性支脚,该第一弹性件连接在该第一转轴上,该第一弹性支脚连接于该第一连接件,该第二弹性件连接在该第二转轴上,该第二弹性支脚连接于该第二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沿着该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轴孔内,该第一弹性支脚连接于该第一容置槽中;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容置槽,该第二容置槽沿着该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设置,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轴孔内,该第二弹性支脚连接于该第二容置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支架还包括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臂的端部设有第一让位槽,该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柱,该第一连接柱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让位槽中;该第二夹臂的端部设有第二让位槽,该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柱,该第二连接柱可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二让位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臂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该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该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限位柱,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该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限位柱,该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延伸板,该第一延伸板沿着该第一夹臂或该第二夹臂的移动方向延伸至该支撑臂的一侧,该第一限位柱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延伸板,该第一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该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延伸板,该第二延伸板沿着该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的移动方向延伸至该支撑臂的一侧,该第二限位柱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延伸板,该第二限位柱的另一端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臂上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该支撑臂上设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座具有承载移动终端的承载面,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持部和该支撑部位于该承载面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过孔、第二过孔和第三过孔,该第一夹持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穿过该第一过孔,该第二夹持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穿过该第二过孔,该支撑臂的一端沿着竖直方向可移动地穿过该第三过孔。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相对设置,该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支撑臂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内,支撑臂位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下方,支撑臂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铰接于安装座,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限位柱,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限位柱。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通过设置连接件实现夹臂与支撑臂之间的联动,借助杠杆原理,使较轻的移动终端也能提供较大的夹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操作简单,单手即可完成夹持移动终端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图。请参照图1至图4,移动终端支架10包括安装座11、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支撑臂14、第一连接件15、第二连接件16、第一弹性件17和第二弹性件18。

安装座11包括前壳112和后壳113。前壳112连接在后壳113上,前壳112与后壳113之间形成容置腔101。安装座11的周侧设有与容置腔101连通的第一过孔102、第二过孔103和第三过孔104。第一过孔102和第二过孔103沿着水平方向贯穿安装座11的侧壁,第三过孔104沿着竖直方向贯穿安装座11的侧壁。安装座11内设有第一转轴114和第二转轴115,第一转轴114与第二转轴115相对设置。第一转轴114和第二转轴115的一端连接于后壳113,第一转轴114和第二转轴115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弹性件17和第二弹性件18的固定槽105。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1的前壳112具有承载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面板等)的承载面11a,优选地,承载面11a例如为平面,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夹臂12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1内,第一夹臂1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过孔102设置。第一夹臂12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122,第一夹持部122位于承载面11a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2位于容置腔101之内的端部设有第一让位槽106a,第一让位槽106a呈腰型,第一让位槽106a沿着第一夹臂12的宽度方向设置。

第二夹臂13与第一夹臂12相对设置,第二夹臂13的一端沿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1内,第二夹臂1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过孔103设置。第二夹臂13的端部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二夹持部132,第二夹持部132与第一夹持部12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部132位于承载面11a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臂13位于容置腔101之内的端部设有第二让位槽106b,第二让位槽106b呈腰型,第二让位槽106b沿着第二夹臂13的宽度方向设置。

支撑臂14的一端沿着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1内,支撑臂1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过孔104设置。支撑臂14的端部设有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支撑部142,支撑部142位于承载面11a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14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滑槽107a和第二滑槽107b,例如第一滑槽107a沿着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第二滑槽107b沿着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第一滑槽107a与第二滑槽107b沿着竖直方向左右对称。第一滑槽107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槽107b的长度方向互成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7a和第二滑槽107b呈略微弯曲的弧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7a和第二滑槽07b可以设置为直槽状。

第一连接件15设置于安装座11的容置腔101内,第一连接件15的中部铰接于安装座11,第一连接件15可绕着铰接处转动。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5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孔108a,第一转轴114设置于第一轴孔108a中。第一连接件15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柱152,第一连接柱15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让位槽106a中,例如第一连接柱152可沿着第一让位槽106a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得第一连接件15绕着第一转轴114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夹臂12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避免增加第一夹臂12与安装座11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连接件1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板153,第一延伸板153沿着第一夹臂12或第二夹臂13的移动方向延伸至支撑臂14的一侧。第一延伸板153上设有第一限位柱154,第一限位柱154设置于第一滑槽107a中。第一连接件15上设有第一容置槽109a,第一容置槽109a沿着第一连接件1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容置槽109a的端部与第一轴孔108a连通。

第二连接件16设置于安装座11的容置腔101内,第二连接件16的中部铰接于安装座11,第二连接件16可绕着铰接处转动。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6的中部设有第二轴孔108b,第二转轴115设置于第二轴孔108b中。第二连接件16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柱162,第二连接柱162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让位槽106b中,例如第二连接柱162可沿着第二让位槽106b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得第二连接件16绕着第二转轴115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夹臂13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避免增加第二夹臂13与安装座11之间的摩擦力。第二连接件16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板163,第二延伸板163沿着第一夹臂12或第二夹臂13的移动方向延伸至支撑臂14的一侧。第二延伸板163上设有第二限位柱164,第二限位柱164设置于第二滑槽107b中。第二连接件16上设有第二容置槽109b,第二容置槽109b沿着第二连接件16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容置槽109b的端部与第二轴孔108b连通。

第一弹性件17用于驱使第一连接件15绕着第一转轴114转动。第一弹性件17上设有第一弹性支脚172,第一弹性件17连接在第一转轴114上,第一弹性支脚172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5。具体地,第一弹性件17通过固定槽105连接于第一转轴114,第一弹性支脚172连接于第一容置槽109a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7例如为扭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第二弹性件18用于驱使第二连接件16绕着第二转轴115转动。第二弹性件18上设有第二弹性支脚182,第二弹性件18连接在第二转轴115上,第二弹性支脚182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6。具体地,第二弹性件18通过固定槽105连接于第二转轴115,第二弹性支脚182连接于第二容置槽109b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8例如为扭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用于夹持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支架10没有夹持移动终端时,第一弹性件17驱使第一连接件15向着支撑臂14的方向转动,第二弹性件18驱使第二连接件16向着支撑臂14的方向转动,直至第一限位柱154移动至第一滑槽107a的底部,第二限位柱164移动至第二滑槽107b的底部,此时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13处于张开的状态,如图3所示。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安装座11的承载面11a上,并使移动终端的端部抵靠在支撑部142上,移动终端依靠自身重量驱使支撑臂14向着远离安装座11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柱154沿着第一滑槽107a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柱164沿着第二滑槽107b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绕着铰接处转动,此时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13相互靠拢夹住移动终端。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图。请参照图5至图7,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10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10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安装座11内没有设置第一弹性件17和第二弹性件18。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10包括第三弹性件19,第三弹性件19连接于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13之间。第三弹性件19例如为压缩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支架10没有夹持移动终端时,第三弹性件19驱使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13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夹臂12带动第一连接件15绕着铰接处转动,并使第一限位柱154移动至第一滑槽107a的槽底,第二夹臂13带动第二连接件16绕着铰接处转动,并使第二限位柱164移动至第二滑槽107b的槽底,如图6所示。将移动终端放置在安装座11的承载面11a上,并使移动终端的端部抵靠在支撑部142上,移动终端依靠自身重量驱使支撑臂14向着远离安装座11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柱154沿着第一滑槽107a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限位柱164沿着第二滑槽107b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绕着铰接处转动,此时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13相互靠拢夹住移动终端,如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的第一夹臂12与第二夹臂13相对设置,该第一夹臂12、第二夹臂13、支撑臂14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11内,支撑臂14位于第一夹臂12和第二夹臂13的下方,支撑臂14上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滑槽107a和第二滑槽107b,第一连接件15和第二连接件16铰接于安装座11,第一连接件1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臂12,第一连接件15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07a配合的第一限位柱154,第二连接件16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臂13,第二连接件16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107b配合的第二限位柱164。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通过设置连接件实现夹臂与支撑臂14之间的联动,借助杠杆原理,使较轻的移动终端也能提供较大的夹持力。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10操作简单,单手即可完成夹持移动终端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