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0098发布日期:2018-12-25 20:0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后排座椅使用者监测作为乘员安全带提醒领域的应用要求,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

此类座椅人体压力传感器的一个简单应用,就是将一个压力开关元件及配合结构,布置于车辆座椅内部座椅坐垫和面套之间。当人体臀部压力作用到座椅海绵承载垫的椅面时,人体重量施压在此人体压力开关上,进而触发相应箔式开关元件的传感触点,使之产生通断特性的电路输出特征。其通常由传感器单元、线束、以及连接器等部件构成。人体传感开关的压力触发开关的经电气连接,被连接电线与分体式电连接器及内部金属插针,构成与车身的电气回路连接关系。

一种设置在座椅坐垫和面套之间的人体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力开关元件通过座椅坐垫,对来自椅面的人体压力的存在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感知座椅使用者的存在,实现使用者存在探测的功能。一种基本的汽车座椅结构应用形式,是采用由坐垫弹簧骨架与海绵垫体(即泡棉)为基材的坐垫及相关附件,构成座部总成。

常见的人体压力传感器,一般是电极、连接器、端子和壳体分别独立存在的,其中与承载壳体接触端的电极,一般选用电路板或带有导电印刷层的薄膜作为承载体,安装工序比较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如何简化安装工序,降低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以简化安装工序,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包括:

承载底壳;

集成于所述承载底壳上的第一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的触发部分裸露于所述承载底壳的内部表面;

与所述承载底壳活动配合的顶盖;

设置于所述承载底壳或所述顶盖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触发部分相隔开,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按压所述第二电极的触发部分的凸起,按压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触触发。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承载底壳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触发部分与所述承载底壳注塑为一体式结构,另一部分与所述承载底壳插装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第二电极通过卡接、粘贴或注塑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承载底壳或所述顶盖上。

优选地,在上述人体压力传感器中,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注塑在所述承载底壳上,另一端翘起,且翘起端为所述第二电极的触发部分。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将第一电极集成在承载底壳上,所以在安装时,不需要安装较难安装的第一电极,降低了安装难度,简化了安装工序,由于更易于安装,所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压力传感器,以简化安装工序,降低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包括承载底壳103、第一电极101、顶盖104和第二电极102。

第一电极101集成于承载底壳103上,且第一电极101的触发部分裸露于承载底壳103的内部表面。顶盖104与承载底壳103活动配合,第二电极102设置于承载底壳103或顶盖104上,第二电极102与第一电极101的触发部分相隔开,顶盖104上设置有按压第二电极102的触发部分的凸起,按压时,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接触触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压力传感器,在人体压力传感器受泡棉上方的挤压力之后,顶盖104下压第二电极102与第一电极101接触,致使人体压力传感器导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电极101集成在承载底壳103上,所以在安装时,不需要安装较难安装的第一电极101,降低了安装难度,简化了安装工序,由于更易于安装,所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是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1与承载底壳103注塑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101的触发部分与承载底壳103注塑为一体式结构,另一部分与承载底壳103插装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是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02通过卡接、粘贴或注塑的方式固定在承载底壳103或顶盖104上。优选地,第二电极102的一端注塑在承载底壳103上,另一端翘起,且翘起端为第二电极102的触发部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