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697发布日期:2019-02-22 22:49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险杠安装在车身的前端,用于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的安全。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简图;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00和车身200;前保险杠100向车身200侧弯曲,整体呈U型。在前保险杠1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水平设置且向车身200方向延伸;车身20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栓孔,对应地,在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上也均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上述螺栓孔将保险杠与车身固定;前保险杠100与车身200的固定点位于车身侧。

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前保险杠100下垂变形,进而导致前保险杠100与发动机盖、翼子板等零件的间隙变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前保险杠100的脱落,给日常行车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通过在车身上设置支撑件,使前保险杠与支撑件连接,支撑件可以为前保险杠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力,有效的防止了前保险杠的下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和车身,所述前保险杠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固定相连,所述车身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前保险杠上设有被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被连接部的连接配合以为所述前保险杠提供竖向支撑。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固定槽,所述被连接部为固定凸起;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固定凸起,所述被连接部为固定槽。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身相连。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凸起与所述固定槽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所述车身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车身上的汽车前大灯下方。

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栓孔,所述车身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以使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所述车身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包括前保险杠和车身,前保险杠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固定相连,车身上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前保险杠上设有被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被连接部的连接配合以为前保险杠提供竖向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上设置支撑件并在该支撑件上开设第一连接部、在前保险杠上设置被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被连接部的连接配合以使前保险杠获得竖直向上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以抵消前保险杠自身重力,使前保险杠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下垂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凸起与固定槽的连接结构简图;

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前保险杠; 2-车身;

3-支撑件; 11-被连接部;

31-第二连接部; 32-第一连接部;

100-前保险杠(现有技术); 110-上连接件(现有技术);

120-下连接件(现有技术); 200-车身(现有技术);

3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汽车是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和/或货物。汽车按照用途分为普通运输汽车和专用车,其中,普通运输汽车又可分为轿车、客车、货车。

汽车总体结构通常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是汽车的基体,其上安装有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底盘上承载并安装有车身,车身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

汽车车身需要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给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使他们能够抵御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噪声、废气的侵袭及影响,还需要保证行车安全和减轻事故后果。

车身与汽车的车轮、悬架系统构成汽车的行驶系统,是汽车行驶时的主要承载部件,承担着全部载荷,包括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及悬架系统传来的载荷及各种路面工况下的作用力和力矩。因此,也将车身和车架(如果有)称为承载系统。按承载形式的不同,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大类。非承载式车身都装有单独的车架,此时车身通过多个悬置(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车架产生的变形由橡胶垫的挠性所吸收,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承载式车身是将车架的作用融入车身的结构,因此又称整体式车身结构,由于取消了车架,发动机和行驶系统的支点都在车身上,因此,该结构中经常将发动机和行驶系统通过副车架(或辅助横梁)与车身底架连接,以防止振动直接传入车身。其中,还可以将动力总成和悬架等与副车架形成一个组装部件,以便于生产。

汽车前保险杠安装在车身的前端,用于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的安全。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简图;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00和车身200;前保险杠100向车身200侧弯曲,整体呈U型。在前保险杠1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水平设置且向车身200方向延伸;车身20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栓孔,对应地,在上连接件110和下连接件120上也均设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上述螺栓孔将保险杠与车身固定;前保险杠100与车身200的固定点位于车身侧。

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前保险杠100下垂变形,进而导致前保险杠100与发动机盖、翼子板等零件的间隙变大,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前保险杠100的脱落,给日常行车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前保险杠不发生下垂变形,因此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前保险杠与发动机盖、翼子板等零件之间的间隙不会改变,有效的保持了汽车外观的美观性。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简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凸起与固定槽的连接结构简图;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2-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和车身2,前保险杠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2固定相连,车身2上设有支撑件3,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2,前保险杠1上设有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为前保险杠1提供竖向支撑。

具体的,前保险杠1整体向车身2侧弯曲,呈U形,为减轻车辆整体的重量,前保险杠一般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前保险杠的中部设有进气格栅,在进气格栅的下方一般还设有车牌放置部。在正常装配状态下,前保险杠1的上端与车身2上的发动机盖板抵接,前保险杠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车身2左右两侧的翼子板相抵接,前保险杠1通过上下两端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在车身2上还设有支撑件3,支撑件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部32,在前保险杠1上设有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为前保险杠1提供竖向支撑,即本实施例中前保险杠1通过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以及被连接部11和第一连接部32的配合实现与车身2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32和被连接部11可以为任意适宜的形状,只要能保证二者的正常配合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和车身2,前保险杠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2固定相连,车身2上设有支撑件3,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2,前保险杠1上设有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为前保险杠1提供竖向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上设置支撑件3并在该支撑件3上开设第一连接部32、在前保险杠1上设置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使前保险杠1获得竖直向上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以抵消前保险杠1自身重力,使前保险杠1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下垂变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32和被连接部1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2可以为固定槽,被连接部11可以为固定凸起;或者,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32可以为固定凸起,被连接部11可以为固定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第一连接部32和被连接部11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撑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1,支撑件3通过该第二连接部31与车身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的材料与前保险杠1的材料相同,均采用硬质塑料材质,由于车身2为金属材料,为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固定连接,因此设置了第二连接部31,使得第一连接部32通过第二连接部31与车身2连接。第二连接部3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第二连接部3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表面的连接耳,连接耳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与车身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第一连接部32的截面呈方形或圆形,第二连接部3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2的上方。此时,第二连接部3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与车身2上固定点的距离来设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被连接部11与第一连接部3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采用过盈连接的方式能够使二者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日常行车中不易脱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车身2的左右两侧。将支撑件3分别设置在车身2两侧可以使得车辆整体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被连接部11与前保险杠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制成,被连接部11与前保险杠1均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可以利用模具直接制造。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31上设有安装孔310,支撑件3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车身2上,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方便支撑件3的安装与拆卸,使得维修和更换更加简洁。

优选的,第一连接部32位于车身2上的汽车前大灯下方,第一连接部32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通过对前保险杠1与车身整体的力学分析计算得出,在汽车前大灯下方的位置设置第一连接部32可以使槽体与前保险杠1的重心基本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螺栓孔,车身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以使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固定相连。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设有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其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结构包括前保险杠1和车身2,前保险杠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与车身2固定相连,车身2上设有支撑件3,支撑件3上设有第一连接部32,前保险杠1上设有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为前保险杠1提供竖向支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身上设置支撑件3并在该支撑件3上开设第一连接部32、在前保险杠1上设置被连接部11,通过第一连接部32与被连接部11的连接配合以使前保险杠1获得竖直向上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可以抵消前保险杠1自身重力,使前保险杠1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发生下垂变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