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557发布日期:2019-02-22 22:4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饰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工具,人们在感受汽车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汽车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完美的产品结构为实现车身美感提供有力保障,车门窗框装饰板作为车身外观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遮蔽门框上段结构,反映前后车门窗框的外观配合,为人们提供愉悦的视觉享受。

现有的车门窗框装饰板一般在装饰板内侧设置卡扣,通过卡扣直接卡接在窗框立柱的安装孔内从而将装饰板固定在窗框立柱上,但是这种安装方式不能保证装饰板的前后向稳定,从而不能保证前后门装饰板的间隙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车门及车辆,该车门窗框装饰板稳定装配在车门窗框立柱上,不会发生前后向位移,可保证前后装饰板的间隙稳定。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包括面板主体;

其中,所述面板主体包括限位槽、玻璃安装槽和固定部,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玻璃安装槽沿所述面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玻璃安装槽的开口分别朝向玻璃安装一侧设置,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安装槽远离面板主体的槽壁外侧。

具体地,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面板主体一侧的长边边缘设置,所述玻璃安装槽沿所述面板主体另一侧的长边边缘设置。

具体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玻璃安装槽的下端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面板主体的下端边缘,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玻璃安装槽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面板主体的上端边缘留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玻璃安装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C型。

具体地,所述玻璃安装槽由限位板和L型组件构成,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面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L型组件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限位板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沿所述玻璃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端边缘。

具体地,所述限位槽、限位板和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面板主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窗框、尼槽、玻璃、装饰条和上述任一装饰板,所述装饰板的限位槽固定在远离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立柱边缘,所述装饰板的固定部固定在靠近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立柱边缘,所述尼槽设于所述装饰板的玻璃安装槽内,所述玻璃设于所述尼槽内,所述装饰条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装饰板的限位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车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窗框装饰板中,面板主体一侧长边边缘设置限位槽,可实现装饰板安装时的预固定,另一侧长边边缘设置玻璃安装槽,玻璃安装槽远离面板主体的槽壁外侧设置有固定部,限位槽与固定部分别固定在车门窗框立柱的前后侧,可有效防止车门窗装饰板的前后位移,保证了前后车门窗框装饰板的间隙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窗框装饰板中,面板主体一侧的长边边缘设有玻璃安装槽,避免了单独增加车门玻璃导轨,减少了零件使用,降低了整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窗框装饰板中,玻璃安装槽内设有限位筋,保证了安装槽内尼槽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尼槽内玻璃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窗框装饰板中,面板主体上端边缘设有限位凸起,装饰条的末端卡接于该限位凸起,避免了装饰条末端的翘曲和离缝。

本实用新型的车门,设置上述车门窗框装饰板,可遮蔽门框上端结构,保证前后车门窗框的间隙稳定,避免单独增加玻璃导轨,稳定车门玻璃运行轨迹以及避免装饰条的翘曲和离缝。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配置有上述车门,可保证车辆结构可靠、外观优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尼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饰条末端与装饰板限位凸起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

1-限位槽 2-玻璃安装槽 21-限位板

22-L型组件 211-限位筋 3-固定部

4-限位凸起 5-车门窗框 51-窗框固定孔

52-装饰板固定孔 6-尼槽 61-上边框

62-前侧边框 7-玻璃 8-装饰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窗框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门窗框装饰板包括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为塑料面板,其中,所述面板主体包括限位槽1、玻璃安装槽2、固定部3和限位凸起4,如附图2所示,所述限位槽1与所述玻璃安装槽2沿所述面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同一侧,所述限位槽1与所述玻璃安装槽2的开口分别朝向玻璃安装一侧设置,如附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3设置在所述玻璃安装槽2远离面板主体的槽壁外侧,如附图4所示,所述限位凸起4设于所述面板主体上端边缘;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1沿所述面板主体一侧的长边边缘设置,所述限位槽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面板主体的下端边缘,所述限位槽1的上端与所述面板主体的上端边缘留有间隙,具体地,所述限位槽1与所述面板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限位槽1为所述面板主体一侧的长边边缘向面板主体内侧折弯形成,可选地,所述限位槽1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C型,所述限位槽1一方面用于装饰板安装时的预定位,另一方面用于增加装饰板安装后的前后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安装槽2沿所述面板主体另一侧的长边边缘设置,所述玻璃安装槽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面板主体的下端边缘,所述玻璃安装槽2的上端与所述面板主体的上端边缘留有间隙,具体地,所述玻璃安装槽2由限位板21和L型组件22构成,所述限位板21为所述面板主体另一侧长边边缘向面板主体内侧折叠形成,所述限位板21紧贴所述面板主体,所述L型组件22的转角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L型组件22沿限位板21的长轴方向固定在所述限位板21上,所述限位板21沿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限位筋211,所述限位筋211位于所述玻璃安装槽2内,可选地,所述玻璃安装槽2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C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安装槽2远离面板本体的槽壁外侧设有三个固定部3,所述固定部3用于将装饰板固定在车门窗框立柱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主体上端边缘向内设有两个限位凸起4,所述限位凸起4与所述面板主体一体成型,所述限位凸起4用于固定装饰条的末端,防止装饰条末端的翘曲和离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门,所述车门为列举的车辆后侧右门,包括如附图5所示的车门窗框5、如附图6所示的尼槽6、如附图7所示的玻璃7、如附图8所示的装饰条8和上述任一装饰板,所述车门窗框5立柱在远离玻璃安装侧的立柱边缘设有一列窗框固定孔51,所述窗框固定孔51有四个,所述窗框固定孔51用于将车门窗框5固定在车门上,所述车门窗框5立柱在靠近玻璃安装侧的立柱边缘设有一列装饰板固定孔52,所述装饰板固定孔52有三个,所述装饰板固定孔52用于将装饰板固定在车门窗框5上,所述装饰板的限位槽1固定在远离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5立柱边缘,所述装饰板的固定部3固定在靠近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5立柱边缘,所述尼槽6设于所述玻璃安装槽2内,所述玻璃设于所述尼槽6内,如附图8所示,所述装饰条8的末端设有与限位凸起4配合的卡槽,所述装饰板的限位凸起4卡接于所述卡槽。

安装时,首先将尼槽6的上边框61通过其自身卡槽卡接在车门窗框5的上沿,再将装饰条粘贴或卡接在尼槽6的上边框61上,然后将装饰条的末端固定在所述装饰板的限位凸起4上,防止装饰条末端的翘曲和离缝,接着将所述装饰板的限位槽1一侧固定在远离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5立柱边缘,用于安装预定位,而后将装饰板的三个固定部3对准车门窗框5上的三个装饰板固定孔52,利用安装螺栓将装饰板的另一侧固定在靠近玻璃安装侧的车门窗框5立柱边缘,所述限位槽1和固定部3共同保证装饰板的前后稳定性,接着将尼槽6的前侧边框62安装在装饰板的玻璃安装槽2内,玻璃安装槽2内的限位筋211保证了尼槽6的稳定性,最后将玻璃安装在尼槽6内,车门玻璃在尼槽6内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门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具体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