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508发布日期:2019-02-22 22:4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仪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仪器的行车辅助设备,车载导航仪的运行主要依赖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车载导航仪主要由芯片、天线、处理器、内存、屏幕组成;但是,现有的车载导航仪都是固定在车载支架上,且现有的车载支架不具备较好的减震效果,且不便于对导航仪进行任意角度的调整,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包括吸盘、第一支撑杆、旋转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螺栓、橡胶垫片、第二支撑杆、底板、夹持装置、滑套、防滑垫、散热孔和减震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吸盘的顶部,且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底部的中心,所述夹持装置均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板、连接杆、压缩弹簧、固定夹、限位块、导向套、拉伸弹簧、第一导向杆和保护垫,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外部套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内部的一侧,且拉伸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穿过底板的一侧与固定夹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另一端的中心,且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夹的一侧与限位块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部套接有导向套,且导向套的一侧通过焊接与固定夹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导向套和限位块之间,且压缩弹簧套接在连接杆的外部;

所述减震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一侧,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簧、第二导向杆、托板和减震垫,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外部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内部的一侧,且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托板的一端,所述托板的另一端穿过底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杆通过旋转套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二支撑杆通过旋转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且底板的顶部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的一侧通过胶水粘贴有保护垫。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滑套,且滑套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的一侧,所述托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滑套,且滑套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有四组,且并列分布在托板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一侧通过胶水粘贴有减震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此装置由吸盘、第一支撑杆、旋转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螺栓、第二支撑杆、底板、夹持装置、散热孔和减震装置等结构组成,通过吸盘将整个装置吸附在汽车玻璃或中控台上,便于支架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拧紧或松开固定螺栓调节支架的高度和角度,通过旋转套,便于任意控制支架旋转,便于支架调整到合适的角度,通过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多个夹持装置,便于夹持和固定导航仪,通过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夹住导航仪,有利于对导航仪进行固定,防止导航仪晃动或掉落,通过设置在底板一侧的减震装置,吸收汽车刹车或者拐弯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有利于导航仪在震动中保持稳定牢固,通过减震垫对震动进行第一重吸收,再通过连接在托板一侧的减震弹簧对震动进行第二重吸收,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且有利于提高车载导航仪的使用寿命,实现对车载导航仪的减震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盘;2、第一支撑杆;3、旋转套;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固定螺栓;7、橡胶垫片;8、第二支撑杆;9、底板;10、夹持装置;11、固定板;12、连接杆;13、压缩弹簧;14、固定夹;15、限位块;16、导向套;17、滑套;18、拉伸弹簧;19、第一导向杆;20、保护垫;21、防滑垫;22、散热孔;23、减震装置;24、减震弹簧;25、第二导向杆;26、托板;27、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包括吸盘1、第一支撑杆2、旋转套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固定螺栓6、橡胶垫片7、第二支撑杆8、底板9、夹持装置10、滑套17、防滑垫21、散热孔22和减震装置23,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吸盘1的顶部,且第一支撑杆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套3与第一连杆4的一端连接,便于任意调整支架的高度和方向,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6与第二连杆5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片7,有利于减少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5之间运动时的损耗,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套3与第二支撑杆8的一端连接,便于任意调整支架的高度和方向,第二支撑杆8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9底部的中心,底板9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22,有利于对导航仪进行散热,且底板9的顶部通过胶水粘贴有防滑垫21,有利于导航仪固定牢固,防止滑落,夹持装置10均对称设置在底板9的两侧;夹持装置10包括固定板11、连接杆12、压缩弹簧13、固定夹14、限位块15、导向套16、拉伸弹簧18、第一导向杆19和保护垫20,第一导向杆19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9内部的一侧,第一导向杆19的外部套接有拉伸弹簧18,拉伸弹簧18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9内部的一侧,且拉伸弹簧18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固定板11的一端,固定板11的另一端穿过底板9的一侧与固定夹14的一端连接,固定板11与底板9之间设置有滑套17,且滑套17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9的一侧,有利于固定板11运动流畅,连接杆12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11另一端的中心,且连接杆12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夹14的一侧与限位块15连接,连接杆12的外部套接有导向套16,且导向套16的一侧通过焊接与固定夹14的一侧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3设置在导向套16和限位块15之间,且压缩弹簧13套接在连接杆12的外部,固定夹14的一侧通过胶水粘贴有保护垫20,有利于保护导航仪的外壳和屏幕,防止被固定夹14划伤;减震装置23设置在底板9的一侧,减震装置23包括减震弹簧24、第二导向杆25、托板26和减震垫27,第二导向杆2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9内部的一侧,第二导向杆25的外部套接有减震弹簧24,减震弹簧24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9内部的一侧,且减震弹簧24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托板26的一端,减震弹簧24有四组,且并列分布在托板26的一端,有利于增强减震效果,且便于保持稳定,托板26的另一端穿过底板9的一侧,托板26与底板9之间设置有滑套17,且滑套17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9的一侧,有利于托板26运动流畅,托板26的一侧通过胶水粘贴有减震垫27,有利于增强减震效果;此装置由吸盘1、第一支撑杆2、旋转套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固定螺栓6、第二支撑杆8、底板9、夹持装置10、散热孔22和减震装置23等结构组成,通过吸盘1将整个装置吸附在汽车玻璃或中控台上,便于支架的安装和拆卸,通过拧紧或松开固定螺栓6调节支架的高度和角度,通过旋转套3,便于任意控制支架旋转,便于支架调整到合适的角度,通过对称设置在底板9两侧的多个夹持装置10,便于夹持和固定导航仪,夹持装置10包括固定板11、连接杆12、压缩弹簧13、固定夹14、限位块15、导向套16、拉伸弹簧18、第一导向杆19和保护垫20,固定板11通过拉伸弹簧18与底板9连接,使固定板11可以向两侧拉开,在通过拉伸弹簧18的作用力夹紧夹持装置10中间的导航仪,固定板11与固定夹14连接,且固定夹14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13,使固定夹14可以向一侧拉开,再通过压缩弹簧13的作用力夹住导航仪,便于调整夹持空间的大小,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导航仪,有利于对导航仪进行固定,防止导航仪晃动或掉落,固定夹14与导航仪接触的部分设置有保护垫20,有利于保护导航仪的屏幕和外壳,防止被固定夹14夹伤或划伤,通过设置在底板9一侧的减震装置23,吸收汽车刹车或者拐弯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有利于导航仪在震动中保持稳定牢固,减震装置23包括减震弹簧24、第二导向杆25、托板26和减震垫27,导航仪的底端与托板26的一侧接触,当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震动时,导航仪下压减震垫27和托板26,通过减震垫27对震动进行第一重吸收,再通过连接在托板26一侧的减震弹簧24对震动进行第二重吸收,有利于提高减震效果,且有利于提高车载导航仪的使用寿命,实现对车载导航仪的减震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