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255发布日期:2019-10-19 03:0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胎压监测器,按照设置的位置不同,通常分成安装在车胎外部的胎压监测器(外置型胎压监测器)和安装在车胎内部的胎压监测器(内置型胎压监测器),内置型的胎压监测器因为有车胎的保护,不容易丢失,但是安装和拆卸的过程非常麻烦,需要的时间长且异常繁琐;而外置型胎压监测器则不需要对车胎进行拆卸,可以直接在气嘴上加装即可,因为安装方便,外置型胎压监测器也深得部分消费者的喜爱。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因为外置的胎压监测器是直接与汽车气嘴旋合上且设置在外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胎压监测器容易松动,不仅会造成胎压监测器的丢失,且会造成汽车车胎漏气等事故发生,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包括安装在车内的接收模块和安装于车胎上的检测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无线接收器、显示器和处理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安装部和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一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密封配合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置相互通信连接的有气压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以及与气压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所述隔板的下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圆柱形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密封腔连通,所述中空管内竖直设置有顶杆,所述中空管的内壁设置有与车胎的气嘴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隔板的下侧面上还设置有直流电源和蜂鸣器,所述壳体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性铜片,所述中空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铜片,所述第二弹性铜片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铜片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弹性铜片与所述第二弹性铜片相互重叠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铜片与所述蜂鸣器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铜片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的正极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安装部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车胎的气嘴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部的上侧面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挡环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空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将安装部安装在车胎的气嘴上,并使安装部上的挡环朝向外侧,然后将检测部安装到车胎的气嘴上,安装过程中,将中空管旋到气嘴上并使中空管的底部抵到安装部的表面上,通过将中空管抵紧在固定部上从而可以将检测部固定在气嘴上,而无需将壳体顶到气嘴上以固定检测部,进而保护气嘴免受压伤;且当气嘴顶到安装部上后,安装部上的挡环将第二弹性铜片顶起,离开与第一弹性铜片的基础,从而使得蜂鸣器与直流电源断开,蜂鸣器不工作,当检测部被松开时,检测部相对于挡环上移,则第二弹性铜片也相对于挡环上移,直至第二弹性铜片离开与挡环的接触,进而使得第二弹性铜片复原与第一弹性铜片接触,蜂鸣器与直流电源连通,蜂鸣器工作发出警报,提示车主检测部松动。

另外,可以在蜂鸣器和直流电源所在电路中串联一个信号发送装置,在该电路连通后用于发送信号给车主的手机或者车载电脑,其中信号发送装置为现有的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向相反。

由于中空管是紧抵在安装部上的,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安装部和检测部在旋紧安装到气嘴上后,安装部和检测部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而此时第二内螺纹的旋向与第一内螺纹的旋向相反则使得安装部与检测部需要旋出气嘴使得旋转反向是相反的,可以防止检测部和安装部同时同向转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检测模块与气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检测模块松脱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顶杆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空管的内侧壁的顶端或者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于壳体内壁。

顶杆用于顶开气嘴的阀门,使车胎中的气体能进入到密封腔中,进而密封腔内的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胎的气压并发送至车内的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端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顶杆端部可以防止阀门被顶伤。

优选的,所述导线包裹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挡环的高度值小于所述中空管的高度值。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边缘朝倾斜设置形成扩音部。

扩音部的开口朝向远离蜂鸣器的方向逐渐增加,能有效扩大蜂鸣器的声音。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检测部松动时,会使得蜂鸣器与直流电源连通,从而蜂鸣器可以发出警报提示车主,避免检测模块丢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安装于气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安装于气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部松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部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12-隔板,121-中空管,13-密封腔,131-气压传感器,132-无线发射器,133-第一电源,14-直流电源,15-蜂鸣器,16-第一弹性铜片,17-第二弹性铜片,18-支撑杆,19-顶杆,2-安装部,21-挡环,22-安装孔,3-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一种防丢失的胎压监测器,包括安装在车内的接收模块和安装于车胎上的检测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无线接收器、显示器和处理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安装部和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一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密封配合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置相互通信连接的有气压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以及与气压传感器和无线发射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所述隔板的下侧面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圆柱形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密封腔连通,所述中空管内竖直设置有顶杆,所述中空管的内壁设置有与车胎的气嘴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隔板的下侧面上还设置有直流电源和蜂鸣器,所述壳体内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弹性铜片,所述中空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铜片,所述第二弹性铜片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铜片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弹性铜片与所述第二弹性铜片相互重叠接触,所述第一弹性铜片与所述蜂鸣器的负极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铜片与所述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的正极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安装部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车胎的气嘴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部的上侧面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挡环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空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将安装部安装在车胎的气嘴上,并使安装部上的挡环朝向外侧,然后将检测部安装到车胎的气嘴上,安装过程中,将中空管旋到气嘴上并使中空管的底部抵到安装部的表面上,通过将中空管抵紧在固定部上从而可以将检测部固定在气嘴上,而无需将壳体顶到气嘴上以固定检测部,进而保护气嘴免受压伤;且当气嘴顶到安装部上后,安装部上的挡环将第二弹性铜片顶起,离开与第一弹性铜片的基础,从而使得蜂鸣器与直流电源断开,蜂鸣器不工作,当检测部被松开时,检测部相对于挡环上移,则第二弹性铜片也相对于挡环上移,直至第二弹性铜片离开与挡环的接触,进而使得第二弹性铜片复原与第一弹性铜片接触,蜂鸣器与直流电源连通,蜂鸣器工作发出警报,提示车主检测部松动。

另外,可以在蜂鸣器和直流电源所在电路中串联一个信号发送装置,在该电路连通后用于发送信号给车主的手机或者车载电脑,其中信号发送装置为现有的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的旋向相反。

由于中空管是紧抵在安装部上的,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安装部和检测部在旋紧安装到气嘴上后,安装部和检测部不会发生相对的转动,而此时第二内螺纹的旋向与第一内螺纹的旋向相反则使得安装部与检测部需要旋出气嘴使得旋转反向是相反的,可以防止检测部和安装部同时同向转动,从而进一步地增加检测模块与气嘴的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检测模块松脱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顶杆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中空管的内侧壁的顶端或者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于壳体内壁。

顶杆用于顶开气嘴的阀门,使车胎中的气体能进入到密封腔中,进而密封腔内的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胎的气压并发送至车内的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底端呈半球状。

半球状的顶杆端部可以防止阀门被顶伤。

优选的,所述导线包裹有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挡环的高度值小于所述中空管的高度值。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边缘朝倾斜设置形成扩音部。

扩音部的开口朝向远离蜂鸣器的方向逐渐增加,能有效扩大蜂鸣器的声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