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201发布日期:2019-08-09 21:0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基本都是依据成人的身材和体重进行设计的,儿童的身材和体重不同于成人,如果直接使用在发生紧急的情况下非但无法降低伤害,反而增加对儿童的伤害。因此人们设计出了儿童安全座椅来保护儿童。

随着人们对儿童安全乘车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在小孩较小的时候,儿童安全座椅适合反向安装进而使小孩躺倒,而小孩较大了以后,儿童安全座椅需要正向安装。目前,为满足儿童正反向安装乘坐的需求,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采用可旋转座椅,座椅本体可以相对于底座旋转,比如,当需要朝前乘坐时,可将座椅本体旋转至朝前的位置;当需要朝后乘坐时,可将座椅本体旋转至朝后的位置。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666754.5(公告号为CN106585438A)的发明专利《儿童安全座椅》公开的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底座、座椅主体、旋转机构、头枕和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圆盘、旋转托和限位机构,旋转圆盘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旋转托设置在旋转圆盘上,并能随旋转圆盘一起旋转,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旋转圆盘的旋转,座椅主体安装在旋转托上,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安全座椅的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底座部转动,旋转快捷、方便。

但是上述设计方案中,座椅本体与底座之间之间主要通过旋转机构接触,相互之间的接合面面积有限,座椅本体固定时的稳定性较差,且存在零部件多和装配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零部件少、装配简单、稳定性好,且能实现正向和反向装配的安全座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用于连接座椅和底座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和底座的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相抵的第一咬合面和第二咬合面,该第一咬合面和第二咬合面呈中心对称分布,使得底座不动、座椅旋转180°后,第一咬合面仍能和第二咬合面相抵;所述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锁止组件和设置在座椅上的能在座椅和底座正向装配时与第一锁止组件配合连接的第二锁止组件,该第一锁止组件和第二锁止组件的设置位置满足:在底座不动、座椅旋转180°后,第二锁止组件仍能与第一锁止组件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座椅和底座的反向装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咬合面和第二咬合面的形状均呈弧形。这样的形状设计可以对安全座椅所受的外力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组件包括具有钩部的卡钩,该卡钩直接或间接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止组件包括能被卡钩的钩部卡锁的卡柱,该卡柱设置在座椅的底部。通过卡钩和卡柱的配合可以实现座椅和底座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柱的数量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述卡钩的数量也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该卡柱和卡钩的设置位置满足:座椅和底座正向装配时,第一卡柱和第一卡钩配合连接,第二卡柱和第二卡钩配合连接,座椅和底座反向装配时,第一卡柱和第二卡钩配合连接,第二卡柱和第一卡钩配合连接;或者,所述卡柱的数量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述卡钩的数量为四个,标记为第一卡钩、第二卡钩、第三卡钩、第四卡钩,该卡柱和卡钩的设置位置满足:座椅和底座正向装配时,第一卡柱和第一卡钩以及第三卡钩配合连接,第二卡柱和第二卡钩以及第四卡钩配合连接,座椅和底座反向装配时,第一卡柱和第二卡钩以及第四卡钩配合连接,第二卡柱和第一卡钩及第三卡钩配合连接。卡钩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数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座椅和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基座和驱动件,所述基座安装在底座上或与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卡钩转动连接在该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使卡钩的钩部始终具有卡锁在卡柱上的趋势的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基座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卡钩连接,所述驱动件与卡钩转动连接,驱动件受外力作用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卡钩相对基座转动,从而使卡钩的钩部脱离卡柱,使卡钩处于解锁状态。驱动件受外力作用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卡钩相对基座转动,从而使卡钩的钩部脱离卡柱,使卡钩处于解锁状态;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卡钩相对基座转动,从而使卡钩的钩部卡锁在卡柱上,使卡钩处于锁定状态,该安全座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锁定和解锁可靠性。

再进一步,所述驱动件还连接有能使第一弹簧复位的复位装置,在复位装置作用下,使卡钩相对基座转动,从而使卡钩的钩部卡锁在卡柱上,使卡钩处于锁定状态。复位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装置的自动锁定。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按钮,所述驱动件表面开设有供按钮容置的凹槽,所述按钮底面凸设有凸柱,该凸柱上套设有使按钮始终具有外露于凹槽趋势的第二弹簧,所述底座表面开有供按钮的头部插入的限位孔,在卡钩处于解锁状态时,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按钮的头部插入限位孔中。通过按钮和限位孔的配合,使卡钩持续保持解锁状态并实现自动锁定。

更更进一步,所述座椅的底部凸设有在卡钩处于解锁状态时能对按钮施加压力的凸块,所述按钮、第二弹簧和该凸块组成所述复位装置。通过按钮和凸块的配合,实现了复位装置的设置,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自动锁定。当然,这种实现方式只是实现复位装置的其中一种方式。

再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卡钩转动连接在该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头部开有供卡柱插入的限位槽,在卡钩处于锁定状态时,卡钩的钩部将限位槽闭合形成封闭区。因此在卡钩处于锁定状态时,卡柱一直位于封闭区中,从而可以避免外力或误操作引起的座椅松动甚至脱落,使用更为安全。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锁止组件还包括传动杆,所述卡钩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从而可以增加座椅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点,提高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各所述卡钩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杆上,该传动杆的设置可以保证各卡钩保持同步运动。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簧为拉簧,该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基座和传动杆上。当然拉簧的两端还可以分别连接在基座和卡钩上,另外,也可以采用压簧的形式,该压簧的两端所坐落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设置,这样的方案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再进一步,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第一提醒标识,所述底座表面开设有显示窗口,所述卡钩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提醒标识显露于显示窗口中。第一提醒标识的设置可以给操作者提醒安全座椅的锁定状态,即安全座椅是否完成装配,进而确保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所述驱动件上在位于第一提醒标识一侧设置有第二提醒标识,所述卡钩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提醒标识显露于显示窗口中。第一提醒标识和第二提醒标识的配合可以更为形象地作出提醒。以上第一提醒标识和第二提醒标识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颜色、图案或文字等。

再进一步,所述基座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均匀分布在容腔中。从而可以增加座椅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点,提高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座椅与底座之间主要通过第一咬合面和第二咬合面相互接触,辅以第一锁止组件和第二锁止组件进行锁定和解锁,并将第一咬合面、第二咬合面均设计为中心对称分布,同时对第一锁止组件和第二锁止组件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简单实现了安全座椅的正向和反向装配,座椅与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充足,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较好,且零部件少、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座椅正向装配时(卡钩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卡钩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第一锁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第一锁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安全座椅反向装配时的左视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一种安全座椅,包括座椅1、底座2以及用于连接座椅1和底座2的锁止装置。为了方便底座2的开模和组装,底座2包括一端开口的底壳21和盖合在底壳21的开口上的盖板22,该底壳21和盖板22盖合形成有容腔a。

座椅1和底座2的相对端面上设置有相抵的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座椅1与底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充足,座椅固定时的稳定性较好。其中,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形状均设计为弧形,这样的形状设计可以对安全座椅所受的外力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且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呈中心对称分布,使得底座2不动、座椅1旋转180°后,第一咬合面f仍能和第二咬合面g相抵。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2上的第一锁止组件3和设置在座椅1上的能在座椅1和底座2正向装配时与第一锁止组件3配合连接的第二锁止组件4,该第一锁止组件3和第二锁止组件4的设置位置满足:在底座2不动、座椅1旋转180°后,第二锁止组件4仍能与第一锁止组件3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座椅1和底座2的反向装配。座椅1与底座2之间主要通过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相互接触,辅以第一锁止组件3和第二锁止组件4进行锁定和解锁,并将第一咬合面f、第二咬合面g均设计为中心对称分布,同时对第一锁止组件3和第二锁止组件4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简单实现了安全座椅的正向和反向装配。

第一锁止组件3包括基座31、具有钩部的卡钩32、驱动件33、传动杆34和按钮35,其中,基座31安装在容腔a中,基座31既可以安装在底座2上也可以与底座2一体成型,基座31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基座31的数量为两个,并均匀分布在容腔a中,从而可以增加座椅1和底座2之间的连接点,提高座椅1固定时的稳定性。基座31上设置有连接部311,卡钩32转动连接在该连接部311上且钩部外露于容腔a,第二锁止组件4包括能被卡钩32的钩部卡锁的卡柱41,该卡柱41设置在座椅1的底部,通过卡钩32和卡柱41的配合可以实现座椅1和底座2的连接。卡钩3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各基座31上转动连接的卡钩32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布在基座31的两端,从而可以增加座椅1和底座2之间的连接点,提高座椅1固定时的稳定性,且各卡钩32转动连接在传动杆34上,该传动杆34的设置可以保证各卡钩32保持同步运动。其中,卡柱41和卡钩32的数量可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中,卡柱41的数量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柱41a和第二卡柱41b,卡钩(32)的数量为四个,标记为第一卡钩32a、第二卡钩32b、第三卡钩32c、第四卡钩32d,该卡柱41和卡钩32的设置位置满足:座椅1和底座2正向装配时,第一卡柱41a和第一卡钩32a以及第三卡钩32c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二卡钩32b以及第四卡钩32d配合连接,座椅1和底座2反向装配时,第一卡柱41a和第二卡钩32b以及第四卡钩32d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一卡钩32a以及第三卡钩32c配合连接。当然,由于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接触充分,为了减少零部件、节约成本,可以适当减少卡钩32的数量,设置如下:卡柱41的数量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柱41a和第二卡柱41b,卡钩32的数量也为两个,标记为第一卡钩32a和第二卡钩32b,该卡柱41和卡钩32的设置位置满足:座椅1和底座2正向装配时,第一卡柱41a和第一卡钩32a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二卡钩32b配合连接,座椅1和底座2反向装配时,第一卡柱41a和第二卡钩32b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一卡钩32a配合连接。当然,为了提高座椅1和底座2连接的稳定性,也可以适当增加卡钩32的数量。基座31上设置有使卡钩32的钩部始终具有卡锁在卡柱41上的趋势的第一弹簧d,该第一弹簧d的一端与基座31连接,第一弹簧d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卡钩32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d为拉簧,该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基座31和传动杆34上,当然拉簧的两端还可以分别连接在基座31和卡钩32上,另外,也可以采用压簧的形式,该压簧的两端所坐落的位置可根据需求设置,这样的方案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驱动件33通过驱动轴c转动地连接在卡钩32上,且驱动件33前端设置有显露于底座2表面的操作部331,当然驱动轴c也可以转动地连接在传动杆34上,这样的方案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即通过拉动或推动驱动件33使得卡钩32转动,完成卡钩32的解锁。驱动件33表面开设有供按钮35容置的凹槽332,按钮35底面凸设有凸柱351,该凸柱351上套设有使按钮35始终具有外露于凹槽332趋势的第二弹簧e,底壳21表面开有供按钮35的头部插入的限位孔211,座椅1的底部凸设有在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时能对按钮35施加压力的凸块11。通过按钮35和限位孔211的配合,可以使卡钩32持续保持解锁状态并实现自动锁定;通过按钮35和凸块11的配合,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自动锁定。驱动件33受外力作用克服第一弹簧e的弹力使卡钩32相对基座31转动,从而使卡钩32的钩部脱离卡柱41,使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在第一弹簧e的弹力作用下使卡钩32相对基座31转动,从而使卡钩32的钩部卡锁在卡柱41上,使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

为了提高安全座椅使用时的安全性,连接部311头部开有供卡柱41插入的限位槽312,在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时,卡钩32的钩部将限位槽312闭合形成封闭区b。因此在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时,卡柱41一直位于封闭区b中,从而可以避免外力或误操作引起的座椅1松动甚至脱落,使用更为安全。

为了给操作者提醒安全座椅的锁定状态,驱动件33上设置有第一提醒标识333和位于第一提醒标识333一侧的第二提醒标识334,底壳21表面开设有显示窗口212,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提醒标识333显露于显示窗口212中;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提醒标识334显露于显示窗口212中。该第一提醒标识333和第二提醒标识334可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颜色、图案或文字等,本实施例中,第一提醒标识333显示为绿色,第二提醒标识334显示为红色,即当显示窗口212呈现绿色时,说明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代表座椅1已完成装配),当显示窗口212呈现红色时,说明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代表座椅1未完成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正向装配:

①装配前,如图3所示,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卡钩32的钩部未将限位槽312闭合,显示窗口212呈现红色,将座椅1底部设置的卡柱41对准限位槽312插入,此时,座椅1底部凸设的凸块11对按钮35施加压力,使得第二弹簧e收缩,按钮35随即收缩到凹槽332中,在第一弹簧d的作用下,驱动杆34复位,各卡钩32在驱动杆34驱动下复位,使卡钩32相对基座31转动,各卡钩32的钩部卡锁在卡柱41上,并将限位槽312闭合形成封闭区b,从而将卡柱41限位于封闭区b内,同时,驱动件33在卡钩32驱动下也产生位移,显示窗口212呈现绿色,说明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相抵,第一卡柱41a和第一卡钩32a以及第三卡钩32c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二卡钩32b以及第四卡钩32d配合连接;

②拆卸前,如图4和图5所示,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卡钩32的钩部将限位槽312闭合,卡柱41限位于封闭区b内,显示窗口212呈现绿色,拉动驱动件33的操作部331,在驱动件33的作用下,卡钩32相对底座2产生位移,使卡钩32相对基座31转动,卡钩32的钩部脱离卡柱41,同时,按钮35向限位孔211内移动,当驱动件33拉动到位时,按钮35的头部插入限位孔211中,此时显示窗口212呈现红色,说明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由于限位孔211对按钮35的限位,此时即使松开驱动部33,也能使卡钩32持续保持解锁状态;

(2)反向装配:

①装配前,将座椅1相对底座旋转180°,然后进行装配(步骤同上),装配完成后,卡钩32仍能与卡柱41配合,使其处于锁定状态,第一咬合面f和第二咬合面g仍能相抵,第一卡柱41a和第二卡钩32b以及第四卡钩32d配合连接,第二卡柱41b和第一卡钩32a以及第三卡钩32c配合连接;

②拆卸前,如图9和图10所示,卡钩32处于锁定状态,然后进行拆卸(步骤同上),拆卸完成后,卡钩32处于解锁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