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943发布日期:2019-11-25 21:3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车装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装卸装置及应用其的货车。



背景技术:

货车的装卸是影响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短途运输,装卸过程在仓储转运过程中所占消耗资源的比重非常大,为了提升装卸过程的效率,人们设计了专用的场地和装备,如图1、2所示,传统厢式货车在货物运输的起点和终点都需配备以其他一种或多种设备才能完成货物的上下起重及搬运过程,而上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依靠人力、站点平台或机动叉车等设备。

对于货物运输,用于装卸物料的配套设备、场地和人员具有高昂的成本,并且适应性低,功能单一,即便现有车用起重尾板安装于车上之后,仅起到货物的举升和下降的作用,对于货物搬运至车辆附近以及举升后货物平移进车厢内部的搬运需求,都需借助其他设备完成。虽然尾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货物装卸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和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在运输货物单件过重和货物数量过多时,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减少装卸人员的高强度劳动及高效率装卸的要求。另外配套设备和场地的适用性差,翼展车、侧帘车装卸货必须配备机动叉车或高度调节板等设备使用才能完成货物的起重及搬运过程,而高度调节板的站点建设及站点机动叉车等设备建设周期过长,且站点配备的装卸设备一般较少,装卸车辆多时,就需要排队等待影响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装卸装置及应用其的货车,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随车自动装卸货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起重装卸装置,配合车厢使用;包括纵向位移组件、滑块组件、横向位移组件、滑转组件、垂直位移组件和抓取组件,所述纵向位移组件固定设置在配套的车厢内壁上,所述横向位移组件通过滑块组件与所述纵向位移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垂直位移组件通过所述的滑转组件与所述横向位移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抓取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抓取臂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卡设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上,所述抓取臂与所述连接板相互卡设,所述的抓取臂在所述连接板的带动下,沿所述垂直位移组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导轨,所述抓取臂滑动卡设在所述的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臂为两个,所述的抓取臂的尾端设有至少一组滑槽,所述连接板的滑轨恰好位于所述的滑槽中,所述的抓取臂在所述的滑轨上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臂的前端还套设有抓取加长臂。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位移组件包括滑轨及滑套组件,所述的滑轨成形为内含滑槽,设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的滑套组件在所述的滑轨的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套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套及固设其上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的第一导向块在所述的开口处滑动;所述连接板通过卡爪与所述第一滑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套组件,还包括有第二滑套及固设在其上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滑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套内侧,所述的第二导向块在所述的滑轨的开口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垂直位移组件还进一步包括有导杆组件,所述导杆组件嵌套在所述滑轨内,与所述的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组件套设在所述导杆组件的外侧,所述的滑套组件与所述导杆组件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转组件包括旋转马达和滑轨挂件,所述旋转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垂直位移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滑轨挂件套设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垂直位移组件转动配合,所述滑轨挂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横向位移组件滑动配合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导杆组件包括导杆和设置在所述导杆顶部的连接块,所述旋转马达通过连接块中部设置的齿孔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凸台,与所述滑轨上设置的凹槽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位移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内轨和外轨,所述内轨与所述滑转组件滑动配合,所述外轨套设在所述内轨的外侧,并且与所述内轨滑动配合;所述外轨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位移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设置在配套的车厢内壁上的纵向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轨道包括纵向内轨和纵向外轨,所述纵向内轨滑动设置在所述纵向外轨的内侧,并且与所述滑块组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板和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与所述纵向轨道的数量相对应,并且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的顶部;所述滑板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纵向内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货车,包括上述的起重装卸装置,且所述纵向位移组件固设在货车车厢内侧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后端设置有后门,所述后门上部开设有与横向位移组件相对应的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侧壁设置有卷帘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纵向位移组件、横向位移组件和垂直位移组件,在滑块组件和滑转组件的配合之下,带动抓取组件在车厢内部和车厢周围移动和转动,带动抓取组件转运物料,实现随车移动的起重装卸物料装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利用高度调节板的常规搬运货物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翼展车的常规搬运货物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转组件、垂直位移组件和抓取组件的配合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向位移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块组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纵向位移组件、11——纵向轨道、111——纵向内轨、112——纵向外轨、2——滑块组件、21——滑板、22——滑块、3——横向位移组件、31——内轨、32——外轨、33——固定板、4——滑转组件、41——转动马达、42——滑轨挂件、421——凸起、5——垂直位移组件、51——滑轨、52——滑套组件、521——第一导向块、522——第一滑套、523——第二导向块、524——第二滑套、53——导杆组件、531——导杆、532——连接块、5321——齿孔、5322——凸台、6——抓取组件、61——抓取臂、611——滑槽、612——抓取加长臂、62——连接板、621——导轨、622——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装卸装置,包括纵向位移组件1、滑块22组件2、横向位移组件3、滑转组件4、垂直位移组件5和抓取组件6,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固定设置在配套的汽车箱体中,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通过滑块22组件2在纵向位移组件1上滑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5在通过滑转组件4在横向位移组件3上滑动或者转动,所述抓取组件6带动物料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5上上下滑动。

请参考图3、图3a和图5,所述抓取组件6包括两组抓取臂61和连接板62,所述抓取臂61的前端向外侧延伸,用于托举物料,同时,所述抓取臂61的后端与所述连接板62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板62带动所述抓取臂61上下运动以举升和放下物料。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连接板62上开设有导轨621,所述两组抓取臂61的后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621当中,并且通过在导轨621中左右滑动调整抓取臂61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宽度的物料。

请参考图3至图5,所述抓取臂61的前端还设置有抓取加长臂,用于调整抓取臂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

请参考图3a和图5,所述抓取臂61尾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滑槽611,所述滑槽611与所述连接板62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板62的一部分卡设在所述滑槽611当中,在搬运物料的过程当中,所述滑槽611卡紧所述连接板62以增强抓取臂61稳定性。

根据图3和图5所示,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滑轨51、滑套组件52和导杆组件53,所述导杆组件53包括导杆531,所述滑套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块521、第二导向块523、第一滑套522和第二滑套524,所述滑轨51设置为半封闭结构,并且所述导杆531设置在所述滑轨51内侧,所述第二导向块523的内侧与所述导杆531滑动连接,并且其外侧与滑轨5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块52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套524的顶部,所述第二滑套524套设在导杆531的外侧位于导杆531和滑轨51之间,并且通过第二导向块523分别与所述导杆531和滑轨51滑动配合。

请参考图3至6、所述第二滑套524的外侧还套设有第一导向块521,所述第一导向块521的内侧与所述第二滑套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521的外侧与所述滑轨5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套522的顶部,所述第一滑套522套设在所述第二滑套524的外侧,设置在第二滑套524和滑轨51之间,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块521与所述第二滑套524和滑轨51滑动配合。在滑动过程当中,所述导杆531在内侧,所述滑轨51在外侧,共同限制所述第一滑套522和第二滑套524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带动所述抓取组件6和物料上下运动。最后所述导杆和第二滑套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防止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滑动过远导致脱落。

请参考图4、5和6,所述滑转组件4包括转动马达41和滑轨挂件42,所述导杆组件53还包括连接块532,所述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杆531的顶部,所述连接块532顶部开设有齿孔5321,所述连接块532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凸台5322,所述凸台5322与所述滑轨51上开设的凹槽相对应,并且所述连接块532通过凸台5322和凹槽固定连。

所述转动马达41的输出端,与所述齿孔5321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齿孔5321驱动所述连接块532分别带动导杆531和滑轨51转动;所述滑轨挂件42套设在所述滑轨51的外侧,并且与所述滑轨51转动配合,所述滑轨挂件42上设置的凸起421与所述内轨31滑动连接。所述转动马达41转动的状态下,驱动所述连接块带动导杆531和滑轨51在所述滑动挂件42的内侧转动,所述滑轨挂件42带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5在所述内轨31上滑动。

请参考图3、图3a和图4,所述连接板62的后端设置有卡爪622,所述卡爪622设置有三组,所述卡爪62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套522的底部,通过卡爪622加持第一滑套522,增强与所述第一滑套522的接触面积,对抓取臂61和连接板62有效的支撑固定。

请参考图3、图4和图7,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包括两组内轨31和外轨32,所述外轨32通过固定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板21的底部,所述内轨31与所述滑转组件4滑动配合,所述滑转组件4在所述内轨31的内侧与其滑动配合,并且两组所述内轨31和外轨32,相对设置,所述滑转组件4设置在两组内轨31之间,同时与所述内轨31滑动配合,滑转组件4有效的带动垂直位移组件5在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上滑动。所述外轨32上还通过限位件限制内轨31的滑动,防止内轨31滑动距离过远,从所述外轨32上滑落。

请参考图3、图4和图8,所述纵向位移组件1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纵向轨道11,所述纵向轨道11固定在配套的车厢当中,所述滑块22包括滑板21和设置在所述滑板21顶部的滑块22,所述滑块22设置有两组,并且分别与两组所述纵向轨道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滑板21通过两组所述滑块22分别与两组所述纵向轨道11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两组纵向轨道11,有效的限定所述滑板21的平稳移动。

请参考图4和图8,纵向轨道11包括纵向内轨111和纵向外轨112,所述纵向内轨111与所述滑块22相对应,并且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块22上,所述纵向外轨112套设在所述纵向内轨111的外侧,该方案有利于增强纵向的滑动空间。所述纵向外轨11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防止纵向内轨,滑动距离过长从所述纵向外轨112上滑落。

具体地,该方案适用于箱货,其中纵向位移组件1固定在配套的车厢内,所述组件横向位移组件3在所述纵向移动组件上,在纵向位移组件1的配合下带动所述组件垂直位移组件5和抓取组件6在纵向面的四个方向上移动,所述抓取组件6在所述竖直移动组件的旁侧设置,沿所述竖直移动组件上下运动,包括驱动油缸驱动的夹爪,所述夹爪通过移动可以深入到物料的下方,驱动油缸通过缆绳驱动第二滑套524和第一滑套522将物料举升,之后通过纵向位移组件1和横向位移组件3的带动下,将物料转运,完成装车或者卸货,该方案使用在现有的厢式货车,或者改装的集装箱等环境中,能够不借助其他驻场设备,进行自动化的装卸,大大提升了运输和管理效率。

在转运的过程中,所述滑转组件4驱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5在所述横向移动组件3上滑动,同时,转动马达41还驱动所述垂直位移组件5在所述滑轨挂件42中转动,以调整抓取组件6的朝向,以便于在合适的角度取放物料。

所述纵向位移组件1通常设置在汽车箱体的中部,以有利于汽车箱体分摊起重装卸装置以及物料的重量,也可以设置在汽车箱体的边缘,以有利于快速的装卸物料及适应相应的汽车箱体结构。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9所示的一种货车,该货车包括了实施例一所述一种起重装卸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货车车厢箱体的侧壁设置有卷帘门,所述纵向位移组件1设置在箱体内侧顶部,装卸过程当中,所述内轨31带动所述滑转组件4和垂直移动组件5滑动到所述外轨32范围的外部,所述滑转组件4带动垂直移动组件5在所述内轨31上滑动并带动抓取组件6抓取物料,之后收回到车厢内部摆放,或者通过相反的行程卸货。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0所示的一种货车,该货车包括了实施例一所述一种起重装卸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货车车厢的尾部设置有后门,所述后门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外轨32的长度和形状相适应的通槽,在行驶状态下,所述横向位移组件3滑动到所述车厢的后部,并且所述抓取组件6下落并转动到车厢的底部收纳。

在装卸过程当中,所述后门打开一条缝隙,所述抓取组件6转动并且抬起,从车厢的底部抽出,并且在滑块组件2的带动下,通过纵向位移组件1移动到车厢内,之后车厢侧边的翼门开启,所述起重装卸装置完成对货物的装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