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934发布日期:2019-11-25 21:3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翻转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地运输半挂车由包括车架、车轴和悬挂系统等构成,悬挂系统以普通货车的钢板弹簧来实现车辆行走机构连接的,车辆行驶时,车体的上下振动依靠钢板弹簧的弹性变形来实现缓冲减振的,这种车辆在一些有坑洼的低等级公路运营时,因左右轮胎所接触的坑洼情况不一样,往往车体会产生左右振动摇摆,特别是装载高度大,例如双层装载轿车,整车重心偏高,左右摇摆会严重影响运输安全,并造成轮胎等部件的异常磨损,半挂车卸货时往往需要用到车内翻转结构,随着厢翻转结构的发展,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车厢翻转结构对设备翻转无法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并且不能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解决了车厢翻转结构对设备翻转无法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并且不能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对设备翻转时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并且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包括车厢、车门、伸缩杆、底盘、横梁、支撑脚、辅助伸缩杆、连接套管、辅助架和固定装置,所述车厢左端通过转动杆与车门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右端中部通过连接套管与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右侧底端与底盘转动连接,所述底盘中部设置有横梁,所述底盘中部左右两侧底端与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左侧左右两端底部与辅助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车厢中部底端与辅助架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顶端与连接套管垂直插接,所述底盘底端前后两端与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架由连接板、支撑架、加强筋、转动轴、折叠架和横板,所述连接板底端左侧与支撑架焊接,所述支撑架内侧与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左端内侧通过转动轴与折叠架转动连接,所述折叠架内侧底端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底端与车厢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架右侧底端通过粘板与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由支撑板、合页、卡环、螺杆、垫片和挂环组成,所述支撑板后端中部与合页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前端中部与卡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通过底部安装槽与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底端与垫片插接,所述螺杆顶端与挂环固定连接,所述合页后端与底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装置均分布在底盘前后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卡环内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底盘底端中部卡块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伸缩杆均设置有2个,且辅助伸缩杆伸缩范围为10cm至40cm。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垫片和挂环均设置有5个,且螺杆、垫片和挂环大小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折叠架翻转角度范围为0度到90度之间,且支撑架宽度大于折叠架。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和加强筋均设置有4个,且横板和加强筋两者之间大小均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和折叠架采用不锈碳钢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采用橡胶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车厢翻转结构对设备翻转无法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的问题,通过设置辅助架,通过将连接板与车厢固定,将折叠架与底盘固定,车厢进行翻转时,经外力拉伸致使支撑板经转动轴展开与折叠架呈90度摆放便于对设备辅助支撑,从而到到对设备翻转时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有益效果。

2)、为解决不能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的问题,通过设置固定装置,通过向下扳动卡环致使支撑板通过合页翻转与底盘平齐,接着通过螺杆经底部安装槽将螺杆与支撑板连接,经垫片保证连接的稳定,接着通过挂环与外界尼龙绳来回穿插对车厢货物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厢-1、车门-2、伸缩杆-3、底盘-4、横梁-5、支撑脚-6、辅助伸缩杆-7、辅助架-8、连接套管-9、固定装置-10、连接板-81、支撑架-82、加强筋-83、转动轴-84、折叠架-85、横板-86、支撑板-101、合页-102、卡环-103、螺杆-104、垫片-105、挂环-1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辅助架8、固定装置10、连接板81、支撑架82、加强筋83、转动轴84、折叠架85、横板86、支撑板101、合页102、卡环103、螺杆104、垫片105和挂环106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车厢1、车门2、伸缩杆3、底盘4、横梁5、支撑脚6、辅助伸缩杆7和连接套管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包括车厢1、车门2、伸缩杆3、底盘4、横梁5、支撑脚6、辅助伸缩杆7、连接套管9、辅助架8和固定装置10,车厢1左端通过转动杆与车门2转动连接,车厢1右端中部通过连接套管9与伸缩杆3固定连接,车厢1右侧底端与底盘4转动连接,底盘4中部设置有横梁5,底盘4中部左右两侧底端与支撑脚6固定连接,车厢1左侧左右两端底部与辅助伸缩杆7固定连接,车厢1中部底端与辅助架8固定连接,伸缩杆3顶端与连接套管9垂直插接,底盘4底端前后两端与固定装置10转动连接,辅助架8由连接板81、支撑架82、加强筋83、转动轴84、折叠架85和横板86,连接板81底端左侧与支撑架82焊接,支撑架82内侧与加强筋83固定连接,支撑架82左端内侧通过转动轴84与折叠架85转动连接,折叠架85内侧底端与横板86固定连接,连接板81底端与车厢1固定连接,折叠架85右侧底端通过粘板与底盘4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0由支撑板101、合页102、卡环103、螺杆104、垫片105和挂环106组成,支撑板101后端中部与合页102转动连接,支撑板101前端中部与卡环103固定连接,螺杆104通过底部安装槽与支撑板101螺纹连接,螺杆104底端与垫片105插接,螺杆104顶端与挂环106固定连接,合页102后端与底盘4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10均设置有2个,且固定装置10均分布在底盘4前后两端,有利于固定车厢内侧货物。

其中,所述卡环103内侧均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底盘4底端中部卡块卡扣连接,有利于设备的固定。

其中,所述辅助伸缩杆7均设置有2个,且辅助伸缩杆7伸缩范围为10cm至40cm,有利于对设备进行辅助支撑。

其中,所述螺杆104、垫片105和挂环106均设置有5个,且螺杆104、垫片105和挂环106大小均一致,有利于外界绳子插接。

其中,所述支撑架82与折叠架85翻转角度范围为0度到90度之间,且支撑架82宽度大于折叠架85,有利于设备的辅助翻转。

其中,所述横板86和加强筋83均设置有4个,且横板86和加强筋83两者之间大小均一致,有利于提高设备的的韧性。

其中,所述支撑架82和折叠架85采用不锈碳钢支撑,坚固耐磨。

其中,所述垫片105采用橡胶制成,耐磨损,韧性好。

本专利所述的合页102,又名合叶,正式名称为铰链。常组成两折式,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之活动的部件。普通合页用于橱柜门、窗、门等。

工作原理:首先将半挂车的车厢翻转结构安装到半挂车适当位置,将伸缩杆3和辅助伸缩杆7分别与外界控制泵连接,将车厢1与底盘连接,经横梁5与底盘4连接,便于加强底盘4的韧性,经支撑脚6与地面接触进一步稳固车身,当设备需要翻转运作时,通过设置辅助架8,通过伸缩杆3与连接套管9连接拉伸致使车厢1右端上升翻转,带动辅助伸缩杆7支撑车厢1中部两侧,接着通过将连接板81与车厢1固定,将折叠架85与底盘4固定,车厢41经伸缩杆3和辅助伸缩杆7抬升进行翻转时,经外力拉伸带动支撑板82经转动轴84展开与折叠架85呈90度摆放便于对设备辅助支撑,从而到到对设备翻转时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翻转效率有益效,当需要对超出车厢内侧的货物进行捆扎时,通过设置固定装置10,通过向下扳动卡环103致使支撑板101通过合页102翻转与底盘4平齐,接着通过螺杆104经底部安装槽将螺杆104与支撑板101连接,经垫片105保证连接的稳定,接着通过外界尼龙绳来回穿插与挂环106捆扎对车厢货物进行固定,从而达到对车厢顶部货物进行有效固定,便于设备的多功能性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