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396发布日期:2019-09-20 21:4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及包含其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根据GB 11567-2017中定义,后下部防护装置是由横向构件和连接构件组成,并且固定在底盘部件上或车辆其他结构件上的装置。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小型车辆追尾进入商用车辆的底盘下方,为满足这此作用,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满足GB 11567-2017中要求的①离地间隙②距车辆最后端距离这两个参数。在满足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前提下,针对现有的一体式全金属结构后下部防护装置做出改进,有了本发明中的分体式非金属后下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和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防护横梁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上的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可以通过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的设置,这样针对不同高度要求的要求均可以使用,使得防护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规格的车体的使用,大大的增加其应用的范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固定连接的水平段和第一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轴线与水平段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水平段与防护横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部分或全部叠放并可拆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上端用于与车体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下端与第一倾斜段部分或者全部叠放,满足车体对于不同的离地间隙的需求。可拆卸的安装便于调节,同时也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将整体拆成各个部件,减少对运输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段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螺栓穿过部分/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倾斜段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倾斜段通过对应的螺栓孔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有效安装。

进一步,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纵向是指沿着第一倾斜段或者第二倾斜段的长度方向,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均匀分布以及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的设置,无论在满足哪种需要调整离地间隙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都能够保持一一对应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段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段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凸起可拆卸的卡合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凸起略大于第一通孔,二者依靠非金属材料具有一定弹性的相互卡合连接,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倾斜段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倾斜段之间的连接,有能够避免安装螺栓时的步骤过多操作不便。

进一步,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纵向是指沿着第一倾斜段或者第二倾斜段的长度方向,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均匀分布以及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同的设置,无论在满足哪种需要调整离地间隙时,第一通孔和第二凸起都能够保持一一对应状态。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防护横梁上的多个水平位点可拆卸的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防护横梁上的多个水平位点可拆卸的连接,这样针对不同安装间距的要求均可以使用,使得防护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规格的车体的使用,大大的增加其应用的范围。

进一步,所述水平段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防护横梁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相对应,螺栓穿过相对应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与螺母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段与防护横梁通过对应的螺栓孔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多个螺栓可以均匀分布,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防护横梁之间多个位点的有效安装。

进一步,所述水平段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防护横梁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部分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并可拆卸的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凸起可以根据与车体连接处的宽度需求与部分第一凹槽卡合连接的配合设置,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与防护横梁之间的连接,有能够避免安装螺栓时的步骤过多操作不便。

进一步,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一端与水平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倾斜段固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加固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防护横梁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主要适用于商用车,可以采用聚酰亚胺、全芳族聚酰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具有高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备,从而在不降低防护装置强度的情况下,显著降低防护装置的重量,从而间接的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后下部防护装置。

进一步,所述机动车为商务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表示图1中一侧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侧的连接组件与之对称设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位于不同高度调节时的结构示意图,h表示调节前后的高度差。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横梁,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板,211.水平段,212.第一倾斜段,22.第二连接板,221.第二倾斜段,23.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和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防护横梁1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上的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横梁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21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段211和第一倾斜段212,所述第一倾斜段212的轴线与水平段2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水平段211与防护横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2包括第二倾斜段221,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倾斜段221部分或全部叠放并可拆卸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水平段211和第一倾斜段21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但是所述第一倾斜段212的轴线与水平段2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并且朝向车体内部份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段211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所述防护横梁1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螺栓穿过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与螺母相连接。第一连接板21的水平段211与防护横梁1通过对应的螺栓孔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对应设置的多个螺栓均匀分布,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防护横梁的有效安装。其中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的个数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或者是其他能够满足连接的个数,使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调节,使部分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重叠,并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22包括第二倾斜段221,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倾斜段221部分/全部叠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221的上部用于与车体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221的下部与第一倾斜段212部分或者全部叠放,满足车体对于不同的离地间隙的需求。可拆卸的安装便于调节,同时也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将整体拆成各个部件,减少对运输空间的占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段22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螺栓穿过部分/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倾斜段221通过对应的螺栓孔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有效安装。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通孔数可以为6个、8个、10个、12个等,每两个一组均匀分布,便于连接位点的调整。第二连接板具有相同通孔设置方式。当多个螺栓分别穿过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时,达到最短连接距离。当仅一组螺栓穿过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时,达到最长连接距离。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和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防护横梁1上的多个水平位点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上的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横梁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21包括水平段211和第一倾斜段212,所述第一倾斜段212的轴线与水平段2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水平段211与防护横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连接板22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22包括第二倾斜段221,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倾斜段221部分/全部叠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倾斜段221的上部用于与车体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221的下部与第一倾斜段212部分或者全部叠放,满足车体对于不同的离地间隙的需求。可拆卸的安装便于调节,同时也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将整体拆成各个部件,减少对运输空间的占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段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防护横梁1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部分第一凹槽相对应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的配合设置,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211与防护横梁1之间的连接并且保证其宽度的可调节性,又能够避免安装螺栓时的步骤过多操作不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段22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螺栓穿过部分/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倾斜段221通过对应的螺栓孔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有效安装。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通孔数可以为6个、8个、10个、12个等,每两个一组均匀分布,便于连接位点的调整。第二连接板具有相同通孔设置方式。当多个螺栓一一穿过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时,达到最短连接距离。当仅一组螺栓穿过全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螺母相连接时,达到最长连接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纵向是指沿着第一倾斜段212或者第二倾斜段221的长度方向,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均匀分布以及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同的设置,无论在满足哪种需要调整离地间隙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都能够保持一一对应状态。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和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与防护横梁1上的多个水平位点可拆卸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上的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横梁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21包括水平段211和第一倾斜段212,所述水平段211与防护横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连接板22可拆卸连接。还包括加固板23,所述加固板23的一端与水平段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倾斜段21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1与加固板23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支撑,这种支撑更加稳固,能够更好的增加防护装置的使用耐久度和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22包括第二倾斜段221,第二倾斜段221的上端通过螺孔与车体的车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倾斜段221的下部部分/全部叠放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段用于与车体相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倾斜段221与第一倾斜段212部分或者全部叠放,满足车体对于不同的离地间隙的需求。可拆卸的安装便于调节,同时也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将整体拆成各个部件,减少对运输空间的占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段211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防护横梁1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对应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的配合设置,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21与防护横梁1之间的连接,有能够避免安装螺栓时的步骤过多操作不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倾斜段21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倾斜段221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凸起可拆卸的卡合连接。第二凸起略大于第一通孔,二者依靠非金属材料具有一定弹性的相互卡合连接,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倾斜段212与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倾斜段221之间的连接,有能够避免安装螺栓时的步骤过多操作不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纵向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纵向均匀分布,所述纵向是指沿着第一倾斜段212或者第二倾斜段221的长度方向,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同。均匀分布以及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与纵向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相同的设置,无论在满足哪种需要调整离地间隙时,第一通孔和第二凸起都能够保持一一对应状态。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包括如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所述机动车为商务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主要适用于商用车,可以采用聚酰亚胺、全芳族聚酰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具有高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备,从而在不降低防护装置强度的情况下,显著降低防护装置的重量,装置可以整体降重约35%;从而间接的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可以通过多个高度位点可拆卸连接的设置,使得防护装置能够同时满足多种规格的车体的使用,大大的增加其应用的范围。

同时将焊接工艺改进为螺栓连接的工艺,能适配多种车架宽度,增强了零部件的通用性,无论是对于主机厂还是供应商,作用都十分明显。

商用车由于GVW从几吨到十几吨甚至几十吨跨度巨大,其使用的轮胎静力半径跨度也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同一厂家不同系列的商用车车架离地高度有不小的差异。如果针对每种不同的车架离地高度专门开发一种后下部防护装置,显示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鉴于此,本发明在改进衡量材料的同时,增加了可以改变后下部防护装置离地高度的装置。通过不同连接位点的连接,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这种结构可以增强零件的通用性,无论是对于主机厂零部件成本降低还是对于后期维修保养,都会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